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坛边缘,苏璎珞强忍着脏腑移位的剧痛和灵魂层面的寒意,紧紧将那块温润如玉的半截碑文抱在怀中。这不仅仅是冰冷的石头,更是她家族千年守望的寄托,是化解眼前这场席卷皇城乃至更大范围危机的关键希望。黑袍人的突然出现和那致命一击,让她瞬间明白,此行早已落入他人算计,对方的目标明确,就是这碑文和她守墓人的性命!
那黑袍人悬浮在祭坛外的半空中,周身笼罩着扭曲的黑气,看不清具体面容,只有一双跳跃着幽绿火焰的眼眸,透过雾气死死锁定苏璎珞。它散发出的威压,远超之前的石像守卫和山中异兽,甚至比东宫阵破时涌出的最凶戾的邪物还要强上数筹,带着一种古老的、腐朽的恶意。
“守墓人一脉……苟延残喘至今,也该彻底断绝了。”黑袍人的声音沙哑干涩,如同两块生锈的铁片在摩擦,“交出碑文,献上你的血脉,本座或可赐你一个痛快。”
影十九、甲七和受伤的癸二十二迅速靠拢,将苏璎珞护在身后。面对这深不可测的强敌,三人脸上都露出了决死之色。甲七捡起地上散落的箭矢,癸二十二抹去嘴角的血迹,重新握紧短矛,影十九则横刀在前,体内那点微末的灵力全力运转,试图感知对方的弱点。
“你是什么东西?为何知道守墓人?”苏璎珞一边暗中调息,一边冷声问道,试图拖延时间,寻找生机。她感觉到怀中的碑文正与腕间的银镯产生着奇妙的共鸣,一股温和而坚韧的力量正缓缓流入她近乎干涸的经脉。
“桀桀桀……”黑袍人发出刺耳的笑声,“本座的存在,远比你这小娃娃的家族历史更为悠久。至于为何知晓?自然是有人……不希望那古老的盟约被重启,不希望‘镇渊’下的秘密重见天日。” 它的话语中透露出令人心惊的信息,指向皇城深处更复杂的阴谋。
话音未落,黑袍人已然出手!它并未靠近,只是遥遥一指,一道凝练如实质的黑色闪电便撕裂空气,带着毁灭的气息劈向众人!这一击的威力,远超刚才的阴煞之箭!
“散开!”苏璎珞厉声喝道,同时将刚刚恢复的一点灵力注入银镯,一道柔和的银色光幕瞬间张开,护住身前。
“轰!”
黑色闪电撞在银色光幕上,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光幕剧烈荡漾,明灭不定,苏璎珞脸色一白,再次喷出一口鲜血,但终究是勉强挡下了这一击。然而逸散的能量冲击依旧将影十九三人震得气血翻涌,踉跄后退。
“咦?还有点意思,这守墓人的传承信物果然不凡。”黑袍人略显诧异,但随即绿眸中凶光更盛,“看你能挡几下!”
它双手挥舞,更多的黑色闪电如同暴雨般倾泻而下!整个祭坛谷地都被狂暴的能量充斥,碎石纷飞,连那十二尊石像都在余波中剧烈摇晃。
苏璎珞咬紧牙关,将银镯的防护催动到极致,但双方实力差距悬殊,光幕眼看就要破碎。影十九三人试图从侧翼干扰,但他们的攻击落在黑袍人周身的护体黑气上,如同泥牛入海,毫无作用。
危急关头,苏璎珞怀中的半块碑文突然自主震动起来,散发出越来越强烈的白光!这白光与银镯的清辉交融,竟然隐隐压制了周围的阴煞之气。同时,碑文上那些古老的符文仿佛活了过来,脱离碑体,在空中缓缓旋转、组合,投射出一幅模糊的、似乎描绘着星辰轨迹与大地脉络的图案虚影!
这图案出现的瞬间,整个祭坛仿佛被注入了新的活力!地面上那些沉寂的古老符文次第亮起,散发出远比之前激活石像时更纯粹、更强大的能量波动!十二尊石像眼中的猩红光芒骤然熄灭,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厚重的土黄色光辉,它们不再攻击苏璎珞等人,而是齐齐转向空中的黑袍人,发出低沉的、充满敌意的咆哮!
“什么?!这祭坛……竟然还能响应盟约碑文?!”黑袍人显然没料到这一幕,声音中首次带上了一丝惊怒。它感觉到一股强大的、源自大地本身的排斥力正在挤压它的存在,那些石像散发出的土黄色光辉也让它感到极不舒服。
机会!
苏璎珞福至心灵,立刻明白这祭坛并非单纯的封印或遗迹,它本身就是古老盟约的一部分,会对盟约信物(碑文和守墓人血脉)产生呼应和保护!她强提一口气,将精神力注入碑文虚影,试图引导祭坛的力量!
“以盟约之名,唤汝之力,驱散邪佞!”她高声吟唱,用的是古老的契约语言。
祭坛震动得更厉害了!第三层那片混沌图案再次显现,但这次不再是封印,而是涌出了一股磅礴的、带着清新自然气息的灵力洪流,如同一条光龙,咆哮着冲向黑袍人!
黑袍人厉啸一声,周身黑气凝聚成一面巨大的骷髅盾牌挡在身前!
“轰隆——!”
光龙与骷髅盾牌猛烈撞击,爆发出比之前更恐怖的能量风暴!谷地内的浓雾被瞬间清空大半,露出了上方灰蒙蒙的天空。黑袍人的骷髅盾牌寸寸碎裂,它本身也被这股纯粹的力量轰得倒飞出去,身上的黑气淡薄了许多,发出一声充满不甘的怒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守墓人……我们还会再见面的!碑文……终将属于吾主!” 留下这句充满威胁的话,黑袍人的身影融入残留的雾气中,消失不见。它似乎对这座被激活的祭坛颇为忌惮,选择了暂时退却。
强敌退去,祭坛的光芒渐渐平息,石像也恢复了沉默,眼中的土黄色光辉隐去。苏璎珞再也支撑不住,软软地坐倒在地,大口喘息着,怀中的碑文实物白光内敛,恢复了平静。刚才那一刻,她几乎耗尽了所有心力和刚刚恢复的灵力。
“娘娘!”影十九三人急忙上前,看到苏璎珞虽然虚弱但并无性命之忧,才松了口气。回想刚才那惊心动魄的一幕,犹自后怕不已。
“我们……成功了?”癸二十二看着苏璎珞怀中的半块碑文,难以置信。
“只是拿到了钥匙,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苏璎珞抚摸着碑文上冰凉的刻痕,目光却投向了皇城的方向。碑文在手,意味着重启盟约、加固“镇渊”封印有了希望,但也意味着,他们将要直面那个连黑袍人都称之为“吾主”的、隐藏在更深处的恐怖存在。而皇城之内,皇甫宸的处境,恐怕比她这里更加凶险。
(场景转换)
皇城,金銮殿。
气氛凝重得如同山雨欲来。龙椅上的皇帝皇甫峻,面色比几日前提审皇甫宸时更加晦暗,浑浊的眼睛扫过下方跪了一地的御史和部分官员,最后落在独自站立、腰背挺直的太子皇甫宸身上。
“太子,众卿所奏,言你德行有亏,致使天象示警,东宫不宁,甚至牵连钦天监正暴毙,你……有何话说?”皇帝的声音不高,却带着无形的压力,回荡在寂静的大殿中。
无数道目光聚焦在皇甫宸身上,有担忧,有审视,更有毫不掩饰的恶意。二皇子皇甫骁站在宗亲队列中,低垂着眼睑,嘴角却难以抑制地微微上扬。
皇甫宸深吸一口气,他知道,单纯的辩解或推脱责任毫无意义,反而会显得心虚。他必须拿出足够分量的东西,来转移焦点,甚至反将一军。
他上前一步,朗声道:“回父皇,儿臣不敢妄言天象,然东宫近日确有异动,乃地脉阴煞之气外泄所致,此事已由玄青子道长确认。然儿臣以为,此非天罚,实乃人祸!”
“人祸?”皇帝眉头一皱,“此言何意?”
群臣也是一片哗然,纷纷交头接耳。
皇甫宸目光锐利地扫过那些弹劾他的官员,沉声道:“儿臣近日查阅宫内秘档,并得玄青子道长协助勘察,发现皇城西北‘镇渊’之地,封印有所松动!此乃前朝高人与初代国师合力设下,用以镇压幽冥裂隙之关键所在!封印松动,致使地脉失衡,阴煞外泄,方是东宫不宁、乃至钦天监正遭遇不测之根源!此非儿臣之过,实乃守护皇城根基之职责所在,儿臣及时发现并竭力应对,何来德行有亏之说?”
他这番话,如同平地惊雷,在朝堂上炸响!
“镇渊?”“幽冥裂隙?”这些词汇对大多数官员来说,陌生而骇人听闻!就连龙椅上的皇帝,瞳孔也是猛地一缩,显然知晓一些内情。
“胡说八道!”一名二皇子派的官员跳出来斥责,“太子殿下莫要危言耸听!什么镇渊、裂隙,分明是为掩盖东宫妖异之事编造的借口!”
“借口?”皇甫宸冷笑一声,从袖中取出一份玄青子连夜赶写、加盖了道家印信的奏疏,“此乃玄青子道长亲笔所书,详述勘察结果及‘镇渊’之重要性。道长乃世外高人,德高望重,其言岂容置疑?况且,昨夜东宫阴气爆发,侍卫多有伤亡,若非应对及时,恐已酿成大祸!此等关乎社稷安危之事,岂是儿戏?”
他直接将问题提升到了“社稷安危”的高度,将个人德行之争,扭转成了应对突发危机的功过之辩。
支持皇甫宸的官员见状,立刻出列表态,称赞太子殿下临危不乱,及时发现并处理重大隐患,有功于国。双方顿时在朝堂上激烈争论起来。
皇帝看着手中的玄青子奏疏,又看着下方争吵不休的臣子,脸色变幻不定。他深知“镇渊”的传说,也知道其重要性。若皇甫宸所言属实,那么问题的性质就完全不同了。相比之下,那些关于太子妃的流言和所谓的“天象示警”,反而显得无足轻重了。
“够了!”皇帝终于开口,声音中带着疲惫与威严,“镇渊之事,关系重大,朕自会派人详查。至于东宫异动,太子处置虽有不当,致使流言纷起,但念在其初衷是为稳定宫闱,且玄青子亦证实乃地脉之故,暂不深究。然,太子需谨言慎行,约束东宫,若再生事端,定不轻饶!”
这番表态,看似各打五十大板,实则保住了皇甫宸的太子之位,并将舆论焦点成功引向了更神秘的“镇渊”。二皇子一派的攻讦,被暂时化解。
皇甫宸心中稍定,知道这第一关算是过去了。但他明白,这只是权宜之计。真正的危机——“镇渊”封印和那个隐藏在暗处的敌人,并未解决。他必须尽快与取得碑文的苏璎珞汇合,找到加固封印之法。
退朝之后,皇甫宸快步返回东宫。他第一时间召来墨影,询问是否有南方传来的消息。当得知苏璎珞一行人已进入云雾山深处,暂时联络不上时,他心中的担忧更甚。
他走到窗前,望着南方天际,仿佛能穿透千山万水,看到那个在古老祭坛中奋战的女子。
“璎珞……一定要平安回来。”他低声自语,手中紧握着的,是那枚已失去光泽、却依旧带着她一丝气息的破碎清心符。朝堂的博弈暂告段落,但关乎生死存亡的真正战斗,才刚刚拉开序幕。皇城与秘境,两条战线,两个人的命运,前所未有地紧密联结在了一起。
那黑袍人悬浮在祭坛外的半空中,周身笼罩着扭曲的黑气,看不清具体面容,只有一双跳跃着幽绿火焰的眼眸,透过雾气死死锁定苏璎珞。它散发出的威压,远超之前的石像守卫和山中异兽,甚至比东宫阵破时涌出的最凶戾的邪物还要强上数筹,带着一种古老的、腐朽的恶意。
“守墓人一脉……苟延残喘至今,也该彻底断绝了。”黑袍人的声音沙哑干涩,如同两块生锈的铁片在摩擦,“交出碑文,献上你的血脉,本座或可赐你一个痛快。”
影十九、甲七和受伤的癸二十二迅速靠拢,将苏璎珞护在身后。面对这深不可测的强敌,三人脸上都露出了决死之色。甲七捡起地上散落的箭矢,癸二十二抹去嘴角的血迹,重新握紧短矛,影十九则横刀在前,体内那点微末的灵力全力运转,试图感知对方的弱点。
“你是什么东西?为何知道守墓人?”苏璎珞一边暗中调息,一边冷声问道,试图拖延时间,寻找生机。她感觉到怀中的碑文正与腕间的银镯产生着奇妙的共鸣,一股温和而坚韧的力量正缓缓流入她近乎干涸的经脉。
“桀桀桀……”黑袍人发出刺耳的笑声,“本座的存在,远比你这小娃娃的家族历史更为悠久。至于为何知晓?自然是有人……不希望那古老的盟约被重启,不希望‘镇渊’下的秘密重见天日。” 它的话语中透露出令人心惊的信息,指向皇城深处更复杂的阴谋。
话音未落,黑袍人已然出手!它并未靠近,只是遥遥一指,一道凝练如实质的黑色闪电便撕裂空气,带着毁灭的气息劈向众人!这一击的威力,远超刚才的阴煞之箭!
“散开!”苏璎珞厉声喝道,同时将刚刚恢复的一点灵力注入银镯,一道柔和的银色光幕瞬间张开,护住身前。
“轰!”
黑色闪电撞在银色光幕上,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光幕剧烈荡漾,明灭不定,苏璎珞脸色一白,再次喷出一口鲜血,但终究是勉强挡下了这一击。然而逸散的能量冲击依旧将影十九三人震得气血翻涌,踉跄后退。
“咦?还有点意思,这守墓人的传承信物果然不凡。”黑袍人略显诧异,但随即绿眸中凶光更盛,“看你能挡几下!”
它双手挥舞,更多的黑色闪电如同暴雨般倾泻而下!整个祭坛谷地都被狂暴的能量充斥,碎石纷飞,连那十二尊石像都在余波中剧烈摇晃。
苏璎珞咬紧牙关,将银镯的防护催动到极致,但双方实力差距悬殊,光幕眼看就要破碎。影十九三人试图从侧翼干扰,但他们的攻击落在黑袍人周身的护体黑气上,如同泥牛入海,毫无作用。
危急关头,苏璎珞怀中的半块碑文突然自主震动起来,散发出越来越强烈的白光!这白光与银镯的清辉交融,竟然隐隐压制了周围的阴煞之气。同时,碑文上那些古老的符文仿佛活了过来,脱离碑体,在空中缓缓旋转、组合,投射出一幅模糊的、似乎描绘着星辰轨迹与大地脉络的图案虚影!
这图案出现的瞬间,整个祭坛仿佛被注入了新的活力!地面上那些沉寂的古老符文次第亮起,散发出远比之前激活石像时更纯粹、更强大的能量波动!十二尊石像眼中的猩红光芒骤然熄灭,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厚重的土黄色光辉,它们不再攻击苏璎珞等人,而是齐齐转向空中的黑袍人,发出低沉的、充满敌意的咆哮!
“什么?!这祭坛……竟然还能响应盟约碑文?!”黑袍人显然没料到这一幕,声音中首次带上了一丝惊怒。它感觉到一股强大的、源自大地本身的排斥力正在挤压它的存在,那些石像散发出的土黄色光辉也让它感到极不舒服。
机会!
苏璎珞福至心灵,立刻明白这祭坛并非单纯的封印或遗迹,它本身就是古老盟约的一部分,会对盟约信物(碑文和守墓人血脉)产生呼应和保护!她强提一口气,将精神力注入碑文虚影,试图引导祭坛的力量!
“以盟约之名,唤汝之力,驱散邪佞!”她高声吟唱,用的是古老的契约语言。
祭坛震动得更厉害了!第三层那片混沌图案再次显现,但这次不再是封印,而是涌出了一股磅礴的、带着清新自然气息的灵力洪流,如同一条光龙,咆哮着冲向黑袍人!
黑袍人厉啸一声,周身黑气凝聚成一面巨大的骷髅盾牌挡在身前!
“轰隆——!”
光龙与骷髅盾牌猛烈撞击,爆发出比之前更恐怖的能量风暴!谷地内的浓雾被瞬间清空大半,露出了上方灰蒙蒙的天空。黑袍人的骷髅盾牌寸寸碎裂,它本身也被这股纯粹的力量轰得倒飞出去,身上的黑气淡薄了许多,发出一声充满不甘的怒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守墓人……我们还会再见面的!碑文……终将属于吾主!” 留下这句充满威胁的话,黑袍人的身影融入残留的雾气中,消失不见。它似乎对这座被激活的祭坛颇为忌惮,选择了暂时退却。
强敌退去,祭坛的光芒渐渐平息,石像也恢复了沉默,眼中的土黄色光辉隐去。苏璎珞再也支撑不住,软软地坐倒在地,大口喘息着,怀中的碑文实物白光内敛,恢复了平静。刚才那一刻,她几乎耗尽了所有心力和刚刚恢复的灵力。
“娘娘!”影十九三人急忙上前,看到苏璎珞虽然虚弱但并无性命之忧,才松了口气。回想刚才那惊心动魄的一幕,犹自后怕不已。
“我们……成功了?”癸二十二看着苏璎珞怀中的半块碑文,难以置信。
“只是拿到了钥匙,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苏璎珞抚摸着碑文上冰凉的刻痕,目光却投向了皇城的方向。碑文在手,意味着重启盟约、加固“镇渊”封印有了希望,但也意味着,他们将要直面那个连黑袍人都称之为“吾主”的、隐藏在更深处的恐怖存在。而皇城之内,皇甫宸的处境,恐怕比她这里更加凶险。
(场景转换)
皇城,金銮殿。
气氛凝重得如同山雨欲来。龙椅上的皇帝皇甫峻,面色比几日前提审皇甫宸时更加晦暗,浑浊的眼睛扫过下方跪了一地的御史和部分官员,最后落在独自站立、腰背挺直的太子皇甫宸身上。
“太子,众卿所奏,言你德行有亏,致使天象示警,东宫不宁,甚至牵连钦天监正暴毙,你……有何话说?”皇帝的声音不高,却带着无形的压力,回荡在寂静的大殿中。
无数道目光聚焦在皇甫宸身上,有担忧,有审视,更有毫不掩饰的恶意。二皇子皇甫骁站在宗亲队列中,低垂着眼睑,嘴角却难以抑制地微微上扬。
皇甫宸深吸一口气,他知道,单纯的辩解或推脱责任毫无意义,反而会显得心虚。他必须拿出足够分量的东西,来转移焦点,甚至反将一军。
他上前一步,朗声道:“回父皇,儿臣不敢妄言天象,然东宫近日确有异动,乃地脉阴煞之气外泄所致,此事已由玄青子道长确认。然儿臣以为,此非天罚,实乃人祸!”
“人祸?”皇帝眉头一皱,“此言何意?”
群臣也是一片哗然,纷纷交头接耳。
皇甫宸目光锐利地扫过那些弹劾他的官员,沉声道:“儿臣近日查阅宫内秘档,并得玄青子道长协助勘察,发现皇城西北‘镇渊’之地,封印有所松动!此乃前朝高人与初代国师合力设下,用以镇压幽冥裂隙之关键所在!封印松动,致使地脉失衡,阴煞外泄,方是东宫不宁、乃至钦天监正遭遇不测之根源!此非儿臣之过,实乃守护皇城根基之职责所在,儿臣及时发现并竭力应对,何来德行有亏之说?”
他这番话,如同平地惊雷,在朝堂上炸响!
“镇渊?”“幽冥裂隙?”这些词汇对大多数官员来说,陌生而骇人听闻!就连龙椅上的皇帝,瞳孔也是猛地一缩,显然知晓一些内情。
“胡说八道!”一名二皇子派的官员跳出来斥责,“太子殿下莫要危言耸听!什么镇渊、裂隙,分明是为掩盖东宫妖异之事编造的借口!”
“借口?”皇甫宸冷笑一声,从袖中取出一份玄青子连夜赶写、加盖了道家印信的奏疏,“此乃玄青子道长亲笔所书,详述勘察结果及‘镇渊’之重要性。道长乃世外高人,德高望重,其言岂容置疑?况且,昨夜东宫阴气爆发,侍卫多有伤亡,若非应对及时,恐已酿成大祸!此等关乎社稷安危之事,岂是儿戏?”
他直接将问题提升到了“社稷安危”的高度,将个人德行之争,扭转成了应对突发危机的功过之辩。
支持皇甫宸的官员见状,立刻出列表态,称赞太子殿下临危不乱,及时发现并处理重大隐患,有功于国。双方顿时在朝堂上激烈争论起来。
皇帝看着手中的玄青子奏疏,又看着下方争吵不休的臣子,脸色变幻不定。他深知“镇渊”的传说,也知道其重要性。若皇甫宸所言属实,那么问题的性质就完全不同了。相比之下,那些关于太子妃的流言和所谓的“天象示警”,反而显得无足轻重了。
“够了!”皇帝终于开口,声音中带着疲惫与威严,“镇渊之事,关系重大,朕自会派人详查。至于东宫异动,太子处置虽有不当,致使流言纷起,但念在其初衷是为稳定宫闱,且玄青子亦证实乃地脉之故,暂不深究。然,太子需谨言慎行,约束东宫,若再生事端,定不轻饶!”
这番表态,看似各打五十大板,实则保住了皇甫宸的太子之位,并将舆论焦点成功引向了更神秘的“镇渊”。二皇子一派的攻讦,被暂时化解。
皇甫宸心中稍定,知道这第一关算是过去了。但他明白,这只是权宜之计。真正的危机——“镇渊”封印和那个隐藏在暗处的敌人,并未解决。他必须尽快与取得碑文的苏璎珞汇合,找到加固封印之法。
退朝之后,皇甫宸快步返回东宫。他第一时间召来墨影,询问是否有南方传来的消息。当得知苏璎珞一行人已进入云雾山深处,暂时联络不上时,他心中的担忧更甚。
他走到窗前,望着南方天际,仿佛能穿透千山万水,看到那个在古老祭坛中奋战的女子。
“璎珞……一定要平安回来。”他低声自语,手中紧握着的,是那枚已失去光泽、却依旧带着她一丝气息的破碎清心符。朝堂的博弈暂告段落,但关乎生死存亡的真正战斗,才刚刚拉开序幕。皇城与秘境,两条战线,两个人的命运,前所未有地紧密联结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