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犀清理大师”成功的庆功宴余温尚存,陈序便将核心团队再次召集到了那间熟悉的顶层会议室。这一次,投影屏幕上没有复杂的财报数据,取而代之的是一幅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无限可能的示意图——一个位于中央的、代表“序言”的发光核心,周围延伸出无数线条,连接着各式各样的图标:手机、音箱、手表、汽车、家居设备……甚至还有模糊的、代表未来科技的轮廓。
所有人都意识到,这次会议的主题,远比一次单纯的业务复盘要宏大得多。
陈序没有坐在主位,而是站在屏幕旁,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林晚晴、顾明、赵知远、沈雨萱,以及供应链的刘伟。他手中甚至没有激光笔,只是随意地倚在桌边,仿佛即将开始的不是一场战略会议,而是一次朋友间的畅想。
“庆功酒的味道,还不错吧?”陈序笑着开口,语气轻松。
赵知远嗓门最大,哈哈一笑:“痛快!尤其是看到老王那几个以前唱反调的家伙,现在见了沈博士都绕道走,更痛快!”他这话带着调侃,也间接认可了软件部门的地位。
沈雨萱只是微微弯了弯嘴角,算是回应,目光却始终专注地停留在那张示意图上,眼神发亮。
林晚晴则保持着惯有的冷静,轻声提醒:“庆功是好事,但投入也是实实在在的。软件业务的利润,需要覆盖它自身下一阶段的扩张,以及……”她看了一眼屏幕,“……支持更宏大的构想。”
顾明推了推眼镜,一针见血:“陈总,今天这个图,看起来不像我们熟悉的任何产品路线图。您是想……重新定义序言科技的边界?”
陈序赞许地看了顾明一眼,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不是重新定义边界,顾总。是打破边界。”他转身,用手指虚点着屏幕中央那个发光核心,“以前,我们做硬件,是点。后来,我们做软件,是线。现在……”他的手指向外辐射开,划过那些连接线,“……我们要编织一张网。一张以‘序言’为核心,连接用户、设备、服务,甚至……连接未来的,‘生态’之网。”
“生态?”赵知远摸了摸下巴,眉头习惯性地皱起,“这个词儿听着挺玄乎,具体干啥?不就是把我们自己的东西,比如手机、耳机、移动电源,用个App串起来吗?这活儿我们不是已经在干了吗?”
“串起来,只是第一步,老赵。”陈序看向他,眼神深邃,“那顶多算个‘配件全家桶’。真正的生态……”他顿了顿,寻找着能让技术狂人理解的比喻,“……就像你设计主板,你不是孤立地追求cpU多快,内存多大,你要考虑供电、散热、总线、接口,让所有部件协同工作,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性能。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这种‘协同’的思路,从一块主板,放大到用户生活的方方面面。”
沈雨萱立刻接话,语气带着技术派的兴奋:“陈总的意思是,以我们成熟的‘灵犀’App作为统一的用户入口和智能中枢,通过开放ApI接口和制定统一协议,不仅连接我们自家的硬件,更吸引和赋能第三方开发者、硬件厂商,接入他们的设备和服务!让用户通过‘序言’的生态,可以无缝操控家里的灯光、空调,可以在手表上接收并处理工作通知,可以在车载屏幕上无缝续播手机上没听完的音乐……数据流转,服务贯通,体验一体!”
刘伟听着,倒吸一口凉气:“这……这得对接多少供应商?制定多少标准?管理多少品控?我的天,这供应链复杂度……”他光是想想,就觉得头皮发麻。
“所以它才叫‘生态’,刘总,而不是‘货架’。”陈序看向他,语气平和却带着力量,“生态是活的,是自我生长、自我调节的。我们需要做的,不是事无巨细地管理每一棵草,每一棵树,而是制定阳光、雨露、土壤的规则——也就是沈博士说的接口、协议和数据标准。然后,吸引更多的‘草’和‘树’自愿生长进来。”
林晚晴捕捉到了关键,她敏锐地问:“规则由我们制定?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巨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目前……我们具备吗?如果第三方不愿意接入我们的标准怎么办?如果巨头们联合起来,另起炉灶,抵制我们呢?”
“问得好。”陈序目光投向林晚晴,带着欣赏,“所以我们不能吃独食。这个生态,必须是开放的,共赢的。我们提供核心的技术能力、流量入口和品牌背书,合作伙伴带来他们的硬件、内容或服务。利润,按贡献分享。”他话锋一转,看向沈雨萱,“沈博士,如果我们开放‘灵犀’的AI能力,比如智能情景识别、能耗优化算法,作为基础服务免费提供给接入生态的合作伙伴,你觉得吸引力如何?”
沈雨萱快速思考着:“技术上完全可行!这能极大降低合作伙伴开发智能产品的门槛和成本!相当于我们输出了‘大脑’……但,免费?”她有些迟疑地看向林晚晴。
林晚晴眉头紧锁,财务本能让她立刻反对:“免费?你知道研发和维护这些AI能力成本多高吗?这……”
“免费的,是最贵的。”陈序打断她,语气深沉,“我们免费输出‘大脑’,换回来的是对整个生态数据流的掌控,是对用户体验定义的话语权,是让‘序言标准’成为行业事实标准的可能!到时候,利润点可以来自哪里?”他自问自答,“来自生态内的增值服务!来自数据优化后的精准营销分成!来自高端硬件和独家内容的销售!晚晴,眼光要放长远,算大账,而不是眼前的技术输出成本这笔小账!”
顾明缓缓开口,声音沉稳:“我理解陈总的构想。这确实是一盘大棋。但风险同样巨大。最大的风险在于,我们可能会在生态尚未成熟时,过度消耗自身的资源和现金流,同时成为所有巨头的靶子。周天明那边,绝不会坐视我们建立起这样一个生态。”
“顾总的担心,很现实。”陈序点头,并不回避,“所以,我们分步走。第一阶段,不求大而全。聚焦两个核心场景:智能家居和个人健康。利用我们现有的硬件优势和‘灵犀’的流量,快速推出几款标杆性的联动产品,比如能与‘灵犀’深度联动的智能音箱、健康手环。同时,由沈博士牵头,立刻启动开发者平台和开放ApI的搭建,先吸引一批有创新能力的初创团队进来,把氛围搞起来。”
他看向赵知远:“老赵,硬件是生态的触角,需要更灵敏,更多样。你的研发部门,要成立专门的生态硬件小组,不仅要性能强,更要强调互联互通的便捷性和稳定性。这对你来说,是个新课题。”
赵知远原本听得有些云里雾里,此刻被点了将,那股不服输的劲头又上来了:“互联互通?不就是定协议搞接口嘛!没问题!只要你别让我这硬件去跑他们那些花里胡哨的App就行!”
陈序笑了:“不会。硬件的本分是稳定可靠地执行指令。灵魂,交给沈博士的‘大脑’。”
他又看向刘伟:“刘总,生态产品的供应链,要更柔性,更能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试产。你的‘堡垒计划’,要能覆盖到这些新兴的生态伙伴,确保他们的核心元件供应,这也是增强我们生态粘性的手段。”
刘伟苦笑一下,但还是重重点头:“我尽力优化流程。”
最后,陈序看向所有人,语气变得无比郑重:“诸位,打造生态,是一条艰难但充满想象力的路。它要求我们跳出部门的局限,站在整个公司,甚至整个行业未来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会面临外部的打压,内部的磨合,资源的紧张,甚至可能短期内看不到回报。”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每一张面孔,声音清晰而有力:“但如果我们成功了,序言科技将不再只是一家卖硬件或软件的公司。我们将成为一个时代的赋能者,一个全新生活方式的定义者。我们将筑起的,不是一堵可以被绕开或摧毁的墙,而是一个让所有人自愿加入、无法离开的,‘世界’。”
会议室里寂静无声,只有众人略显急促的呼吸。陈序描绘的蓝图,太过宏大,也太过诱人。
“现在,”陈序缓缓问道,“对于构建‘序言生态’这个方向,我们是否……敢走下去?”
沉默持续了十几秒。
赵知远第一个猛地一拍桌子:“妈的,干了!听起来就带劲!总比天天跟人在参数上斤斤计较有意思!”
沈雨萱深吸一口气,眼神坚定:“技术路径是清晰的,我愿意带队攻坚。”
顾明沉吟片刻,最终点头:“从战略上看,这是跳出当前竞争泥潭,开创增量市场的唯一途径。风险可控,我支持。”
林晚晴看着丈夫眼中那簇熟悉又陌生的火焰,轻轻叹了口气,随即又无奈地笑了笑:“财务上,我会做好最坏的打算,以及……最好的期待。”
刘伟搓了搓脸,挤出两个字:“拼了!”
陈序看着再次被凝聚起来的团队,心中一块石头稍稍落地。他知道,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未来的挑战只会更多。
“好。”他重重说道,“那我们就一起,试试看能把这个‘世界’,建成什么样子。”
生态的种子,就在这场充满碰撞与畅想的对话中,悄然破土。而远处,阴影中的对手,似乎也察觉到了风中传来的、不同寻常的气息。
所有人都意识到,这次会议的主题,远比一次单纯的业务复盘要宏大得多。
陈序没有坐在主位,而是站在屏幕旁,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林晚晴、顾明、赵知远、沈雨萱,以及供应链的刘伟。他手中甚至没有激光笔,只是随意地倚在桌边,仿佛即将开始的不是一场战略会议,而是一次朋友间的畅想。
“庆功酒的味道,还不错吧?”陈序笑着开口,语气轻松。
赵知远嗓门最大,哈哈一笑:“痛快!尤其是看到老王那几个以前唱反调的家伙,现在见了沈博士都绕道走,更痛快!”他这话带着调侃,也间接认可了软件部门的地位。
沈雨萱只是微微弯了弯嘴角,算是回应,目光却始终专注地停留在那张示意图上,眼神发亮。
林晚晴则保持着惯有的冷静,轻声提醒:“庆功是好事,但投入也是实实在在的。软件业务的利润,需要覆盖它自身下一阶段的扩张,以及……”她看了一眼屏幕,“……支持更宏大的构想。”
顾明推了推眼镜,一针见血:“陈总,今天这个图,看起来不像我们熟悉的任何产品路线图。您是想……重新定义序言科技的边界?”
陈序赞许地看了顾明一眼,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不是重新定义边界,顾总。是打破边界。”他转身,用手指虚点着屏幕中央那个发光核心,“以前,我们做硬件,是点。后来,我们做软件,是线。现在……”他的手指向外辐射开,划过那些连接线,“……我们要编织一张网。一张以‘序言’为核心,连接用户、设备、服务,甚至……连接未来的,‘生态’之网。”
“生态?”赵知远摸了摸下巴,眉头习惯性地皱起,“这个词儿听着挺玄乎,具体干啥?不就是把我们自己的东西,比如手机、耳机、移动电源,用个App串起来吗?这活儿我们不是已经在干了吗?”
“串起来,只是第一步,老赵。”陈序看向他,眼神深邃,“那顶多算个‘配件全家桶’。真正的生态……”他顿了顿,寻找着能让技术狂人理解的比喻,“……就像你设计主板,你不是孤立地追求cpU多快,内存多大,你要考虑供电、散热、总线、接口,让所有部件协同工作,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性能。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这种‘协同’的思路,从一块主板,放大到用户生活的方方面面。”
沈雨萱立刻接话,语气带着技术派的兴奋:“陈总的意思是,以我们成熟的‘灵犀’App作为统一的用户入口和智能中枢,通过开放ApI接口和制定统一协议,不仅连接我们自家的硬件,更吸引和赋能第三方开发者、硬件厂商,接入他们的设备和服务!让用户通过‘序言’的生态,可以无缝操控家里的灯光、空调,可以在手表上接收并处理工作通知,可以在车载屏幕上无缝续播手机上没听完的音乐……数据流转,服务贯通,体验一体!”
刘伟听着,倒吸一口凉气:“这……这得对接多少供应商?制定多少标准?管理多少品控?我的天,这供应链复杂度……”他光是想想,就觉得头皮发麻。
“所以它才叫‘生态’,刘总,而不是‘货架’。”陈序看向他,语气平和却带着力量,“生态是活的,是自我生长、自我调节的。我们需要做的,不是事无巨细地管理每一棵草,每一棵树,而是制定阳光、雨露、土壤的规则——也就是沈博士说的接口、协议和数据标准。然后,吸引更多的‘草’和‘树’自愿生长进来。”
林晚晴捕捉到了关键,她敏锐地问:“规则由我们制定?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巨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目前……我们具备吗?如果第三方不愿意接入我们的标准怎么办?如果巨头们联合起来,另起炉灶,抵制我们呢?”
“问得好。”陈序目光投向林晚晴,带着欣赏,“所以我们不能吃独食。这个生态,必须是开放的,共赢的。我们提供核心的技术能力、流量入口和品牌背书,合作伙伴带来他们的硬件、内容或服务。利润,按贡献分享。”他话锋一转,看向沈雨萱,“沈博士,如果我们开放‘灵犀’的AI能力,比如智能情景识别、能耗优化算法,作为基础服务免费提供给接入生态的合作伙伴,你觉得吸引力如何?”
沈雨萱快速思考着:“技术上完全可行!这能极大降低合作伙伴开发智能产品的门槛和成本!相当于我们输出了‘大脑’……但,免费?”她有些迟疑地看向林晚晴。
林晚晴眉头紧锁,财务本能让她立刻反对:“免费?你知道研发和维护这些AI能力成本多高吗?这……”
“免费的,是最贵的。”陈序打断她,语气深沉,“我们免费输出‘大脑’,换回来的是对整个生态数据流的掌控,是对用户体验定义的话语权,是让‘序言标准’成为行业事实标准的可能!到时候,利润点可以来自哪里?”他自问自答,“来自生态内的增值服务!来自数据优化后的精准营销分成!来自高端硬件和独家内容的销售!晚晴,眼光要放长远,算大账,而不是眼前的技术输出成本这笔小账!”
顾明缓缓开口,声音沉稳:“我理解陈总的构想。这确实是一盘大棋。但风险同样巨大。最大的风险在于,我们可能会在生态尚未成熟时,过度消耗自身的资源和现金流,同时成为所有巨头的靶子。周天明那边,绝不会坐视我们建立起这样一个生态。”
“顾总的担心,很现实。”陈序点头,并不回避,“所以,我们分步走。第一阶段,不求大而全。聚焦两个核心场景:智能家居和个人健康。利用我们现有的硬件优势和‘灵犀’的流量,快速推出几款标杆性的联动产品,比如能与‘灵犀’深度联动的智能音箱、健康手环。同时,由沈博士牵头,立刻启动开发者平台和开放ApI的搭建,先吸引一批有创新能力的初创团队进来,把氛围搞起来。”
他看向赵知远:“老赵,硬件是生态的触角,需要更灵敏,更多样。你的研发部门,要成立专门的生态硬件小组,不仅要性能强,更要强调互联互通的便捷性和稳定性。这对你来说,是个新课题。”
赵知远原本听得有些云里雾里,此刻被点了将,那股不服输的劲头又上来了:“互联互通?不就是定协议搞接口嘛!没问题!只要你别让我这硬件去跑他们那些花里胡哨的App就行!”
陈序笑了:“不会。硬件的本分是稳定可靠地执行指令。灵魂,交给沈博士的‘大脑’。”
他又看向刘伟:“刘总,生态产品的供应链,要更柔性,更能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试产。你的‘堡垒计划’,要能覆盖到这些新兴的生态伙伴,确保他们的核心元件供应,这也是增强我们生态粘性的手段。”
刘伟苦笑一下,但还是重重点头:“我尽力优化流程。”
最后,陈序看向所有人,语气变得无比郑重:“诸位,打造生态,是一条艰难但充满想象力的路。它要求我们跳出部门的局限,站在整个公司,甚至整个行业未来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会面临外部的打压,内部的磨合,资源的紧张,甚至可能短期内看不到回报。”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每一张面孔,声音清晰而有力:“但如果我们成功了,序言科技将不再只是一家卖硬件或软件的公司。我们将成为一个时代的赋能者,一个全新生活方式的定义者。我们将筑起的,不是一堵可以被绕开或摧毁的墙,而是一个让所有人自愿加入、无法离开的,‘世界’。”
会议室里寂静无声,只有众人略显急促的呼吸。陈序描绘的蓝图,太过宏大,也太过诱人。
“现在,”陈序缓缓问道,“对于构建‘序言生态’这个方向,我们是否……敢走下去?”
沉默持续了十几秒。
赵知远第一个猛地一拍桌子:“妈的,干了!听起来就带劲!总比天天跟人在参数上斤斤计较有意思!”
沈雨萱深吸一口气,眼神坚定:“技术路径是清晰的,我愿意带队攻坚。”
顾明沉吟片刻,最终点头:“从战略上看,这是跳出当前竞争泥潭,开创增量市场的唯一途径。风险可控,我支持。”
林晚晴看着丈夫眼中那簇熟悉又陌生的火焰,轻轻叹了口气,随即又无奈地笑了笑:“财务上,我会做好最坏的打算,以及……最好的期待。”
刘伟搓了搓脸,挤出两个字:“拼了!”
陈序看着再次被凝聚起来的团队,心中一块石头稍稍落地。他知道,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未来的挑战只会更多。
“好。”他重重说道,“那我们就一起,试试看能把这个‘世界’,建成什么样子。”
生态的种子,就在这场充满碰撞与畅想的对话中,悄然破土。而远处,阴影中的对手,似乎也察觉到了风中传来的、不同寻常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