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米通幽冥-《执念当铺》

  阴差过境的警醒犹在心头,当铺又迎来一位特殊的访客。

  那是一位身着粗布麻衣、头戴蓝花巾、满脸褶皱却眼神清亮的老妪,她挎着一个竹篮,篮中盛着白米、香烛等物。

  她并非来典当,而是来“借地”行法。

  “掌柜的,”老妪声音沙哑却沉稳,“老身姓米,街坊都叫我米婆。

  今夜子时,要为一户人家‘问米’,寻他们那落水夭折的娃儿。

  此地清静,且有诸位高人坐镇,阴气不敢近,想借贵宝地一用,保个周全。”

  问米?我心中微动。

  此乃民间秘术,以白米为媒,香烛为引,由灵媒(问米婆)施法,尝试与特定亡魂沟通。

  然此法凶险,易招邪祟,且对施术者损耗极大。

  米婆直言借地,显是知晓当铺底细,且行事光明磊落。

  “可。”我点头应允,也想亲眼见识这沟通阴阳的古法。沈晦、玄夜等人亦在旁静观。

  子时将至,米婆在院中清扫出一块净地,铺上黄布,摆好香炉,点燃三柱清香。

  她将一碗白米置于布上,又取出一件那夭折孩童生前穿的小褂,置于米碗旁。

  随后,她盘膝而坐,双手捧起米碗,口中念念有词,声音低沉而富有韵律,似歌非歌,似咒非咒。

  随着她的吟诵,院中气息陡然一变。

  清风止息,虫鸣顿消,空气中弥漫开一股淡淡的香火气与泥土味。

  碗中的白米竟无风自动,微微震颤起来。

  米婆的呼吸变得悠长,眼神逐渐空洞,仿佛神魂已离体。

  “阿宝……阿宝……归来兮……”米婆的声音变得飘忽,带着重重回音。

  突然,碗中的白米猛地向上跳起寸许,又簌簌落下!

  米婆身体一颤,声音陡然变得尖细稚嫩,带着哭腔:“冷……阿娘……我好冷……水好黑……”

  成了!亡魂已附于米婆之身!

  在场众人皆屏息凝神。

  我运转镜渊之力,凝神观照。

  只见米婆周身笼罩着一层微弱的灰白色光晕,一个模糊的、瑟瑟发抖的幼童虚影正依附在她背上,借其口舌发声。

  那虚影气息纯净,怨气不深,确是那夭折孩童的残魂无疑。

  米婆则以自身阳气为桥,承受着阴气侵蚀,脸色迅速苍白下去。

  “阿宝莫怕,”米婆(借孩童之口)继续道,“告诉阿娘,你可有未了之事?可曾见到接引的仙人?”

  “没有仙人……黑……好多水鬼拉我……阿娘给我的银锁……掉水里了……”孩童的声音断断续续,充满恐惧。

  通过这简单的对话,那户等候在院外的人家(父母)已是泣不成声,既悲痛又得了些许安慰——至少知道孩子魂在,且遗落了心爱之物。

  然而,我敏锐地察觉到,米婆的气息正在快速衰弱,那孩童的虚影也开始不稳。

  问米之术,如同在阴阳边界开一细缝,时间越长,对施术者的反噬越大,且易引来其他游魂窥伺。

  果然,院墙阴影处,开始有模糊的、带着贪婪气息的黑影蠕动,试图靠近。

  玄夜冷哼一声,阴影如幕布般展开,将那些窥伺者逼退。

  沈晦指尖弹出一缕月光,轻轻笼罩住米婆,助她稳固心神。

  米婆似有所觉,猛地深吸一口气,双手结印,厉声道:“尘归尘,土归土!阴阳有序,速速归去!”

  碗中白米再次跳动,孩童的虚影发出一声呜咽,从米婆背上脱离,渐渐淡化消失。

  米婆浑身一软,瘫倒在地,汗如雨下,面容瞬间苍老了十岁不止。

  那碗白米,中央部分竟变成了灰黑色!

  院外那对夫妇冲进来,对着米婆千恩万谢,又悲痛地收拾起孩子的小褂。

  米婆喘息良久,才在胡离的搀扶下坐起,苦笑道:“老了……不中用了……一次问米,折寿三年呐。”她看着那碗变色的米,叹道:“这米沾了阴气,需深埋处理,否则会成祸害。”

  我心中感慨。问米之术,确能通幽,但代价巨大。

  所得信息虽真,却只是亡魂残存执念的碎片,且受施术者状态、周围环境极大影响,并非万能。

  更关键的是,此举干扰阴阳秩序,施术者必遭反噬。

  “婆婆为何行此险事?”我不禁问道。

  米婆抬眼,目光深邃:“有些念想,活着的人放不下。

  给他们一个交代,求个心安,哪怕只是片刻。

  这便是我这老婆子存在的意义吧……只是,此法不可常用,更不能为利而用,否则必遭天谴。”

  她歇息片刻后,婉拒了酬劳,挎着竹篮,步履蹒跚地消失在夜色中。

  往生簿上,关于此次问米的记录旁,浮现一碗白米,半白半黑的图案,旁注:

  “米通幽冥,言传片语。婆心似烛,照影一隅。阴气蚀体,寿元为薪。虚实相生,执念难平。沟通有道,代价自知。”

  问米一事,让我们再饮认识到,阴阳沟通绝非易事,需心存敬畏,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