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家家族秘密上-《穿书进了海上繁花》

  客厅里,和煦的阳光透过镂空雕花的窗棂,在光洁的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上好的武夷山大红袍在白瓷盏中舒展开来,氤氲出温润醇厚的茶香。

  杜爷爷一身熨帖的唐装,银发梳得一丝不苟,烹茶、分茶的动作如行云流水,带着岁月沉淀下的从容气度。

  杜奶奶则将一碟碟精巧的南洋点心推到雷宇峥面前,笑容慈祥得能掐出水来:“宇峥啊,尝尝这个,家里师傅最拿手的咖喱饺,晓苏那丫头小时候一次能塞下三四个呢!”

  雷宇峥赶紧双手接过,恭敬道谢:“谢谢奶奶。”

  他咬了一小口,外皮酥得掉渣,内馅香浓可口,确实是难得的美味。

  “味道极好,奶奶费心了。”他由衷赞道,眼角余光瞥见身旁的杜晓苏,只见她眉眼弯弯,与有荣焉的模样让他心头一暖。

  杜爸爸和杜妈妈含笑坐在一旁,偶尔插话,气氛看似温馨融洽。

  但雷宇峥何等敏锐,他能清晰地感觉到,杜爷爷那看似随意的闲谈,从国际经济走势到跨国企业战略,再到个人志趣修养,实则是一场不动声色的全方位考察。

  他打起十二分精神,应对得滴水不漏,言辞恳切,见识不凡,既展现了实力,又透露出对晓苏未来生活的周全考量,直让杜爷爷眼中赞赏之色愈浓,杜奶奶更是笑得见牙不见眼。

  杜晓苏起初也沉浸在男友被家人认可的甜蜜里,看着雷宇峥在自己最敬重的长辈面前挥洒自如,心里像打翻了蜜罐。

  可当话题渐渐转向杜爷爷早年在东南亚经商的奇闻异事时,她的思绪却像脱缰的野马,猛地被拉回了法国亚眠那座神秘的地下密室……

  好友兼她的boss阿诺那张混合着学者严谨与神秘主义者狂热的俊美脸庞,在她脑海中清晰浮现。

  他郑重其事的嘱托言犹在耳:“晓苏,尼古拉·弗拉密尔密室里的火山星盘,它的秘密,或许与你记忆里爷爷奶奶的老家——海南岛杜家村有关联……”

  海南岛杜家村……那是杜家的根,一个地图上不起眼的滨海村落,怎么会与遥远中世纪炼金术士的秘宝扯上关系?

  火山星盘,这名字本身就透着诡谲古老的气息,它究竟指引着什么?

  这念头如同藤蔓,一旦滋生便疯狂缠绕。

  她瞥了一眼谈兴正浓的长辈和从容应对的雷宇峥,知道这场“茶话会”且有的聊。

  与其坐在这里心神不宁,不如趁此机会去探探那个地方——原主童年记忆里,除了花园大雨树下的秋千,最常消磨时光的别墅区藏书室。

  那里,或许藏着关于杜家过往、关于海南根脉的蛛丝马迹。

  她轻轻碰了碰雷宇峥的手臂,低语:“宇峥,你陪爷爷奶奶和爸妈多聊聊,我坐得有点闷,带排骨去熟悉下环境,顺便看看它的小窝。”

  雷宇峥立刻心领神会,以为她是体贴地给自己创造独处机会,便温柔颔首,声音低沉悦耳:“好,你去吧,别走太远。”

  眼神里满是理解和鼓励。

  杜奶奶也听到了,忙说:“对对,带排骨去阳光房瞧瞧,给它备的好东西都在那儿了。要是累了就去你房间歇歇,都收拾妥帖啦。”

  “知道啦,奶奶。”杜晓苏乖巧应声,抱起脚边猫包里已经开始不安分的排骨,像只轻盈的蝴蝶,翩然离开了客厅。

  一走出主屋,湿热却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

  杜晓苏凭着脑海中那份模糊却亲切的记忆,沿着一条绿植掩映的石板小径,向别墅区深处走去。

  排骨在猫包里蠢蠢欲动,发出细声细气的“喵呜”,对新世界充满好奇。

  穿过一片修竹,眼前豁然开朗。一座风格独特的建筑静静矗立——红白相间的墙面,高耸的尖顶,活脱脱一座迷你教堂,在这片南洋风情的建筑群里显得格外特立独行。

  “就是这儿了。”杜晓苏深吸一口气,走到那扇厚重的橡木门前。

  门旁有个不起眼的指纹识别器,她试探着将拇指按上去,“滴”一声轻响,绿灯亮起,门锁应声而开。

  推开门,一股混合着旧纸张、老木头和淡淡防虫草药的气息弥漫开来。

  内部空间远比外观更显宏伟深邃,挑高的穹顶下,顶天立地的深色木质书架如同沉默的巨人,排列着密密麻麻的典籍,从羊皮古卷到现代精装,汗牛充栋。

  书架间错落摆放着石雕、青铜器、陶瓷古董,岁月的气息沉淀在每一道纹路里。

  阳光透过高处的彩色玻璃窗,投下斑驳陆离的光影。

  杜晓苏的目光首先被墙上几幅巨大的羊皮卷画吸引。

  画作年代久远,色彩剥落,但依稀可辨古希腊地图的轮廓、奇形怪状的神兽与未曾见过的草药图案,旁边还有密密麻麻的希伯来文注释。

  “佳期肯定爱死这些了……”杜晓苏嘀咕着,拿出手机,调整到高清模式,对着几幅最具特色的羊皮卷“咔嚓咔嚓”拍了好几张,顺手发给了远方的神秘学爱好者尤佳期,附言:“大小姐,快看!在我爷奶家藏书室挖到的宝,希伯来文天书,求翻译求解读!”(表情包:一只求知若渴的猫咪)

  这时,排骨早已按捺不住,从猫包钻出,轻盈落地。

  它对满架书香毫无兴趣,反倒对散落的石质雕像情有独钟,用它那毛茸茸的小脑袋,在每个雕像底座上亲昵磨蹭,仿佛在进行某种古老的问候仪式。

  很快,它被角落里一尊单独放置在石座上的神像吸引了。

  那神像体态柔美,璎珞精美,神情慈悲——竟与伦敦V&A博物馆那尊着名的莲花手观音像如出一辙!

  “哇塞,爷爷奶奶这里居然藏着博物馆级的宝贝……”杜晓苏惊叹。

  而排骨对这尊观音像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热情,绕着神像腿部转圈,尾巴翘得老高,喉咙里发出满足的咕噜声,像是在……标记领地?

  晓苏哭笑不得,上前抱起这个小捣蛋:“排骨!不可以磨爪!这是古董,很贵的!”

  就在抱起排骨的瞬间,借着光线,她敏锐地注意到观音像腿部逼真的肌肉纹理间,似乎隐藏着非自然的刻痕。心下一动,她凑近细看——果然!在流畅的衣纹掩盖下,镌刻着一行行细微难辨、弯弯曲曲的文字,既非汉字,也非寻常西洋文,倒似梵文或更古老的符号。

  她立刻想起自己捣鼓出的那款AI古籍识别软件。

  打开手机,启动程序,摄像头对准隐藏文字。

  软件自动对焦、增强对比,屏幕上很快显现出清晰图像。

  她小心拍下,再次发给尤佳期:“同一地点,观音像腿藏密文,感觉来头不小!佳期大师,靠你了!”(表情包:一只递上放大镜的狗)

  做完这些,晓苏心跳加速。

  这藏书室,水深得很!

  她抱着排骨走向书架深处。

  常规分类之外,一个偏僻角落吸引了她——宗教、哲学、神秘学专区。

  光是不同版本的《圣经》就摆了六十多种,《死海古卷》研究、《以诺书》译本、诺斯替文献……显示出杜家祖辈涉猎之深。

  就在这时,她的目光被《以诺书》旁一个古朴的木盒锁定了。

  盒子尺长,深色硬木打造,表面光滑幽暗。最惹眼的是盒上那张泛黄宣纸条,毛笔字清俊有力:

  约柜的秘密

  珍藏者

  清风轩主人 邵骆钧先生

  “约柜的秘密?!”杜晓苏心头巨震。亚眠的线索指向星盘与杜家村,这里竟直接出现了更具传奇色彩的“约柜”!清风轩主人邵骆钧?这名字透着旧式文人的风骨,他是谁?杜家世交?

  强烈的好奇心灼烧着她。

  她轻轻放下排骨,小心翼翼取下木盒。入手沉甸甸,触感冰凉。

  盒子严丝合缝,表面刻满繁复抽象的云纹似的密码,找不到任何锁孔搭扣。

  “难道是机关盒?偃术盒?鲁班盒?”她想起前世接触过的古代奇巧淫技资料。

  这种盒子利用精妙榫卯隐藏机关,不得其法,蛮力难开,甚至可能自毁。

  她定定神,前世与闺蜜尤佳期,同那位风流倜傥、痴迷神秘学的探险家兼传媒大亨约翰·马格罗里交往的回忆浮现。

  约翰毕生追寻共济会失落的三钥,坚信那是解开“约柜”终极秘密的关键。她们曾作为编外顾问,听他滔滔不绝讲述约柜传说,其中就包括这类保护重要物品的机关术。

  晓苏回忆着约翰展示过的原理,甚至联想到《古墓丽影》里劳拉开启机关的酷炫场面。

  她模仿劳拉,将木盒捧在掌心,指尖指腹极其轻柔地触摸、按压每一处凸起、凹陷、纹路转折,感受木质内部的微小差异。

  呼吸放缓,全神贯注。

  排骨也似感知到气氛凝重,安静蹲坐,歪着毛脑袋,绿宝石色大眼紧盯着木盒。

  时间滴答流过。

  当晓苏指尖划过盒子侧面一道垂直凹槽近底处时,一个微乎其微的凸点,触感异样!

  她用指甲轻抵,尝试滑动——不动。按压——依旧纹丝不动。

  她不气馁,调整姿势,将盒子侧转,再次用指腹感受。

  这次,她在按压的同时,尝试逆时针缓慢旋转。

  “咔……”

  一声几不可闻的机括轻响从内部传来!

  晓苏心头一喜,稳住力道继续旋转。约三十度,凸点到位。

  她松开手,尝试推动顶部盖板——之前浑然一体的木盒,此刻盖板竟微微松动!

  沿着缝隙,她小心翼翼向上推开。

  “咔哒。”

  清脆声响,在寂静藏书室里格外悦耳。

  木盒,洞开!

  晓苏屏息看去,盒内衬着深红丝绒,上面安放着一本装帧精美的线装书。深蓝宣纸封面,毛笔字写着:

  赠友人邵骆钧先生雅正

  无落款,只有一枚印文模糊的红章。

  她怀着敬畏,轻轻拿起书。

  书页泛黄却完好。

  翻开第一页,是一封被精心裱糊的信件原件,毛笔草书,字迹飞扬潦草:

  “骆钧兄台鉴:

  日前抵东京,诸事已安。遵嘱往帝国大学暗访令公子……(中间几句尤其潦草,难辨)……果然一表人才,相貌英俊,学识亦佳,颇有兄当年之风范,可喜可贺。然弟观校内风气,激进思潮暗涌,多有青年学子醉心于德先生、赛先生之说,甚或接触马氏之论(指马克思主义),弟深以为忧。令公子身处其间,虽聪慧稳重,亦恐受其影响……(又一段模糊)……彼等日本军方布局已开,势难阻挡,我等在东京之力虽隐而微,亦当谨慎行事,以期保全……(后续为时局与问候语)……”

  落款:弟 谢煜诚 顿首。

  日期模糊,约是二战前昭和年间。

  晓苏艰难读完,疑云更浓。

  这信是谢煜诚从东京写给邵骆钧的,报告其子在帝国大学情况,夸赞之余,更忧心校内激进思想(含马克思主义)盛行,并提醒在日本军方势力扩张下,他们暗中的力量需谨慎保全。

  这信充满了二战前的时代印记,揭示了复杂的社会思潮和海外华人可能的隐秘网络。

  可是,它为何会出现在标着“约柜的秘密”的盒中?

  邵骆钧之子在东京帝大读书,与约柜、与杜家村、与火山星盘,又有何千丝万缕的联系?

  杜晓苏抚着微凉的书页,只觉得一张无形的大网,正从海南渔村、法国古堡、南洋老宅,乃至二战前的东京,缓缓向她罩来。

  而排骨,似乎对打开的木盒产生了兴趣,伸出小爪子,好奇地扒拉了一下那深红色的丝绒衬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