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前线的战事进入了最残酷的拉锯阶段。双方围绕着几个关键阵地反复争夺,尸横遍野,焦土千里。顾长钧如同一个被上紧了发条的战争机器,在枪林弹雨、炮火硝烟中高速运转,用铁与血维系着摇摇欲坠的防线。
他强迫自己不再去想那张来自南洋的电报,将那瞬间的分心和随之而来的惨痛教训深埋心底。他变得更加冷硬,指挥若定时眼神锐利如鹰,下达攻击命令时语气斩钉截铁,仿佛没有任何事情能再动摇他分毫。只有最亲近的副官,才能偶尔在他凝视南方、或是深夜独自一人时,从他紧蹙的眉宇和眼底深处那抹挥之不去的疲惫与痛色中,窥见一丝被强行压抑的波澜。
这一夜,战事稍歇。敌军新一轮的攻势被打退,战场上暂时只剩下零星的枪声和伤兵痛苦的呻吟。顾长钧拒绝了部下让他回后方指挥部休息的请求,只在一处相对完好的前沿掩体里暂歇。
掩体外,月色被硝烟遮蔽,只有远处燃烧的残骸发出忽明忽暗的光,映照着这片被死亡笼罩的土地。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火药味、血腥味和东西烧焦的糊味,令人作呕。
极度疲惫之下,顾长钧靠着冰冷的墙壁,阖上眼睛,意识在清醒与迷糊的边缘徘徊。
也就在这时,一阵不知从哪个方向吹来的、带着凉意的夜风,穿过掩体的缝隙,拂过他的面颊。
这风里,似乎夹杂着一丝……极其微弱、却异常熟悉的,属于南洋的、湿润而温暖的气息?还有……那若有若无的、滴滴答答的雨声?
幻觉。他立刻告诉自己。是太累了。
然而,这幻觉却异常顽固。那想象中的雨声,滴滴答答,不疾不徐,仿佛就响在他的耳边,与他此刻所处的、充满杀戮与毁灭的战场形成了无比尖锐而荒谬的对比。
在这虚幻的雨声背景中,一个画面不受控制地、清晰地浮现在他疲惫的脑海里——
不是南洋疗养院,而是江北帅府,那个他与她初遇的雪夜。
那盏孤零零的路灯,散发着昏黄的光晕。
雪花无声飘落。
她穿着单薄的旗袍,站在灯下,冻得鼻尖发红,仰头望着他,眼神清澈而倔强,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惊惶与……期待。
“你在这儿等谁?”
“等一个不会来的人。”
当时他觉得这回答带着故弄玄虚的意味,甚至有些可笑。此刻回想起来,那清澈眼神下的惊惶与期待,却像一根细针,猝不及防地刺入他心脏最柔软的地方。
他忽然想到,那一夜,对于无依无靠、寄人篱下的她而言,站在那冰天雪地的路灯下,等待一个渺茫的“可能”,需要多大的勇气?而他的出现,勒住缰绳的那一瞥,对她而言,又意味着什么?
是救赎?还是……另一场更大灾难的开端?
紧接着,另一幅画面接踵而至——同样是路灯,却是在他强行将她带去、试图“唤醒”她的那个风雪之夜。她在他怀中瑟瑟发抖,眼神破碎,充满了极致的恐惧与恨意,嘶声力竭地喊着“魔鬼”、“恨你”……
昏黄的灯影,冰冷的雪,她绝望的眼神和破碎的呐喊……与此刻耳边虚幻的、温柔的南洋雨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近乎撕裂的痛楚。
硝烟弥漫处,他紧闭着眼,眉头死死拧紧,额角渗出细密的冷汗。那只垂在身侧、握惯了枪柄的手,无意识地攥紧了,指甲深深陷入掌心,带来一阵尖锐的刺痛,才勉强将他从这令人窒息的回忆与幻觉中拉扯出来。
他猛地睁开眼,大口喘息着,胸膛剧烈起伏。眼前依旧是残酷的战场,鼻端是真实的硝烟与血腥。
没有南洋的雨,没有路灯下的雪。
只有无尽的杀戮,和肩头沉甸甸的责任。
然而,方才那短暂幻觉中感受到的、源于万里之外的某种“情绪”——那无声流淌的泪水所代表的、庞大而无法言说的悲伤,却如同真实存在过一般,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口,比任何枪炮带来的伤痛,都更加深刻,更加……无力。
他抬手,用力抹了一把脸,试图驱散那不该存在的脆弱与联想。
他是顾长钧,是江北的少帅。
他必须活在当下,活在这片血与火的土地上。
只是,在那硝烟无法完全遮蔽的心之一角,那盏昏黄的路灯,和那片遥远的、下着雨的南洋天空,已然成为两道无法磨灭的刻痕。
一道,铭刻着初遇与毁灭。
另一道,寄托着……或许永远无法抵达的救赎与未来。
他强迫自己不再去想那张来自南洋的电报,将那瞬间的分心和随之而来的惨痛教训深埋心底。他变得更加冷硬,指挥若定时眼神锐利如鹰,下达攻击命令时语气斩钉截铁,仿佛没有任何事情能再动摇他分毫。只有最亲近的副官,才能偶尔在他凝视南方、或是深夜独自一人时,从他紧蹙的眉宇和眼底深处那抹挥之不去的疲惫与痛色中,窥见一丝被强行压抑的波澜。
这一夜,战事稍歇。敌军新一轮的攻势被打退,战场上暂时只剩下零星的枪声和伤兵痛苦的呻吟。顾长钧拒绝了部下让他回后方指挥部休息的请求,只在一处相对完好的前沿掩体里暂歇。
掩体外,月色被硝烟遮蔽,只有远处燃烧的残骸发出忽明忽暗的光,映照着这片被死亡笼罩的土地。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火药味、血腥味和东西烧焦的糊味,令人作呕。
极度疲惫之下,顾长钧靠着冰冷的墙壁,阖上眼睛,意识在清醒与迷糊的边缘徘徊。
也就在这时,一阵不知从哪个方向吹来的、带着凉意的夜风,穿过掩体的缝隙,拂过他的面颊。
这风里,似乎夹杂着一丝……极其微弱、却异常熟悉的,属于南洋的、湿润而温暖的气息?还有……那若有若无的、滴滴答答的雨声?
幻觉。他立刻告诉自己。是太累了。
然而,这幻觉却异常顽固。那想象中的雨声,滴滴答答,不疾不徐,仿佛就响在他的耳边,与他此刻所处的、充满杀戮与毁灭的战场形成了无比尖锐而荒谬的对比。
在这虚幻的雨声背景中,一个画面不受控制地、清晰地浮现在他疲惫的脑海里——
不是南洋疗养院,而是江北帅府,那个他与她初遇的雪夜。
那盏孤零零的路灯,散发着昏黄的光晕。
雪花无声飘落。
她穿着单薄的旗袍,站在灯下,冻得鼻尖发红,仰头望着他,眼神清澈而倔强,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惊惶与……期待。
“你在这儿等谁?”
“等一个不会来的人。”
当时他觉得这回答带着故弄玄虚的意味,甚至有些可笑。此刻回想起来,那清澈眼神下的惊惶与期待,却像一根细针,猝不及防地刺入他心脏最柔软的地方。
他忽然想到,那一夜,对于无依无靠、寄人篱下的她而言,站在那冰天雪地的路灯下,等待一个渺茫的“可能”,需要多大的勇气?而他的出现,勒住缰绳的那一瞥,对她而言,又意味着什么?
是救赎?还是……另一场更大灾难的开端?
紧接着,另一幅画面接踵而至——同样是路灯,却是在他强行将她带去、试图“唤醒”她的那个风雪之夜。她在他怀中瑟瑟发抖,眼神破碎,充满了极致的恐惧与恨意,嘶声力竭地喊着“魔鬼”、“恨你”……
昏黄的灯影,冰冷的雪,她绝望的眼神和破碎的呐喊……与此刻耳边虚幻的、温柔的南洋雨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近乎撕裂的痛楚。
硝烟弥漫处,他紧闭着眼,眉头死死拧紧,额角渗出细密的冷汗。那只垂在身侧、握惯了枪柄的手,无意识地攥紧了,指甲深深陷入掌心,带来一阵尖锐的刺痛,才勉强将他从这令人窒息的回忆与幻觉中拉扯出来。
他猛地睁开眼,大口喘息着,胸膛剧烈起伏。眼前依旧是残酷的战场,鼻端是真实的硝烟与血腥。
没有南洋的雨,没有路灯下的雪。
只有无尽的杀戮,和肩头沉甸甸的责任。
然而,方才那短暂幻觉中感受到的、源于万里之外的某种“情绪”——那无声流淌的泪水所代表的、庞大而无法言说的悲伤,却如同真实存在过一般,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口,比任何枪炮带来的伤痛,都更加深刻,更加……无力。
他抬手,用力抹了一把脸,试图驱散那不该存在的脆弱与联想。
他是顾长钧,是江北的少帅。
他必须活在当下,活在这片血与火的土地上。
只是,在那硝烟无法完全遮蔽的心之一角,那盏昏黄的路灯,和那片遥远的、下着雨的南洋天空,已然成为两道无法磨灭的刻痕。
一道,铭刻着初遇与毁灭。
另一道,寄托着……或许永远无法抵达的救赎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