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府主院,卧房内。沈如晦的康复进程,在语言能力突破之后,似乎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加速期。她不再终日困于床榻与窗边的软榻,开始在小荷的搀扶下,尝试在房间内缓慢地踱步。虽然脚步虚浮,需要倚靠,但每一步,都代表着她的世界在物理和心理上的双重拓展。
她对念雪的互动,也变得更加自然和主动。她会拿着那个红色的小铃铛玩偶,在念雪面前摇晃,看着孩子随着铃声手舞足蹈而露出极淡的笑意;会在念雪试图抓住她衣袖时,不再仅仅是僵硬地承受,而是会伸出另一只手,极其轻柔地、用指尖碰触孩子那莲藕般胖乎乎的手臂。
她的言语也变得更加连贯,虽然依旧话不多,且总是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小心翼翼的试探感,但已经能够表达一些简单的想法和需求。
这一日,小荷依照方清河的指示,将一面边缘打磨得十分光滑、镜面因为年代久远而有些模糊昏黄的铜镜,放在了离软榻不远的梳妆台上。那位置,正在沈如晦日常踱步的路径旁,既不会让她一眼就看到而产生强烈冲击,又在她目光可及的范围内。
起初几天,沈如晦似乎并未特别注意那面镜子。她只是如同往常一样,在小荷的搀扶下,缓慢地走过。
直到一个午后,她独自靠在软榻上休息(这是她近来体力稍好后偶尔会做的事情),目光无意识地扫过房间,落在了那面昏黄的铜镜上。
镜子里,映出一个模糊的、消瘦的、穿着素色寝衣的身影。
沈如晦的目光,在那模糊的影像上停留了一瞬。随即,她的身体几不可查地僵硬了一下。那影像对她而言,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那轮廓,那属于“沈如晦”的轮廓;陌生的,是那影像透出的、一种近乎透明的脆弱感,和眉宇间那无法掩饰的、深沉的疲惫与……沧桑。
她像是被定住了一般,就那样静静地看着镜中的自己。眼神里,最初是茫然,随即,一种极其复杂的情绪,如同潮水般,缓缓漫上她的眼眸——有惊愕,有难以置信,有深切的悲伤,还有一丝……仿佛确认了什么般的、沉重的了然。
她缓缓地、极其缓慢地抬起手,抚摸上自己的脸颊。指尖触碰到的是冰凉的、瘦削的皮肤,和微微凸起的颧骨。这个触感,与镜中那模糊的影像,重合了。
她没有尖叫,没有崩溃,甚至没有流泪。只是就那样看着,摸着,仿佛在重新认识这个阔别已久的、属于自己的躯壳。那眼神里的惊涛骇浪,最终都沉淀为一种深不见底的、混合着痛楚与平静的复杂情绪。
她看了很久很久。
然后,她极其轻微地、几乎听不见地,叹息了一声。那叹息声里,仿佛卸下了某种沉重的负担,又像是……接受了某个无法改变的事实。
她缓缓移开了目光,重新闭上了眼睛,靠在软榻上,仿佛刚才那漫长的凝视,耗尽了她所有的心力。
小荷一直紧张地守在外间,透过门帘的缝隙观察着。看到沈如晦最终平静地移开目光,并未出现激烈的排斥反应,她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心中对方清河的敬佩之情又深了一层。
碎镜重圆,第一步,是敢于正视镜中那破碎的映像。沈如晦做到了。她以一种超出所有人预料的平静,接受了这个变得陌生而脆弱的自己。这平静之下,隐藏着多少惊心动魄的内心挣扎,无人能知。但这无疑是她走向真正康复的、至关重要的一步。那些被刻意遗忘和屏蔽的过去,似乎也随着对“现在”自我的接纳,而被撬开了一道更加宽泛的缝隙。真正的风暴,或许才刚刚开始酝酿。
她对念雪的互动,也变得更加自然和主动。她会拿着那个红色的小铃铛玩偶,在念雪面前摇晃,看着孩子随着铃声手舞足蹈而露出极淡的笑意;会在念雪试图抓住她衣袖时,不再仅仅是僵硬地承受,而是会伸出另一只手,极其轻柔地、用指尖碰触孩子那莲藕般胖乎乎的手臂。
她的言语也变得更加连贯,虽然依旧话不多,且总是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小心翼翼的试探感,但已经能够表达一些简单的想法和需求。
这一日,小荷依照方清河的指示,将一面边缘打磨得十分光滑、镜面因为年代久远而有些模糊昏黄的铜镜,放在了离软榻不远的梳妆台上。那位置,正在沈如晦日常踱步的路径旁,既不会让她一眼就看到而产生强烈冲击,又在她目光可及的范围内。
起初几天,沈如晦似乎并未特别注意那面镜子。她只是如同往常一样,在小荷的搀扶下,缓慢地走过。
直到一个午后,她独自靠在软榻上休息(这是她近来体力稍好后偶尔会做的事情),目光无意识地扫过房间,落在了那面昏黄的铜镜上。
镜子里,映出一个模糊的、消瘦的、穿着素色寝衣的身影。
沈如晦的目光,在那模糊的影像上停留了一瞬。随即,她的身体几不可查地僵硬了一下。那影像对她而言,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那轮廓,那属于“沈如晦”的轮廓;陌生的,是那影像透出的、一种近乎透明的脆弱感,和眉宇间那无法掩饰的、深沉的疲惫与……沧桑。
她像是被定住了一般,就那样静静地看着镜中的自己。眼神里,最初是茫然,随即,一种极其复杂的情绪,如同潮水般,缓缓漫上她的眼眸——有惊愕,有难以置信,有深切的悲伤,还有一丝……仿佛确认了什么般的、沉重的了然。
她缓缓地、极其缓慢地抬起手,抚摸上自己的脸颊。指尖触碰到的是冰凉的、瘦削的皮肤,和微微凸起的颧骨。这个触感,与镜中那模糊的影像,重合了。
她没有尖叫,没有崩溃,甚至没有流泪。只是就那样看着,摸着,仿佛在重新认识这个阔别已久的、属于自己的躯壳。那眼神里的惊涛骇浪,最终都沉淀为一种深不见底的、混合着痛楚与平静的复杂情绪。
她看了很久很久。
然后,她极其轻微地、几乎听不见地,叹息了一声。那叹息声里,仿佛卸下了某种沉重的负担,又像是……接受了某个无法改变的事实。
她缓缓移开了目光,重新闭上了眼睛,靠在软榻上,仿佛刚才那漫长的凝视,耗尽了她所有的心力。
小荷一直紧张地守在外间,透过门帘的缝隙观察着。看到沈如晦最终平静地移开目光,并未出现激烈的排斥反应,她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心中对方清河的敬佩之情又深了一层。
碎镜重圆,第一步,是敢于正视镜中那破碎的映像。沈如晦做到了。她以一种超出所有人预料的平静,接受了这个变得陌生而脆弱的自己。这平静之下,隐藏着多少惊心动魄的内心挣扎,无人能知。但这无疑是她走向真正康复的、至关重要的一步。那些被刻意遗忘和屏蔽的过去,似乎也随着对“现在”自我的接纳,而被撬开了一道更加宽泛的缝隙。真正的风暴,或许才刚刚开始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