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断舍-《我和一只碗》

  那女子初登场时笑意如春风拂面,此刻却已是满面桃花般绚烂,眼波流转间尽是动人的神采。

  “恭喜贵客觅得至宝。”她嗓音甜润,玉手轻扬,“现在请上第二件珍品——断舍刀。”

  林浅早已在玉简中读过这把刀的故事,因其来历非凡,令她印象深刻。

  断舍刀,乃是已故炼器大师欧阳叶的传世之作。

  这位大师一生铸器无数,晚年归隐时,立志要锻造一把足以流传千古的名刀,作为自己的封山之作。

  然而历经数载寒暑,出来的刀始终不尽心意,总觉得刀里有些多余的东西,不是他想要的感觉。

  所成之刀始终未能令他满意。

  于是他耗费数年光阴,不断剔除糟粕、反复锤炼。

  直到某一年,他旧疾复发,卧病在床,不得不中止创作。

  当后人将他多年心血之作呈到榻前时,这位大师一语未发,便与世长辞。

  这时人们才发现,这把刀竟只有寻常刀刃的三分之二长,较常规的刀短了一截。

  欧阳大师的后人不信先祖毕生心血会是一把废刀,遂广发请柬,邀天下爱刀之人共赏此刀。

  因欧阳大师在锻造过程中不断删繁就简,后人便将其命名为“断舍刀”。

  谁知就在品鉴大会当日。

  断舍刀却不见了。

  这把备受瞩目的断舍刀竟不翼而飞。

  欧阳后人找寻多年,始终不见踪迹。

  谁也没想到,今日它竟会出现在真嗣堂的拍卖会上。

  场中不少宾客正是听闻此刀现世的消息特地赶来,毕竟以欧阳大师的盛名,他的遗作绝不可能是凡品。

  此时负责拍卖的女子已示意灰袍修士掀开另一处的锦布,一柄缠着深褐色皮鞘的长刀静静躺在紫檀木托上。

  那皮鞘看着有些陈旧,边缘处甚至有轻微的磨损,却难掩其下隐隐透出的冷冽气息。

  女子抬手握住刀柄,动作轻柔地缓缓将刀抽出半寸 。

  刹那间,一道淡青色的寒光顺着刀刃蔓延开来。

  竟让整个会场的温度都降了几分。

  “诸位请看,” 女子的声音里添了几分郑重,指尖轻轻拂过刀身。

  “此刀乃是已故炼器大师欧阳叶的封山之作。欧阳大师一生炼器近百载,从寻常法器到上品灵器,无一不精,可他晚年归隐后,却偏偏执念于炼制一把尽善尽美的刀。”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想必在场诸位或都听过这把断舍刀的来历,大师在洞府里闭关多年,一次次锤炼,他总说刀身里‘藏了多余的东西’—— 有时是灵气流转的滞涩,有时是刀刃弧度的偏差。耗尽晚年心血。。。”

  林浅咬着玉露糕,听着女子娓娓道来的故事,眼前竟隐隐浮现出画面:

  白发苍苍的欧阳叶守在熊熊炼器炉前,枯瘦的手指捏着灵力,一点点剥离刀身上的杂质,炉火光映着他满是皱纹的脸,眼神却亮得惊人。直到最后一年,大师病倒在炼器炉旁,咳着血将那把未完成的刀放在案上,连一句交代都没留下,便阖了眼。

  那女子将刀重新入鞘,唇角勾了勾继续道:

  “欧阳家寻了三十年都没踪迹,今日能在此处现世,也算是了却大师一桩遗愿。相信诸位也清楚,欧阳大师的作品,哪怕是未完成的遗作,其蕴含的炼器心得与灵力脉络,都值得各位道友相争。”

  确是半分不提断舍刀因何在这真嗣堂。

  这次拍卖会,本就有不少人是听到这把刀的消息,想要一睹真容,毕竟欧阳大师盛名在外,他的遗作,不该是默默无闻的废刀。

  听到这里,纷纷低声议论。

  林浅听到这里,下意识伸手去端茶,却发现茶杯已空,茶壶也滴水不剩。

  她坦然唤来门口的侍女添茶,全然不在意对方作何想——既然顶着这个虚构的身份,她乐得享受这份“有恃无恐”。

  对她而言,这次拍卖会更多的是增长见识、寻找机缘。

  眼见竞拍如此激烈,她那一百八十万灵石怕是连一件像样的拍品都拿不下。

  既然如此,倒不如好好享受这三千灵石换来的“盛宴”——这些蕴含精纯灵气的珍馐美馔对她的修行大有裨益。

  说来也怪,或许是因为她曾服用过小红果和灵泉,体质与常人不同,这些灵食对她的功效格外显着。

  场中再无第二人像她这般从入场便吃个不停,也无人能像她一样,仅凭这些灵食就让修为有了明显进益。

  此时场外的竞拍已热闹起来。

  “六百万!” 一道粗哑的声音从大厅东侧传来,带着几分急切。

  紧接着,二楼西侧的包厢便传来回应:“六百五十万!” 价格一路攀升,不过片刻就突破了八百万。

  那女子握着权杖,目光扫过全场,声音里带着几分期待:“八百万第一次!”

  主持的女子嗓音清亮:“八百万灵石,第二次——”

  就在这紧要关头,一个声音突然打断了她的报价:

  “一千万。”

  这声报价从容不迫,却让整个会场为之一静。

  众人纷纷循声望去,只见三楼雅间珠帘微动,却看不清出价之人的真容。

  主持女子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展颜笑道:“三楼贵客出价一千万灵石!可还有人加价?”

  林浅放下手中的灵果,饶有兴致地坐直了身子。

  这把断舍刀的故事本就引人入胜,这场拍卖会倒是越来越有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