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长钧那几句看似无心的话,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沈如晦心中激起了久久无法平息的波澜。一连数日,她都处于一种高度警惕和心神不宁的状态。她反复咀嚼着他话语里的每一个字,试图分辨那究竟是警告、试探,还是……某种她不敢深想的、扭曲的“好意”?
他依旧每日过来,神色如常,仿佛那晚的话真的只是随口一提。他甚至带来了一些新的玩具给念雪,一套六个的、穿着不同民族服饰的西洋套娃,色彩鲜艳,做工精致,立刻赢得了小家伙的喜爱。
沈如晦冷眼旁观,心中的疑团却越来越大。他到底想做什么?将她圈养在这里,给予她和女儿物质上的一切,却剥夺她所有的自由和尊严,看着她在这华丽的牢笼里一点点耗尽生命?还是说,他妄想着能用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方式,让她慢慢遗忘过去,重新依附于他?
无论是哪一种,都让她感到不寒而栗。
这天下午,顾长钧没有像往常一样出现。老嬷嬷抱着念雪去院子里晒太阳了,房间里只剩下沈如晦一人。她坐在窗边,看着窗外庭院里刚刚抽出新芽的垂柳,心思却飘到了很远的地方。
或许……他说的是真的?南边水路确实盘查严格,而陆路往津门,真的有一线生机?这个念头一旦冒出,就像野草般疯狂滋长。尽管知道这极有可能是他设下的陷阱,但“自由”二字,对她而言,诱惑太大,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也足以让她怦然心动。
她需要确认!需要了解更多外面的信息!
就在这时,她的目光无意间扫过房间角落那个紫檀木的多宝格。自从上次在那里发现日记和血书后,她再也没有靠近过那里。但此刻,一个念头突然闪过——顾长钧有时会将一些不甚重要的文件或杂物随手放在那里。
鬼使神差地,她站起身,走到了多宝格前。心跳有些快,带着一种做贼般的心虚。她深吸一口气,拉开了最下面那个曾经存放过她日记的抽屉。
这一次,里面没有日记,也没有血书。只放着一本半旧的、蓝色封皮的《船舶航运指南》,以及几张折叠起来的、似乎是码头货物清单的纸张。
她的心猛地一跳!是了!他掌管江北军务,对水路运输定然熟悉!
她颤抖着手,拿起那本《船舶航运指南》,快速翻看起来。书页有些泛黄,里面用红笔在一些航线和码头名称上做了标记。当她翻到介绍南洋主要港口和航线的那几页时,她的呼吸几乎停滞了!
在那几页的空白处,有人用钢笔写下了一些细小的、却清晰有力的字迹!那不是印刷体,是手写体!是顾长钧的字!
那些字迹,记录着近期一些通往南洋船只的班次、吨位、隶属公司,甚至……在一些船名后面,还用更小的字标注着“盘查甚严”、“需特别通行证”、“有苏家股份”等字样!
而在其中一班开往新加坡的客轮信息旁,他划了一个小小的圈,旁边写着一个日期,以及两个字:“可试”。
“可试”!
这两个字,像两道强光,瞬间刺入了沈如晦的眼眸!
他……他不仅知道她想去南洋,他甚至……在帮她分析哪条船有可能?!
这怎么可能?!这一定是陷阱!是更狡猾、更残忍的戏弄!
她拿着书的手抖得厉害,几乎握不住。就在这时,一张夹在书页里的、对折着的硬纸片滑落了出来,飘落在她的脚边。
她弯腰捡起,打开。
那是一张已经有些褪色的黑白照片。照片上,是一个穿着旧式长衫、面容清癯温和的中年男子,怀中抱着一个约莫两三岁、扎着两个小揪揪、笑得眉眼弯弯的小女孩。背景,是一丛开得正盛的栀子花。
沈如晦的瞳孔骤然收缩,浑身的血液仿佛在这一刻凝固!
照片上的男人,是她的父亲!那个在她年幼时便因病去世,留给她的只有模糊温暖记忆的父亲!而那个小女孩……是她自己!
这张照片,连她自己都早已遗失在颠沛流离的岁月里,怎么会……怎么会出现在顾长钧这里?!
照片的背面,还有一行略显青涩、却已初具风骨的字迹,那是顾长钧年少时所写:
“初见卿卿笑,恍若故人归。愿护此笑靥,岁岁复年年。”
日期,是民国六年春。那一年,她八岁,他十四岁。那一年,他随父亲来沈家拜访,或许,就在某个她不记得的瞬间,他看到了在花丛边嬉笑的她,偷偷拍下了这张照片?亦或是,从她父亲那里得到的?
原来……那么早……
原来他口中的“寻你三生”,并非全然是重逢后的夸张之词?
巨大的震惊和混乱,如同海啸般将她淹没。日记血书的恨意,破庙逃亡的绝望,与他近日来沉默的守护、看似无意的提醒、以及这张跨越了十几年光阴的旧照……所有的画面和情绪在她脑中疯狂冲撞、交织,让她头痛欲裂,几乎无法思考。
“哐当”一声,她手中的《船舶航运指南》和照片同时掉落在地。
她踉跄着后退,背脊重重撞在多宝格上,发出沉闷的响声。她看着地上那张泛黄的照片,看着照片上父亲温和的笑容和年幼的自己无忧无虑的笑靥,再看看书页上那些冷静分析航线的字迹……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刻的迷茫和撕裂感,将她牢牢攫住。
顾长钧,你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而我,又该如何面对这交织着彻骨之恨与……无法言说之复杂的你?
旧物如刀,不仅剜开了血淋淋的过去,也将她试图冰封的心,搅动得一片混乱。前路,似乎更加迷雾重重。
他依旧每日过来,神色如常,仿佛那晚的话真的只是随口一提。他甚至带来了一些新的玩具给念雪,一套六个的、穿着不同民族服饰的西洋套娃,色彩鲜艳,做工精致,立刻赢得了小家伙的喜爱。
沈如晦冷眼旁观,心中的疑团却越来越大。他到底想做什么?将她圈养在这里,给予她和女儿物质上的一切,却剥夺她所有的自由和尊严,看着她在这华丽的牢笼里一点点耗尽生命?还是说,他妄想着能用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方式,让她慢慢遗忘过去,重新依附于他?
无论是哪一种,都让她感到不寒而栗。
这天下午,顾长钧没有像往常一样出现。老嬷嬷抱着念雪去院子里晒太阳了,房间里只剩下沈如晦一人。她坐在窗边,看着窗外庭院里刚刚抽出新芽的垂柳,心思却飘到了很远的地方。
或许……他说的是真的?南边水路确实盘查严格,而陆路往津门,真的有一线生机?这个念头一旦冒出,就像野草般疯狂滋长。尽管知道这极有可能是他设下的陷阱,但“自由”二字,对她而言,诱惑太大,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也足以让她怦然心动。
她需要确认!需要了解更多外面的信息!
就在这时,她的目光无意间扫过房间角落那个紫檀木的多宝格。自从上次在那里发现日记和血书后,她再也没有靠近过那里。但此刻,一个念头突然闪过——顾长钧有时会将一些不甚重要的文件或杂物随手放在那里。
鬼使神差地,她站起身,走到了多宝格前。心跳有些快,带着一种做贼般的心虚。她深吸一口气,拉开了最下面那个曾经存放过她日记的抽屉。
这一次,里面没有日记,也没有血书。只放着一本半旧的、蓝色封皮的《船舶航运指南》,以及几张折叠起来的、似乎是码头货物清单的纸张。
她的心猛地一跳!是了!他掌管江北军务,对水路运输定然熟悉!
她颤抖着手,拿起那本《船舶航运指南》,快速翻看起来。书页有些泛黄,里面用红笔在一些航线和码头名称上做了标记。当她翻到介绍南洋主要港口和航线的那几页时,她的呼吸几乎停滞了!
在那几页的空白处,有人用钢笔写下了一些细小的、却清晰有力的字迹!那不是印刷体,是手写体!是顾长钧的字!
那些字迹,记录着近期一些通往南洋船只的班次、吨位、隶属公司,甚至……在一些船名后面,还用更小的字标注着“盘查甚严”、“需特别通行证”、“有苏家股份”等字样!
而在其中一班开往新加坡的客轮信息旁,他划了一个小小的圈,旁边写着一个日期,以及两个字:“可试”。
“可试”!
这两个字,像两道强光,瞬间刺入了沈如晦的眼眸!
他……他不仅知道她想去南洋,他甚至……在帮她分析哪条船有可能?!
这怎么可能?!这一定是陷阱!是更狡猾、更残忍的戏弄!
她拿着书的手抖得厉害,几乎握不住。就在这时,一张夹在书页里的、对折着的硬纸片滑落了出来,飘落在她的脚边。
她弯腰捡起,打开。
那是一张已经有些褪色的黑白照片。照片上,是一个穿着旧式长衫、面容清癯温和的中年男子,怀中抱着一个约莫两三岁、扎着两个小揪揪、笑得眉眼弯弯的小女孩。背景,是一丛开得正盛的栀子花。
沈如晦的瞳孔骤然收缩,浑身的血液仿佛在这一刻凝固!
照片上的男人,是她的父亲!那个在她年幼时便因病去世,留给她的只有模糊温暖记忆的父亲!而那个小女孩……是她自己!
这张照片,连她自己都早已遗失在颠沛流离的岁月里,怎么会……怎么会出现在顾长钧这里?!
照片的背面,还有一行略显青涩、却已初具风骨的字迹,那是顾长钧年少时所写:
“初见卿卿笑,恍若故人归。愿护此笑靥,岁岁复年年。”
日期,是民国六年春。那一年,她八岁,他十四岁。那一年,他随父亲来沈家拜访,或许,就在某个她不记得的瞬间,他看到了在花丛边嬉笑的她,偷偷拍下了这张照片?亦或是,从她父亲那里得到的?
原来……那么早……
原来他口中的“寻你三生”,并非全然是重逢后的夸张之词?
巨大的震惊和混乱,如同海啸般将她淹没。日记血书的恨意,破庙逃亡的绝望,与他近日来沉默的守护、看似无意的提醒、以及这张跨越了十几年光阴的旧照……所有的画面和情绪在她脑中疯狂冲撞、交织,让她头痛欲裂,几乎无法思考。
“哐当”一声,她手中的《船舶航运指南》和照片同时掉落在地。
她踉跄着后退,背脊重重撞在多宝格上,发出沉闷的响声。她看着地上那张泛黄的照片,看着照片上父亲温和的笑容和年幼的自己无忧无虑的笑靥,再看看书页上那些冷静分析航线的字迹……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刻的迷茫和撕裂感,将她牢牢攫住。
顾长钧,你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而我,又该如何面对这交织着彻骨之恨与……无法言说之复杂的你?
旧物如刀,不仅剜开了血淋淋的过去,也将她试图冰封的心,搅动得一片混乱。前路,似乎更加迷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