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年轻的董事长!-《重生后,放弃白月光转追清纯校花》

  十一月的京城,天气已经明显转冷,街道两旁的树木枝叶凋零,透出一种北方秋冬之交的肃杀感。

  但室内暖气充足,又是另一番天地。

  陈默裹了件薄外套,走出北大校门,乘了一站公交车,来到一栋位于中关村核心区的甲级写字楼下。

  玻璃幕墙在灰蒙蒙的天空下依然显得冷峻而现代。

  他抬头望了望高耸的楼宇,走进旋转门。

  大厅里光可鉴人,穿着得体的白领们步履匆匆。陈默按下了23层的按钮。

  电梯平稳上行。

  “叮”的一声,电梯门在23层打开。正对着电梯口的,就是“默婉资本”的办公室。

  玻璃门崭新锃亮,旁边墙上是简洁有力的公司logo和名称。

  陈默推门进去。

  前台后面坐着一位年轻女孩,妆容精致,穿着标准的职业套装。

  她看到走进来的陈默,脸上露出标准的职业微笑,但眼神里带着一丝询问。

  陈默太年轻了,穿着也休闲,不像约见的投资人或者合作伙伴。

  “先生您好,请问您找哪位?”前台小姐声音甜美地询问。

  陈默这才想起来,自己还是第一次来这个被沈青瓷一手操办起来的公司。

  陈默冲前台笑了笑:“我找沈青瓷沈总。”

  “请问您有预约吗?贵姓?”

  前台一边问,一边下意识地查看预约列表,显然没找到匹配项。

  “我姓陈。麻烦你通知一下沈总,就说陈默到了。”陈默语气平和。

  前台小姐显然没反应过来“陈默”是谁,脸上闪过一丝为难,但良好的职业素养让她保持微笑:“好的,陈先生您稍等,我这就联系沈总。”

  她拿起内部电话。就在这时,里面一道急促的高跟鞋敲击大理石地面的声音传来,由远及近。

  只见沈青瓷穿着一身利落的黑色西装套裙,快步从办公区深处走来,脸上带着一丝急切。

  “沈总!”前台小姐刚想汇报。

  沈青瓷却直接越过她,走到陈默面前,语气带着尊重但又不失分寸:“陈董,您到了。这边请,大家都已经在会议室了。”

  前台的女孩眼睛瞬间睁大了,嘴巴微微张开,看着眼前这个被沈总称为“陈董”的年轻人,脸上写满了震惊和不可思议。

  陈董?这个看起来像大学生的年轻人,就是公司那个神秘的大老板、董事长?

  沈青瓷没多停留,对陈默做了一个“请”的手势,然后侧身对还没回过神的前台小姐清晰地说了一句:“小张,记住,这位是公司的董事长,陈默先生。以后陈董过来,直接请进来就好。”

  “啊……是!是!沈总!陈董您好!”

  前台小张慌忙站起身,脸颊绯红,语气都有些结巴了。

  陈默对她温和地点点头,算是打过招呼,便跟着沈青瓷向里走去。

  办公区是开放的工位,此刻虽然临近开会时间,但仍有不少员工在工位上。

  他们看到沈青瓷亲自引着一个年轻人进来,并且态度恭敬,都纷纷投来好奇和探究的目光。

  低低的议论声在陈默走过之后悄然响起。

  “谁啊那是?沈总亲自来接?”

  “没见过啊,好年轻……”

  “听前台刚才喊陈董?不会是那个从来没露过面的董事长吧?”

  “不可能吧?看着还没我弟弟大……”

  沈青瓷仿佛没听到这些议论,径直将陈默引到最大的那间会议室门口,推开了门。

  会议室里,长条会议桌旁已经坐了七八个人。

  一边是三位看起来三十多岁、气质精干的投资部经理,另一边则是财务、法务、人事等几个职能部门的主管。

  他们原本都在低声交谈,门一开,所有目光瞬间聚焦过来。

  当看到沈青瓷身后跟着的陈默时,会议室里出现了片刻诡异的寂静。

  每个人脸上都清晰地写着惊讶、疑惑、甚至是一丝难以置信。

  沈青瓷面色如常,走到主位旁,声音清晰地向众人介绍:“各位,这位就是我们默婉资本的董事长,陈默先生。陈董今天过来,参加我们投资部的第一次项目初审会。”

  然后她转向陈默,简单介绍了一下在场的核心团队成员,主要是那三位投资经理:“陈董,这三位是投资部的负责人,赵经理、钱经理、孙经理。”

  陈默走到主位,却没有立刻坐下。

  他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将每个人的反应尽收眼底。

  他脸上没什么特别的表情,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

  “大家好,我是陈默。”

  他的声音不高,但很稳定,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稳。

  “公司初创,很多事仰仗各位专业人才。沈总跟我提过各位都是她精挑细选的精英,希望以后合作愉快。”

  简单的开场白,没有多余废话,态度不卑不亢,既肯定了沈青瓷的工作,也隐约透露出作为决策者的身份。

  说完,陈默才拉开椅子坐下。沈青瓷在他左手边坐下。

  会议室内短暂的气氛凝滞被打破。

  那三位投资经理最先反应过来,不管心里怎么想,脸上都迅速恢复了专业表情,纷纷开口:

  “陈董您好,久仰。”

  “欢迎陈董。”

  “期待陈董指导。”

  其他部门主管也跟着附和。

  陈默摆了摆手,看向沈青瓷:“沈总,开始吧。今天是你们投资部的主场,我主要是来听听,学习学习。”

  沈青瓷点头,会议进入正题。

  一位投资经理开始用ppt汇报第一个被筛出来的潜在项目,一个专注于大学生社交的App雏形。

  他讲得条理清晰,分析了市场空间、用户痛点、团队背景,也提出了自己的疑虑。

  陈默听得很认真,偶尔在笔记本上记录一两笔。

  期间,另一位投资经理对项目的盈利模式提出了质疑,认为过于模糊。

  汇报的经理则争辩说早期项目更应关注用户增长。

  双方争论了几句,气氛有点僵持。

  忽然,陈默开口了,他看向那位质疑的经理,问道:“钱经理,你认为现阶段,什么样的盈利模式是他们最容易切入,又能不影响用户体验的?”

  钱经理愣了一下,思索片刻,说了几个常见的模式,比如轻度广告、增值服务等。

  陈默听完,又转向汇报的赵经理:“赵经理,如果按照钱经理说的这几个方向,你们的尽调报告里,有评估过团队的执行意愿和潜在风险吗?”

  赵经理也被问住了,坦诚道:“陈董,这一块确实还需要进一步深入……”

  陈默点点头,没再追问,只是说:“嗯,下一个问题,关于用户增长成本,你们的测算模型是基于行业平均值,还是针对他们目标用户群体的特异性做过调整?”

  这个问题直接点到了项目估值的关键。

  整个会议室安静下来,几位投资经理的眼神都变了。

  他们发现,这个年轻的董事长,问的问题一点都不外行,甚至很刁钻,直指核心矛盾和数据细节。

  沈青瓷嘴角微微上扬,接过话头,引导着讨论继续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