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曦月被禁足的第二日,潜邸的风就悄悄转向了。
前几日还带着几分暑气的风,被一场夜雨洗得清润起来,裹着院角金桂初绽的甜香,漫过雕花廊柱,钻进窗棂里。廊下那丛玉簪花刚谢了最后一朵,残瓣还沾着晨露,像极了高曦月被禁足时眼底的湿意——昨日素心被杖责撵去柴房时,高曦月在院里哭嚎的声音,连隔着两道墙的金玉妍都听得真切,只是那哭声里的怨怼,多半是冲着她来的。
金玉妍坐在窗边的楠木榻上,手里捏着枚刚剥好的松子,指腹轻轻摩挲着松子光滑的外壳。榻边的小几上摆着个描金漆盒,里面盛着新炒的松子,是小厨房特意用桂花糖炒的,甜香混着桂花香,把秋日的午后烘得暖融融的。她没吃,只看着澜翠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整理刚送来的棋谱。
澜翠手里捧着的是套线装的《梅花谱》,封面是深棕色的绫锦,烫金的“梅花谱”三个字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她把棋谱一本本码在榻边的矮柜上,眼里藏不住笑意,凑到金玉妍身边轻声说:“主子,这是四爷让人从京里最大的书局新订的,说是您上月随口提过一句‘想看看古谱里的杀局’,四爷就记着了。”
金玉妍接过最上面的一本,指尖拂过封面的绫锦,触感细腻得像上好的丝绸。她没接澜翠的话,只轻轻翻开一页,目光落在页首的棋盘图示上——是局经典的“双车胁士”杀局,黑棋双车并排,直逼红方九宫,棋路凌厉得不留余地,可在右下角的不起眼处,却藏着一枚被忽略的红马,再走两步,就能反将黑棋一军。
“这局棋,看着凶,实则是险中求胜。”金玉妍轻声呢喃,指尖点在那枚红马的位置上。前世她不懂棋,只觉得棋子在棋盘上厮杀得热闹,如今才明白,这方寸之间的进退,藏着的全是人心的算计。就像她在潜邸的日子,看似步步退让,实则每一步都在为自己留后路。
正看得入神,院外忽然传来轻微的脚步声,伴着李公公标志性的轻咳——那是他提醒旁人“主子来了”的暗号,轻得像风吹过树叶,却足够让院里的人立刻警醒。金玉妍抬眼,透过半开的窗棂,就见弘历穿着件石青色暗纹常服,腰间系着块白玉带钩,手里提着个乌木棋盒,已经走到了廊下。
他今日没穿朝服,也没戴顶戴,头发用一根玉簪松松挽着,少了几分朝堂上的凌厉,多了些寻常世家公子的温润。廊下的阳光落在他肩上,把石青色的衣料染成了浅蓝,连带着他嘴角的笑意,都显得格外柔和。
“倒会躲懒。”弘历笑着走进来,把乌木棋盒轻轻放在桌上,目光扫过榻上摊开的棋谱,又落在金玉妍手里的松子上,“刚送来的《梅花谱》?瞧着入迷了,连我进来都没察觉?”
金玉妍赶紧起身行礼,膝盖刚弯下去,就被弘历伸手扶住了。他的掌心带着点微凉的温度,触在她的胳膊上,像秋日里偶尔掠过的风。“坐着吧,不用拘礼。”他顺势坐在榻边,身子微微前倾,拿起那枚金玉妍刚剥好的松子,毫不客气地扔进嘴里,嚼了两下,眼睛亮了亮,“嗯,甜,比御膳房用蜂蜜炒的还香。小厨房的手艺,倒是越来越好了。”
澜翠识趣地退了出去,走前还贴心地把院门关了大半,留了道一指宽的缝隙。这样一来,既能让院外的桂花香慢慢透进来,又能挡住外头的风,还不会让人听见屋里的说话声——在这潜邸里待久了,她早就学会了察言观色,知道什么时候该在,什么时候该躲。
屋里瞬间静了下来,只剩窗外偶尔掠过的雀鸣,和弘历打开棋盒时棋子碰撞的轻响。乌木棋盒是上等的料子,打磨得光滑如玉,打开时没有一点声响,只有黑白棋子被分开时,发出“嗒嗒”的轻响,像雨滴落在青石板上。弘历把黑棋放在自己面前,白棋推到金玉妍手边,指了指棋盘:“昨儿那局‘七星聚会’没下完,你倒是先溜了,今儿接着来?”
金玉妍点头,指尖捏起一枚白棋,轻轻落在棋盘右下角的星位上。她落子极轻,指尖刚触到棋盘就立刻收回,像是怕惊扰了棋盘上的宁静,又像是在斟酌每一步的分寸。前世她陪弘历下棋,总爱急着进攻,落子又重又快,恨不得立刻将死他的棋,结果每次都输得一塌糊涂;如今她慢了下来,每一步都走得稳,像在潜邸里做人一样,先求自保,再谋后动。
弘历执了黑棋,跟着落子在对角星位,目光却没落在棋盘上,反而定定地看着金玉妍的侧脸。她今日穿了件月白绣暗纹的比甲,领口和袖口滚着圈浅灰色的兔绒边,是澜翠前几日刚给她缝的,说是“天凉了,护着点脖子”。那兔绒是用温水洗过的,摸起来软乎乎的,衬得她脖颈愈发纤细,像易碎的白瓷。阳光落在她发顶,把鬓边几缕碎发染成了浅金色,连她垂着眼睫时,眼睫在眼下投下的淡淡阴影,都透着股安静的柔和。
他忽然想起初见她时的样子。那是雍正七年的秋天,她刚从朝鲜来,穿着一身艳丽的朝鲜服饰,站在潜邸的院子里,像株开得太盛的木槿花,热闹得有些扎眼。那时她还不会说太多汉话,只会怯生生地跟在使臣身后,用生疏的语气说“四爷安好”。谁能想到,不过两年多的时间,她竟变得这般沉静,连下棋的样子,都透着股与年龄不符的稳妥。
“前儿陈格格派人送了些晒干的杭白菊来,说是她家乡杭州的特产,用山泉水晒的,泡出来的茶最是清润。”弘历忽然开口,指尖捏着枚黑棋,却没落下,目光依旧落在金玉妍脸上,“你让人给她回了什么?我瞧着她院里的小丫鬟,捧着个布包袱喜滋滋地回去了。”
金玉妍落子的手顿了顿,抬眼瞧他。他的眼神很平和,没有探究,也没有审视,像在说件无关紧要的家常事。可金玉妍心里清楚,弘历从不是会随口问起琐事的人,他这么问,定是早就知道了前因后果。
“回了两匹素色的杭绸,是前几日苏州织造送来的,颜色浅,适合做秋衫。”金玉妍轻声回话,指尖又捏起一枚白棋,却没落下,“陈妹妹身子弱,入秋总爱咳嗽,我还让澜翠叮嘱了她,别总在屋里待着,趁着天好,多去园子里走走,晒晒太阳也能舒坦些。”
“她性子软,在府里没什么依靠,你多照看她些是对的。”弘历点头,终于落下黑棋,落在棋盘中央的天元位上,“她兄长在圆明园当差,是个管花草的小官,听说最近升了个笔帖式,倒是个能干的,把园子里的菊花打理得比往年还好。”
金玉妍心里“咯噔”一下——这话不是随口说的。陈格格的兄长升了官,消息是陈格格前几日悄悄来她院里时说的,还特意叮嘱她“别往外说,怕高姐姐知道了又要找茬”。陈格格性子怯懦,连给自己兄长道喜都不敢大张旗鼓,弘历却能说得这么清楚,显然是早就知道了,甚至……是特意查过的。
他为什么要查陈格格的兄长?是怕陈格格背后有人撑腰,还是在试探她和陈格格的关系?金玉妍的指尖微微收紧,捏着的白棋边缘硌得指腹有些疼。她没接话,只执了白棋,在左上角的小目位补了一手。这步棋走得极稳,既没攻也没守,像在顺着黑棋的路子走,完全看不出她心里的波澜。
弘历看了眼棋盘,忽然笑了,声音里带着点戏谑:“又让着我?昨儿你明明能断了我的黑棋大龙,却故意走了步闲棋,今儿又是这样,想让我赢了开心?”
“不敢。”金玉妍垂着眼,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下两道浅浅的阴影,“是四爷棋艺高,奴才的棋路都在您的算计里,只能跟着您的路子走,不敢有半分逾越。”
“在棋盘上,哪有什么主子奴才。”弘历放下棋子,伸手拿过榻边的青瓷茶盏。茶是刚泡的雨前龙井,叶片舒展,汤色清亮,是金玉妍特意让小厨房温着的。他给自己倒了杯,又给金玉妍的杯子添了半杯,递到她面前,“你要是总这么藏着掖着,把心思都用在‘让着我’上,这棋下着就没意思了。我要的是能和我对弈的人,不是只会跟着我走的棋子。”
温热的茶盏递到面前,茶香混着桂花香扑面而来。金玉妍接过茶盏,指尖触到杯壁的温度,心里忽然亮堂起来。她知道弘历的性子——他是个天生的领导者,
前几日还带着几分暑气的风,被一场夜雨洗得清润起来,裹着院角金桂初绽的甜香,漫过雕花廊柱,钻进窗棂里。廊下那丛玉簪花刚谢了最后一朵,残瓣还沾着晨露,像极了高曦月被禁足时眼底的湿意——昨日素心被杖责撵去柴房时,高曦月在院里哭嚎的声音,连隔着两道墙的金玉妍都听得真切,只是那哭声里的怨怼,多半是冲着她来的。
金玉妍坐在窗边的楠木榻上,手里捏着枚刚剥好的松子,指腹轻轻摩挲着松子光滑的外壳。榻边的小几上摆着个描金漆盒,里面盛着新炒的松子,是小厨房特意用桂花糖炒的,甜香混着桂花香,把秋日的午后烘得暖融融的。她没吃,只看着澜翠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整理刚送来的棋谱。
澜翠手里捧着的是套线装的《梅花谱》,封面是深棕色的绫锦,烫金的“梅花谱”三个字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她把棋谱一本本码在榻边的矮柜上,眼里藏不住笑意,凑到金玉妍身边轻声说:“主子,这是四爷让人从京里最大的书局新订的,说是您上月随口提过一句‘想看看古谱里的杀局’,四爷就记着了。”
金玉妍接过最上面的一本,指尖拂过封面的绫锦,触感细腻得像上好的丝绸。她没接澜翠的话,只轻轻翻开一页,目光落在页首的棋盘图示上——是局经典的“双车胁士”杀局,黑棋双车并排,直逼红方九宫,棋路凌厉得不留余地,可在右下角的不起眼处,却藏着一枚被忽略的红马,再走两步,就能反将黑棋一军。
“这局棋,看着凶,实则是险中求胜。”金玉妍轻声呢喃,指尖点在那枚红马的位置上。前世她不懂棋,只觉得棋子在棋盘上厮杀得热闹,如今才明白,这方寸之间的进退,藏着的全是人心的算计。就像她在潜邸的日子,看似步步退让,实则每一步都在为自己留后路。
正看得入神,院外忽然传来轻微的脚步声,伴着李公公标志性的轻咳——那是他提醒旁人“主子来了”的暗号,轻得像风吹过树叶,却足够让院里的人立刻警醒。金玉妍抬眼,透过半开的窗棂,就见弘历穿着件石青色暗纹常服,腰间系着块白玉带钩,手里提着个乌木棋盒,已经走到了廊下。
他今日没穿朝服,也没戴顶戴,头发用一根玉簪松松挽着,少了几分朝堂上的凌厉,多了些寻常世家公子的温润。廊下的阳光落在他肩上,把石青色的衣料染成了浅蓝,连带着他嘴角的笑意,都显得格外柔和。
“倒会躲懒。”弘历笑着走进来,把乌木棋盒轻轻放在桌上,目光扫过榻上摊开的棋谱,又落在金玉妍手里的松子上,“刚送来的《梅花谱》?瞧着入迷了,连我进来都没察觉?”
金玉妍赶紧起身行礼,膝盖刚弯下去,就被弘历伸手扶住了。他的掌心带着点微凉的温度,触在她的胳膊上,像秋日里偶尔掠过的风。“坐着吧,不用拘礼。”他顺势坐在榻边,身子微微前倾,拿起那枚金玉妍刚剥好的松子,毫不客气地扔进嘴里,嚼了两下,眼睛亮了亮,“嗯,甜,比御膳房用蜂蜜炒的还香。小厨房的手艺,倒是越来越好了。”
澜翠识趣地退了出去,走前还贴心地把院门关了大半,留了道一指宽的缝隙。这样一来,既能让院外的桂花香慢慢透进来,又能挡住外头的风,还不会让人听见屋里的说话声——在这潜邸里待久了,她早就学会了察言观色,知道什么时候该在,什么时候该躲。
屋里瞬间静了下来,只剩窗外偶尔掠过的雀鸣,和弘历打开棋盒时棋子碰撞的轻响。乌木棋盒是上等的料子,打磨得光滑如玉,打开时没有一点声响,只有黑白棋子被分开时,发出“嗒嗒”的轻响,像雨滴落在青石板上。弘历把黑棋放在自己面前,白棋推到金玉妍手边,指了指棋盘:“昨儿那局‘七星聚会’没下完,你倒是先溜了,今儿接着来?”
金玉妍点头,指尖捏起一枚白棋,轻轻落在棋盘右下角的星位上。她落子极轻,指尖刚触到棋盘就立刻收回,像是怕惊扰了棋盘上的宁静,又像是在斟酌每一步的分寸。前世她陪弘历下棋,总爱急着进攻,落子又重又快,恨不得立刻将死他的棋,结果每次都输得一塌糊涂;如今她慢了下来,每一步都走得稳,像在潜邸里做人一样,先求自保,再谋后动。
弘历执了黑棋,跟着落子在对角星位,目光却没落在棋盘上,反而定定地看着金玉妍的侧脸。她今日穿了件月白绣暗纹的比甲,领口和袖口滚着圈浅灰色的兔绒边,是澜翠前几日刚给她缝的,说是“天凉了,护着点脖子”。那兔绒是用温水洗过的,摸起来软乎乎的,衬得她脖颈愈发纤细,像易碎的白瓷。阳光落在她发顶,把鬓边几缕碎发染成了浅金色,连她垂着眼睫时,眼睫在眼下投下的淡淡阴影,都透着股安静的柔和。
他忽然想起初见她时的样子。那是雍正七年的秋天,她刚从朝鲜来,穿着一身艳丽的朝鲜服饰,站在潜邸的院子里,像株开得太盛的木槿花,热闹得有些扎眼。那时她还不会说太多汉话,只会怯生生地跟在使臣身后,用生疏的语气说“四爷安好”。谁能想到,不过两年多的时间,她竟变得这般沉静,连下棋的样子,都透着股与年龄不符的稳妥。
“前儿陈格格派人送了些晒干的杭白菊来,说是她家乡杭州的特产,用山泉水晒的,泡出来的茶最是清润。”弘历忽然开口,指尖捏着枚黑棋,却没落下,目光依旧落在金玉妍脸上,“你让人给她回了什么?我瞧着她院里的小丫鬟,捧着个布包袱喜滋滋地回去了。”
金玉妍落子的手顿了顿,抬眼瞧他。他的眼神很平和,没有探究,也没有审视,像在说件无关紧要的家常事。可金玉妍心里清楚,弘历从不是会随口问起琐事的人,他这么问,定是早就知道了前因后果。
“回了两匹素色的杭绸,是前几日苏州织造送来的,颜色浅,适合做秋衫。”金玉妍轻声回话,指尖又捏起一枚白棋,却没落下,“陈妹妹身子弱,入秋总爱咳嗽,我还让澜翠叮嘱了她,别总在屋里待着,趁着天好,多去园子里走走,晒晒太阳也能舒坦些。”
“她性子软,在府里没什么依靠,你多照看她些是对的。”弘历点头,终于落下黑棋,落在棋盘中央的天元位上,“她兄长在圆明园当差,是个管花草的小官,听说最近升了个笔帖式,倒是个能干的,把园子里的菊花打理得比往年还好。”
金玉妍心里“咯噔”一下——这话不是随口说的。陈格格的兄长升了官,消息是陈格格前几日悄悄来她院里时说的,还特意叮嘱她“别往外说,怕高姐姐知道了又要找茬”。陈格格性子怯懦,连给自己兄长道喜都不敢大张旗鼓,弘历却能说得这么清楚,显然是早就知道了,甚至……是特意查过的。
他为什么要查陈格格的兄长?是怕陈格格背后有人撑腰,还是在试探她和陈格格的关系?金玉妍的指尖微微收紧,捏着的白棋边缘硌得指腹有些疼。她没接话,只执了白棋,在左上角的小目位补了一手。这步棋走得极稳,既没攻也没守,像在顺着黑棋的路子走,完全看不出她心里的波澜。
弘历看了眼棋盘,忽然笑了,声音里带着点戏谑:“又让着我?昨儿你明明能断了我的黑棋大龙,却故意走了步闲棋,今儿又是这样,想让我赢了开心?”
“不敢。”金玉妍垂着眼,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下两道浅浅的阴影,“是四爷棋艺高,奴才的棋路都在您的算计里,只能跟着您的路子走,不敢有半分逾越。”
“在棋盘上,哪有什么主子奴才。”弘历放下棋子,伸手拿过榻边的青瓷茶盏。茶是刚泡的雨前龙井,叶片舒展,汤色清亮,是金玉妍特意让小厨房温着的。他给自己倒了杯,又给金玉妍的杯子添了半杯,递到她面前,“你要是总这么藏着掖着,把心思都用在‘让着我’上,这棋下着就没意思了。我要的是能和我对弈的人,不是只会跟着我走的棋子。”
温热的茶盏递到面前,茶香混着桂花香扑面而来。金玉妍接过茶盏,指尖触到杯壁的温度,心里忽然亮堂起来。她知道弘历的性子——他是个天生的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