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武和张大彪带着大军浩浩荡荡的出征了。
安天一带着众人站在大营门口,直到目光所及之处看不到隆军。
“陛下,这是名单,有一千余人参加科举制,不听话的都交给丞相钟大人了,押在刑部大牢。”老刀说着递过一本册子。
安天一接过册子,“这么多,朕本想都看一遍,现在压力好大啊。”
现在的大营里面一大片营区被封闭了起来,一千余名隆国各地的读书人齐聚于此。
安天一随着翻着册子,突然他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庄毕凡。
三十岁,横江郡人,之前也是大家族,但是没落了。
安天一有些好奇,此人年纪轻轻就能着书立传,为何还来参加科举考试?有点意思啊,或者说那本书是他故意出现在宫中,来引起注意的,如此的话此人很有心机啊。
“老刀,丞相可有说如何解决那些不听话的人?”安天一缓缓问道。
“陛下,丞相似是有些头疼,那些闹事的都是各大世家子弟,百姓出身的读书人无一闹事,都是很期待科举考试。”老刀说道。
安天一闻言嘴角上扬,露出一个耐人寻味的笑容,“相信丞相能处理好的。”
老刀闻言也是一脸坏笑。
丞相府里,钟信长在发愁,看着册子上密密麻麻的人名,每个人名后面都是一个或大或小的家族。
桌案上还摆着数封书信,都是认识之人送来的,很多都没有拆开,但即便如此,钟信长也能猜到信中内容。
这时一个下人走了进来,“大人,石家家主求见。”
钟信长叹口气,“让他进来吧。”
钟信长和石知古自小就是好友,两家也是相交甚密。
不久一位中年人大步走了进来,“草民见过丞相大人。”
钟信长连忙起身,笑盈盈的说道,“石兄,你我兄弟就不用这般客气了,都是老朋友了。”
“草民不敢高攀。”石知古恭敬的说道,但言语中透露着疏远。
钟信长叹口气,“石兄,现在隆国的情况你也清楚,陛下要搞科举制,谁也阻拦不了啊。”
“小儿确实不识礼数,但是让读书人在军营之中也不符合礼数啊,这就是看不起读书人嘛。”是石知古不悦的说道。
“本相会在风声过去之后,让令公子回去,但现在还不行。”钟信长语重心长的说道。
石知古冷哼一声,“十万两。”
“这不是多少银子的事。”钟信长无奈的说道。
石知古淡淡的说道,“二十万两,户部侍郎就没办成,现在小儿又这样,丞相大人好大的官威啊。”
钟信长长叹一声,“石兄,隆国不是之前的魏国了。”
石知古冷哼一声,“钟信长,就一句,能不能放?”
钟信长沉思片刻,“石兄,你我相识多年,本相也不想,但如果石兄苦苦相逼,请回吧。”
石知古冷冷的看着钟信长久久没有说出一个字,他没想到钟信长会做的这么绝。
石知古一甩衣袖,转身大步走了出去。
钟信长看着石知古的身影,眼神逐渐冷冽,“看来时候做个了断了!”
“备马车!”钟信长对外面喊了一声,随即换上官服就去了刑部。
刑部尚书也是一个相熟的世家,奚家奚大伟。
奚大伟看到钟信长来了,连忙快走几步迎了出来,“丞相大人要来,怎么不提前通知一声啊。”
“奚大人,最近很是烦恼吧。”钟信长淡淡的说道。
“是啊,求情的人太多了,还都是熟人,下官也不好办啊,尤其是石家,你也知道,那老小子脾气倔。”奚大伟叹口气说道。
“本相决定了,无需顾忌任何人,该怎么办就怎么办!”钟信长冷冷的说道。
“这。。”奚大伟欲言又止,他可是知道后果是什么。
钟信长大步走进刑部大厅,奚大伟紧随其后,大脑飞速运转。
“丞相大人,不如再缓缓。”奚大伟试探着说道,心中还抱有一丝幻想。
“奚大人,陛下是什么样的人,你应当清楚吧。”钟信长语重心长的说道。
“但是那么多世家大族,可是隆国根基啊,纵观七国,现在是六国,也没有哪位帝王愿意得罪所有的世家大族。”奚大伟沉声说道。
“隆皇是千古一帝,陛下现在只掌控军权和户部,这就够了,隆国境内的各世家大族一直没有管,不是陛下管不了,是给我等机会,现在你可以选择站在陛下一边,还是那些世家大族一方?”钟信长缓缓说道,显得很是疲惫,这句话他思虑良久,此刻终于说出了口。
奚大伟沉思片刻,“陛下是要我们内斗,坐收渔翁之利。”
钟信长点点头,“陛下这招阳谋厉害啊,现在本相和六部的官员已经受到了封赏,那些没有得到官职的家族定然会不满,并且郡县因为科举制也无法去做官了,他们不敢对陛下怎么样,只会把矛头指向我等。”
奚大伟无奈的叹口气,“既然如此,只能与那些家族为敌了,下官知道该怎么办了。”
“尽快安排吧,不要拖了,科举考试之后,再安排就晚了。”钟信长语重心长的说道。
“今日定罪,明日行刑。”奚大伟也不纠结了。
第二天就在炎城城外一处空地。
奚大伟坐在临时搭建的棚下。
“速速将带头的五人验明正身。”
“遵命。”几名差役快步跑到刑场。
“你敢杀我?我父亲可是丞相钟大人的故交。”
“隆国还有王法嘛?”
“我等读书人不与那些杀人如麻的士卒在一起就有错?”
“我要面圣。”
刑场外,这五人的族人也都在,还有很多私兵紧握刀剑,只要家主一声令下,随时准备劫法场。
一名差役跑了过来,“大人,五人已经验明正身。”
奚大伟站起身,大声喊道,“吾皇陛下英明,给隆国所有读书人一个考取功名,做官的机会,但有人公然忤逆,不希望百姓有出头之日,故此本官为了隆国百姓,为了科举制,给这五个带头之人定罪,斩立决!”
霎时间整个刑场鸦雀无声。
“这五人都是名门望族,甚至有故交,但本官掌管刑部,不怕得罪那些大家族。”奚大伟继续大声说道。
闻言,刑场外百姓一片欢呼,同时也有无数人眼神阴冷的看着奚大伟。
安天一带着众人站在大营门口,直到目光所及之处看不到隆军。
“陛下,这是名单,有一千余人参加科举制,不听话的都交给丞相钟大人了,押在刑部大牢。”老刀说着递过一本册子。
安天一接过册子,“这么多,朕本想都看一遍,现在压力好大啊。”
现在的大营里面一大片营区被封闭了起来,一千余名隆国各地的读书人齐聚于此。
安天一随着翻着册子,突然他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庄毕凡。
三十岁,横江郡人,之前也是大家族,但是没落了。
安天一有些好奇,此人年纪轻轻就能着书立传,为何还来参加科举考试?有点意思啊,或者说那本书是他故意出现在宫中,来引起注意的,如此的话此人很有心机啊。
“老刀,丞相可有说如何解决那些不听话的人?”安天一缓缓问道。
“陛下,丞相似是有些头疼,那些闹事的都是各大世家子弟,百姓出身的读书人无一闹事,都是很期待科举考试。”老刀说道。
安天一闻言嘴角上扬,露出一个耐人寻味的笑容,“相信丞相能处理好的。”
老刀闻言也是一脸坏笑。
丞相府里,钟信长在发愁,看着册子上密密麻麻的人名,每个人名后面都是一个或大或小的家族。
桌案上还摆着数封书信,都是认识之人送来的,很多都没有拆开,但即便如此,钟信长也能猜到信中内容。
这时一个下人走了进来,“大人,石家家主求见。”
钟信长叹口气,“让他进来吧。”
钟信长和石知古自小就是好友,两家也是相交甚密。
不久一位中年人大步走了进来,“草民见过丞相大人。”
钟信长连忙起身,笑盈盈的说道,“石兄,你我兄弟就不用这般客气了,都是老朋友了。”
“草民不敢高攀。”石知古恭敬的说道,但言语中透露着疏远。
钟信长叹口气,“石兄,现在隆国的情况你也清楚,陛下要搞科举制,谁也阻拦不了啊。”
“小儿确实不识礼数,但是让读书人在军营之中也不符合礼数啊,这就是看不起读书人嘛。”是石知古不悦的说道。
“本相会在风声过去之后,让令公子回去,但现在还不行。”钟信长语重心长的说道。
石知古冷哼一声,“十万两。”
“这不是多少银子的事。”钟信长无奈的说道。
石知古淡淡的说道,“二十万两,户部侍郎就没办成,现在小儿又这样,丞相大人好大的官威啊。”
钟信长长叹一声,“石兄,隆国不是之前的魏国了。”
石知古冷哼一声,“钟信长,就一句,能不能放?”
钟信长沉思片刻,“石兄,你我相识多年,本相也不想,但如果石兄苦苦相逼,请回吧。”
石知古冷冷的看着钟信长久久没有说出一个字,他没想到钟信长会做的这么绝。
石知古一甩衣袖,转身大步走了出去。
钟信长看着石知古的身影,眼神逐渐冷冽,“看来时候做个了断了!”
“备马车!”钟信长对外面喊了一声,随即换上官服就去了刑部。
刑部尚书也是一个相熟的世家,奚家奚大伟。
奚大伟看到钟信长来了,连忙快走几步迎了出来,“丞相大人要来,怎么不提前通知一声啊。”
“奚大人,最近很是烦恼吧。”钟信长淡淡的说道。
“是啊,求情的人太多了,还都是熟人,下官也不好办啊,尤其是石家,你也知道,那老小子脾气倔。”奚大伟叹口气说道。
“本相决定了,无需顾忌任何人,该怎么办就怎么办!”钟信长冷冷的说道。
“这。。”奚大伟欲言又止,他可是知道后果是什么。
钟信长大步走进刑部大厅,奚大伟紧随其后,大脑飞速运转。
“丞相大人,不如再缓缓。”奚大伟试探着说道,心中还抱有一丝幻想。
“奚大人,陛下是什么样的人,你应当清楚吧。”钟信长语重心长的说道。
“但是那么多世家大族,可是隆国根基啊,纵观七国,现在是六国,也没有哪位帝王愿意得罪所有的世家大族。”奚大伟沉声说道。
“隆皇是千古一帝,陛下现在只掌控军权和户部,这就够了,隆国境内的各世家大族一直没有管,不是陛下管不了,是给我等机会,现在你可以选择站在陛下一边,还是那些世家大族一方?”钟信长缓缓说道,显得很是疲惫,这句话他思虑良久,此刻终于说出了口。
奚大伟沉思片刻,“陛下是要我们内斗,坐收渔翁之利。”
钟信长点点头,“陛下这招阳谋厉害啊,现在本相和六部的官员已经受到了封赏,那些没有得到官职的家族定然会不满,并且郡县因为科举制也无法去做官了,他们不敢对陛下怎么样,只会把矛头指向我等。”
奚大伟无奈的叹口气,“既然如此,只能与那些家族为敌了,下官知道该怎么办了。”
“尽快安排吧,不要拖了,科举考试之后,再安排就晚了。”钟信长语重心长的说道。
“今日定罪,明日行刑。”奚大伟也不纠结了。
第二天就在炎城城外一处空地。
奚大伟坐在临时搭建的棚下。
“速速将带头的五人验明正身。”
“遵命。”几名差役快步跑到刑场。
“你敢杀我?我父亲可是丞相钟大人的故交。”
“隆国还有王法嘛?”
“我等读书人不与那些杀人如麻的士卒在一起就有错?”
“我要面圣。”
刑场外,这五人的族人也都在,还有很多私兵紧握刀剑,只要家主一声令下,随时准备劫法场。
一名差役跑了过来,“大人,五人已经验明正身。”
奚大伟站起身,大声喊道,“吾皇陛下英明,给隆国所有读书人一个考取功名,做官的机会,但有人公然忤逆,不希望百姓有出头之日,故此本官为了隆国百姓,为了科举制,给这五个带头之人定罪,斩立决!”
霎时间整个刑场鸦雀无声。
“这五人都是名门望族,甚至有故交,但本官掌管刑部,不怕得罪那些大家族。”奚大伟继续大声说道。
闻言,刑场外百姓一片欢呼,同时也有无数人眼神阴冷的看着奚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