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初入领域-《明珠映夜》

  晨光熹微,如同一位技艺精湛的画师,用金黄的色调,穿透顾氏大厦顶层那面占据整堵墙壁的巨幅落地窗,在宽敞的会议室内投下清晰而锐利的光影分割。

  这间用作重要洽谈的会议室,风格与顾怀笙那间标志性的、充满极致冷峻与现代感的办公室略有不同,显然经过了一番用心的调和。

  一侧墙壁保留了原始肌理的天然原石垒砌出朦胧的山水意象,粗犷中透着写意;另一侧则错落有致地陈列着寥寥数件形态抽象、质感独特的当代陶艺作品,沉默地诉说着泥土与火焰的故事。中央那张厚重的黑胡桃木长桌,木质温润,线条简洁,恰到好处地中和了空间的硬度。空气里弥漫着清冽的雪松香氛,若有若无,涤荡着清晨的困意,室内安静得近乎凝滞,只能听到中央空调系统送出暖风时那极其细微、如同叹息般的出风声,更衬得此地非同一般的肃穆。

  林舒安在周谨无声的引导下步入这片领域。周谨的步伐轻捷而精准,如同经过严格校准的仪器。她今日穿着一身得体的珍珠白色软缎旗袍,外罩一件浅灰色羊绒开衫,长发在脑后挽成一个清爽的低髻,露出光洁的额头和修长的颈项,既保持了应有的正式感,又不失属于她自己的书卷雅致。她的目光快速而谨慎地扫过室内的陈设,最后落在长桌主位那个已然端坐的身影上。

  顾怀笙已经到了。他今日未穿平日里那身象征权力与距离的挺括西装,取而代之的是一件质地极佳的深灰色高领羊绒衫,外搭同色系的休闲款外套,柔软的材质稍稍柔化了他过于硬朗的肩线。

  这身装扮让他少了几分商界巨子惯有的凌厉锋芒,多了几分沉淀下来的沉稳与内敛,然而,那股由内而外、不容忽视的强大气场,却并未因此减弱分毫,依旧如同无形的壁垒,笼罩着整个空间。

  他没有因她的到来而起身,只是在她步入视野时,抬腕看了眼那块设计低调却精准异常的铂金腕表,确认时间,随后目光便如同精准的探照灯,稳稳地落在她身上,极其轻微地颔首,下颌线绷出一个冷硬的弧度,算是打过了招呼。没有任何客套的寒暄,没有对昨日通话的提及,仿佛他们之间只剩下眼前亟待解决的事务。

  “开始吧。”他甚至没有多余的铺垫,直接开口,声音低沉平稳,如同投入古井的石子,清晰地打破了室内的寂静。他示意侍立一旁的周谨打开投影设备。

  周谨立刻操作,巨大的屏幕亮起,呈现出经过精心梳理的沙龙核心展品清单与初步的空间布局三维图。清晰的字幕、高精度的图片、严谨的动线标注,一切都显示出顾氏团队高效专业的准备。

  讨论迅速切入正题,没有丝毫拖泥带水。顾怀笙的言语极其简洁,逻辑链条清晰得如同最精密的机械,每一个问题都像手术刀般精准,直指方案的核心与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他并非带着质疑的口吻,更像是在进行一场冷静的、全方位的压力测试——测试她提交的方案背后思考的深度与广度,测试她临场应变的能力与知识储备的扎实程度。

  林舒安敛起所有初次进入陌生领域可能产生的忐忑与杂念,深吸一口气,将全部注意力如同聚光灯般,完全集中在屏幕上那些闪烁的艺术品图片与复杂的空间关系图上。她迎着他的目光,声音不高,却吐字清晰,条理分明,每一个观点的抛出都伴随着扎实的论据,或是艺术史上的佐证,或是美学原理的推演。

  当顾怀笙提出某个尤其尖锐、直指矛盾核心的问题时,她会微微停顿,浓密的眼睫垂下,在眼下投下一小片阴影,那是大脑在高速检索与思考的迹象,随即,她便会抬起眼眸,给出经过梳理后、更有力也更周详的回应,不回避问题,也不被问题牵着走。

  会议室内,除了他们二人一来一往、清晰而克制的对话声,便只有周谨指尖偶尔落在平板电脑键盘上、记录要点时发出的极轻快的敲击声,如同节奏稳定的背景音。其余几位被挑选参与此次核心讨论的策展团队成员,更是屏息凝神,目光在顾怀笙与林舒安之间谨慎地移动,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微的表情或关键的词语。整个空间弥漫着一种高度专业化带来的紧绷感,如同拉满的弓弦,安静,却充满了无形的张力。阳光在室内缓慢移动,将每个人的身影拉长又缩短,仿佛也在默默见证着这场无声的、关乎专业能力与心智的初次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