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中的书房,墨香与新纸的气息交织。林舒安落下那一道墨痕后,并未继续书写。她放下笔,看着那道浓重的黑色在宣纸上缓缓洇开,如同她此刻在心中勾勒的林家未来图景,初具轮廓,细节待填。
她打开电脑,调出“璇玑”项目修改后的方案,将下午与顾怀笙讨论确定的修改意见逐一标注,发给项目团队。处理完这些,她又点开了大哥林书鑫发来的几份亟待审批的文件。新能源项目重启后,需要协调的资源、需要敲定的合同纷至沓来。
灯光下,她伏案工作的身影被拉长,投在身后满墙的古籍之上。这里不再仅仅是缅怀过去的圣地,更是指引未来的航标。批阅的间隙,她偶尔会抬头,看向墙壁上那幅“守正出奇”,爷爷的目光仿佛穿透时空,与她无声交流。
第二天,林舒安没有再去临时办公室,而是直接进入了爷爷的书房。花伯早已将这里收拾得窗明几净,那套她带来的文房静静地摆在桌上,与这满室古意奇妙地融合在一起。
她刚处理完几件紧急事务,内线电话响了,是花伯略显紧张的声音:“大小姐,陈伯谦陈老来了,说是路过,想……看看老爷子以前常看的几幅字画。”
林舒安心下了然。陈伯谦绝非路过,这是元老们对新掌局者的第一次非正式“觐见”。她平静回应:“请陈老到书房来吧。”
片刻后,陈伯谦在花伯的引领下走了进来。他依旧精神矍铄,目光第一时间扫过书房,看到端坐在书桌后的林舒安时,眼中并无太多意外,反而掠过一丝几不可查的赞许。
“陈伯伯,您请坐。”林舒安起身,亲自为他斟茶,姿态恭敬却不失从容。
陈伯谦在客位坐下,接过茶盏,没有急着看字画,反而看向书桌上那叠显眼的青檀皮纸和一旁打开的项目方案,笑道:“舒安丫头这是……又要做学问,又要理家业,忙得过来吗?”
林舒安微微一笑,语气温和却带着力量:“爷爷常说,世事洞明皆学问。打理家业本身,也是一门需要不断修习的功课。有陈伯伯你们这些长辈扶持,有大哥在前方冲锋,舒安虽能力有限,也当尽力而为。”
她没有刻意强调自己的权威,而是将姿态放低,突出了对元老的尊重和与兄长的协同,同时也不动声色地表明了自己“尽力而为”的决心和位置。
陈伯谦点了点头,不再试探,转而真的与她讨论起墙上挂着一幅石涛的仿画,气氛融洽。临走时,他状似无意地提了一句:“过两日有个小范围的商会联谊,都是些老家伙,舒安丫头若是有空,不妨也来坐坐,听听。”
这是递出的橄榄枝,也是认可的信号。林舒安自然应下:“一定到,多谢陈伯伯提点。”
送走陈伯谦,林舒安回到书桌前,知道这第一关,算是平稳度过。元老们的观望不会停止,但她已经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下午,她接到顾怀笙助理周谨的电话,通知她“璇玑”项目修改后的方案已通过终审,即将进入宣发执行阶段。同时,周谨委婉地提到,顾总希望她能出席下周的项目启动发布会。
这是一个公开亮相,将她与顾怀笙的合作关系,以及她作为“璇玑”核心策划人的身份,正式推到台前。对于刚刚经历内部动荡的林家而言,这无疑是一剂强心针,也是对外界的一种无声宣告——林家并未倒下,反而与顾氏的联系更加紧密。
林舒安没有犹豫:“请转告顾总,我会准时参加。”
挂了电话,她走到窗边。庭院里,几株老梅已结了细小的花苞,在冬日萧索的枝头酝酿着生机。
她知道,参加发布会,意味着她将彻底从幕后走到台前,接受来自各方更复杂的目光审视。这不仅是“璇玑”项目的启动,也是她林舒安,作为林家新一代代表力量的首次正式登场。
她轻轻摩挲着窗棂冰冷的木质纹理,眼神逐渐坚定。
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她就无所畏惧。
几天后,林氏集团内部发出了一则简短的人事任命公告,经董事会决议,由林舒安女士兼任集团特别文化顾问,负责协调与顾氏集团“璇玑”项目及相关文化产业合作事宜。
公告措辞谨慎,职位也不算显赫,但明眼人都看得出,那个空置已久的、象征着家族核心权柄的书房,已经有了新的主人。
风起于青萍之末。一场席卷家族的风暴暂时平息,而另一场关于未来、关于成长、关于爱与博弈的更大篇章,正随着书房里那盏长明的灯,悄然翻开了第一页。
她打开电脑,调出“璇玑”项目修改后的方案,将下午与顾怀笙讨论确定的修改意见逐一标注,发给项目团队。处理完这些,她又点开了大哥林书鑫发来的几份亟待审批的文件。新能源项目重启后,需要协调的资源、需要敲定的合同纷至沓来。
灯光下,她伏案工作的身影被拉长,投在身后满墙的古籍之上。这里不再仅仅是缅怀过去的圣地,更是指引未来的航标。批阅的间隙,她偶尔会抬头,看向墙壁上那幅“守正出奇”,爷爷的目光仿佛穿透时空,与她无声交流。
第二天,林舒安没有再去临时办公室,而是直接进入了爷爷的书房。花伯早已将这里收拾得窗明几净,那套她带来的文房静静地摆在桌上,与这满室古意奇妙地融合在一起。
她刚处理完几件紧急事务,内线电话响了,是花伯略显紧张的声音:“大小姐,陈伯谦陈老来了,说是路过,想……看看老爷子以前常看的几幅字画。”
林舒安心下了然。陈伯谦绝非路过,这是元老们对新掌局者的第一次非正式“觐见”。她平静回应:“请陈老到书房来吧。”
片刻后,陈伯谦在花伯的引领下走了进来。他依旧精神矍铄,目光第一时间扫过书房,看到端坐在书桌后的林舒安时,眼中并无太多意外,反而掠过一丝几不可查的赞许。
“陈伯伯,您请坐。”林舒安起身,亲自为他斟茶,姿态恭敬却不失从容。
陈伯谦在客位坐下,接过茶盏,没有急着看字画,反而看向书桌上那叠显眼的青檀皮纸和一旁打开的项目方案,笑道:“舒安丫头这是……又要做学问,又要理家业,忙得过来吗?”
林舒安微微一笑,语气温和却带着力量:“爷爷常说,世事洞明皆学问。打理家业本身,也是一门需要不断修习的功课。有陈伯伯你们这些长辈扶持,有大哥在前方冲锋,舒安虽能力有限,也当尽力而为。”
她没有刻意强调自己的权威,而是将姿态放低,突出了对元老的尊重和与兄长的协同,同时也不动声色地表明了自己“尽力而为”的决心和位置。
陈伯谦点了点头,不再试探,转而真的与她讨论起墙上挂着一幅石涛的仿画,气氛融洽。临走时,他状似无意地提了一句:“过两日有个小范围的商会联谊,都是些老家伙,舒安丫头若是有空,不妨也来坐坐,听听。”
这是递出的橄榄枝,也是认可的信号。林舒安自然应下:“一定到,多谢陈伯伯提点。”
送走陈伯谦,林舒安回到书桌前,知道这第一关,算是平稳度过。元老们的观望不会停止,但她已经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下午,她接到顾怀笙助理周谨的电话,通知她“璇玑”项目修改后的方案已通过终审,即将进入宣发执行阶段。同时,周谨委婉地提到,顾总希望她能出席下周的项目启动发布会。
这是一个公开亮相,将她与顾怀笙的合作关系,以及她作为“璇玑”核心策划人的身份,正式推到台前。对于刚刚经历内部动荡的林家而言,这无疑是一剂强心针,也是对外界的一种无声宣告——林家并未倒下,反而与顾氏的联系更加紧密。
林舒安没有犹豫:“请转告顾总,我会准时参加。”
挂了电话,她走到窗边。庭院里,几株老梅已结了细小的花苞,在冬日萧索的枝头酝酿着生机。
她知道,参加发布会,意味着她将彻底从幕后走到台前,接受来自各方更复杂的目光审视。这不仅是“璇玑”项目的启动,也是她林舒安,作为林家新一代代表力量的首次正式登场。
她轻轻摩挲着窗棂冰冷的木质纹理,眼神逐渐坚定。
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她就无所畏惧。
几天后,林氏集团内部发出了一则简短的人事任命公告,经董事会决议,由林舒安女士兼任集团特别文化顾问,负责协调与顾氏集团“璇玑”项目及相关文化产业合作事宜。
公告措辞谨慎,职位也不算显赫,但明眼人都看得出,那个空置已久的、象征着家族核心权柄的书房,已经有了新的主人。
风起于青萍之末。一场席卷家族的风暴暂时平息,而另一场关于未来、关于成长、关于爱与博弈的更大篇章,正随着书房里那盏长明的灯,悄然翻开了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