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谢宸入宫面圣后,皇帝对这个孙儿的喜爱与日俱增。他不再仅仅通过谢衍去了解,而是时常下旨,宣召谢宸入宫陪伴。
有时是考教功课,皇帝亲自指点一二;有时是带着他在御花园散步,讲述些历代明君贤臣的故事;有时甚至允许他在一旁安静地看着自己批阅奏折,感受治国理政的氛围。赏赐更是如流水般送入瑞王府,绫罗绸缎、古籍孤本、名家字画,甚至还有一匹西域进贡的、性情温顺的小马驹。
这种毫不掩饰的偏爱,如同一个明确的信号,让朝野上下看得清清楚楚。
皇帝这是在亲自培养皇孙!
那些原本还在观望、甚至暗中支持其他皇子的大臣,心中开始重新掂量。瑞亲王圣眷正浓,其子又深得帝心,且本身能力卓绝,手握重权……这储位之争,天平似乎已彻底倾斜。
五皇子和六皇子一系顿感大势已去,虽不甘心,但在皇帝日渐康复的威压和谢衍毫不放松的兵权掌控下,已掀不起太大风浪,只能暗中蛰伏,图谋后计。而被圈禁的四皇子谢琮,经过调养,身体虽渐好,但经此一劫,似乎也心灰意冷,对外界消息沉默以对。
时光荏苒,又半年过去。
这一日的大朝会,气氛格外庄严肃穆。众臣敏锐地感觉到,今日似乎将有大事发生。
果然,在处理完日常政务后,皇帝并未像往常一样宣布退朝,而是对常玉微微颔首。
常玉上前一步,展开手中明黄的圣旨,尖细而清晰的声音响彻整个金銮殿: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古帝王继天立极、抚御寰区,必建立元储、懋隆国本,以绵宗社无疆之休。朕缵膺鸿绪、夙夜兢兢。仰惟祖宗谟烈昭垂。付托至重。承祧衍庆、端在元良。”
“皇七子瑞亲王谢衍,日表英奇,天资粹美。敦厚仁孝,文武兼资。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以重万年之统,以系四海之心。”
“皇孙谢宸,聪颖早慧,仁孝纯深,宜预养储闱之望。着其随父入住东宫,勤学修德,钦此!”
圣旨宣毕,满朝寂静片刻,随即响起山呼海啸般的朝贺之声:
“臣等恭喜陛下!贺喜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恭喜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旨意清晰无比!不仅立谢衍为太子,更是明确将皇孙谢宸视为未来的继承人来培养!彻底断绝了其他人的念想!
谢衍站在御阶之下,听着那山呼千岁之声,面色沉静,无喜无悲。他撩袍,缓缓跪地:“儿臣,谢父皇隆恩。必当恪尽职守,不负父皇所托。”
这一刻,终究还是来了。既然避无可避,那便迎难而上。
退朝后,皇帝单独留下了谢衍。
御书房内,父子二人相对无言。良久,皇帝才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又有着尘埃落定的释然:“老七,这江山社稷,朕就交给你了。莫要……让朕失望。”
谢衍看着父亲斑白的鬓角,深深一揖:“儿臣定当竭尽全力。”
皇帝点了点头,似乎还想说什么,关于正妃,关于未来,但最终只是挥了挥手:“去吧。东宫已收拾妥当,三日后便行册封大典。”
“是,儿臣告退。”
谢衍退出御书房,抬头望向湛蓝的天空。阳光刺目,他却感到肩头沉甸甸的重量。
册封大典隆重而盛大。谢衍身着太子冕服,于太庙告祭天地祖宗,于金銮殿接受百官朝拜,正式入主东宫。
迁入东宫那日,仪仗煊赫。谢衍并未乘坐太子銮驾,而是与温暖和谢宸同乘一车。他紧紧握着温暖的手,低声道:“无论身在何处,你我皆同。”温暖看着他坚定沉稳的侧脸,心中那点因环境骤变而产生的忐忑悄然散去,只剩下全然的信任与支持。
东宫虽规制宏大,守卫森严,但谢衍并未让这里变成另一个冷冰冰的权力牢笼。他依旧将大部分时间用来陪伴妻儿,亲自督促谢宸的学业武艺。温暖则以其一贯的温柔与智慧,将东宫内务打理得井井有条,对待宫人宽厚而不失分寸,很快便赢得了上下一致的敬重。小谢宸也适应得极快,在新的环境中依旧保持着活泼聪慧的天性。
皇帝似乎了却了最大的心事,精神越发健旺,甚至开始逐步将一些更为重要的政务交给谢衍处理,自己则从旁指点。父子二人一个教,一个学,一个放,一个接,倒是呈现出几分难得的君臣相得、父子和睦的景象。
朝局在谢衍被立为太子后,迅速稳定下来。那些不甘的势力见大势已去,也只能暂时偃旗息鼓,另做打算。天下似乎正朝着安稳的方向发展。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就在谢衍被立为太子半年后,一个寒冷的冬夜,皇帝在睡梦中安然溘然长逝。没有痛苦,没有挣扎,仿佛只是疲惫至极后的一场长眠。太医诊断,乃年老体衰,油尽灯枯,寿终正寝。
国丧的钟声响彻整个京城,沉重而哀戚。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噩耗传来时,谢衍仍觉心中一空。那个对他时而严厉、时而无奈、最终却将江山托付给他的父亲,真的走了。
他第一时间赶至皇帝寝宫,看着龙榻上那张平静却再无生气的面容,缓缓跪了下去,深深叩首。没有嚎啕大哭,但紧握的双拳和微微颤抖的肩膀,泄露了他内心的悲痛。
温暖带着谢宸匆匆赶来。谢宸看着皇祖父安静的睡颜,似乎明白了什么,小嘴一瘪,眼泪大颗大颗地掉下来,却忍着没有哭出声,只是学着父亲的样子,规规矩矩地跪下磕头。
国丧礼仪极其繁琐隆重。谢衍以太子之身,即刻担起治丧重任。他强忍悲痛,以惊人的冷静和效率处理着一切事宜:发布遗诏,晓谕天下,安排守灵,筹备陵寝,接待各国吊唁使臣……
温暖则默默守在他身边,替他打理好东宫内部事务,照顾好几度哭累睡去的儿子,在他深夜疲惫归来时,递上一碗热汤,无声地给予他支撑。
二十七日国丧期,整个国家沉浸在哀恸之中。
谢衍以他的沉稳、孝道和卓越的能力,向天下臣民展现了一位储君应有的担当。
当繁复的仪式最终结束,先帝灵柩送入皇陵,所有人都清楚地意识到——
一个时代结束了。
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开启。
太宸殿内,龙椅空悬。
但所有人都知道,它的主人,已然注定。
有时是考教功课,皇帝亲自指点一二;有时是带着他在御花园散步,讲述些历代明君贤臣的故事;有时甚至允许他在一旁安静地看着自己批阅奏折,感受治国理政的氛围。赏赐更是如流水般送入瑞王府,绫罗绸缎、古籍孤本、名家字画,甚至还有一匹西域进贡的、性情温顺的小马驹。
这种毫不掩饰的偏爱,如同一个明确的信号,让朝野上下看得清清楚楚。
皇帝这是在亲自培养皇孙!
那些原本还在观望、甚至暗中支持其他皇子的大臣,心中开始重新掂量。瑞亲王圣眷正浓,其子又深得帝心,且本身能力卓绝,手握重权……这储位之争,天平似乎已彻底倾斜。
五皇子和六皇子一系顿感大势已去,虽不甘心,但在皇帝日渐康复的威压和谢衍毫不放松的兵权掌控下,已掀不起太大风浪,只能暗中蛰伏,图谋后计。而被圈禁的四皇子谢琮,经过调养,身体虽渐好,但经此一劫,似乎也心灰意冷,对外界消息沉默以对。
时光荏苒,又半年过去。
这一日的大朝会,气氛格外庄严肃穆。众臣敏锐地感觉到,今日似乎将有大事发生。
果然,在处理完日常政务后,皇帝并未像往常一样宣布退朝,而是对常玉微微颔首。
常玉上前一步,展开手中明黄的圣旨,尖细而清晰的声音响彻整个金銮殿: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古帝王继天立极、抚御寰区,必建立元储、懋隆国本,以绵宗社无疆之休。朕缵膺鸿绪、夙夜兢兢。仰惟祖宗谟烈昭垂。付托至重。承祧衍庆、端在元良。”
“皇七子瑞亲王谢衍,日表英奇,天资粹美。敦厚仁孝,文武兼资。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以重万年之统,以系四海之心。”
“皇孙谢宸,聪颖早慧,仁孝纯深,宜预养储闱之望。着其随父入住东宫,勤学修德,钦此!”
圣旨宣毕,满朝寂静片刻,随即响起山呼海啸般的朝贺之声:
“臣等恭喜陛下!贺喜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恭喜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旨意清晰无比!不仅立谢衍为太子,更是明确将皇孙谢宸视为未来的继承人来培养!彻底断绝了其他人的念想!
谢衍站在御阶之下,听着那山呼千岁之声,面色沉静,无喜无悲。他撩袍,缓缓跪地:“儿臣,谢父皇隆恩。必当恪尽职守,不负父皇所托。”
这一刻,终究还是来了。既然避无可避,那便迎难而上。
退朝后,皇帝单独留下了谢衍。
御书房内,父子二人相对无言。良久,皇帝才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又有着尘埃落定的释然:“老七,这江山社稷,朕就交给你了。莫要……让朕失望。”
谢衍看着父亲斑白的鬓角,深深一揖:“儿臣定当竭尽全力。”
皇帝点了点头,似乎还想说什么,关于正妃,关于未来,但最终只是挥了挥手:“去吧。东宫已收拾妥当,三日后便行册封大典。”
“是,儿臣告退。”
谢衍退出御书房,抬头望向湛蓝的天空。阳光刺目,他却感到肩头沉甸甸的重量。
册封大典隆重而盛大。谢衍身着太子冕服,于太庙告祭天地祖宗,于金銮殿接受百官朝拜,正式入主东宫。
迁入东宫那日,仪仗煊赫。谢衍并未乘坐太子銮驾,而是与温暖和谢宸同乘一车。他紧紧握着温暖的手,低声道:“无论身在何处,你我皆同。”温暖看着他坚定沉稳的侧脸,心中那点因环境骤变而产生的忐忑悄然散去,只剩下全然的信任与支持。
东宫虽规制宏大,守卫森严,但谢衍并未让这里变成另一个冷冰冰的权力牢笼。他依旧将大部分时间用来陪伴妻儿,亲自督促谢宸的学业武艺。温暖则以其一贯的温柔与智慧,将东宫内务打理得井井有条,对待宫人宽厚而不失分寸,很快便赢得了上下一致的敬重。小谢宸也适应得极快,在新的环境中依旧保持着活泼聪慧的天性。
皇帝似乎了却了最大的心事,精神越发健旺,甚至开始逐步将一些更为重要的政务交给谢衍处理,自己则从旁指点。父子二人一个教,一个学,一个放,一个接,倒是呈现出几分难得的君臣相得、父子和睦的景象。
朝局在谢衍被立为太子后,迅速稳定下来。那些不甘的势力见大势已去,也只能暂时偃旗息鼓,另做打算。天下似乎正朝着安稳的方向发展。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就在谢衍被立为太子半年后,一个寒冷的冬夜,皇帝在睡梦中安然溘然长逝。没有痛苦,没有挣扎,仿佛只是疲惫至极后的一场长眠。太医诊断,乃年老体衰,油尽灯枯,寿终正寝。
国丧的钟声响彻整个京城,沉重而哀戚。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噩耗传来时,谢衍仍觉心中一空。那个对他时而严厉、时而无奈、最终却将江山托付给他的父亲,真的走了。
他第一时间赶至皇帝寝宫,看着龙榻上那张平静却再无生气的面容,缓缓跪了下去,深深叩首。没有嚎啕大哭,但紧握的双拳和微微颤抖的肩膀,泄露了他内心的悲痛。
温暖带着谢宸匆匆赶来。谢宸看着皇祖父安静的睡颜,似乎明白了什么,小嘴一瘪,眼泪大颗大颗地掉下来,却忍着没有哭出声,只是学着父亲的样子,规规矩矩地跪下磕头。
国丧礼仪极其繁琐隆重。谢衍以太子之身,即刻担起治丧重任。他强忍悲痛,以惊人的冷静和效率处理着一切事宜:发布遗诏,晓谕天下,安排守灵,筹备陵寝,接待各国吊唁使臣……
温暖则默默守在他身边,替他打理好东宫内部事务,照顾好几度哭累睡去的儿子,在他深夜疲惫归来时,递上一碗热汤,无声地给予他支撑。
二十七日国丧期,整个国家沉浸在哀恸之中。
谢衍以他的沉稳、孝道和卓越的能力,向天下臣民展现了一位储君应有的担当。
当繁复的仪式最终结束,先帝灵柩送入皇陵,所有人都清楚地意识到——
一个时代结束了。
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开启。
太宸殿内,龙椅空悬。
但所有人都知道,它的主人,已然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