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现役军官*下乡知青29-《病娇男主惹人爱》

  接下来的日子,温暖开始有条不紊地整理家中物品。

  该打包的打包,该送人的送人——两只母鸡送给了李秀兰,菜园里还没成熟的蔬菜分给了邻居,连那架贝壳风铃都小心地用软布包好,装进木匣。

  秦厉每天早出晚归,忙着交接工作。但无论多晚回来,他都会检查一遍温暖收拾的行李,偶尔添几样她没想到的东西:一捆结实的麻绳、几盒防潮的火柴、甚至还有把崭新的军工铲。

  山区潮湿,他这样解释,这些东西用得上。

  温暖点点头,没多问。但她注意到,秦厉每次看她整理物资时,眼神都格外深沉,像是在确认什么。

  他怎么了......

  这个念头一闪而过,很快被温暖抛到脑后。眼下最重要的是为即将到来的山区生活做好准备。

  出发前两天,温暖最后一次去了海边。

  潮水刚刚退去,滩涂上散落着贝壳和小螃蟹。她赤脚走在湿润的沙滩上,任凭冰凉的海水漫过脚踝。远处,渔船星星点点,海鸥盘旋鸣叫。

  以后很长一段时间......

  都看不到这样的海了。

  她弯腰捡起一枚纯白的贝壳,放进兜里。转身时,却看见秦厉不知何时站在堤岸上,军装笔挺,目光如炬。

  温暖朝他挥挥手,小跑过去:怎么来了?

  接你回家。秦厉接过她手里的小桶,里面装着最后赶海收获的几只螃蟹,都准备好了?

  温暖点头,突然想起什么,对了,我给爸妈寄了封信,告诉他们我们要调去青山军区的事。

  秦厉脚步微顿,随即若无其事地揽住她的肩:走吧。

  夕阳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一路延伸到小院门口。那里,打包好的行李整齐地码放在墙角,等待着即将到来的远行。

  而谁也没注意到,秦厉回头望了一眼大海,嘴角勾起一抹几不可见的弧度——

  深山老林......

  也不错......

  军用卡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了整整一天。

  温暖靠在秦厉肩上,透过帆布车篷的缝隙,看着外面的景色从平原渐渐变成丘陵,最后驶入云雾缭绕的深山。远处层峦叠嶂,近处是蜿蜒的盘山公路,偶尔能看到一两个背着竹篓的山民,在陡峭的山坡上采药。

  快到了。秦厉揽着她的肩,声音压得很低,不舒服就说。

  温暖摇摇头,是有些不舒服,但还好。

  卡车最终停在一处山谷中的军营前。与海市军区不同,这里没有高墙铁网,取而代之的是依山而建的木制哨塔和隐蔽的防御工事。

  秦副团长!一个年轻战士跑过来敬礼,家属院已经安排好了,我带您过去。

  家属院位于军营西侧,是一排排灰瓦白墙的平房小院,每户门前都有一小块菜地。正如秦厉所说,随军家属不多,大部分院子都空着。

  这边安静。温暖指了指第一排尽头的那户,就住这儿吧。

  小院比海边的家小些,但布局相似——正屋两间,一间厨房,墙角还有口水井。推门进去,地面是夯实的黄土,墙壁刷着白灰,家具简单但结实:一张木床、一个衣柜、一套桌椅。

  条件差些,秦厉放下行李,明天我找人来盘个炕,冬天冷。

  温暖却已经兴致勃勃地开始规划:窗前可以种点花,菜地种白菜和萝卜......她转身,眼睛亮晶晶的,你觉得呢?

  秦厉怔了怔,冷硬的眉眼柔和下来:

  安顿好的第二天,温暖就见识到了山区的不便。

  军营服务社的货架上稀稀拉拉摆着几样商品:最普通的肥皂、粗盐、煤油,连白糖都要凭军官证限量购买。

  要布料?没有。售货员是个圆脸姑娘,咱这儿布匹三个月才配给一次,上个月的早发完了。

  温暖并不意外,买了些本地特产:山核桃、野蜂蜜、干蘑菇。

  回去的路上,她遇到几个随军家属,都是三十多岁的模样,皮肤黝黑,手上布满老茧。

  新来的?为首的女人打量着她细嫩的手,秦副团长家的?

  温暖点点头,递过去一把山核桃:嫂子尝尝,刚买的。

  女人们顿时热络起来。闲聊中温暖得知,这里最缺的是药品和布料,最不缺的是野菜和柴火。

  后山有片野栗子林,一个姓周的嫂子告诉她,秋天去捡,能存一冬天。

  温暖认真记下这些信息,心里已经开始盘算如何在不引人注意的情况下,合理一些必需品。

  傍晚,秦厉回来时,发现小院焕然一新。

  窗台上摆着一排洗净的贝壳,墙上挂着那架海边带来的风铃,床上铺着新缝的碎花床单,连土灶边都贴心地放了块防烫手的粗布垫。

  哪来的布?他拿起垫子看了看。

  温暖正在炒菜,头也不回:我把旧窗帘改小了。

  秦厉没再多问,只是从身上掏出个油纸包:炊事班自己熏的腊肉。

  晚饭是腊肉炒野菜、蘑菇汤和贴饼子。山区的食材简单,却被温暖做得有滋有味。秦厉吃得比平时多,最后还主动洗了碗。

  夜深人静时,温暖躺在尚不习惯的硬板床上,听着窗外陌生的山风声。秦厉从背后拥住她,呼吸喷在她后颈:

  想回去吗?

  温暖摇头,往后靠了靠:这里挺好的。

  秦厉的手臂收紧了些,黑暗中,他的嘴角微微上扬。月光透过新糊的窗纸,在地上投下模糊的光影。远处,哨塔的探照灯偶尔扫过,像一颗划过的流星。

  ——

  秦家村的邮递员骑着自行车,在土路上扬起一阵轻尘。

  秦老哥!你家包裹!邮递员在院门外喊了一声,将那个鼓鼓囊囊的包裹递了过去。

  秦母擦了擦手上的水渍,小跑着出来签收。包裹一打开,浓郁的海货香气立刻飘了出来——干贝、虾皮、咸鱼,还有一封薄薄的信。

  是小厉寄的!秦母连忙招呼老伴,快看看信上写了啥!

  秦父戴上老花镜,展开信纸,眉头渐渐皱起:小厉调去青山军区了,说是升了副团长……

  青山军区?秦母一愣,那不是深山里头吗?山区里听说连个像样的供销社都没有!

  秦父叹了口气:信上说,温暖也跟着去了。

  秦母心疼地摸了摸包裹里的海货:这孩子,自己都去那穷山沟了,还惦记着往家寄东西……

  一旁的大嫂王桂芳凑过来,眼睛往包裹里瞟了瞟,见汇款单上的数字依旧是二十块,心里松了口气,嘴上却道:哎哟,弟妹也是,去了那种地方,以后怕是连布票都难弄了,还寄这么多东西回来干啥?

  秦母瞪了她一眼:人家有心!

  秦父没说话,只是把信折好,小心翼翼地收进抽屉里。信的最后一句是温暖写的:「山里物资虽少,但风景好,您二老别担心。」

  可哪能不担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