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老爸决定做农货生意-《杨建辉传》

  父亲在外打工已有几个年头。这些年,他干过建筑工、搬运工、快递员,每一份工作都辛苦而劳累。记得有一次,小杨去城里看望父亲,看到他住在一间狭小潮湿的地下室里,墙上挂着几件洗得发白的衣服,地上堆着一些简单的日用品。父亲的手上布满了老茧,脸上也刻满了岁月的痕迹。

  “爸,你累不累?”小杨心疼地问。

  父亲笑了笑,说:“不累,为了你和妈,再累也值得。”

  回家后,父亲并没有闲着。他每天都会去村里的集市上转转,看看有什么新鲜的农货。他发现,村里的农产品虽然丰富,但销售渠道却很有限。很多农民辛苦种出来的蔬菜、水果,因为卖不出去,只能烂在地里。

  “爸,我们能不能帮村里的农民把农货卖出去?”小杨突然想到。

  父亲听了,眼睛一亮。他仔细想了想,觉得这个主意不错。这些年,他在城里打工,也认识了一些做生意的朋友,或许可以借助他们的力量,打开农货的销售渠道。

  于是,父亲开始四处打听,了解农货市场的行情。他发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绿色、健康的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村里的农产品,正是符合这一需求的。他决定,做农货生意,将村里的农产品卖到城里去。

  然而,父亲的决定并没有得到家人的支持。母亲担心父亲身体吃不消,毕竟做农货生意需要起早贪黑,四处奔波。小杨也担心父亲会失败,毕竟做生意是有风险的。

  “爸,你身体不好,还是别折腾了。”母亲劝道。

  “爸,万一失败了怎么办?”小杨也担心地问。

  父亲听了,却坚定地说:“我不怕失败。就算失败了,我也认了。但如果不试试,怎么知道行不行呢?而且,村里的农产品卖不出去,农民们多着急啊。我想帮帮他们。”

  看着父亲坚定的眼神,母亲和小杨也不好再说什么。他们知道,父亲是个有主见的人,一旦决定了,就会坚持下去。

  父亲开始筹备农货生意。他首先联系了村里的农民,与他们签订了收购协议。然后,又联系了城里的朋友,让他们帮忙寻找销售渠道。同时,他还去办理了相关的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

  这段时间,父亲忙得不可开交。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去地里查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与农民们沟通收购事宜。晚上,他又要整理销售数据,与城里的朋友商量销售策略。

  小杨看着父亲忙碌的身影,心中既心疼又敬佩。他决定,要帮父亲一起做农货生意。于是,他利寒假时间学习了一些关于农产品销售的知识,还帮助父亲整理销售数据,制作宣传海报。

  经过半个月时间的筹备,父亲的农货生意终于起步了。他首先将村里的蔬菜、水果运到了城里的菜市场,很快就销售一空。然后,他又通过朋友介绍,与一些超市和餐馆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始批量供应农产品。

  生意渐渐有了起色,父亲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他经常对小杨说:“你看,只要我们肯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小杨也感受到了生意的变化。家里的经济状况逐渐好转,母亲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更重要的是,村里的农民们因为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收入增加了很多,生活也得到了改善。

  然而,生意并非一帆风顺。随着农货生意的扩大,父亲也遇到了一些挑战。比如,农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损坏,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面对这些挑战,父亲并没有退缩。他首先加强了与农民的合作,建立了严格的质量检测体系,确保每一批农产品都符合标准。然后,他又改进了运输方式,采用了专业的包装和运输设备,减少了农产品的损坏。同时,他还通过参加农产品展销会、开展促销活动等方式,提高了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经过一个月时间的努力,父亲的农货生意逐渐稳定了下来。他不仅将村里的农产品卖到了城里,还开始尝试将农产品卖到更远的地方。

  小杨看着父亲生意越做越大,心中充满了自豪。他知道,父亲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努力和智慧,更是因为他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农民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