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铜板-《今天也在努力拯救悲惨路人丁》

  王氏和王大志的这次“石头腹痛”,缠绵了三四日才逐渐缓解。

  人虽能下地了,但脸色都灰败了不少,走路脚步虚浮,精气神像是被抽走了一半。王氏骂人的声音都低弱了许多,带着一种病后的虚弱和疑神疑鬼。她不再轻易咒骂张小梅,但那眼神里的厌恶和忌讳却更深了,仿佛提一下那个名字都会带来晦气。

  王大志则更加沉默,常常对着空气发呆,眼神里是化不开的愁苦和挣扎。张小梅那句“镇上的亲事”像紧箍咒一样套在他头上,让他食不知味,夜不能寐。他对岑卿的存在更加视若无睹,仿佛她只是院子里一个会动的影子。

  这种压抑而涣散的家庭氛围,正是岑卿所需要的。

  她依旧每日劳作,喂鸡、剁猪草、挑水、洗衣,将“李二丫”这个角色扮演得无可挑剔。但在这些重复的劳作间隙,她的行动更加自如了。王氏的监视因为病弱和心绪不宁而出现了巨大的空当,王大志则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烦恼里。

  趁着一次去河边洗衣的机会,岑卿仔细清点并加固了自己在河滩隐蔽处挖的一个小坑里的“存货”。几个用大树叶包裹、防止返潮的土豆,一小捆晒干的野菜,还有那把用破布层层包裹的柿子蒂粉末。东西不多,却是她一点点偷藏下来的底气。

  然而,这些只能应急。她需要更实际的东西——钱,或者能换取生存资源的物品。

  她的目光,再次投向了那个上了锁的、属于王氏的陪嫁木柜。钥匙终日挂在王氏腰间,从不离身。硬来是不可能的。

  但,并非没有缝隙。

  王氏虽然刻薄精明,但对儿子王大志,却有着一种近乎盲目的信任和偶尔的疏漏。尤其是在她病中精神不济的时候。

  这天下午,王氏喝了药,昏昏沉沉地躺在炕上打盹。王大志被她打发去邻村借点农具。岑卿在院子里扫地,眼角余光一直留意着正房的动静。

  确认王氏睡熟后,她放下扫帚,悄无声息地溜进了王氏的房间。

  房间里弥漫着草药和老人身上特有的酸腐气。王氏侧躺着,发出不均匀的鼾声,腰间那一小串钥匙随着她的呼吸微微起伏。

  岑卿的心跳平稳,动作却快如狸猫。她没有去碰那串钥匙,而是将目标锁定在王氏枕边那个半旧的红漆木匣子上。那是王氏放些零碎私房、偶尔才会打开的地方。匣子没锁,只是扣着。

  她屏住呼吸,轻轻掀开匣盖。里面杂七杂八地放着几根褪色的头绳、一个裂了缝的木头梳子、几枚磨得发亮的铜钱,以及……一小块用油纸包着、已经有些干硬的冰糖。

  岑卿的目光在那块冰糖上停留了一瞬,喉头不自觉地滚动了一下。甜味,是能快速补充能量的奢侈享受。但她克制住了。冰糖目标太明显,容易被发现。

  她的手指,极其轻柔地掠过那几枚铜钱。一共五枚。她犹豫了一下,最终只取走了两枚成色最旧、磨损最严重的。然后将剩下的三枚和杂物稍微拨弄了一下,让它们的位置看起来和之前大致相同,不至于一眼就看出少了。

  合上匣盖,她像来时一样,悄无声息地退出了房间,重新拿起扫帚,仿佛从未离开过院子。

  两枚铜板,冰凉地贴着她胸口的皮肤。这是她来到这个世界后,第一次真正拥有可以自主支配的、微薄的“财富”。

  她知道这很冒险,一旦被发现,后果不堪设想。但她更知道,没有这点启动的资金,她所有的计划都只是空中楼阁。她必须赌一把,赌王氏不会经常清点那几枚她可能自己都忘了具体数目的旧铜钱,赌她即使发现少了,也只会疑心是自己记错,或者迁怒于莫须有的“老鼠”。

  傍晚,王大志回来了,依旧是那副魂不守舍的样子。王氏醒来后,似乎并未察觉枕边匣子的异常,只是嘟囔着口渴,让岑卿倒水。

  岑卿悬着的心,稍稍放下了一些。

  夜里,她躺在冰冷的草席上,摩挲着那两枚铜钱,脑海里开始规划它们的用途。直接向货郎购买食物太显眼,她需要的是更隐蔽、更能持续获取资源的方式——比如,种子。

  如果能有一小块属于自己的地,哪怕只是山脚下一小片无人问津的荒地,她能种上些生长快、不易被注意的作物,比如薯类、豆类……但这需要时机,也需要避开王氏的耳目。

  或者,她可以尝试用这点钱,向村里那些同样贫困、但或许心眼没那么多的孩子或者老人,换取一些信息,或者他们不经意间采集到、自己却用不上的东西。

  思路渐渐清晰。

  第二天,她去村口井边打水时,刻意绕了点远路,经过村尾那片靠近山脚、相对荒僻的地方。她的目光如同最精细的尺子,丈量着那些无人打理的边角地块,评估着土壤、光照和隐蔽性。

  当她站在一处稍高的土坡上,望向通往镇子的那条被车轮碾出深深辙印的土路时,心中第一次涌起一股强烈的渴望。

  离开这里。

  不是像李二丫那样,从一个火坑跳进另一个火坑的“嫁人”,而是真正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出这个闭塞的、充满压抑的村庄,去往一个能让她凭双手挣一口饭吃、不再被人随意决定生死的地方。

  镇子上会有做工的机会吗?哪怕是最辛苦的浆洗、缝补?她拥有不同世界的记忆碎片,懂得一些这个世界可能没有的、或者不常见的知识和技巧,这些能否成为她的依仗?

  前景依旧渺茫,如同笼罩在远山上的薄雾。

  但此刻,她站在土坡上,怀里揣着两枚偷来的铜板,眼中映着通往远方的道路。

  那不再是绝望的深渊,而是一条布满荆棘、却隐约可见出口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