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福宫的庭院里,金桂的香气还萦绕不散,纯妃却只觉得浑身发冷。传旨太监冰冷的语气像一根针,刺破了她最后一丝侥幸——她看着侍卫押着哥哥苏明哲往天牢方向去时,那抹熟悉的宝蓝色官袍沾着尘土,苏明哲回头时的惊慌眼神,让她心头咯噔一下,手里的书卷“啪嗒”掉在地上。
“娘娘,快些吧,皇上还在养心殿等着呢,耽误不得。”传旨太监催促的声音拉回纯妃的思绪,她慌忙捡起书卷,塞进宫女手里,踉跄着走到镜前。镜中的女子面色惨白,鬓角的珠花微微歪斜,平日里温婉的眉眼此刻写满了慌乱。她伸手拢了拢衣襟,指尖冰凉得不听使唤,只能任由宫女帮她整理好宫装,插上一支素银簪子,便跟着太监匆匆出了咸福宫。
宫道上的阳光刺眼,纯妃却觉得每一步都踩在棉花上。她一遍遍在心里回想那封家书的内容,反复确认没有提及“干预朝政”的字眼,可苏明哲被押的模样像挥之不去的阴影,让她心头发沉。她甚至不敢去想,若是皇上真的查到是她授意,自己和永璋会落得什么下场。
养心殿外,李玉早已等候在门口,见纯妃过来,只是面无表情地躬身:“纯妃娘娘,皇上在里面等着您呢。”他的语气里没有了往日的恭敬,带着几分疏离,更让纯妃的心凉了半截。
跟着李玉走进内殿,一股压抑的怒气扑面而来。弘历穿着明黄色常服,坐在御案后,眉头紧蹙,脸色阴沉得像暴风雨前的天空。御案上摊着几份奏折,旁边却放着一封封缄拆开的书信,正是她写给苏明哲的那封。而苏明哲则跪在冰冷的青砖上,官帽已被摘下,头发散乱,后背的官袍沾着褶皱,浑身止不住地发抖。
“臣妾……参见皇上。”纯妃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颤抖,连忙屈膝行礼,膝盖触地时,冰凉的触感顺着衣料蔓延上来,让她打了个寒颤。
弘历没有让她起身,只是冷冷地瞥了她一眼,语气里的怒火几乎要喷薄而出:“你可知罪?”
话音刚落,他抬手一扬,那封家书便“啪”地一声落在纯妃面前的地上。信纸被风一吹,微微卷起边角,上面她亲手写的字迹清晰可见,“为永璋争取差事”几个字格外刺眼。
纯妃捡起家书,指尖抖得厉害,信纸在她手里皱成一团。看着熟悉的字迹,她瞬间面如死灰,所有的辩解都堵在了喉咙里,只能“噗通”一声重重跪地,额头抵着青砖:“皇上,臣妾知罪!臣妾……臣妾只是一时糊涂,想让哥哥帮着在皇上面前提提永璋的勤勉,绝没有别的心思,更不敢干预朝政啊!”
她的声音带着哭腔,泪水砸在青砖上,晕开小小的湿痕:“永璋自从祭祖大典失仪后,便一直自责不已,每日勤学苦读,就想让皇上多看他一眼。臣妾看着心疼,才出了这昏招,求皇上开恩,饶了臣妾这一次吧!”
“没有别的心思?”弘历猛地一拍御案,桌上的茶杯被震得跳了起来,茶水洒出几滴,落在奏折上,“后宫妃嫔不得与前朝私通消息,不得令外戚为皇子谋利,这是太祖定下的祖制!你入宫多年,难道会不懂?”
他站起身,一步步走到纯妃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她,语气里满是失望与愤怒:“你想让永璋得到朕的重视,本无可厚非。可你却偏偏选择勾结外戚,让苏明哲在朝堂上为永璋谋差事——这若是传出去,人人都会说朕的皇子要靠外戚撑腰,说后宫干政、朝堂不宁!你这是在逼朕治你个‘干政’之罪!”
“皇上,臣有罪!都是臣的错!”跪在一旁的苏明哲连忙磕头,额头磕得青砖“咚咚”作响,很快便渗出血迹,“是臣听闻三阿哥勤勉,又得知纯妃娘娘忧心,便主动提出要帮三阿哥在皇上面前美言,与纯妃娘娘无关!求皇上责罚臣一人,饶过纯妃娘娘和三阿哥吧!”
他一边磕头,一边辩解,声音嘶哑:“臣一时贪念,想为外甥谋前程,才违背祖制,所有罪责都由臣承担,求皇上开恩!”
弘历看着眼前这对互相推诿又互相维护的兄妹,怒火更盛,却又带着几分无力。他本就因永璋在祭祖大典上的失仪心存不满,觉得这孩子心性浮躁、难当大任,如今纯妃又犯了他最忌讳的“后宫干政”,更是让他对这对母子失望透顶。
可他也念及旧情——纯妃自潜邸时便跟着他,温顺贤淑,多年来从未有过逾矩之举,还为他诞下永璋和永瑢两个皇子;苏明哲虽有过错,却也是朝中老臣,在工部任职多年,颇有实绩,此次虽犯了错,却也罪不至死。
养心殿内陷入死寂,只有苏明哲细微的喘息声和纯妃压抑的啜泣声。弘历背着手,在殿内来回踱步,眉头紧锁,反复权衡着利弊。李玉站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喘,生怕触了皇上的霉头。
许久,弘历才停下脚步,转过身,语气冰冷却带着几分决绝:“纯妃苏氏,管束外家不严,违背祖制,着申斥一番,禁足咸福宫三月,削减咸福宫月例三成,无朕旨意,不得外出,不得与外宫私通消息!”
他又看向跪在地上的苏明哲:“苏明哲,身为朝廷命官,却公然插手皇子事务,违背祖制,着革去工部侍郎之职,降为工部主事,即刻调往西北,督办河道修缮,没有朕的旨意,不得回京!”
这处罚虽不算重,却也彻底断了纯妃和永璋的指望——禁足咸福宫,意味着纯妃彻底失去了接触皇上的机会;苏明哲被调往西北,远走他乡,纯妃在朝堂上再无依靠;削减月例,则让咸福宫的处境愈发艰难,下人见风使舵,往后只会愈发怠慢。
“谢皇上饶命!谢皇上开恩!”纯妃和苏明哲连忙磕头谢恩,额头早已磕得红肿,却不敢有半分怨言。
弘历摆了摆手,语气厌烦:“都下去吧,别再让朕看到你们这般模样。”
李玉连忙示意侍卫将苏明哲扶起来,又对纯妃道:“纯妃娘娘,请吧。”
纯妃踉跄着起身,头发散乱,泪水模糊了双眼。她回头看了一眼御案后的弘历,想再说些什么,却见弘历早已转过身,专注地看着奏折,一副不愿再理她的模样。她终究是咬了咬牙,跟着宫女一步步走出了养心殿。
刚出养心殿,一阵秋风袭来,吹得纯妃浑身发冷。她抬头看向咸福宫的方向,心里满是悔恨——她本是想为永璋谋前程,却没想到弄巧成拙,不仅自己被禁足,哥哥被降职远调,还让永璋彻底没了朝堂上的助力。往后,永璋在皇子中只会愈发边缘化,再也没有机会得到皇上的重视了。
回到咸福宫时,永璋正坐在庭院里的石凳上,手里拿着一本书,却眼神涣散,显然是心不在焉。见纯妃回来,他立刻站起身,快步跑过去,怯生生地问道:“额娘,皇阿玛没为难你吧?刚才我看到舅舅被侍卫押走了,他怎么了?”
看着儿子清澈又担忧的眼神,纯妃再也忍不住,一把将他抱进怀里,泪水决堤而出:“永璋,是额娘不好,是额娘连累了你和舅舅……”
永璋被她抱得紧紧的,能感受到她身体的颤抖,心里愈发害怕,小声问道:“额娘,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皇阿玛是不是不
“娘娘,快些吧,皇上还在养心殿等着呢,耽误不得。”传旨太监催促的声音拉回纯妃的思绪,她慌忙捡起书卷,塞进宫女手里,踉跄着走到镜前。镜中的女子面色惨白,鬓角的珠花微微歪斜,平日里温婉的眉眼此刻写满了慌乱。她伸手拢了拢衣襟,指尖冰凉得不听使唤,只能任由宫女帮她整理好宫装,插上一支素银簪子,便跟着太监匆匆出了咸福宫。
宫道上的阳光刺眼,纯妃却觉得每一步都踩在棉花上。她一遍遍在心里回想那封家书的内容,反复确认没有提及“干预朝政”的字眼,可苏明哲被押的模样像挥之不去的阴影,让她心头发沉。她甚至不敢去想,若是皇上真的查到是她授意,自己和永璋会落得什么下场。
养心殿外,李玉早已等候在门口,见纯妃过来,只是面无表情地躬身:“纯妃娘娘,皇上在里面等着您呢。”他的语气里没有了往日的恭敬,带着几分疏离,更让纯妃的心凉了半截。
跟着李玉走进内殿,一股压抑的怒气扑面而来。弘历穿着明黄色常服,坐在御案后,眉头紧蹙,脸色阴沉得像暴风雨前的天空。御案上摊着几份奏折,旁边却放着一封封缄拆开的书信,正是她写给苏明哲的那封。而苏明哲则跪在冰冷的青砖上,官帽已被摘下,头发散乱,后背的官袍沾着褶皱,浑身止不住地发抖。
“臣妾……参见皇上。”纯妃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颤抖,连忙屈膝行礼,膝盖触地时,冰凉的触感顺着衣料蔓延上来,让她打了个寒颤。
弘历没有让她起身,只是冷冷地瞥了她一眼,语气里的怒火几乎要喷薄而出:“你可知罪?”
话音刚落,他抬手一扬,那封家书便“啪”地一声落在纯妃面前的地上。信纸被风一吹,微微卷起边角,上面她亲手写的字迹清晰可见,“为永璋争取差事”几个字格外刺眼。
纯妃捡起家书,指尖抖得厉害,信纸在她手里皱成一团。看着熟悉的字迹,她瞬间面如死灰,所有的辩解都堵在了喉咙里,只能“噗通”一声重重跪地,额头抵着青砖:“皇上,臣妾知罪!臣妾……臣妾只是一时糊涂,想让哥哥帮着在皇上面前提提永璋的勤勉,绝没有别的心思,更不敢干预朝政啊!”
她的声音带着哭腔,泪水砸在青砖上,晕开小小的湿痕:“永璋自从祭祖大典失仪后,便一直自责不已,每日勤学苦读,就想让皇上多看他一眼。臣妾看着心疼,才出了这昏招,求皇上开恩,饶了臣妾这一次吧!”
“没有别的心思?”弘历猛地一拍御案,桌上的茶杯被震得跳了起来,茶水洒出几滴,落在奏折上,“后宫妃嫔不得与前朝私通消息,不得令外戚为皇子谋利,这是太祖定下的祖制!你入宫多年,难道会不懂?”
他站起身,一步步走到纯妃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她,语气里满是失望与愤怒:“你想让永璋得到朕的重视,本无可厚非。可你却偏偏选择勾结外戚,让苏明哲在朝堂上为永璋谋差事——这若是传出去,人人都会说朕的皇子要靠外戚撑腰,说后宫干政、朝堂不宁!你这是在逼朕治你个‘干政’之罪!”
“皇上,臣有罪!都是臣的错!”跪在一旁的苏明哲连忙磕头,额头磕得青砖“咚咚”作响,很快便渗出血迹,“是臣听闻三阿哥勤勉,又得知纯妃娘娘忧心,便主动提出要帮三阿哥在皇上面前美言,与纯妃娘娘无关!求皇上责罚臣一人,饶过纯妃娘娘和三阿哥吧!”
他一边磕头,一边辩解,声音嘶哑:“臣一时贪念,想为外甥谋前程,才违背祖制,所有罪责都由臣承担,求皇上开恩!”
弘历看着眼前这对互相推诿又互相维护的兄妹,怒火更盛,却又带着几分无力。他本就因永璋在祭祖大典上的失仪心存不满,觉得这孩子心性浮躁、难当大任,如今纯妃又犯了他最忌讳的“后宫干政”,更是让他对这对母子失望透顶。
可他也念及旧情——纯妃自潜邸时便跟着他,温顺贤淑,多年来从未有过逾矩之举,还为他诞下永璋和永瑢两个皇子;苏明哲虽有过错,却也是朝中老臣,在工部任职多年,颇有实绩,此次虽犯了错,却也罪不至死。
养心殿内陷入死寂,只有苏明哲细微的喘息声和纯妃压抑的啜泣声。弘历背着手,在殿内来回踱步,眉头紧锁,反复权衡着利弊。李玉站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喘,生怕触了皇上的霉头。
许久,弘历才停下脚步,转过身,语气冰冷却带着几分决绝:“纯妃苏氏,管束外家不严,违背祖制,着申斥一番,禁足咸福宫三月,削减咸福宫月例三成,无朕旨意,不得外出,不得与外宫私通消息!”
他又看向跪在地上的苏明哲:“苏明哲,身为朝廷命官,却公然插手皇子事务,违背祖制,着革去工部侍郎之职,降为工部主事,即刻调往西北,督办河道修缮,没有朕的旨意,不得回京!”
这处罚虽不算重,却也彻底断了纯妃和永璋的指望——禁足咸福宫,意味着纯妃彻底失去了接触皇上的机会;苏明哲被调往西北,远走他乡,纯妃在朝堂上再无依靠;削减月例,则让咸福宫的处境愈发艰难,下人见风使舵,往后只会愈发怠慢。
“谢皇上饶命!谢皇上开恩!”纯妃和苏明哲连忙磕头谢恩,额头早已磕得红肿,却不敢有半分怨言。
弘历摆了摆手,语气厌烦:“都下去吧,别再让朕看到你们这般模样。”
李玉连忙示意侍卫将苏明哲扶起来,又对纯妃道:“纯妃娘娘,请吧。”
纯妃踉跄着起身,头发散乱,泪水模糊了双眼。她回头看了一眼御案后的弘历,想再说些什么,却见弘历早已转过身,专注地看着奏折,一副不愿再理她的模样。她终究是咬了咬牙,跟着宫女一步步走出了养心殿。
刚出养心殿,一阵秋风袭来,吹得纯妃浑身发冷。她抬头看向咸福宫的方向,心里满是悔恨——她本是想为永璋谋前程,却没想到弄巧成拙,不仅自己被禁足,哥哥被降职远调,还让永璋彻底没了朝堂上的助力。往后,永璋在皇子中只会愈发边缘化,再也没有机会得到皇上的重视了。
回到咸福宫时,永璋正坐在庭院里的石凳上,手里拿着一本书,却眼神涣散,显然是心不在焉。见纯妃回来,他立刻站起身,快步跑过去,怯生生地问道:“额娘,皇阿玛没为难你吧?刚才我看到舅舅被侍卫押走了,他怎么了?”
看着儿子清澈又担忧的眼神,纯妃再也忍不住,一把将他抱进怀里,泪水决堤而出:“永璋,是额娘不好,是额娘连累了你和舅舅……”
永璋被她抱得紧紧的,能感受到她身体的颤抖,心里愈发害怕,小声问道:“额娘,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皇阿玛是不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