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薇率领奔袭草原的精锐,如同幽灵般悄然返回隐鳞谷,带回了缴获的数百匹良马、部分草原特产,以及更重要的——黑狼部后方兵力布防、物资囤积点的详细情报。
虽是人困马乏,但每个士兵脸上都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兴奋与自豪。
千里奔袭,直捣黄龙,焚敌粮草,乱其腹心,此等战绩,足以彪炳北疆史册。
然而,凌薇脸上却未见多少骄色。
一踏入谷中,她便下达了一连串指令:犒赏三军,优抚伤员,部队轮换休整,同时加强谷内外警戒,提防可能出现的报复。
她知道,一场战术上的大胜,并不等同于战略上的绝对安全。
黑狼部虽遭重创,内乱加剧,但其根基犹在,仇恨的种子已然埋下。
更重要的是,此战必然极大地刺激了北疆其他势力敏感的神经。
果然,数日之内,各方反应接踵而至。
白水城潘成派来了使者,言辞愈发客气,不仅重申了贸易合作的意愿,更隐晦地提出希望在边境联防上能与隐鳞谷多加沟通。
显然,凌薇展现出的强大攻击力和用兵之能,让这位邻居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态度从合作转向了近乎依附。
草原上,灰鹿、白羚等与隐鳞谷交好的部落头人,也纷纷派人送来贺礼,语气更加恭敬,甚至在贸易条件上做出了更大让步。
他们亲眼见证了黑狼部的惨状,对凌薇的敬畏之心达到了顶点。
甚至连远在葬神沙漠边缘的风轻羽,也通过秘密渠道传来讯息,除了祝贺,更提醒凌薇需警惕“朱雀使”可能的疯狂反扑,并表示“聆风”一脉会加紧对其残部的清剿。
而最让凌薇关注的,是来自朝廷方面的动静。
朔风城代理守将转来了一封由北疆经略安抚使司发出的公文,公文以官样文章表彰了凌薇及其部众在“维护边境安宁”上的“贡献”。
但字里行间,也透露出对其擅自越境用兵、可能“擅启边衅”的隐忧,并要求隐鳞谷“谨守本分”,“遇有边情,当及时禀报朝廷处置”。
凌薇看着这封公文,嘴角泛起一丝冷笑。
朝廷的态度在她意料之中,既想利用她稳定北疆,又忌惮她势力坐大,难以控制。
这封公文,既是安抚,也是警告。
“回复经略使司,就说凌薇谨遵上谕,此前用兵实为黑狼部内乱波及边境,不得已而为之的自保之举。隐鳞谷上下,必当恪守臣节,保境安民,绝无二心。”凌薇对负责文书的季容吩咐道。
必要的姿态必须做足,眼下还不是与朝廷撕破脸的时候。
处理完外部反应,凌薇将重心放回内部。
此战虽胜,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千里奔袭对部队的耐力、后勤补给是极大的考验,若非她指挥若定,士卒用命,稍有不慎便是灭顶之灾。
而且,隐鳞谷的骑兵力量虽有增强,但相较于真正的草原强部,无论在数量还是骑术上,仍有差距。
固本培元,成了战后的首要任务。
她下令扩大匠作营规模,尤其加强骑兵装备(如马鞍、马镫、马蹄铁)的改良与制造。
同时,在谷内开辟了更大的驯马场,将从草原带回的良马进行优选繁殖,并加大与灰鹿等部的战马交易。
对于军队,她总结了此次奔袭的经验教训,制定了更为严苛的山地、荒漠行军训练计划,并开始着手建立一套更完善的军功晋升与后勤保障体系,确保部队既能打硬仗,也能得到妥善的休整与抚恤。
在政务方面,她鼓励谷民开垦更多荒地,引进耐寒作物,并让商会设法从南方引进更先进的农具和耕作技术,力求粮食自给自足,甚至能有所盈余。
她知道,充足的粮草,才是支撑一切军事行动的基础。
凌薇如同一个最耐心的工匠,一点点地打磨着隐鳞谷这块璞玉。
她不求一时之快,但求根基牢固,底蕴深厚。
这段时间,她并未再主动发起任何军事行动。
除了偶尔前往朔风城,与代理守将商讨防务,巩固影响力外,大部分时间都留在谷中,处理政务,巡视营寨,甚至亲自指导匠人改进器械,与士兵一同操练。
她的沉稳与务实,让原本因大胜而有些浮躁的军心民心,渐渐沉淀下来。
所有人都明白,他们的谷主志向远大,绝不会满足于一次奇袭的胜利。
这一日,凌薇正在新建的藏书阁中翻阅一些关于北疆地理志和前朝屯田政策的典籍,侯三悄然求见,脸色带着一丝古怪。
“谷主,我们安插在草原的‘耳朵’传回一个消息,有些……蹊跷。”
“讲。”
“黑狼部阿古拉的叛军,近来接连打了几个胜仗,势头很猛。但……据我们的人观察,阿古拉军中似乎出现了一些来历不明的人,战术风格……不似草原传统,倒有些……像是中原兵法的路数。而且,他们似乎获得了一批精良的兵甲补充。”
凌薇放下书卷,眼中闪过一丝锐芒。
中原兵法?精良兵甲?
是朝廷暗中插手,想扶植阿古拉,平衡草原势力?还是……有其他势力,想借着草原内乱,浑水摸鱼?
她走到北疆地图前,手指轻轻敲击着代表黑狼部王庭的区域。
看来,草原这潭水,比想象中还要深。
自己之前的那一把火,虽然烧得旺,但也可能照亮了一些原本隐藏在暗处的东西。
“继续查,弄清楚那些人的来历,以及兵甲的源头。”凌薇吩咐道,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重视。
“是!”
侯三离去后,凌薇独自站在地图前,沉思良久。
树欲静而风不止。
她想固本培元,稳步发展,但北疆的局势,却不会因她的意愿而停滞。
新的挑战,似乎已在暗中酝酿。
她需要更快地积蓄力量,也需要更清晰地看清这棋局中,每一个隐藏的棋手。
虽是人困马乏,但每个士兵脸上都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兴奋与自豪。
千里奔袭,直捣黄龙,焚敌粮草,乱其腹心,此等战绩,足以彪炳北疆史册。
然而,凌薇脸上却未见多少骄色。
一踏入谷中,她便下达了一连串指令:犒赏三军,优抚伤员,部队轮换休整,同时加强谷内外警戒,提防可能出现的报复。
她知道,一场战术上的大胜,并不等同于战略上的绝对安全。
黑狼部虽遭重创,内乱加剧,但其根基犹在,仇恨的种子已然埋下。
更重要的是,此战必然极大地刺激了北疆其他势力敏感的神经。
果然,数日之内,各方反应接踵而至。
白水城潘成派来了使者,言辞愈发客气,不仅重申了贸易合作的意愿,更隐晦地提出希望在边境联防上能与隐鳞谷多加沟通。
显然,凌薇展现出的强大攻击力和用兵之能,让这位邻居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态度从合作转向了近乎依附。
草原上,灰鹿、白羚等与隐鳞谷交好的部落头人,也纷纷派人送来贺礼,语气更加恭敬,甚至在贸易条件上做出了更大让步。
他们亲眼见证了黑狼部的惨状,对凌薇的敬畏之心达到了顶点。
甚至连远在葬神沙漠边缘的风轻羽,也通过秘密渠道传来讯息,除了祝贺,更提醒凌薇需警惕“朱雀使”可能的疯狂反扑,并表示“聆风”一脉会加紧对其残部的清剿。
而最让凌薇关注的,是来自朝廷方面的动静。
朔风城代理守将转来了一封由北疆经略安抚使司发出的公文,公文以官样文章表彰了凌薇及其部众在“维护边境安宁”上的“贡献”。
但字里行间,也透露出对其擅自越境用兵、可能“擅启边衅”的隐忧,并要求隐鳞谷“谨守本分”,“遇有边情,当及时禀报朝廷处置”。
凌薇看着这封公文,嘴角泛起一丝冷笑。
朝廷的态度在她意料之中,既想利用她稳定北疆,又忌惮她势力坐大,难以控制。
这封公文,既是安抚,也是警告。
“回复经略使司,就说凌薇谨遵上谕,此前用兵实为黑狼部内乱波及边境,不得已而为之的自保之举。隐鳞谷上下,必当恪守臣节,保境安民,绝无二心。”凌薇对负责文书的季容吩咐道。
必要的姿态必须做足,眼下还不是与朝廷撕破脸的时候。
处理完外部反应,凌薇将重心放回内部。
此战虽胜,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千里奔袭对部队的耐力、后勤补给是极大的考验,若非她指挥若定,士卒用命,稍有不慎便是灭顶之灾。
而且,隐鳞谷的骑兵力量虽有增强,但相较于真正的草原强部,无论在数量还是骑术上,仍有差距。
固本培元,成了战后的首要任务。
她下令扩大匠作营规模,尤其加强骑兵装备(如马鞍、马镫、马蹄铁)的改良与制造。
同时,在谷内开辟了更大的驯马场,将从草原带回的良马进行优选繁殖,并加大与灰鹿等部的战马交易。
对于军队,她总结了此次奔袭的经验教训,制定了更为严苛的山地、荒漠行军训练计划,并开始着手建立一套更完善的军功晋升与后勤保障体系,确保部队既能打硬仗,也能得到妥善的休整与抚恤。
在政务方面,她鼓励谷民开垦更多荒地,引进耐寒作物,并让商会设法从南方引进更先进的农具和耕作技术,力求粮食自给自足,甚至能有所盈余。
她知道,充足的粮草,才是支撑一切军事行动的基础。
凌薇如同一个最耐心的工匠,一点点地打磨着隐鳞谷这块璞玉。
她不求一时之快,但求根基牢固,底蕴深厚。
这段时间,她并未再主动发起任何军事行动。
除了偶尔前往朔风城,与代理守将商讨防务,巩固影响力外,大部分时间都留在谷中,处理政务,巡视营寨,甚至亲自指导匠人改进器械,与士兵一同操练。
她的沉稳与务实,让原本因大胜而有些浮躁的军心民心,渐渐沉淀下来。
所有人都明白,他们的谷主志向远大,绝不会满足于一次奇袭的胜利。
这一日,凌薇正在新建的藏书阁中翻阅一些关于北疆地理志和前朝屯田政策的典籍,侯三悄然求见,脸色带着一丝古怪。
“谷主,我们安插在草原的‘耳朵’传回一个消息,有些……蹊跷。”
“讲。”
“黑狼部阿古拉的叛军,近来接连打了几个胜仗,势头很猛。但……据我们的人观察,阿古拉军中似乎出现了一些来历不明的人,战术风格……不似草原传统,倒有些……像是中原兵法的路数。而且,他们似乎获得了一批精良的兵甲补充。”
凌薇放下书卷,眼中闪过一丝锐芒。
中原兵法?精良兵甲?
是朝廷暗中插手,想扶植阿古拉,平衡草原势力?还是……有其他势力,想借着草原内乱,浑水摸鱼?
她走到北疆地图前,手指轻轻敲击着代表黑狼部王庭的区域。
看来,草原这潭水,比想象中还要深。
自己之前的那一把火,虽然烧得旺,但也可能照亮了一些原本隐藏在暗处的东西。
“继续查,弄清楚那些人的来历,以及兵甲的源头。”凌薇吩咐道,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重视。
“是!”
侯三离去后,凌薇独自站在地图前,沉思良久。
树欲静而风不止。
她想固本培元,稳步发展,但北疆的局势,却不会因她的意愿而停滞。
新的挑战,似乎已在暗中酝酿。
她需要更快地积蓄力量,也需要更清晰地看清这棋局中,每一个隐藏的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