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国玉玺的发现,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刘昊集团核心层内部激起了巨大的波澜。象征天命所归的至宝在手,无疑为刘昊即将到来的登基称帝铺平了道路,增添了无可比拟的正统性。
消息被严格封锁,仅限于刘昊、戏志才、郭嘉等寥寥数人知晓。玉玺被秘密收藏起来,由影卫高手日夜看守。对外,则宣称缴获了袁绍的珍贵印信库,以此掩盖玉玺现世的真相,避免过早刺激各方势力。
中原局势日渐明朗,但残敌尚未肃清。曹操退守淮水以南,舔舐伤口;袁谭、袁尚兄弟仍在河北邺城附近狗咬狗;而一些原本依附于曹操或袁绍的地方豪强、割据势力,则陷入了恐慌和观望之中。
“主公,大局虽定,然疥癣之疾亦不可留。”戏志才在军事会议上进言,“尤其是谯郡、陈国等地,乃曹操起家之本,宗族势力盘根错节。若不趁势清扫,恐成日后隐患。”
郭嘉点头附和:“不错。曹操虽败,其族中子弟、门生故吏犹在。需派一员得力干将,前往征抚,既可铲除残余抵抗,亦可彰显主公宽仁,收服人心。”
刘昊的目光落在了徐晃身上:“公明(徐晃字),你素来沉稳刚毅,能独当一面。命你率本部兵马,前往谯郡、陈国一带,清剿曹氏余孽,安抚地方。遇抵抗则坚决击破,遇归顺则妥善安置。”
“末将领命!”徐晃抱拳应诺,他深知此任务关乎后方稳定,责任重大。
徐晃领兵出发后,刘昊主力继续休整,同时将注意力转向了内部整合与新政推行。缴获的巨额财富和广袤土地,为新政的深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侯吉忙得团团转,但脸上始终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连带着对熊山都客气了不少,甚至主动提出给亲卫营加餐,让熊山受宠若惊。
然而,平静的日子没过几天,一桩意外事件,再次将众人的视线引向了未知的领域。
这一日,徐晃军中有快马送来急报,并非军事捷报,而是一封加密文书和一件实物。
“主公,徐将军在清剿谯郡一处负隅顽抗的曹氏庄园时,于密室中发现了此物。庄园主乃曹操族弟,已于抵抗中被格杀。徐将军觉此物蹊跷,不敢擅专,特命末将星夜送来。”信使呈上了一个用油布包裹的严严实实的扁平物件。
刘昊打开包裹,里面是一卷色泽古旧、质地奇特的帛书。帛书显然年代久远,边缘已有破损,但上面的图案和文字却依然清晰可辨。图案并非中原常见的风格,充满了异域情调,描绘着沙漠、驼队、以及一些奇特的建筑和祭祀场景。文字更是古怪,弯弯曲曲,如同天书。
“这是…西域文字?”戏志才凑近细看,眉头紧锁,“似乎与于阗、疏勒一带的文字有几分相似,但又有所不同。”
郭嘉拿起帛书,对着灯光仔细端详,手指摩挲着帛书的材质,忽然道:“主公,你看这帛书的质地,是否与子龙将军信中所用的白色皮革有几分相似?还有这颜料…”
刘昊心中一动,立刻取出赵云那封信对比。果然,虽然载体不同(一为帛书,一为皮革),但那种冰凉滑腻的触感,以及绘制图案所用的暗红色颜料,竟有异曲同工之妙!更重要的是,帛书一角,绘制着一个醒目的标记——一只抽象化的、眼神狡黠的狐狸!
“沙狐!”刘昊和郭嘉几乎同时脱口而出!
曹操族弟的庄园密室里,怎么会藏有与西域神秘组织“沙狐”相关的古老帛书?
“立刻去找那个投降的宫中符节令!”刘昊下令。那位老者曾侍奉董卓,接触过不少宫廷秘辛和天下奇物。
老者被迅速带来,他颤巍巍地接过帛书,带上老花镜,仔细辨认了半晌,脸上露出惊疑不定的神色。
“…此物…老朽似乎有些印象…”老者努力回忆着,“当年董卓乱政时,曾有人从西域进献过一批古物,其中便有类似图案的残卷…据说,与先秦时西迁的某种秘术有关…后来董卓败亡,这批东西便散佚了,没想到竟流落到了曹氏手中…”
先秦秘术?西迁?沙狐标记?
这一切,似乎隐隐约约指向了一个更加久远、更加庞大的谜团。传国玉玺上的奇异纹路,西域神殿的壁画,曹操族弟密室中的沙狐帛书…这些散落的线索,仿佛被一根无形的线串联了起来。
“曹操…他知道多少?”刘昊喃喃自语。曹操雄才大略,其家族收藏此物,绝非偶然。他是否也知晓西域神殿和玉玺的秘密?他之前的某些举动,是否也与此有关?
郭嘉沉吟道:“曹孟德心思深沉,或许有所察觉,但未必如我们知晓得这般深入。否则,他也不会将主要精力放在中原争霸上。不过,此帛书藏于其族弟密室,说明曹氏与‘沙狐’或许早有牵连,甚至可能…也是‘沙狐’在中原的合作者或棋子之一!”
这个推测让帐内气氛顿时一凝。如果连曹操这样的枭雄都可能与那神秘组织有关联,那“沙狐”的触角究竟伸得有多长?他们的最终目的,又是什么?
刘昊凝视着帛书上那只诡异的狐狸标记,感觉一张无形的大网正在缓缓收紧。中原的统一战争看似接近尾声,但一场涉及上古秘辛、跨越东西方的巨大风暴,似乎才刚刚开始酝酿。
他收起帛书,对信使道:“告诉徐晃,做得很好。继续清扫残余,但留意收集一切与西域、与古怪图案文字相关的物品和信息。”
信使领命而去。
刘昊走到帐外,望着西方天际。赵云正在归来的路上,他带来的,将是揭开这一切谜团的关键吗?还是…更深的危机?
消息被严格封锁,仅限于刘昊、戏志才、郭嘉等寥寥数人知晓。玉玺被秘密收藏起来,由影卫高手日夜看守。对外,则宣称缴获了袁绍的珍贵印信库,以此掩盖玉玺现世的真相,避免过早刺激各方势力。
中原局势日渐明朗,但残敌尚未肃清。曹操退守淮水以南,舔舐伤口;袁谭、袁尚兄弟仍在河北邺城附近狗咬狗;而一些原本依附于曹操或袁绍的地方豪强、割据势力,则陷入了恐慌和观望之中。
“主公,大局虽定,然疥癣之疾亦不可留。”戏志才在军事会议上进言,“尤其是谯郡、陈国等地,乃曹操起家之本,宗族势力盘根错节。若不趁势清扫,恐成日后隐患。”
郭嘉点头附和:“不错。曹操虽败,其族中子弟、门生故吏犹在。需派一员得力干将,前往征抚,既可铲除残余抵抗,亦可彰显主公宽仁,收服人心。”
刘昊的目光落在了徐晃身上:“公明(徐晃字),你素来沉稳刚毅,能独当一面。命你率本部兵马,前往谯郡、陈国一带,清剿曹氏余孽,安抚地方。遇抵抗则坚决击破,遇归顺则妥善安置。”
“末将领命!”徐晃抱拳应诺,他深知此任务关乎后方稳定,责任重大。
徐晃领兵出发后,刘昊主力继续休整,同时将注意力转向了内部整合与新政推行。缴获的巨额财富和广袤土地,为新政的深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侯吉忙得团团转,但脸上始终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连带着对熊山都客气了不少,甚至主动提出给亲卫营加餐,让熊山受宠若惊。
然而,平静的日子没过几天,一桩意外事件,再次将众人的视线引向了未知的领域。
这一日,徐晃军中有快马送来急报,并非军事捷报,而是一封加密文书和一件实物。
“主公,徐将军在清剿谯郡一处负隅顽抗的曹氏庄园时,于密室中发现了此物。庄园主乃曹操族弟,已于抵抗中被格杀。徐将军觉此物蹊跷,不敢擅专,特命末将星夜送来。”信使呈上了一个用油布包裹的严严实实的扁平物件。
刘昊打开包裹,里面是一卷色泽古旧、质地奇特的帛书。帛书显然年代久远,边缘已有破损,但上面的图案和文字却依然清晰可辨。图案并非中原常见的风格,充满了异域情调,描绘着沙漠、驼队、以及一些奇特的建筑和祭祀场景。文字更是古怪,弯弯曲曲,如同天书。
“这是…西域文字?”戏志才凑近细看,眉头紧锁,“似乎与于阗、疏勒一带的文字有几分相似,但又有所不同。”
郭嘉拿起帛书,对着灯光仔细端详,手指摩挲着帛书的材质,忽然道:“主公,你看这帛书的质地,是否与子龙将军信中所用的白色皮革有几分相似?还有这颜料…”
刘昊心中一动,立刻取出赵云那封信对比。果然,虽然载体不同(一为帛书,一为皮革),但那种冰凉滑腻的触感,以及绘制图案所用的暗红色颜料,竟有异曲同工之妙!更重要的是,帛书一角,绘制着一个醒目的标记——一只抽象化的、眼神狡黠的狐狸!
“沙狐!”刘昊和郭嘉几乎同时脱口而出!
曹操族弟的庄园密室里,怎么会藏有与西域神秘组织“沙狐”相关的古老帛书?
“立刻去找那个投降的宫中符节令!”刘昊下令。那位老者曾侍奉董卓,接触过不少宫廷秘辛和天下奇物。
老者被迅速带来,他颤巍巍地接过帛书,带上老花镜,仔细辨认了半晌,脸上露出惊疑不定的神色。
“…此物…老朽似乎有些印象…”老者努力回忆着,“当年董卓乱政时,曾有人从西域进献过一批古物,其中便有类似图案的残卷…据说,与先秦时西迁的某种秘术有关…后来董卓败亡,这批东西便散佚了,没想到竟流落到了曹氏手中…”
先秦秘术?西迁?沙狐标记?
这一切,似乎隐隐约约指向了一个更加久远、更加庞大的谜团。传国玉玺上的奇异纹路,西域神殿的壁画,曹操族弟密室中的沙狐帛书…这些散落的线索,仿佛被一根无形的线串联了起来。
“曹操…他知道多少?”刘昊喃喃自语。曹操雄才大略,其家族收藏此物,绝非偶然。他是否也知晓西域神殿和玉玺的秘密?他之前的某些举动,是否也与此有关?
郭嘉沉吟道:“曹孟德心思深沉,或许有所察觉,但未必如我们知晓得这般深入。否则,他也不会将主要精力放在中原争霸上。不过,此帛书藏于其族弟密室,说明曹氏与‘沙狐’或许早有牵连,甚至可能…也是‘沙狐’在中原的合作者或棋子之一!”
这个推测让帐内气氛顿时一凝。如果连曹操这样的枭雄都可能与那神秘组织有关联,那“沙狐”的触角究竟伸得有多长?他们的最终目的,又是什么?
刘昊凝视着帛书上那只诡异的狐狸标记,感觉一张无形的大网正在缓缓收紧。中原的统一战争看似接近尾声,但一场涉及上古秘辛、跨越东西方的巨大风暴,似乎才刚刚开始酝酿。
他收起帛书,对信使道:“告诉徐晃,做得很好。继续清扫残余,但留意收集一切与西域、与古怪图案文字相关的物品和信息。”
信使领命而去。
刘昊走到帐外,望着西方天际。赵云正在归来的路上,他带来的,将是揭开这一切谜团的关键吗?还是…更深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