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蛛丝马迹惊蛰伏-《路灯下遇见你》

  赵振的来访,如同一阵微风吹过湖面,涟漪散去后,生活似乎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顾长钧依旧每日侍弄他的小菜园,或是去湖边垂钓,沈如晦则专注于相夫教子,将小家庭打理得温馨妥帖。念雪在父母的陪伴下,越发活泼伶俐,成了巷子里最受欢迎的孩子王。

  然而,顾长钧那颗历经风雨、早已锻炼得敏锐异常的心,却并未因这表面的平静而完全放松。赵振的到来,本身就是一个信号,意味着他们隐居的地点,在江北某些核心人物那里并非绝对的秘密。他能守住承诺不来打扰,但难保消息不会通过其他渠道泄露出去。

  他开始有意识地留意起周围的环境。这座小城民风淳朴,邻里和睦,但毕竟临近太湖,水路陆路交通便利,南来北往的商旅、游客乃至三教九流的人物并不少见。他看似随意地与巷口茶馆的老板、码头的船工闲聊,打听些本地趣闻和外来人的消息,实则是在不动声色地收集信息。

  沈如晦也察觉到了他这份不易察觉的警惕。她没有多问,只是更加细心地打理着家务,将日子过得更加低调寻常。她不再像初来时那样,偶尔还会去城里新开的绸缎庄看看时新料子,或是带着念雪去听评弹,而是将活动范围尽量缩小在宅院和附近熟悉的几条小巷。

  这一日,顾长钧像往常一样,提着空鱼篓从湖边回来。路过巷口那家他们常去买酱菜的杂货铺时,铺主王老伯笑着与他打招呼:“顾先生,今日收获如何?”

  顾长钧笑着摇了摇头:“鱼儿精明,又让它们跑了。”

  王老伯是个健谈的老人,压低了些声音道:“可不是嘛!近来这湖边生面孔都多了些,吵吵嚷嚷的,鱼都给吓跑咯!”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顾长钧脚步未停,脸上依旧带着温和的笑意,随口问道:“哦?都是些什么人?可是来游玩的客商?”

  “不太像。”王老伯捋了捋胡须,“看着……挺精悍的,不像寻常买卖人。前两日还在我这儿打听过,问咱们这一片有没有新搬来的、气度不凡的人家,嘿,咱们这小巷子,哪来的什么气度不凡的人家?都是些老街坊了。”

  顾长钧的心微微一沉,面上却不露分毫,笑道:“许是来找亲戚朋友的吧。王伯,给我称半斤酱瓜,如晦念叨好几天了。”

  买了酱瓜,顾长钧提着鱼篓和酱菜,不紧不慢地往家走。阳光照在他平静的脸上,眼底却掠过一丝寒芒。

  打听新搬来的、气度不凡的人家?这目标,似乎有些明确。是巧合,还是……冲着他来的?

  回到家,沈如晦正在院子里晾晒冬衣,见他回来,迎上前接过他手中的东西,敏锐地察觉到他神色间一丝极淡的凝肃。

  “怎么了?”她轻声问。

  顾长钧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走到院门后,透过门缝仔细观察了一下巷子里的情况。巷子空无一人,只有几只麻雀在青石板上跳跃啄食。一切如常。

  他关好院门,转身拉着沈如晦走进屋内,才低声道:“刚才王老伯说,近来有些生面孔在打听新搬来的、‘气度不凡’的人家。”

  沈如晦的脸色瞬间白了白,手下意识地攥紧了衣角:“是……是冲我们来的?”

  “还不能确定。”顾长钧握住她冰凉的手,安抚地拍了拍,“但小心驶得万年船。从今天起,你和念雪尽量少出门。若是非要出去,我陪你们一起。”

  他沉吟片刻,又道:“家里的米粮和日常用度,我稍后去多备一些。若是情况不对,我们随时可以离开。”

  沈如晦看着他沉稳镇定的目光,心中的慌乱稍稍平复。她点了点头:“都听你的。”

  蛛丝马迹,已露端倪。看似平静的隐居生活之下,危机如同冬眠的毒蛇,似乎有惊蛰复苏的迹象。顾长钧知道,他必须更加警惕,才能护住这来之不易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