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大人遵旨退下,杨昭曦心里想着那个场面,心里也觉得此景相当炸裂啊!
再议了些日常政务,晋文帝挥了挥手,起身走人,刘海扯开嗓门叫道:“退~~~朝~”
然后前面的大人们便依次向外面退去,王玄泽怕继续挨打,跑得飞快。
沈武阳追在后面跟着退出,经过杨昭曦身边时,杨昭曦轻声将声音送入他的耳边,恰好只让他一人听到:“我若是有个孙女被人如此欺辱……”
沈武阳停住脚步,锐利的眼光看向杨昭曦,杨昭曦向他眨眨眼,含笑往外面一瞟,沈武阳就慢了下来,脚步沉重的走在后面。
杨昭曦这些末流小官儿是最后走的,另几位侍读同僚走得飞快,杨昭曦慢吞吞的走在最后面。
刚出殿门,便被沈武阳揪住了衣服:“小子,你刚刚说的啥?”
杨昭曦伸手将他的手挥开,沈武阳这么大力气,竟然被一个小小文官儿轻描淡写的挥开,不由惊疑的看着他。
只见这长得特别好看的小子装模作样的整理着衣服袖子,嘴里轻声道:“堂堂将军府,被人欺辱至此,我若是有个五六个孙子,定要让我这孙子打上门去。”
“先把那狗东西打个半死,然后将孙女连同嫁妆一文不少的带回家!”
沈武阳听到这里,哪还不知道这小子是给他出馊主意,沉声道:“你这臭小子,这样将我孙女的婆家得罪死了,以后我孙女的日子还过不过了?”
杨昭曦轻蔑的看了他一眼:“哼,那就让你孙女耗在王家,天天被婆家人欺辱吧,如果她愿意过这样日子,当我没说!”
沈武阳摇摇头,想起老妻回来说,孙女哭得撕心裂肺说想要归家,不想活了,往日骄傲明媚的孙女现在不知道变得如何憔悴,心里便如有一团火在烧。
“我孙女倒是想回家,可是她现在是王家人了啊!”
杨昭曦往南书房走去:“既然她都不想过了,你当爷爷的怕什么,去打一顿,把人和嫁妆抢回来啊!”
沈武阳叹口气:“还有个屁的嫁妆,那狗东西都悄悄花了大半了。”
杨昭曦停下脚步:“大晋朝律法规定,女子嫁妆属于她个人私产,若是被人花了,你堂堂武将,和他讲什么道理,看着王家哪样东西价值相当,抢了就走便是”
沈武阳瞠目结舌:“这样野蛮也行?那老东西会报官,会向陛下告状的!”
杨昭曦嘿嘿一笑:“多带些人手去,抢东西出门时,命人在大门口敲锣打鼓,出门一件东西就唱一件,言明是自己孙女嫁妆,他敢去告官,你就敢告诉所有京城人,他王家居然抢孙媳妇嫁妆用。”
“还有那外室住的地方,定然都是你孙女婿花钱置办的,也敲锣打鼓的去抢一票,直接说是你孙女婿养外室的地方,现在娘家帮着出气而已。”
“至于告状!”,杨昭曦瞟了一眼左右:“沈老将军,王大人只要敢向陛下告状,你就跪下哭述,使劲哭就行!”
然后加快脚步,转瞬就走远了。
沈武阳看着他的背影,心里一阵火热,大步流星往家里赶去。
且不说今日王家会有的热闹,杨昭曦脚下生风,似慢实快,几步就赶上了跑得飞快的几个同僚,跟在后面,与他们同时进入南书房。
几人在南书房各自的位置坐下后,便看书的看书,写字的写字,这几人都是一句话都不说。
杨昭曦也不开口,只在自己位置上坐好,开始抄书练字。
她还是曾经在古代世界时练过字,字也不错,不过都是女子常写的字体。
至于现在官员通用的馆阁体,林砚秋也才练习几年,现在没有皇帝召唤去北书房侍读,趁着空闲,也得多多练习。
写了一会儿字,就有太监来宣了一位叫做丁墨言的侍读,然后又说道:“陛下听闻今日有一位新选上来的侍读,乃是白大学士所荐,也请一并觐见。”
杨昭曦赶紧放下笔墨,站起身来,跟随在丁墨言后面去了。
见了晋文帝,做了自我介绍后,晋文帝饶有兴趣的道:“朕记得你,你是上届状元郎啊!你的文章观点非常新奇,令朕耳目一新啊!”
杨昭曦躬身谦虚道:“多谢陛下慧眼!”
晋文帝就道:“昨日已经定了由墨言给朕读书了,所以今日你先去吧,明日再宣你!”
杨昭曦退出北书房,在南书房待到中午12点过,像她这种小官儿,便可以下班了。
至于六部尚书,没事也是午时下班,如果有事的话,也会加班的,不过最多加班到五点,晚上若是皇帝有召,那就算是睡觉了,也得爬起来。
杨昭曦与同僚下班后,直接步行至闹市,找了个茶楼,进了包厢开始喝茶听八卦。
今日的京城简直热闹极了,茶楼里,大街上都有人兴奋的说着八卦。
“昨天我也在得意楼,娘的,简直是平生仅见啊!”
“六个大男人在一屋里瞎搞,我滴天哪,简直了!”
“有辱斯文,有辱斯文,还都是翰林院的!”
“抬出来的时候,那白花花的身体哟~~”
“这几人怎么样了啊?”
“听说是各打三十板,革除功名,撵出京去!”
“唉,十年寒窗苦读,好不容易上岸了,又出了这件事……”
“听说那六个人被打板子的时候,一个劲儿说是被人害得嘞”
“屁,我表姨的兄弟的表姐家的侄子就在刑部当差,听说当场请了太医查验,得意楼的酒菜里没有发现药物,也没有什么香味儿”
“太医把脉也没有发现他们身体里有药物作祟,就是几个喝高了乱搞!”
杨昭曦满意的点点头,又听到有人大声说道:“这算什么新闻,你们听说没有?”神神秘秘的样子,有人捧哏问:“听说什么?”
那人道:“听说礼部侍郎王奕泽大人的孙子在清水巷养了个外室,还偷拿媳妇的嫁妆在外面养着呢!”
另有一人“嘁”了一声:“你才听说啊?我是早就知道了。”
再议了些日常政务,晋文帝挥了挥手,起身走人,刘海扯开嗓门叫道:“退~~~朝~”
然后前面的大人们便依次向外面退去,王玄泽怕继续挨打,跑得飞快。
沈武阳追在后面跟着退出,经过杨昭曦身边时,杨昭曦轻声将声音送入他的耳边,恰好只让他一人听到:“我若是有个孙女被人如此欺辱……”
沈武阳停住脚步,锐利的眼光看向杨昭曦,杨昭曦向他眨眨眼,含笑往外面一瞟,沈武阳就慢了下来,脚步沉重的走在后面。
杨昭曦这些末流小官儿是最后走的,另几位侍读同僚走得飞快,杨昭曦慢吞吞的走在最后面。
刚出殿门,便被沈武阳揪住了衣服:“小子,你刚刚说的啥?”
杨昭曦伸手将他的手挥开,沈武阳这么大力气,竟然被一个小小文官儿轻描淡写的挥开,不由惊疑的看着他。
只见这长得特别好看的小子装模作样的整理着衣服袖子,嘴里轻声道:“堂堂将军府,被人欺辱至此,我若是有个五六个孙子,定要让我这孙子打上门去。”
“先把那狗东西打个半死,然后将孙女连同嫁妆一文不少的带回家!”
沈武阳听到这里,哪还不知道这小子是给他出馊主意,沉声道:“你这臭小子,这样将我孙女的婆家得罪死了,以后我孙女的日子还过不过了?”
杨昭曦轻蔑的看了他一眼:“哼,那就让你孙女耗在王家,天天被婆家人欺辱吧,如果她愿意过这样日子,当我没说!”
沈武阳摇摇头,想起老妻回来说,孙女哭得撕心裂肺说想要归家,不想活了,往日骄傲明媚的孙女现在不知道变得如何憔悴,心里便如有一团火在烧。
“我孙女倒是想回家,可是她现在是王家人了啊!”
杨昭曦往南书房走去:“既然她都不想过了,你当爷爷的怕什么,去打一顿,把人和嫁妆抢回来啊!”
沈武阳叹口气:“还有个屁的嫁妆,那狗东西都悄悄花了大半了。”
杨昭曦停下脚步:“大晋朝律法规定,女子嫁妆属于她个人私产,若是被人花了,你堂堂武将,和他讲什么道理,看着王家哪样东西价值相当,抢了就走便是”
沈武阳瞠目结舌:“这样野蛮也行?那老东西会报官,会向陛下告状的!”
杨昭曦嘿嘿一笑:“多带些人手去,抢东西出门时,命人在大门口敲锣打鼓,出门一件东西就唱一件,言明是自己孙女嫁妆,他敢去告官,你就敢告诉所有京城人,他王家居然抢孙媳妇嫁妆用。”
“还有那外室住的地方,定然都是你孙女婿花钱置办的,也敲锣打鼓的去抢一票,直接说是你孙女婿养外室的地方,现在娘家帮着出气而已。”
“至于告状!”,杨昭曦瞟了一眼左右:“沈老将军,王大人只要敢向陛下告状,你就跪下哭述,使劲哭就行!”
然后加快脚步,转瞬就走远了。
沈武阳看着他的背影,心里一阵火热,大步流星往家里赶去。
且不说今日王家会有的热闹,杨昭曦脚下生风,似慢实快,几步就赶上了跑得飞快的几个同僚,跟在后面,与他们同时进入南书房。
几人在南书房各自的位置坐下后,便看书的看书,写字的写字,这几人都是一句话都不说。
杨昭曦也不开口,只在自己位置上坐好,开始抄书练字。
她还是曾经在古代世界时练过字,字也不错,不过都是女子常写的字体。
至于现在官员通用的馆阁体,林砚秋也才练习几年,现在没有皇帝召唤去北书房侍读,趁着空闲,也得多多练习。
写了一会儿字,就有太监来宣了一位叫做丁墨言的侍读,然后又说道:“陛下听闻今日有一位新选上来的侍读,乃是白大学士所荐,也请一并觐见。”
杨昭曦赶紧放下笔墨,站起身来,跟随在丁墨言后面去了。
见了晋文帝,做了自我介绍后,晋文帝饶有兴趣的道:“朕记得你,你是上届状元郎啊!你的文章观点非常新奇,令朕耳目一新啊!”
杨昭曦躬身谦虚道:“多谢陛下慧眼!”
晋文帝就道:“昨日已经定了由墨言给朕读书了,所以今日你先去吧,明日再宣你!”
杨昭曦退出北书房,在南书房待到中午12点过,像她这种小官儿,便可以下班了。
至于六部尚书,没事也是午时下班,如果有事的话,也会加班的,不过最多加班到五点,晚上若是皇帝有召,那就算是睡觉了,也得爬起来。
杨昭曦与同僚下班后,直接步行至闹市,找了个茶楼,进了包厢开始喝茶听八卦。
今日的京城简直热闹极了,茶楼里,大街上都有人兴奋的说着八卦。
“昨天我也在得意楼,娘的,简直是平生仅见啊!”
“六个大男人在一屋里瞎搞,我滴天哪,简直了!”
“有辱斯文,有辱斯文,还都是翰林院的!”
“抬出来的时候,那白花花的身体哟~~”
“这几人怎么样了啊?”
“听说是各打三十板,革除功名,撵出京去!”
“唉,十年寒窗苦读,好不容易上岸了,又出了这件事……”
“听说那六个人被打板子的时候,一个劲儿说是被人害得嘞”
“屁,我表姨的兄弟的表姐家的侄子就在刑部当差,听说当场请了太医查验,得意楼的酒菜里没有发现药物,也没有什么香味儿”
“太医把脉也没有发现他们身体里有药物作祟,就是几个喝高了乱搞!”
杨昭曦满意的点点头,又听到有人大声说道:“这算什么新闻,你们听说没有?”神神秘秘的样子,有人捧哏问:“听说什么?”
那人道:“听说礼部侍郎王奕泽大人的孙子在清水巷养了个外室,还偷拿媳妇的嫁妆在外面养着呢!”
另有一人“嘁”了一声:“你才听说啊?我是早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