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差周胤在朔风城盘桓数日,明察暗访,所见所闻皆是一派秩序井然、生机勃勃的新气象。
田间耕作有序,市集商贸繁荣,军士操练勤勉,官吏各司其职,与他想象中“蛮荒”、“混乱”的边陲之地大相径庭。
尤其是那套初见雏形的行政体系和新军建制,虽与旧制多有不同,却高效而充满活力,让他这位久居中枢的老臣也暗暗心惊。
他知道,仅凭言语试探和朝廷大义,已难以撼动凌薇在此地的根基。
留下几句“望督护好自为之,勿负皇恩”的场面话后,周胤便带着复杂的情绪启程返京,将真正的“钉子”——监军使王璞,以及一批由吏部选派的中下层官吏,留在了朔风城。
王璞,年约三旬,面容白净,留着精心修剪的短须,眼神灵活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倨傲。
他身着绯色官袍,代表着他从四品监军使的身份。
甫一上任,他便摆出了“钦差”架势,要求入驻督护府旁特意为他准备的官邸,并即刻调阅北疆护军的花名册、粮饷账簿以及各地府库记录。
“王监军初来乍到,舟车劳顿,不如先歇息几日,熟悉一下环境,公务之事,不必急于一时。”季容按照凌薇的吩咐,出面接待,言语客气,却带着明显的拖延之意。
王璞皮笑肉不笑地回道:“季长史客气了。王某奉皇命监军,职责所在,不敢有片刻懈怠。还望督护府行个方便,早日将相关文书账册移交本官查阅,也好让本官对北疆军务民生,有个初步的了解,方能不负圣恩。”
他特意强调了“皇命”和“圣恩”,意在压制。
凌薇在幕后听着侯三的汇报,神色平静。
“他要看,便给他看。将去年御狄之战前后的账目,以及今年春耕、防疫的各项支出明细,整理一份‘清晰明了’的版本,送过去。至于最新的军力部署、匠作营研发进度、以及与各方的秘密商贸往来,一概不得泄露。”
“属下明白。”季容领命,自去安排一份经过“加工”的账目。
王璞拿到账册,立刻召集带来的几名精通钱粮刑名的属官,关起门来仔细核查。
他们试图从中找出贪墨、亏空或者不合规制之处,作为攻击凌薇的把柄。
然而,凌薇麾下早已建立了相对规范的财务管理,账目清晰,虽有“新政”之名下的特殊支出,但也大多有“战时急需”、“安抚流民”等合乎情理的理由,难以直接定罪。
一连数日,王璞等人埋头于浩如烟海的账册之中,虽偶有发现一些“瑕疵”或“与旧制不符”之处,但都算不上致命问题,反而被季容等人以“北疆情况特殊”、“权宜之计”轻松化解。
王璞心中焦躁,他知道,仅靠查账难以打开局面。
他开始将目光转向人事。
他以“体察民情”、“宣慰地方”为名,要求巡视各地军营和府县。
凌薇欣然应允,派了得力人手陪同,并提前做好了安排。
王璞所到之处,看到的皆是军容整肃、仓廪充实、百姓对凌薇交口称赞的景象。
他尝试接触一些中下层军官和官吏,许以利益或前程,试图拉拢分化。
然而,这些人要么对凌薇死心塌地,要么慑于隐鳞谷强大的掌控力和情报网络,不敢轻易回应,即便有少数心思浮动者,也很快被侯三的人察觉并控制起来。
几次试探下来,王璞感觉自己仿佛一拳打在棉花上,无处着力。
凌薇的势力在北疆盘根错节,如同铁板一块。
“凌督护治政有方,王某佩服。”这一日,王璞在督护府例行会面时,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阴冷,“只是,督护推行‘均田’,触动了不少乡绅利益;组建‘护军’,亦与旧制有违。如今朝中非议之声不小,长此以往,恐对督护不利啊。”
他开始转换策略,从“查问题”转向“示警”和“挑拨”,暗示凌薇的政策得罪了人,需要他这样的“自己人”在朝中斡旋。
凌薇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淡然道:“有劳王监军挂心。北疆之事,关乎百万生灵温饱与边境安宁,凌薇行事,但求问心无愧,利于百姓。至于朝中非议,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若有人因一己之私利,罔顾北疆稳定大局,其心可诛。”
她话语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直接将王璞隐含的挑拨顶了回去,并暗指那些非议者才是居心不良。
王璞脸色微变,干笑两声:“督护高义,王某受教。”
他知道,言语上的交锋,自己占不到任何便宜。
回到官邸,王璞屏退左右,脸色瞬间阴沉下来。
他提笔密书一封,用火漆封好,唤来一名绝对心腹。
“将此信,务必亲手交到冯公公手上。”他压低声音,“告诉公公,凌薇此女,桀骜不驯,难以驾驭。北疆已成其私产,水泼不进。需早做打算……”
他意识到,常规手段难以制约凌薇,必须动用更非常规的力量。
而冯保,以及冯保背后可能存在的幽冥阁,便是他寄予厚望的刀。
然而,王璞并不知道,他这封信尚未送出朔风城,其内容副本就已经摆在了凌薇的案头。
侯三的人,早已将他和他随行人员的一举一动,都置于严密监视之下。
“果然沉不住气了。”凌薇看着信的内容,冷冷一笑,“想引外力来对付我?正好,我也等着他们露出更多的马脚。”
她下令:“信,让他送出去。但要确保我们的人能一路跟着,看看这信,最终会落到谁手里,又会引来回什么样的指令。”
她要顺藤摸瓜,将幽冥阁在朝中的势力,看得更清楚一些。
与此同时,凌薇也加紧了内部的整顿和应对准备。
她深知,王璞这边的暗战只是开始,更大的风雨,很可能随之而来。
就在这暗流涌动之际,一个突如其来的天灾,给了凌薇一个向朝廷、也向天下展示北疆治理成效的绝佳机会。
与北疆接壤的河东郡,突发特大洪水,黄河决堤,淹没了大片良田村庄,无数灾民流离失所,哀鸿遍野。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得益于凌薇提前布局、由墨家弟子指导兴修的水利设施,北疆境内虽也遭遇连日暴雨,却未成大规模水患,灾情轻微。
河东郡守紧急向周边求援。
凌薇接到消息,几乎没有犹豫。
“季容,立刻从府库调拨粮食五万石,药材一千担,并组织民夫、郎中,由你亲自带队,火速驰援河东!”
此令一出,连季容都有些惊讶:“谷主,河东郡并非我北疆辖地,且朝廷态度未明,我们如此大张旗鼓援助,是否……”
“唇亡齿寒。”凌薇打断他,“灾民亦是百姓,岂能坐视不理?更何况,此时施以援手,正可向天下彰显我北疆之仁义,与某些只顾争权夺利、罔顾民生之辈,形成鲜明对比!也让朝廷看看,谁才是真正能安定一方、心系黎民之人!”
这是一步高明的棋。
既践行了她“保境安民”的承诺,收买了人心,又在道义上占据了绝对高地,狠狠打了那些在朝中非议她的人的脸!
王璞得知此事,脸色更是难看。
他本想找凌薇的麻烦,没想到对方反手就送了这么一份“大礼”,让他和背后指使之人都陷入了被动。
北疆的粮食和救援队伍,在无数灾民感激涕零的目光中,浩浩荡荡开赴河东。
凌薇的仁名,随着这次跨境的救援行动,再次远扬。
而隐藏在水面下的各方势力,则因为凌薇这出乎意料的一手,不得不重新评估这个对手,并调整各自的策略。
田间耕作有序,市集商贸繁荣,军士操练勤勉,官吏各司其职,与他想象中“蛮荒”、“混乱”的边陲之地大相径庭。
尤其是那套初见雏形的行政体系和新军建制,虽与旧制多有不同,却高效而充满活力,让他这位久居中枢的老臣也暗暗心惊。
他知道,仅凭言语试探和朝廷大义,已难以撼动凌薇在此地的根基。
留下几句“望督护好自为之,勿负皇恩”的场面话后,周胤便带着复杂的情绪启程返京,将真正的“钉子”——监军使王璞,以及一批由吏部选派的中下层官吏,留在了朔风城。
王璞,年约三旬,面容白净,留着精心修剪的短须,眼神灵活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倨傲。
他身着绯色官袍,代表着他从四品监军使的身份。
甫一上任,他便摆出了“钦差”架势,要求入驻督护府旁特意为他准备的官邸,并即刻调阅北疆护军的花名册、粮饷账簿以及各地府库记录。
“王监军初来乍到,舟车劳顿,不如先歇息几日,熟悉一下环境,公务之事,不必急于一时。”季容按照凌薇的吩咐,出面接待,言语客气,却带着明显的拖延之意。
王璞皮笑肉不笑地回道:“季长史客气了。王某奉皇命监军,职责所在,不敢有片刻懈怠。还望督护府行个方便,早日将相关文书账册移交本官查阅,也好让本官对北疆军务民生,有个初步的了解,方能不负圣恩。”
他特意强调了“皇命”和“圣恩”,意在压制。
凌薇在幕后听着侯三的汇报,神色平静。
“他要看,便给他看。将去年御狄之战前后的账目,以及今年春耕、防疫的各项支出明细,整理一份‘清晰明了’的版本,送过去。至于最新的军力部署、匠作营研发进度、以及与各方的秘密商贸往来,一概不得泄露。”
“属下明白。”季容领命,自去安排一份经过“加工”的账目。
王璞拿到账册,立刻召集带来的几名精通钱粮刑名的属官,关起门来仔细核查。
他们试图从中找出贪墨、亏空或者不合规制之处,作为攻击凌薇的把柄。
然而,凌薇麾下早已建立了相对规范的财务管理,账目清晰,虽有“新政”之名下的特殊支出,但也大多有“战时急需”、“安抚流民”等合乎情理的理由,难以直接定罪。
一连数日,王璞等人埋头于浩如烟海的账册之中,虽偶有发现一些“瑕疵”或“与旧制不符”之处,但都算不上致命问题,反而被季容等人以“北疆情况特殊”、“权宜之计”轻松化解。
王璞心中焦躁,他知道,仅靠查账难以打开局面。
他开始将目光转向人事。
他以“体察民情”、“宣慰地方”为名,要求巡视各地军营和府县。
凌薇欣然应允,派了得力人手陪同,并提前做好了安排。
王璞所到之处,看到的皆是军容整肃、仓廪充实、百姓对凌薇交口称赞的景象。
他尝试接触一些中下层军官和官吏,许以利益或前程,试图拉拢分化。
然而,这些人要么对凌薇死心塌地,要么慑于隐鳞谷强大的掌控力和情报网络,不敢轻易回应,即便有少数心思浮动者,也很快被侯三的人察觉并控制起来。
几次试探下来,王璞感觉自己仿佛一拳打在棉花上,无处着力。
凌薇的势力在北疆盘根错节,如同铁板一块。
“凌督护治政有方,王某佩服。”这一日,王璞在督护府例行会面时,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阴冷,“只是,督护推行‘均田’,触动了不少乡绅利益;组建‘护军’,亦与旧制有违。如今朝中非议之声不小,长此以往,恐对督护不利啊。”
他开始转换策略,从“查问题”转向“示警”和“挑拨”,暗示凌薇的政策得罪了人,需要他这样的“自己人”在朝中斡旋。
凌薇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淡然道:“有劳王监军挂心。北疆之事,关乎百万生灵温饱与边境安宁,凌薇行事,但求问心无愧,利于百姓。至于朝中非议,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若有人因一己之私利,罔顾北疆稳定大局,其心可诛。”
她话语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直接将王璞隐含的挑拨顶了回去,并暗指那些非议者才是居心不良。
王璞脸色微变,干笑两声:“督护高义,王某受教。”
他知道,言语上的交锋,自己占不到任何便宜。
回到官邸,王璞屏退左右,脸色瞬间阴沉下来。
他提笔密书一封,用火漆封好,唤来一名绝对心腹。
“将此信,务必亲手交到冯公公手上。”他压低声音,“告诉公公,凌薇此女,桀骜不驯,难以驾驭。北疆已成其私产,水泼不进。需早做打算……”
他意识到,常规手段难以制约凌薇,必须动用更非常规的力量。
而冯保,以及冯保背后可能存在的幽冥阁,便是他寄予厚望的刀。
然而,王璞并不知道,他这封信尚未送出朔风城,其内容副本就已经摆在了凌薇的案头。
侯三的人,早已将他和他随行人员的一举一动,都置于严密监视之下。
“果然沉不住气了。”凌薇看着信的内容,冷冷一笑,“想引外力来对付我?正好,我也等着他们露出更多的马脚。”
她下令:“信,让他送出去。但要确保我们的人能一路跟着,看看这信,最终会落到谁手里,又会引来回什么样的指令。”
她要顺藤摸瓜,将幽冥阁在朝中的势力,看得更清楚一些。
与此同时,凌薇也加紧了内部的整顿和应对准备。
她深知,王璞这边的暗战只是开始,更大的风雨,很可能随之而来。
就在这暗流涌动之际,一个突如其来的天灾,给了凌薇一个向朝廷、也向天下展示北疆治理成效的绝佳机会。
与北疆接壤的河东郡,突发特大洪水,黄河决堤,淹没了大片良田村庄,无数灾民流离失所,哀鸿遍野。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得益于凌薇提前布局、由墨家弟子指导兴修的水利设施,北疆境内虽也遭遇连日暴雨,却未成大规模水患,灾情轻微。
河东郡守紧急向周边求援。
凌薇接到消息,几乎没有犹豫。
“季容,立刻从府库调拨粮食五万石,药材一千担,并组织民夫、郎中,由你亲自带队,火速驰援河东!”
此令一出,连季容都有些惊讶:“谷主,河东郡并非我北疆辖地,且朝廷态度未明,我们如此大张旗鼓援助,是否……”
“唇亡齿寒。”凌薇打断他,“灾民亦是百姓,岂能坐视不理?更何况,此时施以援手,正可向天下彰显我北疆之仁义,与某些只顾争权夺利、罔顾民生之辈,形成鲜明对比!也让朝廷看看,谁才是真正能安定一方、心系黎民之人!”
这是一步高明的棋。
既践行了她“保境安民”的承诺,收买了人心,又在道义上占据了绝对高地,狠狠打了那些在朝中非议她的人的脸!
王璞得知此事,脸色更是难看。
他本想找凌薇的麻烦,没想到对方反手就送了这么一份“大礼”,让他和背后指使之人都陷入了被动。
北疆的粮食和救援队伍,在无数灾民感激涕零的目光中,浩浩荡荡开赴河东。
凌薇的仁名,随着这次跨境的救援行动,再次远扬。
而隐藏在水面下的各方势力,则因为凌薇这出乎意料的一手,不得不重新评估这个对手,并调整各自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