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文清的出现,像一根尖锐的刺,扎进了沈如晦紧绷的神经,也无疑触动了顾长钧那根最敏感的、关于占有与掌控的弦。
那日后,帅府表面的平静之下,暗流涌动得更为剧烈。沈如晦能清晰地感觉到,顾长钧虽未再直接追问陆文清之事,但她身边的“保护”无形中又严密了几分。她院外的守卫增加了,丫鬟婆子们伺候得更加小心翼翼,连她想去花园稍远些的地方散步,都会有至少两名护卫“适时”地出现,不远不近地跟着。
这种无处不在的监视,让她感到窒息,也让她更加不敢轻举妄动。她只能在内心焦灼地祈祷,祈祷陆文清能够知难而退,不要再试图联系她,以免引火烧身。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于人。
几日后的一个黄昏,沈如晦在丫鬟的陪伴下,在离自己小院不远的一处梅林散步。冬日里红梅傲雪,凌寒绽放,暗香浮动,稍稍驱散了她心头的些许阴郁。她驻足在一株开得正盛的老梅前,看着那虬枝上点点嫣红,不由想起多年前,也是这样一个雪后初霁的午后,陆文清曾将一枚刚刚折下的、带着冰雪清香的红梅,轻轻簪在她的鬓角,笑着说:“人比花娇。”
物是人非,恍如隔世。一丝酸楚涌上鼻尖。
就在这时,一个负责打扫庭院的小厮,低着头,拿着扫帚,佯装清扫梅树下的落英,慢慢靠近了她。在经过她身边的瞬间,他动作极快地将一个冰凉小巧、用油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东西,塞进了她虚握在袖中的手里。
沈如晦浑身一僵,心脏几乎停止跳动。
那小厮动作未停,仿佛什么都没发生,继续扫着地,很快便消失在梅林另一头。
整个过程快得如同幻觉,连近在咫尺的丫鬟都未曾察觉异样。
沈如晦死死攥紧了袖中之物,指甲几乎要嵌进掌心。那东西不大,触手坚硬,形状……像是一枚……印章?或者……一个小盒子?
她不敢当场查看,强压下几乎要破胸而出的心跳,若无其事地对丫鬟道:“有些冷了,回去吧。”
回到房中,屏退了左右,沈如晦反锁了房门,背靠着冰凉的门板,才敢将那油纸包取出。她的手抖得厉害,几乎拆不开那层薄薄的油纸。
终于,油纸剥落,里面露出的东西,让她瞬间湿了眼眶。
那并不是什么印章,而是一个极其精巧的、用上好的紫檀木雕成的小盒子,只有婴儿拳头大小,盒盖上用极其精细的刀工,刻着一束相依的红豆荚。红豆生南国,此物最相思。这是他们年少时心照不宣的信物。
她颤抖着打开盒盖。里面没有信笺——那太危险了。只有一小撮干燥的、色泽殷红如血的红豆,静静地躺在柔软的丝绒垫上。红豆之下,似乎还压着什么东西。
她小心翼翼地拨开红豆,指尖触到了一片微硬的边缘。她轻轻将其抽出一—那是一张裁剪得极小的、折叠起来的西医诊断报告的一角。上面没有姓名,只有一行打印的英文术语和对应的中文手写注释,字迹是陆文清的,清晰而熟悉:
【确认妊娠,约6周。胎儿情况暂稳,需绝对静养,避免情绪激动,加强营养。】
轰隆一声!沈如晦只觉得脑海中有什么东西炸开了。
他知道了!文清他竟然知道了!他是怎么知道的?是了,他是医生,或许是通过某些她不知道的渠道,得知了秦医生这边的诊断,或者……他根本就是凭借那日在门外短暂的照面,看出了她的异样?
这张小小的纸片,像一道光,刺破了她试图自我欺骗的迷雾,也像一块巨石,重重压在她的心上。它确认了她一直不敢直面的事实,也带来了陆文清无声却沉重的关怀与警告——“胎儿情况暂稳,需绝对静养,避免情绪激动”。
他在告诉她,他知道了她的处境,他在担心她和孩子的安危。
而那一小撮红豆,更是无声胜有声。是问候,是思念,是提醒她勿忘旧情,还是……在暗示着什么?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的诗句在她脑中回荡,却带着一股令人心碎的凄凉。这南国的相思豆,如今却成了这北地帅府深院中,一道无法言说的隐秘联系,一个甜蜜而危险的负担。
她该怎么做?销毁它?可这盒红豆和这张字条,是此刻她与外界、与唯一可能理解她帮助她的人之间,唯一的纽带。
留下它?这无疑是埋下了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炸弹。一旦被顾长钧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沈如晦紧紧攥着那个小小的紫檀木盒,仿佛攥着一块烧红的烙铁,烫得她手心刺痛,连带着心脏也一抽一抽地疼。她看着那殷红的豆子,它们像一颗颗凝固的血滴,也像顾长钧那双时而温柔、时而偏执的眼睛。
红豆暗藏南国信。
这封信,没有只言片语,却重逾千斤。它带来了确认,带来了关怀,也带来了更深重的恐惧和两难的选择。
她将木盒紧紧按在心口,仿佛这样才能汲取一丝微弱的力量。窗外,暮色四合,最后一抹天光被黑暗吞噬,帅府的灯笼次第亮起,昏黄的光晕笼罩着这座巨大的牢笼。
而她,手握着一个足以掀起惊涛骇浪的秘密,独自站在风暴将至的悬崖边缘,进退维谷。
那日后,帅府表面的平静之下,暗流涌动得更为剧烈。沈如晦能清晰地感觉到,顾长钧虽未再直接追问陆文清之事,但她身边的“保护”无形中又严密了几分。她院外的守卫增加了,丫鬟婆子们伺候得更加小心翼翼,连她想去花园稍远些的地方散步,都会有至少两名护卫“适时”地出现,不远不近地跟着。
这种无处不在的监视,让她感到窒息,也让她更加不敢轻举妄动。她只能在内心焦灼地祈祷,祈祷陆文清能够知难而退,不要再试图联系她,以免引火烧身。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于人。
几日后的一个黄昏,沈如晦在丫鬟的陪伴下,在离自己小院不远的一处梅林散步。冬日里红梅傲雪,凌寒绽放,暗香浮动,稍稍驱散了她心头的些许阴郁。她驻足在一株开得正盛的老梅前,看着那虬枝上点点嫣红,不由想起多年前,也是这样一个雪后初霁的午后,陆文清曾将一枚刚刚折下的、带着冰雪清香的红梅,轻轻簪在她的鬓角,笑着说:“人比花娇。”
物是人非,恍如隔世。一丝酸楚涌上鼻尖。
就在这时,一个负责打扫庭院的小厮,低着头,拿着扫帚,佯装清扫梅树下的落英,慢慢靠近了她。在经过她身边的瞬间,他动作极快地将一个冰凉小巧、用油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东西,塞进了她虚握在袖中的手里。
沈如晦浑身一僵,心脏几乎停止跳动。
那小厮动作未停,仿佛什么都没发生,继续扫着地,很快便消失在梅林另一头。
整个过程快得如同幻觉,连近在咫尺的丫鬟都未曾察觉异样。
沈如晦死死攥紧了袖中之物,指甲几乎要嵌进掌心。那东西不大,触手坚硬,形状……像是一枚……印章?或者……一个小盒子?
她不敢当场查看,强压下几乎要破胸而出的心跳,若无其事地对丫鬟道:“有些冷了,回去吧。”
回到房中,屏退了左右,沈如晦反锁了房门,背靠着冰凉的门板,才敢将那油纸包取出。她的手抖得厉害,几乎拆不开那层薄薄的油纸。
终于,油纸剥落,里面露出的东西,让她瞬间湿了眼眶。
那并不是什么印章,而是一个极其精巧的、用上好的紫檀木雕成的小盒子,只有婴儿拳头大小,盒盖上用极其精细的刀工,刻着一束相依的红豆荚。红豆生南国,此物最相思。这是他们年少时心照不宣的信物。
她颤抖着打开盒盖。里面没有信笺——那太危险了。只有一小撮干燥的、色泽殷红如血的红豆,静静地躺在柔软的丝绒垫上。红豆之下,似乎还压着什么东西。
她小心翼翼地拨开红豆,指尖触到了一片微硬的边缘。她轻轻将其抽出一—那是一张裁剪得极小的、折叠起来的西医诊断报告的一角。上面没有姓名,只有一行打印的英文术语和对应的中文手写注释,字迹是陆文清的,清晰而熟悉:
【确认妊娠,约6周。胎儿情况暂稳,需绝对静养,避免情绪激动,加强营养。】
轰隆一声!沈如晦只觉得脑海中有什么东西炸开了。
他知道了!文清他竟然知道了!他是怎么知道的?是了,他是医生,或许是通过某些她不知道的渠道,得知了秦医生这边的诊断,或者……他根本就是凭借那日在门外短暂的照面,看出了她的异样?
这张小小的纸片,像一道光,刺破了她试图自我欺骗的迷雾,也像一块巨石,重重压在她的心上。它确认了她一直不敢直面的事实,也带来了陆文清无声却沉重的关怀与警告——“胎儿情况暂稳,需绝对静养,避免情绪激动”。
他在告诉她,他知道了她的处境,他在担心她和孩子的安危。
而那一小撮红豆,更是无声胜有声。是问候,是思念,是提醒她勿忘旧情,还是……在暗示着什么?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的诗句在她脑中回荡,却带着一股令人心碎的凄凉。这南国的相思豆,如今却成了这北地帅府深院中,一道无法言说的隐秘联系,一个甜蜜而危险的负担。
她该怎么做?销毁它?可这盒红豆和这张字条,是此刻她与外界、与唯一可能理解她帮助她的人之间,唯一的纽带。
留下它?这无疑是埋下了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炸弹。一旦被顾长钧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沈如晦紧紧攥着那个小小的紫檀木盒,仿佛攥着一块烧红的烙铁,烫得她手心刺痛,连带着心脏也一抽一抽地疼。她看着那殷红的豆子,它们像一颗颗凝固的血滴,也像顾长钧那双时而温柔、时而偏执的眼睛。
红豆暗藏南国信。
这封信,没有只言片语,却重逾千斤。它带来了确认,带来了关怀,也带来了更深重的恐惧和两难的选择。
她将木盒紧紧按在心口,仿佛这样才能汲取一丝微弱的力量。窗外,暮色四合,最后一抹天光被黑暗吞噬,帅府的灯笼次第亮起,昏黄的光晕笼罩着这座巨大的牢笼。
而她,手握着一个足以掀起惊涛骇浪的秘密,独自站在风暴将至的悬崖边缘,进退维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