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采花大盗(九)-《带着小公主走江湖》

  这阵仗,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不一会儿,队伍的后边就跟上了不少人。

  众人纷纷探听消息,猜测发生了何事。

  于是,一群人浩浩荡荡直奔南陵书院,到了书院门口,顾达上前。

  顾达拱了拱手道,“移花宫顾达特来拜会!”

  守门学子被这阵仗吓得够呛,他原先还想说些什么,毕竟江湖和书院是两个世界,各不相扰。

  但此刻面对这么多人,他还是急忙进去通报了。

  不一会儿,书院院长和几位夫子便急匆匆迎了出来,个个面色惊疑不定。

  “诸位仙子、少侠,何事如此动怒?这其中定然有误会!”院长连忙拱手道。

  有道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他此刻只想让这些人离开,不要打扰到书院的清净。

  顾达上前一步,神情凝重却不失礼数,将袖中的纸张取出,递到院长面前。

  “院长,非是我等有意惊扰清净。实在是事出有因,有人将此文留于我师妹房内,其中极尽辞藻描绘她,如此自诩风流之事恐怕……”

  顾达看向从书院里边陆续走出的学子,意味再明显不过。

  院长皱着眉,沉声道,“你随便拿出一张纸就可以用来污蔑我书院学子,岂有这种道理?”

  顾达却又说道,“此文出现得蹊跷,我等恐其与采花贼人有关,特来请教。”

  这番话倒是说的合情合理,既点明了担忧,又把城中的贼人牵扯了进来,让院长不好拒绝。

  院长听闻可能与采花贼有关,脸色更加严肃,接过赋文仔细观看。

  这一看之下,顿时也被那华美辞藻所惊,但越看越是心惊,尤其是其中字句,确实极易引人遐想。

  他忍不住抬头朝顾达身边的萧月看了一眼。

  如此气质的女子莫非真是文中描写的那般,只可惜面纱遮住了真容,叫人看不真切。

  他此刻也明白眼前男子为何会找上门了。

  此等赋文南陵府中有几人能够写出。

  他沉吟片刻,语气缓和了些,“此文…确非寻常,辞藻斐然。”

  “然我书院学子皆潜心圣贤书,应不会行此…孟浪之事。顾少侠是否再仔细查证一番?”

  顾达却步步紧进,声音提高,确保周围人都能听见,“院长!并非在下有意为难。”

  “只是如今采花贼猖獗,行事诡谲莫测。此文偏偏在此时出现,院中不妨把此文念出,让大家看看是否是书院学子所作?”

  院长面露难色,“这…此文辞藻虽丽,然内容…内容实在……”

  说实话,此刻不仅是围观众人,就连院长身后的夫子、学子都好奇那张纸上写着什么。

  围观人群闻言也纷纷附和,“是啊山长,读来听听!”

  “说不定真是线索!”

  “让我等好好评判一下!”

  “……”

  院长被架在了火上,骑虎难下。

  最终,他咬了咬牙,从身后喊来一名学子,让他把纸上的内容念出来。

  那名学子接过纸张,粗略看了一眼,顿时眼睛瞪大。

  在众人的催促下,这才念了出来。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

  学子清朗的声音回荡在书院门口,将那华美至极的辞句一字字念出。

  每念一句,人群中便发出一阵低低的惊叹。

  当念到“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时,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再次投向站在前方的萧月。

  即便她戴着面纱,那清冷脱俗的气质也仿佛与文中描绘完美契合。

  当那清朗的诵读声一字字响起时,萧月只觉得一股热意“腾”地一下从耳根蔓延开来,瞬间烧透了双颊,连脖颈都染上了一层淡淡的粉色。

  幸而有面纱遮掩,才未让她此刻的窘迫全然暴露于人前。

  而当学子念及“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以及最后那句“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时,现场已是一片寂静。

  萧月下意识地侧过头,飞快地瞥了一眼身旁的顾达。

  只见他神色自若,仿佛那令人面红耳赤的文字与他毫无关系,正专注地与院长交涉。

  可偏偏就是他,写出了这些东西!

  众人皆沉醉在这极致的文字美感与对“月神”的倾慕想象之中。

  诵读完毕,良久,才爆发出热烈的议论声。

  “天哪…这写得…也太美了!”

  “这‘月神’究竟是何等模样?”

  “莫非真是天上仙子下凡?”

  “这文采…当真了得!”

  院长和几位夫子的脸色却更加难看。

  文章越好,越是坐实了其出自书院的可能性。

  毕竟,南陵府能有此等文采的,除了书院精英,还能有谁?

  顾达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趁热打铁,朗声道,“诸位都听到了!此文华美,却偏偏在此时出现。”

  “院长,我也不是过来追究此事的,只是想告诉书院的各位,以后切莫行此孟浪之举了。”

  “我这师妹的脾气可不太好。”

  书院众人是有口难言,想要反驳却不知从何说起。

  在其他人看来,就会有一种狡辩的意味。

  而且,他们即使能够保证自己没有做出这种事,但却不能保证身边的其他人有没有做出这种事来。

  顾达把院长拉到一边,小声的议论了些什么。

  萧月暗暗吸了口气,努力平复翻腾的心绪,试图将注意力拉回正事上。

  然而那赋文的余韵,却如同投入心湖的石子,漾开的涟漪,久久未能平息。

  人群中一位年轻气盛的学子,被那《月神赋》勾起了无限遐想。

  又见萧月身姿绰约、气质清冷,竟按捺不住心中好奇与冲动,壮着胆子向前几步,朝着萧月拱手道。

  “这位…月…月见仙子,方才闻听赋文,惊为天人。不知…不知可否有幸一睹仙颜?”

  他话说得还算客气,但眼神中的热切与唐突却显而易见。

  此言一出,现场顿时一静,所有目光都聚焦过来。

  萧月正努力平复的心绪被打断,面纱下的眸光骤然一冷。

  她并未回答,甚至未曾看向那学子。

  只是周身那股原本只是清冷的气息瞬间变得凛冽,如同出鞘的寒刃,带着一股不容侵犯的锋锐之意,无声无息地弥漫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