与此同时,在城市另一端,那栋如同冰冷巨塔般高耸入云、俯瞰众生的顾氏集团总部大厦的最顶层。
顾怀笙的私人办公室占据了这层楼最佳的核心位置,拥有着毫无遮挡的、近乎三百六十度的环幕视野。办公室的装修风格是彻头彻尾的现代极简主义,线条利落冷硬,色彩严格控制在黑、白、灰以及原木色系之内,巨大的落地玻璃窗外,是整个城市笼罩在冬日薄暮与愈发密集飞雪中的磅礴全景,繁华璀璨,车流如织,却因这高度与距离,透着一股子事不关己的疏离与冷漠。他坐在宽大得有些空旷的办公桌后,身上依旧是白日里那身熨帖得没有一丝褶皱的深灰色高定西装,只是解下了那条象征束缚的领带,随意搭在椅背上,并微微松开了挺括白衬衫领口的第一颗纽扣,少了几分刻板的正式感,多了些许居于权力顶端掌控全局者的松弛与内敛的威严。
厚重的实木门被无声地推开一道缝隙,周谨悄无声息地走了进来,如同一个没有重量的影子。他手中拿着一部轻薄的最新款平板电脑,脚步轻捷地走到办公桌前,将平板轻轻放置在光可鉴人的桌面上,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刚刚与林家通话的简要记录与关键信息汇总。
“顾总,电话已经按您之前的详细吩咐,打给林舒安小姐了。邀请已按照既定话术正式发出,并依照预案,将我们准备好的沙龙策划方案草案发送到了她指定的邮箱。”周谨汇报道,语气简洁、客观,不带任何个人情绪色彩,如同在陈述一个既定事实。
顾怀笙的目光从窗外那漫天飞舞、将天地都渲染成一片混沌的雪幕中收回,缓缓落在平板屏幕那寥寥数行、却蕴含了大量信息的文字汇报上。他没有立刻说话,修长而骨节分明的手指无意识地在冰凉光滑的黑檀木桌面上,极有节奏地轻轻敲击了两下,发出几不可闻却带着某种决策韵味的笃笃声。
“她怎么回应?”他开口问道,声音低沉而平缓,如同深潭之水,听不出丝毫情绪的涟漪。
“林小姐没有立刻接受我们的邀请。”周谨如实回答,措辞精准,“她表现得非常冷静和谨慎,在电话中提出了需要先详细了解沙龙具体构想的要求,包括活动规模、预期嘉宾层次,以及特别询问了您个人对于‘融合’这一核心概念的具体理解。我已按预案,第一时间将包含这些内容的方案草案发送给了她。”
听到林舒安并未被这突如其来的、分量不轻的邀请冲昏头脑,没有立刻欣喜答应,顾怀笙那张线条冷峻、常年如同覆盖着寒冰的脸上,非但没有流露出半分不悦或意外,那总是紧抿着的、弧度优美的嘴角,反而几不可察地勾起了一丝极淡、却真实存在的微妙弧度。那弧度一闪而逝,快得如同窗外雪花的瞬间融化,几乎让人怀疑是室内光影变幻造成的错觉。
“很好。”他薄唇轻启,只吐出这两个意味不明的字,目光便已重新投向窗外那越来越密集、几乎要将整个城市吞噬的漫天风雪,“给她时间。”
他需要的,从来就不是一个迫于他顾怀笙的身份地位、或是被眼前利益与形势所驱动而做出的仓促决定。他精心抛出这个诱饵,搭建这个舞台,正是因为看中了它与她内心深处兴趣所在和学术才华的完美契合度。他相信自己对人性与才华的判断,也相信她那份超越年龄的智慧与审慎。她需要时间去独立评估这其中潜在的风险,去冷静权衡这步棋带来的利弊,去……凭借她自己的眼光与心智,看清楚他隔着遥远距离递出的,究竟是一枝象征着合作与机遇的橄榄枝,还是一个一旦开启便无法回头的潘多拉魔盒。而他,最不缺乏的就是耐心。他有的是时间,从容地等待这只敏锐、聪慧又天性谨慎的鸟儿,在经过审慎的观察与思考后,自己决定是否要主动飞落到他精心搭建的、看似危险却也可能通往无限风景的枝头。
周谨微微躬身,表示完全理解并会严格执行,随即如同来时一样,悄无声息地退出了这间空旷而压抑的办公室,轻轻带上了房门。
顾怀笙独自一人留在这片巨大的、只剩下他呼吸声与窗外风雪呼啸的空间里,更衬得他身影孤峭,仿佛与周遭的繁华世界隔着一层无形的壁垒。他端起手边那杯早已不再冒热气、变得微凉的浓缩咖啡,却没有送到唇边,只是默然地看着杯中那深褐色的、如同他此刻眼眸般沉静的液体。窗外,雪越下越猛,如同扯絮撕棉,逐渐将下方喧嚣的城市轮廓覆盖在一片纯净而冰冷的白色之下,模糊了所有的棱角与细节。他的目光似乎穿透了这重重风雪与钢筋水泥的阻隔,跨越了半座城市的距离,精准地落在了某个遥远的、被高墙环绕、透着温暖橘色灯光与沉静书香气息的古老院落,落在了那个此刻定然正独坐于书桌前,对着一份突如其来的沙龙策划方案,凝神思索、权衡利弊的沉静身影之上。
他知道,以她的性格和学术素养,一定会非常仔细地阅读那份他亲自参与构思的方案。那里面,不仅仅有关于沙龙的形式、流程与嘉宾名单,更巧妙地融入了他私下里通过不同渠道了解到的、关于她研究领域的一些细节,甚至引用了一些颇为冷门、却极具洞见的艺术观点作为探讨的起点。他刻意在方案中留下了一些只有真正潜心于此道、且具备敏锐洞察力的内行人才能察觉的“钩子”与潜台词。他很好奇,她那双清澈而聪慧的眼睛,能从中发现多少他埋下的线索,而发现了之后,她那看似温婉平静的面容之下,又会作何感想,掀起怎样的波澜。
这早已超越了一场简单的高端文化沙龙邀约,它更像是一次隔空的、无声的智力交流与精神层面的试探。而他,十分乐于扮演这个居于幕后、掌控节奏的耐心猎手,等待着那个独一无二的猎物,被舞台本身的光芒与深度所真正吸引,最终自愿地、一步步走入他早已设定好的轨迹之中。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他提供的这个舞台,其魅力与价值,足以匹配她的才华与眼光。对此,他有着近乎绝对的自信。
顾怀笙的私人办公室占据了这层楼最佳的核心位置,拥有着毫无遮挡的、近乎三百六十度的环幕视野。办公室的装修风格是彻头彻尾的现代极简主义,线条利落冷硬,色彩严格控制在黑、白、灰以及原木色系之内,巨大的落地玻璃窗外,是整个城市笼罩在冬日薄暮与愈发密集飞雪中的磅礴全景,繁华璀璨,车流如织,却因这高度与距离,透着一股子事不关己的疏离与冷漠。他坐在宽大得有些空旷的办公桌后,身上依旧是白日里那身熨帖得没有一丝褶皱的深灰色高定西装,只是解下了那条象征束缚的领带,随意搭在椅背上,并微微松开了挺括白衬衫领口的第一颗纽扣,少了几分刻板的正式感,多了些许居于权力顶端掌控全局者的松弛与内敛的威严。
厚重的实木门被无声地推开一道缝隙,周谨悄无声息地走了进来,如同一个没有重量的影子。他手中拿着一部轻薄的最新款平板电脑,脚步轻捷地走到办公桌前,将平板轻轻放置在光可鉴人的桌面上,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刚刚与林家通话的简要记录与关键信息汇总。
“顾总,电话已经按您之前的详细吩咐,打给林舒安小姐了。邀请已按照既定话术正式发出,并依照预案,将我们准备好的沙龙策划方案草案发送到了她指定的邮箱。”周谨汇报道,语气简洁、客观,不带任何个人情绪色彩,如同在陈述一个既定事实。
顾怀笙的目光从窗外那漫天飞舞、将天地都渲染成一片混沌的雪幕中收回,缓缓落在平板屏幕那寥寥数行、却蕴含了大量信息的文字汇报上。他没有立刻说话,修长而骨节分明的手指无意识地在冰凉光滑的黑檀木桌面上,极有节奏地轻轻敲击了两下,发出几不可闻却带着某种决策韵味的笃笃声。
“她怎么回应?”他开口问道,声音低沉而平缓,如同深潭之水,听不出丝毫情绪的涟漪。
“林小姐没有立刻接受我们的邀请。”周谨如实回答,措辞精准,“她表现得非常冷静和谨慎,在电话中提出了需要先详细了解沙龙具体构想的要求,包括活动规模、预期嘉宾层次,以及特别询问了您个人对于‘融合’这一核心概念的具体理解。我已按预案,第一时间将包含这些内容的方案草案发送给了她。”
听到林舒安并未被这突如其来的、分量不轻的邀请冲昏头脑,没有立刻欣喜答应,顾怀笙那张线条冷峻、常年如同覆盖着寒冰的脸上,非但没有流露出半分不悦或意外,那总是紧抿着的、弧度优美的嘴角,反而几不可察地勾起了一丝极淡、却真实存在的微妙弧度。那弧度一闪而逝,快得如同窗外雪花的瞬间融化,几乎让人怀疑是室内光影变幻造成的错觉。
“很好。”他薄唇轻启,只吐出这两个意味不明的字,目光便已重新投向窗外那越来越密集、几乎要将整个城市吞噬的漫天风雪,“给她时间。”
他需要的,从来就不是一个迫于他顾怀笙的身份地位、或是被眼前利益与形势所驱动而做出的仓促决定。他精心抛出这个诱饵,搭建这个舞台,正是因为看中了它与她内心深处兴趣所在和学术才华的完美契合度。他相信自己对人性与才华的判断,也相信她那份超越年龄的智慧与审慎。她需要时间去独立评估这其中潜在的风险,去冷静权衡这步棋带来的利弊,去……凭借她自己的眼光与心智,看清楚他隔着遥远距离递出的,究竟是一枝象征着合作与机遇的橄榄枝,还是一个一旦开启便无法回头的潘多拉魔盒。而他,最不缺乏的就是耐心。他有的是时间,从容地等待这只敏锐、聪慧又天性谨慎的鸟儿,在经过审慎的观察与思考后,自己决定是否要主动飞落到他精心搭建的、看似危险却也可能通往无限风景的枝头。
周谨微微躬身,表示完全理解并会严格执行,随即如同来时一样,悄无声息地退出了这间空旷而压抑的办公室,轻轻带上了房门。
顾怀笙独自一人留在这片巨大的、只剩下他呼吸声与窗外风雪呼啸的空间里,更衬得他身影孤峭,仿佛与周遭的繁华世界隔着一层无形的壁垒。他端起手边那杯早已不再冒热气、变得微凉的浓缩咖啡,却没有送到唇边,只是默然地看着杯中那深褐色的、如同他此刻眼眸般沉静的液体。窗外,雪越下越猛,如同扯絮撕棉,逐渐将下方喧嚣的城市轮廓覆盖在一片纯净而冰冷的白色之下,模糊了所有的棱角与细节。他的目光似乎穿透了这重重风雪与钢筋水泥的阻隔,跨越了半座城市的距离,精准地落在了某个遥远的、被高墙环绕、透着温暖橘色灯光与沉静书香气息的古老院落,落在了那个此刻定然正独坐于书桌前,对着一份突如其来的沙龙策划方案,凝神思索、权衡利弊的沉静身影之上。
他知道,以她的性格和学术素养,一定会非常仔细地阅读那份他亲自参与构思的方案。那里面,不仅仅有关于沙龙的形式、流程与嘉宾名单,更巧妙地融入了他私下里通过不同渠道了解到的、关于她研究领域的一些细节,甚至引用了一些颇为冷门、却极具洞见的艺术观点作为探讨的起点。他刻意在方案中留下了一些只有真正潜心于此道、且具备敏锐洞察力的内行人才能察觉的“钩子”与潜台词。他很好奇,她那双清澈而聪慧的眼睛,能从中发现多少他埋下的线索,而发现了之后,她那看似温婉平静的面容之下,又会作何感想,掀起怎样的波澜。
这早已超越了一场简单的高端文化沙龙邀约,它更像是一次隔空的、无声的智力交流与精神层面的试探。而他,十分乐于扮演这个居于幕后、掌控节奏的耐心猎手,等待着那个独一无二的猎物,被舞台本身的光芒与深度所真正吸引,最终自愿地、一步步走入他早已设定好的轨迹之中。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他提供的这个舞台,其魅力与价值,足以匹配她的才华与眼光。对此,他有着近乎绝对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