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宋定伯可真是胆大心细!”张二叔拍着大腿道,“要换作是我,恐怕早就吓得腿软了。”
有人笑道,“二叔恐怕已经吓得尿裤子了。”
“要我说啊,这鬼也忒实诚了,连自己怕什么都往外说。”
有小孩上前问,“顾先生,这鬼真的怕唾沫吗?以后我要是遇上了,是不是向它吐口水就行了?”
“以前都是听说用童子尿,黑狗血的,从来没有听说用唾沫的。”
“顾先生,这真的好使吗?”
……
话题慢慢从谈论故事,变成了询问顾达故事的真实性了。
顾达笑着回道,“这只是一个故事,告诉我们遇事不要慌张。”
“至于里面的驱鬼手段,都是编出来的。”
“我还没向鬼打听到它害怕什么呢。”
众人听到顾达最后一句话都哈哈笑了起来。
“顾先生,再给我们讲一个吧!”
“是啊,再讲一个。”
……
顾达看了看天色,又看了看众人的目光,说道,“那好,再讲一个,不过,不一定能讲完。”
“没事,顾先生,讲多少是多少。”
“对啊,顾先生,我们喜欢听你讲故事。”
“顾先生,这次又是什么鬼?”
……
顾达想了想,便缓缓讲述了起来。
原本他的确是想再讲一个鬼故事的。
可《聊斋志异》中的画皮就跟聂小倩一样,都很简短。
顾达便学着上次说书的时候,讲起了电影《画皮》的剧情。
这次不是鬼,而是妖了。
“黄沙落日,一队人马缓缓向前,他们的目标……”
相比于上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要略显沉重。
大家一开始就从顾达口中知道了里面的小唯是一只吃人心的狐妖。
所以众人听着听着就想知道什么时候王生能够发现这件事。
可听着听着发现故事有些不太对了。
怎么要变成了人妖相恋的戏码了。
而且变成了三角恋,虐恋。
发现事情的真相也不是王生,反而是王生的妻子佩蓉。
小唯以全城百姓性命相要挟,逼佩蓉承认自己是妖。
“佩蓉的口中缓缓道出,‘你根本就不懂,什么叫做爱。’。”顾达讲到此处便停了下来。
众人心头满是沉闷,见顾达的声音没有再次传出,便看向他。
顾达已经站起身,沉声道,“好了,时辰不早了,我们去解决鬼火的事情。”
大家一时还没有从故事中缓过神来。
而且这故事还没讲完啊,后续呢!
佩蓉到底有没有变成妖怪啊。
她要是变成妖怪之后会发生什么呀。
王生发现事情的真相会怎么做。
……
等等一系列的悬念都还没有揭晓,怎么就不继续讲了呢?
“顾先生,怎么不讲了?”
“后续到底发生了什么?”
“妖怪那么厉害,他们怎么办?”
……
众人的声音不绝于耳。
顾达伸手压住了声音,“今晚是过来解决鬼火的事情,刚才不是说了吗?第二个故事可能讲不完啊。”
有人惊呼道,“顾先生,你真的不把它讲完呀!”
“是啊,顾先生,我们只以为你是说说而已的。”
“继续讲吧,这鬼也不着急那么一时半刻的。”
顾达原本是六点多钟过来的,现在都已经到十点了。
要知道,在这个时候,早就已经熄灯入眠了。
“行了行了,明日再讲,今天先去坟头。”顾达说道。
虽然乞求的话语还是不少,但还是拿着火把一起去了林间的坟头。
坟头离打谷场距离并不远,在这里还能隐约看到那处的一角。
众人看着黑黢黢的坟头,一点也没有鬼火的影子。
“看来今天顾先生来了,那鬼火不敢出现了。”有人开口道。
不少人都点头附和。
顾达接过旁人递过来的一个锄头,在地上挖了一个浅浅的坑。
众人不明所以。
难道是半夜过来刨坟?
顾达把锄头递给旁人,告诉他道,“等会我倒点东西进去,你立马把土盖上,知道吗?”
那人见顾达郑重的样子,立即点了点头。
顾达从怀里拿出一个瓶子,往里倒了点东西。
那人立即把土掩埋上了。
“顾先生,你在做什么?”张老爷子上前问道。
顾达又从一人手中接过火把,说道,“我先前告诉过老爷子,这鬼火是怎么出现的。”
“其实这鬼火并不是什么鬼怪弄出来的,而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
顾达一边解释,一边用火在刚才掩埋的土上灼烧了起来。
刚才掩埋的地方渐渐泛起幽幽蓝光。
人群中顿时响起一片惊呼,几个胆小的妇人连忙捂住孩子的眼睛。
“出现了,鬼火出现了!”
“这是一种磷火。”顾达轻轻用树枝扒了扒,火势大了一些。
“人畜骨头里都含有那种物质,腐烂时遇到空气就会自燃。”
“夏日闷热,坟地潮湿,正是最容易产生磷火的时候。”
顾达用手在火边轻轻撩动。
有人壮着胆子凑近,突然叫道,“这火一点儿也不烫手。”
他的手指穿过蓝火,却安然无恙。
“因为温度很低。”顾达解释道,“所以很多人也叫它‘冷火’,看着吓人,其实伤不了人。”
正说着,不远处的一处地方飘起了一团同样的蓝火。
顾达指着它道,“看,那就是自然形成的磷火。”
“它们不是什么妖魔鬼怪,就是骨头腐烂的自然现象。”
众人恍然大悟,甚至不少年轻人也到顾达面前试了试这蓝火。
不少孩童也要过来,觉得这东西好玩,但被身后的娘亲给拉住了。
但却忍不住互相议论了起来。
顾达趁着这个机会,讲解了一下磷肥对庄稼的好处。
建议他们可以收集畜生的骨头烧成灰当做肥料。
这点他会在沤肥的时候给他们继续讲,只是让他们提前有个心理准备。
回程路上,气氛轻松了许多。
“顾先生真是博学多识,这样看来,庄子里的人就不必担心了。”
“以往还有不少娃儿惊吓到了,看来以后能安定不少。”
走着走着,又有人拉着他继续把故事讲完了。
最终张老爷子发话,安排了两个人送顾达回家。
至于故事,顾达答应了他们,明晚会过来把它讲完。
有人笑道,“二叔恐怕已经吓得尿裤子了。”
“要我说啊,这鬼也忒实诚了,连自己怕什么都往外说。”
有小孩上前问,“顾先生,这鬼真的怕唾沫吗?以后我要是遇上了,是不是向它吐口水就行了?”
“以前都是听说用童子尿,黑狗血的,从来没有听说用唾沫的。”
“顾先生,这真的好使吗?”
……
话题慢慢从谈论故事,变成了询问顾达故事的真实性了。
顾达笑着回道,“这只是一个故事,告诉我们遇事不要慌张。”
“至于里面的驱鬼手段,都是编出来的。”
“我还没向鬼打听到它害怕什么呢。”
众人听到顾达最后一句话都哈哈笑了起来。
“顾先生,再给我们讲一个吧!”
“是啊,再讲一个。”
……
顾达看了看天色,又看了看众人的目光,说道,“那好,再讲一个,不过,不一定能讲完。”
“没事,顾先生,讲多少是多少。”
“对啊,顾先生,我们喜欢听你讲故事。”
“顾先生,这次又是什么鬼?”
……
顾达想了想,便缓缓讲述了起来。
原本他的确是想再讲一个鬼故事的。
可《聊斋志异》中的画皮就跟聂小倩一样,都很简短。
顾达便学着上次说书的时候,讲起了电影《画皮》的剧情。
这次不是鬼,而是妖了。
“黄沙落日,一队人马缓缓向前,他们的目标……”
相比于上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要略显沉重。
大家一开始就从顾达口中知道了里面的小唯是一只吃人心的狐妖。
所以众人听着听着就想知道什么时候王生能够发现这件事。
可听着听着发现故事有些不太对了。
怎么要变成了人妖相恋的戏码了。
而且变成了三角恋,虐恋。
发现事情的真相也不是王生,反而是王生的妻子佩蓉。
小唯以全城百姓性命相要挟,逼佩蓉承认自己是妖。
“佩蓉的口中缓缓道出,‘你根本就不懂,什么叫做爱。’。”顾达讲到此处便停了下来。
众人心头满是沉闷,见顾达的声音没有再次传出,便看向他。
顾达已经站起身,沉声道,“好了,时辰不早了,我们去解决鬼火的事情。”
大家一时还没有从故事中缓过神来。
而且这故事还没讲完啊,后续呢!
佩蓉到底有没有变成妖怪啊。
她要是变成妖怪之后会发生什么呀。
王生发现事情的真相会怎么做。
……
等等一系列的悬念都还没有揭晓,怎么就不继续讲了呢?
“顾先生,怎么不讲了?”
“后续到底发生了什么?”
“妖怪那么厉害,他们怎么办?”
……
众人的声音不绝于耳。
顾达伸手压住了声音,“今晚是过来解决鬼火的事情,刚才不是说了吗?第二个故事可能讲不完啊。”
有人惊呼道,“顾先生,你真的不把它讲完呀!”
“是啊,顾先生,我们只以为你是说说而已的。”
“继续讲吧,这鬼也不着急那么一时半刻的。”
顾达原本是六点多钟过来的,现在都已经到十点了。
要知道,在这个时候,早就已经熄灯入眠了。
“行了行了,明日再讲,今天先去坟头。”顾达说道。
虽然乞求的话语还是不少,但还是拿着火把一起去了林间的坟头。
坟头离打谷场距离并不远,在这里还能隐约看到那处的一角。
众人看着黑黢黢的坟头,一点也没有鬼火的影子。
“看来今天顾先生来了,那鬼火不敢出现了。”有人开口道。
不少人都点头附和。
顾达接过旁人递过来的一个锄头,在地上挖了一个浅浅的坑。
众人不明所以。
难道是半夜过来刨坟?
顾达把锄头递给旁人,告诉他道,“等会我倒点东西进去,你立马把土盖上,知道吗?”
那人见顾达郑重的样子,立即点了点头。
顾达从怀里拿出一个瓶子,往里倒了点东西。
那人立即把土掩埋上了。
“顾先生,你在做什么?”张老爷子上前问道。
顾达又从一人手中接过火把,说道,“我先前告诉过老爷子,这鬼火是怎么出现的。”
“其实这鬼火并不是什么鬼怪弄出来的,而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
顾达一边解释,一边用火在刚才掩埋的土上灼烧了起来。
刚才掩埋的地方渐渐泛起幽幽蓝光。
人群中顿时响起一片惊呼,几个胆小的妇人连忙捂住孩子的眼睛。
“出现了,鬼火出现了!”
“这是一种磷火。”顾达轻轻用树枝扒了扒,火势大了一些。
“人畜骨头里都含有那种物质,腐烂时遇到空气就会自燃。”
“夏日闷热,坟地潮湿,正是最容易产生磷火的时候。”
顾达用手在火边轻轻撩动。
有人壮着胆子凑近,突然叫道,“这火一点儿也不烫手。”
他的手指穿过蓝火,却安然无恙。
“因为温度很低。”顾达解释道,“所以很多人也叫它‘冷火’,看着吓人,其实伤不了人。”
正说着,不远处的一处地方飘起了一团同样的蓝火。
顾达指着它道,“看,那就是自然形成的磷火。”
“它们不是什么妖魔鬼怪,就是骨头腐烂的自然现象。”
众人恍然大悟,甚至不少年轻人也到顾达面前试了试这蓝火。
不少孩童也要过来,觉得这东西好玩,但被身后的娘亲给拉住了。
但却忍不住互相议论了起来。
顾达趁着这个机会,讲解了一下磷肥对庄稼的好处。
建议他们可以收集畜生的骨头烧成灰当做肥料。
这点他会在沤肥的时候给他们继续讲,只是让他们提前有个心理准备。
回程路上,气氛轻松了许多。
“顾先生真是博学多识,这样看来,庄子里的人就不必担心了。”
“以往还有不少娃儿惊吓到了,看来以后能安定不少。”
走着走着,又有人拉着他继续把故事讲完了。
最终张老爷子发话,安排了两个人送顾达回家。
至于故事,顾达答应了他们,明晚会过来把它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