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舒嫔入宫-《重生之金玉妍回来了》

  皇后与如懿的嫌隙日渐加深,后宫之中暗流涌动——长春宫闭门谢客,皇后每日只靠着汤药养身,却依旧让素练紧盯宫务,生怕如懿趁机夺权;翊坤宫则按部就班打理琐事,如懿虽避着长春宫,却也暗中拉拢内务府,稳固协理六宫的根基。就在这两宫互不往来的僵持之际,后宫迎来了一位身份尊贵的新人,打破了暂时的平衡。

  新人姓博尔济吉特氏,出身蒙古科尔沁部贵族,是太后的远房侄孙女。此次入宫,既是蒙古与大清联姻的象征,也是太后特意安排在后宫的助力。弘历早已接到太后的示意,加上博尔济吉特氏容貌端庄大气,眉眼间既有蒙古女子的爽朗英气,又因自幼饱读诗书,透着几分书卷气,见之令人心生好感,便直接下旨封其为“舒嫔”,赐居永和宫主位,还赏了一整套珊瑚首饰和三匹贡品云锦,规格之高,远超寻常新人。

  舒嫔入宫当日报到的那日,永和宫张灯结彩,内务府的人忙前忙后,将宫殿布置得精致又华贵。各宫嫔妃虽心中忌惮她的家世,却也不得不按规矩前来道贺。皇后病重未能亲至,派素练送了一支赤金点翠步摇;如懿则亲自到场,赠了一方亲手绣的兰草手帕,语气温和:“妹妹初入宫,若是有不懂的规矩,或是缺什么物件,尽管派人去翊坤宫说一声。”

  舒嫔起身回礼,举止得体,言语谦逊:“多谢娴妃姐姐费心,嫔妾初来乍到,还需姐姐们多多照拂。”她虽出身显赫,却无半分骄纵之气,对各宫嫔妃都恭敬有礼,连宫女太监也不曾苛责,一时之间,宫里对她的评价倒颇为不错。

  更难得的是,舒嫔极对弘历的胃口。弘历处理完朝政后,常去永和宫坐坐,舒嫔既能陪他谈论诗书典故,又能讲些蒙古草原的奇闻趣事,偶尔兴起,还能唱几句蒙古长调,嗓音清亮悠扬,让听惯了江南小调与宫廷乐曲的弘历耳目一新。入宫不过三日,舒嫔便被翻了牌子,侍寝次数日渐增多,赏赐更是流水般送入永和宫,连御膳房都特意针对她的口味,每日准备蒙古特色的点心菜肴。

  太后那边更是对她关照有加,时常召她去慈宁宫说话,嘘寒问暖,不仅赏了她珍贵的佛珠,还特意叮嘱后宫各宫:“舒嫔是哀家的亲眷,也是蒙古来的贵客,你们要多让着她些,不许欺负她。”有太后这句话撑腰,舒嫔在后宫的地位愈发稳固,不少见风使舵的嫔妃开始主动巴结,每日去永和宫请安的人络绎不绝。

  消息传到启祥宫时,金玉妍正陪着永珹在书桌前读绘本。永珹刚满两岁,只会含糊地念几个简单的字,指着绘本上的老虎,发出“嗷呜”的叫声,小手还时不时抓着书页乱翻。金玉妍耐心地握着他的小手,一个字一个字地教他认“山”“水”“花”,脸上满是温柔。

  澜翠快步走进来,神色带着几分凝重:“娘娘,您听说了吗?那位舒嫔娘娘势头可真猛,入宫才五日,就被皇上召幸了三次,太后更是把她当成亲孙女疼,赏赐不断。听说今日上午,纯妃和裕妃都特意去永和宫送了礼,还有不少小主也跟着凑趣呢。”

  她顿了顿,语气里满是担忧:“这舒嫔家世显赫,有蒙古部落和太后撑腰,又得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