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府地牢,永恒的黑暗与潮湿,几乎要将人的感官都一同腐蚀。但方清河却凭借着那本神秘的手札和外界偶尔传来的、极其有限的信息,顽强地维持着精神的清明,甚至在这种极端的环境下,进行着一种近乎苦行僧般的“远程诊疗”。
他通过刻在石砖上的信息,与那个未知的帮助者建立了一种极其脆弱而危险的联络方式。他无法得知外面的具体情况,只能根据自己专业的推断和那本手札的指引,提出一些尽可能细微、不易被察觉的护理建议。比如,建议饮食中增加某些易于消化吸收的食材,建议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又避免直吹冷风,甚至建议照顾者可以在无人时,用极其轻柔平稳的语调,读一些内容平和舒缓的文字——无关劝慰,只为提供一种规律而无害的背景音,以期对沈如晦极度敏感紧张的精神起到一丝安抚作用。
他不知道这些建议有多少被采纳,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这就像在茫茫黑夜中,向着一个不确定的方向投掷石子,期盼着能听到一丝微弱的回响。
而这一次,当送餐的小口再次打开时,递进来的除了食物和清水,还多了一样东西——一小截被仔细削尖的、便于书写的炭笔,和一张折叠起来的、质地粗糙的草纸。
方清河的心脏几乎要跳出胸腔!他强忍着激动,迅速将东西取入,藏好。待外面恢复寂静后,他才颤抖着手,借着微光,展开了那张草纸。
纸上没有署名,字迹是刻意扭曲过的,显得笨拙而谨慎,只有寥寥数语:
【呕甚,泪后稍安,目光偶凝虚空,指间时有微动。摇篮已置,未观。姜茶未饮。】
短短二十余字,却像一道强烈的光,瞬间照亮了方清河脑海中关于沈如晦现状的拼图!
呕吐严重——妊娠反应加剧,身体负担极重。
流泪后稍显安定——情绪闸门曾被冲开,释放了部分压力,但后续状态仍需观察。
目光偶尔凝视虚空,指尖有微动——不再是彻底的木僵,意识在缓慢活动,可能伴随着记忆碎片或内在思绪的浮现。
摇篮已放置但未看,姜茶未饮——对外界的“示好”保持沉默和距离,警惕心依旧极强。
这些信息,与他之前的推断基本吻合,也印证了那本手札中提到的一些症状。更重要的是,这信息传递本身,意味着那个帮助者能够近距离观察沈如晦,并且具备一定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这绝不是一个普通狱卒或者底层丫鬟能做到的!
是念之吗?还是顾长钧身边某个对他们处境抱有同情,又具备一定地位和行动力的人?
方清河无暇细思,他紧紧攥着那截炭笔和草纸,如同握住了与外界、与沈如晦连接的生命线。他必须谨慎地利用这次机会,给出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他趴在冰冷的地面上,就着那几乎不存在的光线,用炭笔在草纸的背面,以极其微小的字迹,艰难地写下回复:
【呕甚伤身,可试含服薄姜片或闻柠檬皮气。泪为宣泄,勿强行止。目光指尖动,意识复苏征,可喜,然需极度耐心,勿扰其自发过程。保持安静,规律生活,无声陪伴胜于万语。其心惧根源未除,任何靠近皆需谨慎。保重自身。】
他尽可能言简意赅,既给出了缓解孕吐的具体方法(简单易行,不易被察觉异常),也强调了对待沈如晦目前状态的原则——顺其自然,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避免任何可能被视为“干扰”或“强迫”的举动。最后,他不忘提醒那个神秘的帮助者注意自身安全。
写完,他将草纸仔细折叠好,在下一次送餐时,冒险将其混在空碗中递了出去。
做完这一切,方清河靠坐在墙边,感到一阵虚脱,但眼中却闪烁着许久未见的光彩。他虽然身陷囹圄,但他的医术,他的判断,正在通过一个未知的渠道,跨越这重重阻碍,传递到那个需要帮助的女子身边。
这地牢中的回响,虽然微弱,却真实地证明着,他并非毫无价值,他依然在以一种极其特殊的方式,履行着他作为医者的天职。
希望,如同石缝中艰难渗透进来的水汽,虽然无法解渴,却预示着,这片绝望的荒漠之下,或许并非完全没有生机。
他通过刻在石砖上的信息,与那个未知的帮助者建立了一种极其脆弱而危险的联络方式。他无法得知外面的具体情况,只能根据自己专业的推断和那本手札的指引,提出一些尽可能细微、不易被察觉的护理建议。比如,建议饮食中增加某些易于消化吸收的食材,建议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又避免直吹冷风,甚至建议照顾者可以在无人时,用极其轻柔平稳的语调,读一些内容平和舒缓的文字——无关劝慰,只为提供一种规律而无害的背景音,以期对沈如晦极度敏感紧张的精神起到一丝安抚作用。
他不知道这些建议有多少被采纳,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这就像在茫茫黑夜中,向着一个不确定的方向投掷石子,期盼着能听到一丝微弱的回响。
而这一次,当送餐的小口再次打开时,递进来的除了食物和清水,还多了一样东西——一小截被仔细削尖的、便于书写的炭笔,和一张折叠起来的、质地粗糙的草纸。
方清河的心脏几乎要跳出胸腔!他强忍着激动,迅速将东西取入,藏好。待外面恢复寂静后,他才颤抖着手,借着微光,展开了那张草纸。
纸上没有署名,字迹是刻意扭曲过的,显得笨拙而谨慎,只有寥寥数语:
【呕甚,泪后稍安,目光偶凝虚空,指间时有微动。摇篮已置,未观。姜茶未饮。】
短短二十余字,却像一道强烈的光,瞬间照亮了方清河脑海中关于沈如晦现状的拼图!
呕吐严重——妊娠反应加剧,身体负担极重。
流泪后稍显安定——情绪闸门曾被冲开,释放了部分压力,但后续状态仍需观察。
目光偶尔凝视虚空,指尖有微动——不再是彻底的木僵,意识在缓慢活动,可能伴随着记忆碎片或内在思绪的浮现。
摇篮已放置但未看,姜茶未饮——对外界的“示好”保持沉默和距离,警惕心依旧极强。
这些信息,与他之前的推断基本吻合,也印证了那本手札中提到的一些症状。更重要的是,这信息传递本身,意味着那个帮助者能够近距离观察沈如晦,并且具备一定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这绝不是一个普通狱卒或者底层丫鬟能做到的!
是念之吗?还是顾长钧身边某个对他们处境抱有同情,又具备一定地位和行动力的人?
方清河无暇细思,他紧紧攥着那截炭笔和草纸,如同握住了与外界、与沈如晦连接的生命线。他必须谨慎地利用这次机会,给出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他趴在冰冷的地面上,就着那几乎不存在的光线,用炭笔在草纸的背面,以极其微小的字迹,艰难地写下回复:
【呕甚伤身,可试含服薄姜片或闻柠檬皮气。泪为宣泄,勿强行止。目光指尖动,意识复苏征,可喜,然需极度耐心,勿扰其自发过程。保持安静,规律生活,无声陪伴胜于万语。其心惧根源未除,任何靠近皆需谨慎。保重自身。】
他尽可能言简意赅,既给出了缓解孕吐的具体方法(简单易行,不易被察觉异常),也强调了对待沈如晦目前状态的原则——顺其自然,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避免任何可能被视为“干扰”或“强迫”的举动。最后,他不忘提醒那个神秘的帮助者注意自身安全。
写完,他将草纸仔细折叠好,在下一次送餐时,冒险将其混在空碗中递了出去。
做完这一切,方清河靠坐在墙边,感到一阵虚脱,但眼中却闪烁着许久未见的光彩。他虽然身陷囹圄,但他的医术,他的判断,正在通过一个未知的渠道,跨越这重重阻碍,传递到那个需要帮助的女子身边。
这地牢中的回响,虽然微弱,却真实地证明着,他并非毫无价值,他依然在以一种极其特殊的方式,履行着他作为医者的天职。
希望,如同石缝中艰难渗透进来的水汽,虽然无法解渴,却预示着,这片绝望的荒漠之下,或许并非完全没有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