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猎户的伤腿是在第三天清晨开始散发出异味的。
那时天刚蒙蒙亮,岑卿正带着几个妇人在蓄水池边过滤昨夜积攒的雨水。一股若有若无的腐臭随风飘来,像某种不祥的预兆。她立即放下手中的活计,循着气味走向岩壁下伤员聚集的角落。
张猎户躺在一块铺着干草的石板上,脸色灰败,嘴唇干裂。他的妻子正用浸水的布条擦拭他的额头,见他醒来,连忙凑近询问:“当家的,你觉得怎么样?”
“没、没事……”张猎户的声音虚弱得几乎听不见,眼神涣散,“就是有点渴……”
岑卿蹲下身,轻轻掀开盖在他伤腿上的破布。伤口暴露在晨光中的一刹那,周围几个妇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气。
断腿处的肿胀已经蔓延到大腿根部,皮肤呈现出一种诡异的紫红色,边缘泛着灰白。最可怕的是伤口深处,隐约可见发黑的骨头,黄绿色的脓液正从裂缝中缓缓渗出。腐臭的气味正是从这里散发出来的。
“让我看看。”赵铁柱闻声赶来,只看了一眼就脸色骤变。他常年打猎,见过太多伤口,这样的情形意味着什么,他再清楚不过。
他朝岑卿摇了摇头,声音低沉:“不行了。伤口烂到根了,咱们要什么没什么……”
岑卿没有回应,只是更凑近些仔细观察。她伸手轻轻按压伤口周围的皮肤,触手滚烫,而且坚硬如石。张猎户在昏迷中发出一声痛苦的呻吟,额头上渗出豆大的汗珠。
记忆的碎片在这一刻涌现——某个战乱年代,她作为随军医女的助手,见过太多这样的伤口。没有药材,没有器械,只能眼睁睁看着伤者在高烧和溃烂中慢慢死去。
“地锦草,”她猛地站起身,语速极快,“还有车前草,越多越好。再去烧锅开水,把最干净的布都找出来煮一遍。”
她的冷静让慌乱的众人稍稍安定下来。几个年轻人立即分头去找草药,妇人们则忙着生火烧水。
地锦草很快被捣成深绿色的草泥,带着一股刺鼻的青草味。岑卿用煮过的木片小心翼翼地将其敷在伤口上。陷入半昏迷的张铁柱突然剧烈地抽搐起来,喉咙里发出野兽般的呜咽。他的妻子死死按住他的肩膀,眼泪大颗大颗地砸在石板上。
煮沸的布条一圈圈缠上伤腿,可脓血很快就将布条浸透。所有人都明白,这不过是徒劳的安慰。
“让我……让我看看村子……”
凌晨时分,张猎户突然清醒过来,眼神异常清明。这是个危险的信号,岑卿在某个世界学医时就知道,这是回光返照。
赵铁柱和王老栓一左一右搀扶着他,艰难地挪到岩壁边缘。晨曦初露,山下的清河村在薄雾中若隐若现,那些他们世代居住的土坯房像一个个小小的坟包。
“真小啊……”张猎户喃喃道,声音轻得像叹息,“我爹……我爷爷……都在那里住了一辈子……打了一辈子的猎……”
他的目光贪婪地巡视着村子的每一个角落,仿佛要将这片即将永别的故土刻进灵魂深处。
“没想到啊……”他苦笑着,“最后要死在这荒山上……连个全尸都留不下……”
他的妻子再也忍不住,扑在他身上失声痛哭。哭声在寂静的清晨格外刺耳,惊起了林间的飞鸟。
“不怪你,卿丫头。”张猎户突然转向一直沉默站在旁边的岑卿,努力扯出一个扭曲的笑容,“要不是你……我们全家……早就死在征役的路上了……就像村头老李家的大小子……”
这话像一记重锤,敲在每个人的心上。想起那些被衙役强行带走的青壮,想起他们绝望的眼神,想起山下那个即将被洪水吞噬的村庄。
日头升高时,张猎户走了。走得很安静,就像他平时打猎时那样,悄无声息。
如何处理后事立即成了难题。
“按老祖宗的规矩,该送回村里安葬。”村中最年长的三叔公颤巍巍地说,“入土为安,魂归故里啊……”
“不行。”岑卿斩钉截铁地否决,“现在下山就是送死。而且……”
她望向山下,声音冰冷:“那里很快就不再是我们的村子了。”
最后,他们在营地东面选了处向阳的坡地。男人们轮番上阵,镐头砸在坚硬的石地上,迸出点点火星。这是个极其艰难的过程,每一寸泥土都混合着碎石,仿佛这座荒山在用最后的力量抗拒着又一个外来者的入侵。
“让我来。”赵铁柱接过一个年轻人手中已经磨钝的镐头,吐了口唾沫在掌心,抡圆了胳膊狠狠砸下。石块碎裂的声音在寂静的山坡上格外刺耳。
坑挖得很浅,勉强能容纳一个成年人。下葬时,张猎户的妻子把丈夫最珍视的猎刀放在他身边,又仔细替他理了理散乱的头发。
没有棺木,没有纸钱,只有一捧捧碎石混合着泥土,缓缓覆盖在那具曾经健硕的身躯上。
老村长颤巍巍地走上前,苍老的嗓音在山谷间回荡起送葬的调子:
“魂兮归去哟——
莫念家中梁上燕
此去黄泉路漫漫
且看青山作故乡……”
悲凉的调子让所有人都红了眼眶。李寡妇搂紧怀中的孩子,把脸埋在孩子瘦弱的肩头;王老栓别过脸去,用力抹着眼睛;就连最硬的赵铁柱也低下头,死死盯着自己的鞋尖。
这一刻,他们才真切地意识到,从离开村子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再也回不去了。这座荒山,这片石坡,就是他们新的家园——活着在此挣扎,死了在此安息。
葬礼结束后,岑卿独自在新垒的坟前站了很久。坟头的石块还带着清晨的凉意,几只山雀在旁边的灌木丛中跳跃鸣叫,仿佛死亡从未发生过。
赵铁柱不知何时走到她身后,哑着嗓子问:“接下来怎么办?”
“活下去。”岑卿望着那座简陋的坟头,声音很轻却异常坚定,“让更多的人活下去。”
她转身面向不知何时聚集过来的村民,目光扫过每一张惶恐不安的脸。晨光映在她沾着泥土的脸上,勾勒出坚毅的轮廓。
“都看见了吗?”她的声音在山谷间回荡,“在这里,死很容易。饿死,病死,或者像猎户叔这样受伤而死。”
她停顿了一下,让每个人都能消化这句话的重量。
“但我们要活着,要好好地活着。”
她指向那片新开辟的菜地,那里还只有零星的几株野菜在石缝间顽强生长。
“把猎户叔葬在这里,就是要让后来人记住,这片地是用命换来的。每一寸土,都要长出能吃的东西。”
人群沉默着,但一种无形的变化正在发生。当第一个人默默拿起锄头走向菜地,当第二个人弯腰捡起石块,当所有人都开始新一天的劳作时,某种比石头更坚硬的东西正在这片荒山上生根发芽。
傍晚时分,赵铁柱在检查陷阱时,发现其中一个套索终于逮到了猎物——一只瘦小的山兔。虽然不够所有人分食,但这是他们上山后第一次真正的收获。
当兔肉的香气在营地飘起时,没有人欢呼。大家默默地分食着这份来之不易的肉食,仿佛在进行某种庄严的仪式。每个人都在细细咀嚼,仿佛要将这份生命的滋味牢牢记住。
岑卿把自己那份兔肉给了张猎户的孩子。看着孩子贪婪啃食的样子,她想起在无数个世界里见过的死亡。但这一次不同,这一次的死亡不是毫无意义的背景,而是成了活下去的动力。
夜幕降临,新一轮的守夜开始了。篝火旁,赵铁柱仔细打磨着张猎户留下的那把猎刀,刀身在火光下泛着冷冽的光。刀刃划过磨刀石的沙沙声,和着远处山风的呜咽,奏出一曲生命的挽歌与赞歌。
那时天刚蒙蒙亮,岑卿正带着几个妇人在蓄水池边过滤昨夜积攒的雨水。一股若有若无的腐臭随风飘来,像某种不祥的预兆。她立即放下手中的活计,循着气味走向岩壁下伤员聚集的角落。
张猎户躺在一块铺着干草的石板上,脸色灰败,嘴唇干裂。他的妻子正用浸水的布条擦拭他的额头,见他醒来,连忙凑近询问:“当家的,你觉得怎么样?”
“没、没事……”张猎户的声音虚弱得几乎听不见,眼神涣散,“就是有点渴……”
岑卿蹲下身,轻轻掀开盖在他伤腿上的破布。伤口暴露在晨光中的一刹那,周围几个妇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气。
断腿处的肿胀已经蔓延到大腿根部,皮肤呈现出一种诡异的紫红色,边缘泛着灰白。最可怕的是伤口深处,隐约可见发黑的骨头,黄绿色的脓液正从裂缝中缓缓渗出。腐臭的气味正是从这里散发出来的。
“让我看看。”赵铁柱闻声赶来,只看了一眼就脸色骤变。他常年打猎,见过太多伤口,这样的情形意味着什么,他再清楚不过。
他朝岑卿摇了摇头,声音低沉:“不行了。伤口烂到根了,咱们要什么没什么……”
岑卿没有回应,只是更凑近些仔细观察。她伸手轻轻按压伤口周围的皮肤,触手滚烫,而且坚硬如石。张猎户在昏迷中发出一声痛苦的呻吟,额头上渗出豆大的汗珠。
记忆的碎片在这一刻涌现——某个战乱年代,她作为随军医女的助手,见过太多这样的伤口。没有药材,没有器械,只能眼睁睁看着伤者在高烧和溃烂中慢慢死去。
“地锦草,”她猛地站起身,语速极快,“还有车前草,越多越好。再去烧锅开水,把最干净的布都找出来煮一遍。”
她的冷静让慌乱的众人稍稍安定下来。几个年轻人立即分头去找草药,妇人们则忙着生火烧水。
地锦草很快被捣成深绿色的草泥,带着一股刺鼻的青草味。岑卿用煮过的木片小心翼翼地将其敷在伤口上。陷入半昏迷的张铁柱突然剧烈地抽搐起来,喉咙里发出野兽般的呜咽。他的妻子死死按住他的肩膀,眼泪大颗大颗地砸在石板上。
煮沸的布条一圈圈缠上伤腿,可脓血很快就将布条浸透。所有人都明白,这不过是徒劳的安慰。
“让我……让我看看村子……”
凌晨时分,张猎户突然清醒过来,眼神异常清明。这是个危险的信号,岑卿在某个世界学医时就知道,这是回光返照。
赵铁柱和王老栓一左一右搀扶着他,艰难地挪到岩壁边缘。晨曦初露,山下的清河村在薄雾中若隐若现,那些他们世代居住的土坯房像一个个小小的坟包。
“真小啊……”张猎户喃喃道,声音轻得像叹息,“我爹……我爷爷……都在那里住了一辈子……打了一辈子的猎……”
他的目光贪婪地巡视着村子的每一个角落,仿佛要将这片即将永别的故土刻进灵魂深处。
“没想到啊……”他苦笑着,“最后要死在这荒山上……连个全尸都留不下……”
他的妻子再也忍不住,扑在他身上失声痛哭。哭声在寂静的清晨格外刺耳,惊起了林间的飞鸟。
“不怪你,卿丫头。”张猎户突然转向一直沉默站在旁边的岑卿,努力扯出一个扭曲的笑容,“要不是你……我们全家……早就死在征役的路上了……就像村头老李家的大小子……”
这话像一记重锤,敲在每个人的心上。想起那些被衙役强行带走的青壮,想起他们绝望的眼神,想起山下那个即将被洪水吞噬的村庄。
日头升高时,张猎户走了。走得很安静,就像他平时打猎时那样,悄无声息。
如何处理后事立即成了难题。
“按老祖宗的规矩,该送回村里安葬。”村中最年长的三叔公颤巍巍地说,“入土为安,魂归故里啊……”
“不行。”岑卿斩钉截铁地否决,“现在下山就是送死。而且……”
她望向山下,声音冰冷:“那里很快就不再是我们的村子了。”
最后,他们在营地东面选了处向阳的坡地。男人们轮番上阵,镐头砸在坚硬的石地上,迸出点点火星。这是个极其艰难的过程,每一寸泥土都混合着碎石,仿佛这座荒山在用最后的力量抗拒着又一个外来者的入侵。
“让我来。”赵铁柱接过一个年轻人手中已经磨钝的镐头,吐了口唾沫在掌心,抡圆了胳膊狠狠砸下。石块碎裂的声音在寂静的山坡上格外刺耳。
坑挖得很浅,勉强能容纳一个成年人。下葬时,张猎户的妻子把丈夫最珍视的猎刀放在他身边,又仔细替他理了理散乱的头发。
没有棺木,没有纸钱,只有一捧捧碎石混合着泥土,缓缓覆盖在那具曾经健硕的身躯上。
老村长颤巍巍地走上前,苍老的嗓音在山谷间回荡起送葬的调子:
“魂兮归去哟——
莫念家中梁上燕
此去黄泉路漫漫
且看青山作故乡……”
悲凉的调子让所有人都红了眼眶。李寡妇搂紧怀中的孩子,把脸埋在孩子瘦弱的肩头;王老栓别过脸去,用力抹着眼睛;就连最硬的赵铁柱也低下头,死死盯着自己的鞋尖。
这一刻,他们才真切地意识到,从离开村子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再也回不去了。这座荒山,这片石坡,就是他们新的家园——活着在此挣扎,死了在此安息。
葬礼结束后,岑卿独自在新垒的坟前站了很久。坟头的石块还带着清晨的凉意,几只山雀在旁边的灌木丛中跳跃鸣叫,仿佛死亡从未发生过。
赵铁柱不知何时走到她身后,哑着嗓子问:“接下来怎么办?”
“活下去。”岑卿望着那座简陋的坟头,声音很轻却异常坚定,“让更多的人活下去。”
她转身面向不知何时聚集过来的村民,目光扫过每一张惶恐不安的脸。晨光映在她沾着泥土的脸上,勾勒出坚毅的轮廓。
“都看见了吗?”她的声音在山谷间回荡,“在这里,死很容易。饿死,病死,或者像猎户叔这样受伤而死。”
她停顿了一下,让每个人都能消化这句话的重量。
“但我们要活着,要好好地活着。”
她指向那片新开辟的菜地,那里还只有零星的几株野菜在石缝间顽强生长。
“把猎户叔葬在这里,就是要让后来人记住,这片地是用命换来的。每一寸土,都要长出能吃的东西。”
人群沉默着,但一种无形的变化正在发生。当第一个人默默拿起锄头走向菜地,当第二个人弯腰捡起石块,当所有人都开始新一天的劳作时,某种比石头更坚硬的东西正在这片荒山上生根发芽。
傍晚时分,赵铁柱在检查陷阱时,发现其中一个套索终于逮到了猎物——一只瘦小的山兔。虽然不够所有人分食,但这是他们上山后第一次真正的收获。
当兔肉的香气在营地飘起时,没有人欢呼。大家默默地分食着这份来之不易的肉食,仿佛在进行某种庄严的仪式。每个人都在细细咀嚼,仿佛要将这份生命的滋味牢牢记住。
岑卿把自己那份兔肉给了张猎户的孩子。看着孩子贪婪啃食的样子,她想起在无数个世界里见过的死亡。但这一次不同,这一次的死亡不是毫无意义的背景,而是成了活下去的动力。
夜幕降临,新一轮的守夜开始了。篝火旁,赵铁柱仔细打磨着张猎户留下的那把猎刀,刀身在火光下泛着冷冽的光。刀刃划过磨刀石的沙沙声,和着远处山风的呜咽,奏出一曲生命的挽歌与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