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日指尖无意触碰后,沈如晦敏锐地察觉到,顾长钧出现的方式,发生了一些极其细微的变化。
他不再只是沉默地站在珠帘外,像一尊冰冷的守护石像。有时,他会带来一些东西。有时是一支刚刚绽放、还带着晨露的白梅,被他悄无声息地插在暖阁窗边的素色瓷瓶里,清冷的幽香淡淡弥漫,驱散着药水的气味。有时,是一碟造型精巧、一看便知是城中老师傅手艺的南方点心,被放在外间的茶几上,旁边还配着一壶温热的、她从前最爱的茉莉香片。
他从不言明这些东西是给谁的,放下后便离开,甚至不会多看一眼内间。但沈如晦知道,那梅花,那点心,那香片,都不是念雪这个年纪能享用或欣赏的。
她起初是抗拒的,对那梅花视而不见,对那点心碰也不碰。但那梅花的冷香固执地萦绕在鼻尖,那点心的甜香也若有若无地挑动着因担忧女儿而一直不佳的食欲。
念雪一天天好转,开始添加一些清淡的米糊。这日,沈如晦正准备给女儿喂食,老嬷嬷端着一盅炖品走了进来,脸上带着小心翼翼的笑容:“沈小姐,这是少帅吩咐厨房特意为您炖的参芪乳鸽汤,说是您这些日子劳心劳力,最是耗损元气,得好好补一补。您快趁热喝了吧。”
沈如晦动作一顿,看着那盅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汤,没有说话。
老嬷嬷将汤盅放在她手边的矮几上,又低声道:“少帅他……嘴上不说,心里其实是惦记着您的。这鸽子是今早才猎到的,最新鲜不过,药材也是库房里最好的……您就算不为自己,为了小姐,也得保重身子骨啊。您要是倒下了,小姐可怎么办?”
最后那句话,像一根针,精准地刺中了沈如晦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她看了一眼摇篮里正睁着大眼睛望着她的念雪,小家伙似乎感应到母亲的目光,咧开没牙的小嘴,露出了一个无齿的笑容。
沈如晦的心,瞬间软了下来。是啊,她可以恨顾长钧,可以折磨自己,但她不能倒下。念雪还需要她。
她沉默了片刻,终是伸出手,端起了那盅汤。汤水温热,顺着食道滑入胃中,带来久违的暖意,仿佛连日的疲惫和冰冷都被驱散了一些。
她没有说谢谢,甚至没有多余的表情,只是安静地、一口一口地将汤喝完。
老嬷嬷见状,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悄悄退了出去。
当顾长钧傍晚再来时,他的目光状似无意地扫过那个空了的汤盅,眼底深处,几不可查地掠过一丝极淡的、如释重负的光芒。他没有询问,也没有停留,如同往常一样,静静地看了会儿女儿,便离开了。
但他离开时,脚步似乎比往日轻快了一丝。
接下来的日子,各种滋补的汤水、药膳,开始定时出现在沈如晦的手边。有时是安神补血的,有时是益气健脾的。他依旧不置一词,她也依旧沉默接受。这仿佛成了他们之间一种新的、无声的默契。
他通过这些细微的举动,笨拙地、沉默地,传递着他的悔意与弥补。
而她,为了女儿,也或许是因为心底那连自己都不愿承认的、细微的松动,选择了接受。
暖阁内,药味渐渐被食物的香气和淡淡的花香取代。念雪的身体日益康复,小脸圆润起来,笑声也越发清脆响亮。而沈如晦的脸上,虽然依旧难见欢颜,但那层死寂的灰败之气,却在不知不觉中淡去了不少,偶尔抱着女儿时,唇角也会流露出真实的、温柔的弧度。
这一切变化,都被顾长钧默默地看在眼里。他知道,坚冰仍未融化,但冰层之下,已有春水,开始悄然流淌。他不再急于求成,只是这样沉默地、耐心地,用他所能想到的方式,守护着这片他几乎亲手摧毁、如今又小心翼翼试图重建的,小小的绿洲。
希望,如同石缝中挣扎而出的小草,虽然微弱,却顽强地,在绝望的废墟上,探出了头。
他不再只是沉默地站在珠帘外,像一尊冰冷的守护石像。有时,他会带来一些东西。有时是一支刚刚绽放、还带着晨露的白梅,被他悄无声息地插在暖阁窗边的素色瓷瓶里,清冷的幽香淡淡弥漫,驱散着药水的气味。有时,是一碟造型精巧、一看便知是城中老师傅手艺的南方点心,被放在外间的茶几上,旁边还配着一壶温热的、她从前最爱的茉莉香片。
他从不言明这些东西是给谁的,放下后便离开,甚至不会多看一眼内间。但沈如晦知道,那梅花,那点心,那香片,都不是念雪这个年纪能享用或欣赏的。
她起初是抗拒的,对那梅花视而不见,对那点心碰也不碰。但那梅花的冷香固执地萦绕在鼻尖,那点心的甜香也若有若无地挑动着因担忧女儿而一直不佳的食欲。
念雪一天天好转,开始添加一些清淡的米糊。这日,沈如晦正准备给女儿喂食,老嬷嬷端着一盅炖品走了进来,脸上带着小心翼翼的笑容:“沈小姐,这是少帅吩咐厨房特意为您炖的参芪乳鸽汤,说是您这些日子劳心劳力,最是耗损元气,得好好补一补。您快趁热喝了吧。”
沈如晦动作一顿,看着那盅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汤,没有说话。
老嬷嬷将汤盅放在她手边的矮几上,又低声道:“少帅他……嘴上不说,心里其实是惦记着您的。这鸽子是今早才猎到的,最新鲜不过,药材也是库房里最好的……您就算不为自己,为了小姐,也得保重身子骨啊。您要是倒下了,小姐可怎么办?”
最后那句话,像一根针,精准地刺中了沈如晦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她看了一眼摇篮里正睁着大眼睛望着她的念雪,小家伙似乎感应到母亲的目光,咧开没牙的小嘴,露出了一个无齿的笑容。
沈如晦的心,瞬间软了下来。是啊,她可以恨顾长钧,可以折磨自己,但她不能倒下。念雪还需要她。
她沉默了片刻,终是伸出手,端起了那盅汤。汤水温热,顺着食道滑入胃中,带来久违的暖意,仿佛连日的疲惫和冰冷都被驱散了一些。
她没有说谢谢,甚至没有多余的表情,只是安静地、一口一口地将汤喝完。
老嬷嬷见状,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悄悄退了出去。
当顾长钧傍晚再来时,他的目光状似无意地扫过那个空了的汤盅,眼底深处,几不可查地掠过一丝极淡的、如释重负的光芒。他没有询问,也没有停留,如同往常一样,静静地看了会儿女儿,便离开了。
但他离开时,脚步似乎比往日轻快了一丝。
接下来的日子,各种滋补的汤水、药膳,开始定时出现在沈如晦的手边。有时是安神补血的,有时是益气健脾的。他依旧不置一词,她也依旧沉默接受。这仿佛成了他们之间一种新的、无声的默契。
他通过这些细微的举动,笨拙地、沉默地,传递着他的悔意与弥补。
而她,为了女儿,也或许是因为心底那连自己都不愿承认的、细微的松动,选择了接受。
暖阁内,药味渐渐被食物的香气和淡淡的花香取代。念雪的身体日益康复,小脸圆润起来,笑声也越发清脆响亮。而沈如晦的脸上,虽然依旧难见欢颜,但那层死寂的灰败之气,却在不知不觉中淡去了不少,偶尔抱着女儿时,唇角也会流露出真实的、温柔的弧度。
这一切变化,都被顾长钧默默地看在眼里。他知道,坚冰仍未融化,但冰层之下,已有春水,开始悄然流淌。他不再急于求成,只是这样沉默地、耐心地,用他所能想到的方式,守护着这片他几乎亲手摧毁、如今又小心翼翼试图重建的,小小的绿洲。
希望,如同石缝中挣扎而出的小草,虽然微弱,却顽强地,在绝望的废墟上,探出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