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运河解冻,柳条抽新。京城“岑记”在梧桐里稳稳扎根,生意愈发红火,已然成了附近区域有口皆碑的知名食肆。客源稳定,口碑载道,甚至有些住在城东的食客,也会不辞路远,特意前来品尝这独特的南方面食。
岑卿依旧保持着冷静与克制,并未因生意兴隆而盲目扩张。铺面维持原样,只在后院工坊添置了些更趁手的工具,确保出品的稳定与高效。岑羽经过这大半年的历练,越发沉稳干练,将前厅事务打理得滴水不漏,俨然是岑卿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生活似乎步入了一种安稳而忙碌的轨道。但岑卿心中那根关于苏小婉的弦,从未放松。她来京城的主要目的,并非仅仅为了开店谋生。
平日里,她看似专注于店内事务,实则耳朵始终留意着客人们的交谈。尤其是那些看似闲聊的、关于京城权贵圈子的零碎信息。
文老先生是店里的常客,也是消息的重要来源之一。他虽是一介布衣,但交游广阔,与一些不得志的文人、退休的小吏常有往来,对京城轶闻知之甚详。这日,他一边慢悠悠地吃着麻酱拌面,一边与另一位老友闲谈。
“……要说这丞相府啊,近来也是多事之秋。”文老先生捋着胡须,压低了些声音。
“哦?除了那位要纳妾的消息,还有何事?”他那老友好奇问道。
“纳妾?哼,”文老先生轻哼一声,带着几分文人式的清高与洞明,“那不过是摆在明面上的由头。我听闻,丞相夫人这病,来得蹊跷。”
岑卿正在不远处整理柜台,闻言动作几不可查地一顿,随即又恢复如常,仿佛只是无意间听到。
“蹊跷?此话怎讲?”
“说是去岁冬日染了风寒,原本只是小恙。可太医院几位圣手轮番诊治,汤药进了无数,病情却反反复复,始终不见大好,反而日渐沉疴。”文老先生声音更低,“更有传言说,夫人病中,饮食颇为不顺,时有呕吐腹泻之症,倒不像是寻常风寒之兆……”
“这……”他那老友倒吸一口凉气,“莫非是……”
“嘘——慎言!”文老先生及时止住了话头,转而叹道,“高门深似海,其中关窍,岂是我等升斗小民所能揣度?只可怜那苏夫人,一代奇女子,竟落得如此境地。”
两人唏嘘一番,便转了话题。
这番话,却如同惊雷,在岑卿心中炸响。病情反复,不像风寒,饮食不顺,呕吐腹泻……这些零碎的词语,在她脑海中迅速拼凑,指向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可能性——中毒?
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这只是毫无根据的猜测,来自市井流言,做不得准。但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便迅速生根发芽。
此后,她更加留意相关的信息。有时是某位在太医院有远亲的食客,抱怨如今当差不易,尤其是伺候那些贵人,稍有差池便是大祸;有时是几个书吏模样的人,低声议论着朝中某位大佬后宅不宁,似有宠妾灭妻之嫌,虽未点名,但结合上下文,不难猜出所指;甚至有一次,一位看起来像是高门仆妇模样的妇人,来店里买酱萝卜,与同伴低声抱怨主家夫人病中口味挑剔,连御赐的补品都难以入口,反倒
岑卿依旧保持着冷静与克制,并未因生意兴隆而盲目扩张。铺面维持原样,只在后院工坊添置了些更趁手的工具,确保出品的稳定与高效。岑羽经过这大半年的历练,越发沉稳干练,将前厅事务打理得滴水不漏,俨然是岑卿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生活似乎步入了一种安稳而忙碌的轨道。但岑卿心中那根关于苏小婉的弦,从未放松。她来京城的主要目的,并非仅仅为了开店谋生。
平日里,她看似专注于店内事务,实则耳朵始终留意着客人们的交谈。尤其是那些看似闲聊的、关于京城权贵圈子的零碎信息。
文老先生是店里的常客,也是消息的重要来源之一。他虽是一介布衣,但交游广阔,与一些不得志的文人、退休的小吏常有往来,对京城轶闻知之甚详。这日,他一边慢悠悠地吃着麻酱拌面,一边与另一位老友闲谈。
“……要说这丞相府啊,近来也是多事之秋。”文老先生捋着胡须,压低了些声音。
“哦?除了那位要纳妾的消息,还有何事?”他那老友好奇问道。
“纳妾?哼,”文老先生轻哼一声,带着几分文人式的清高与洞明,“那不过是摆在明面上的由头。我听闻,丞相夫人这病,来得蹊跷。”
岑卿正在不远处整理柜台,闻言动作几不可查地一顿,随即又恢复如常,仿佛只是无意间听到。
“蹊跷?此话怎讲?”
“说是去岁冬日染了风寒,原本只是小恙。可太医院几位圣手轮番诊治,汤药进了无数,病情却反反复复,始终不见大好,反而日渐沉疴。”文老先生声音更低,“更有传言说,夫人病中,饮食颇为不顺,时有呕吐腹泻之症,倒不像是寻常风寒之兆……”
“这……”他那老友倒吸一口凉气,“莫非是……”
“嘘——慎言!”文老先生及时止住了话头,转而叹道,“高门深似海,其中关窍,岂是我等升斗小民所能揣度?只可怜那苏夫人,一代奇女子,竟落得如此境地。”
两人唏嘘一番,便转了话题。
这番话,却如同惊雷,在岑卿心中炸响。病情反复,不像风寒,饮食不顺,呕吐腹泻……这些零碎的词语,在她脑海中迅速拼凑,指向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可能性——中毒?
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这只是毫无根据的猜测,来自市井流言,做不得准。但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便迅速生根发芽。
此后,她更加留意相关的信息。有时是某位在太医院有远亲的食客,抱怨如今当差不易,尤其是伺候那些贵人,稍有差池便是大祸;有时是几个书吏模样的人,低声议论着朝中某位大佬后宅不宁,似有宠妾灭妻之嫌,虽未点名,但结合上下文,不难猜出所指;甚至有一次,一位看起来像是高门仆妇模样的妇人,来店里买酱萝卜,与同伴低声抱怨主家夫人病中口味挑剔,连御赐的补品都难以入口,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