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狗娘养的户部尚书,真该死啊-《争霸天下:日月所照》

  三天后,魏国京都梁邑城的大将军府。

  “大将军,本官已经给河东郡、河西郡、平安郡的太守都发去了税收令,让其缴纳三年的税,等过几日,秋收结束,会再发催粮令。”第五不信笑盈盈的说道。

  战旗点点头,“很好,即便那镇西侯会打仗,难道他还能变出来银子和粮食嘛。”

  “对了,此事丞相知道嘛?”

  “这样的税收令是正常户部的常规文令,本官将其混在大量的税收令当中,如果不是一一翻找定然是无法发现的。”第五不信邪魅的一笑,“届时丞相大人问责下来,本官也可以说汇报过,丞相只能受着。”

  战旗哈哈大笑,“第五大人真是机智过人,这一次丞相和镇西侯必然产生嫌隙,进来暗探的消息,镇西侯一直在十万大山他的老巢,看来两人也没有见面。”

  “魏国只有一位大将军,就是您战旗大将军。”第五不信说道。

  此时战旗也很是得意。

  “大将军,也要小心镇西侯的反扑。”司马蓝缓缓说道,这人正是战旗的门客,尤其善于算计,这毒计就出自他手。

  “司马先生的妙计,那小小镇西侯如何能抵抗。”第五不信笑盈盈的说道。

  司马蓝得意的一笑。

  “即便是镇西侯有二十万大军,又能如何?”战旗看向第五不信,“第五大人,镇西侯的军饷和粮草。。”

  “本官明白。”第五不信一脸坏笑,随即三人都大笑了起来。

  这日杜鹃到了横江郡,现在她的小组除了她已经有五个人了,都是从织布女工中挑选出来的。

  起初很多女工对这事有些不理解,甚至排斥,街头巷尾的闲聊,在她们看来就是极其寻常的事。

  但是得知李湘莲和杜鹃六人竟然引发了楚国内战,这些女工心活了,都很积极的报名了,甚至觉得打仗原来这么简单。

  杜鹃叫五位姐妹分开,两人一组各自去不同的区域。

  杜鹃和何子莹则是来到一个菜市场。

  “这个大米怎么卖?”杜鹃问道。

  “一百二钱一石,你看你要多啊?”女商贩说道。

  “那给我挑点好的。”杜鹃说着拿出三个铜钱

  “还是河东郡好啊。”这时何子莹从后面走过来说道。

  “什么意思?”杜鹃回头问道。

  “那边很多粥棚的,吃不起饭的百姓都可以去喝粥,里面还放了肉糜呢。”何子莹笑嘻嘻的说道,“那粥稠的可以插进去筷子。”

  “还有这好事?”旁边买菜的人闻言凑了过来。

  “我就是从河东郡过来的,要不跟着我家男人行商,真舍不得啊。”何子莹说道。

  “哎,这秋收之后,除了交税,也没剩多少了,看来吃完这些粮食也要去河东郡讨生活喽。”另一妇人说道。

  “晚喽,听闻户部尚书看河西郡、河东郡、平安郡给流民和本地百姓开设粥棚,眼红了,索贿不成开始报复了。”何子莹说道。

  这时聚集过来不少买菜的妇女,此时也不想买菜了,都过来凑热闹听八卦。

  “嗯?河西郡、河东郡、平安郡可是镇西侯的地盘,他一个户部尚书参与什么?”杜鹃不解的说道。

  “是啊,听闻镇西侯所向无敌,打的赵军、祁军大败呢。”一妇人补充道。

  “你们懂什么?”何子莹不屑的说道,“镇西侯现在还是右大将军呢,但是他只有兵权啊,那些给流民和百姓的粥铺就是镇西侯拿出的粮食,但是户部尚书第五不信也是大官,也很有权力,他可不希望看到老百姓好啊。”

  “狗娘养的户部尚书,真该死啊。”一妇人怒骂道。

  “镇西侯给老百姓搭建粥铺他还想捞一笔,该死。”

  一时间全是咒骂第五不信的。

  何子莹突然招招手,小声说道,“你们听我说。”

  瞬间就安静了下,八卦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听说啊,从赵国和祁国来的流民,因为粥铺要停了,他们都要去梁邑城呢,把第五不信给宰了。”何子莹小声说道。

  众人大惊。

  “当真?”一妇人眼睛瞪大问道。

  “我估计是真的,都要饿死了,好不容易有人给口吃的,还让第五不信那个畜生给搅了。”一个妇人分析道。

  “传言,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何子莹小声说道,“大家可不要乱说啊,那第五不信可是户部尚书,大官啊。”

  “狗官,户部尚书又怎么样?难道还管得了我的嘴。”一妇人不屑的说道,但显然底气不足。

  “不得的不说镇西侯真是仁爱天下啊,不仅打仗厉害,还对老百姓这么好。”杜鹃长叹一声,“但即便如此,还是有一些狗官搞事,哎。”

  聊了一会杜鹃和何子莹前后离开了,留下那些妇人继续讨论。

  晚上杜鹃等六人在悦来客栈集合。

  “姐妹们,今天怎么样?”

  “还用说,谁不恨狗官啊。”何子莹笑嘻嘻的说道。

  “那是,以前第五不信搞布匹生意,本地的几个商人被起迫害,早就恨之入骨了,现在有这事,恨不得挨家挨户的去讲呢。”袁晓美说道,“尤其是听说那些流民想刺杀第五不信,尤其的兴奋。”

  “看来这第五不信本就不是好东西哦。”杜鹃笑了起来。

  第二天杜鹃六人离开了,继续向着梁邑城继续前行。

  横江郡城外的一处田间。

  “老王家大婶,你听说了嘛?第五不信被赵国的流民用锄头砸死了,真解气啊。”一妇人说道。

  “因为啥啊?”老王大婶问道。

  “人家镇西侯好心给河西郡、河东郡、平安郡开始粥棚,让祁国、赵国的流民不至于饿死,本地百姓也可以吃饱肚子,结果第五不信作为户部尚书不乐意了,因为粥太稠了,他没分到好处,就下令对三郡收重税,那些流民眼看活不下去了,就去梁邑城把第五不信宰了。”

  “活该,狗官都该死,他们就见不得百姓吃的饱。”

  “李婶子,原因是这个原因,镇西侯才是好官。”另一妇人走过来说道,“但是我听说那狗官不是被锄头砸死的,你们仔细想想,一群人扛着锄头冲进户部尚书府太假了吧。”

  “那狗官没事?天理何在啊?”

  “听我说嘛,听说是几个流民以进府做长工为名,将那狗官扔进了户部尚书府的茅厕,那狗官被粪水淹死了。”

  “哕,真恶心,但是真解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