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二哥的转变,开始懂团队啦!-《重生六零:我的时空兑换系统》

  车灯消失在村口拐角,林烨才慢慢松开一直绷着的肩膀。他站在自家院里,手扶着门框,指尖还在微微发颤。三天没合眼,耳朵里还响着铁锹刮土的声音,脑子里一遍遍过着昨天富商蹲在坑边看防水层时的每一个表情。

  “三儿!”母亲从灶房探出头,“汤下面好了,快进来吃一口热的。”

  他应了一声,脚却像钉在地上。直到二哥拍了他一下,他才回过神,低着头进了堂屋。

  桌上摆着一个粗瓷碗,冒着白气。林烨坐下,刚拿起筷子,大哥就拎着个布包进来,往桌上一放,发出沉闷的一声响。

  “钱送来了。”大哥说,“一千块,一分不少。”

  屋里一下子静了。

  母亲赶紧擦了手过来,父亲也从里屋走出来,手里还攥着烟袋。几个人围到桌前,谁都没先动。还是母亲先开口:“打开看看?”

  大哥解开布包,一叠叠票子整整齐齐码着,有大额的,也有零散的十块五块。最上面压着一张结算单,字迹工整,写着“东岭村新建宅院工程款”。

  二哥伸手摸了摸那叠钱,笑了:“真厚啊……这要是换成粮票,能拉一板车。”

  没人接话。

  林烨低头吃面,热汤滑进喉咙,身子才一点点暖回来。他没碰钱,而是从怀里掏出自己的小本子,翻开一页,开始算。

  “红砖三百块,每块两毛八,八十四块。”

  “石灰五百斤,一斤三分,十五块。”

  “油毡纸两卷,供销社批价,四十六块。”

  “工人九个,干了十二天,按双工算,每人每天一块二,总共……一百二十九块六。”

  他一边念,一边写,笔尖沙沙响。最后停顿了一下,写下总数:“支出三百一十七块六,净剩八百六十二块四。”

  屋里的人都听着。二哥脸上的笑慢慢收了,盯着那串数字看了半天。

  “你记得这么清?”他问。

  “每一笔都是命。”林烨抬头,“少买一卷纸,防潮层就漏;少加一勺灰,墙就扛不住水汽。咱们不是碰运气做完的。”

  大哥点点头:“是得算细。”

  父亲忽然开口:“可谁让这些事都对上茬口,我心里清楚。”

  这话轻,却像块石头落进水里。

  二哥低头,手指无意识地搓着一张工业券的边角。那是他前些日子跑镇上换来的,当时还觉得是自己本事大,门路广。可现在想想,要不是林烨提前说要备料,要不是他半夜画图改方案,要不是他定下每道工序的时间节点,自己就算有十条路子,也拉不来救命的砖。

  他想起下雨那天,所有人都想停工,是林烨第一个跳下坑去挖排水沟。

  想起富商质疑时,别人慌了神,只有林烨拿笔画图,一句一句讲结构。

  想起材料被扣,他不吵不闹,掏出几张票就解决了问题。

  这些事,不是靠嘴皮子或者腿脚快就能办成的。

  他把那张工业券轻轻放在桌上,声音不高,但屋里每个人都听清了:“三儿,这次……多亏了你。”

  他顿了顿,像是要把话说稳:“要不是你撑着,中间随便哪一步走歪了,这活儿就得黄。我不瞎,我都看着。”

  他又吸了口气,看向林烨:“以后我听你的,咱一起干。”

  堂屋一下安静下来。

  林烨没抬头,只是握着笔的手松了些。他把账本合上,轻轻放在一边,然后抬眼看了看二哥。

  那一眼没什么特别,也没说话,可二哥却觉得心里一沉,像是终于踩到了实地上。

  母亲眼圈有点红,起身说:“我去热几个菜,今儿得喝一口。”

  父亲坐着没动,嘴里嘟囔:“三儿有出息……真是有出息。”

  大哥咧嘴笑了,伸手拍了拍二哥的肩,又拍了拍林烨的背:“行啊你们,一个肯领,一个肯带。”

  二哥没躲那一下,反而坐直了些。他从怀里摸出烟袋,想装一锅,手有点抖,磕了两下才塞进去。点着火后,他眯着眼吸了一口,烟雾升起来,遮住了他半边脸。

  “以前我总觉得,干活嘛,谁有力气谁上,谁能说会道谁谈价钱。”他缓缓地说,“可这回我才明白,光有力气没用。你说往东,我往西,劲儿再大也白搭。”

  林烨终于开口:“这活儿不是我一个人做的。你跑材料,大哥管人,爹娘操心饭食,少哪一个都不行。”

  “可你是主心骨。”二哥打断他,“没你定方向,我们就是一盘散沙。”

  他说完,不再看别人,只盯着桌上那堆钱。过了会儿,低声问:“下回……还能接这么大的活吗?”

  林烨没直接答。他打开账本最后一页,在空白处写了几个字:“团队分工表”。下面列了三行:

  **施工统筹:林烨**

  **物料调度:二哥**

  **人力协调:大哥**

  写完,他把本子推到桌子中央。

  二哥凑过去看,手指顺着那几行字划过。他忽然发现,原来自己也能在一张纸上,有个名字落在固定的位置上,不是临时搭伙,不是谁喊一声就上,而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我是管材料的?”他问。

  “你嘴利,腿勤,认人多。”林烨说,“以后采购、换票、跑手续,都归你。别再等出了事才去想办法,要提前备着。”

  二哥点头,把烟袋锅在鞋底磕了磕,放进怀里。这一回,动作稳当,没再抖。

  母亲端了菜进来,一碟炒鸡蛋,一盘腌萝卜,还有半碗豆腐。她把碗放下,看着桌上那本摊开的账本,忽然说:“三儿,你要带着你哥俩好好干,别怕累,也别怕难。咱们家……总算看见亮了。”

  父亲没说话,只是默默掏出火柴,给每个人点上烟。

  煤油灯昏黄的光晃在墙上,影子拉得很长。林烨坐在中间,手里还捏着铅笔。他低头看着那张“分工表”,又翻到前面,看到自己记下的每一笔开销、每一天的进度、每一个突发状况的应对方式。

  他知道,这一千块钱不会白拿。

  也知道,以后的路不会比这一段轻松。

  但他更清楚,从今天起,他们不再是几个凑在一起干活的兄弟,而是一支队伍。

  二哥忽然抬头:“三儿,你说的‘团队’,是不是就是这个意思?有分工,有规矩,谁也不抢功,谁也不掉链子?”

  林烨看着他,点了点头。

  二哥嘴角动了动,没笑出来,但眼神亮了一下。

  屋外风停了,树梢不动,夜安静得能听见灯芯燃烧的轻微噼啪声。

  林烨伸手,把账本往中间推了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