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篾刀下的严苛与匠心-《今天也在努力拯救悲惨路人丁》

  选竹的学问刚刚入门,真正的考验便接踵而至。第二天,岑卿再次来到李爷爷家的小院,直播标题早早挂出:「从选竹到劈篾:传统竹编的筋骨」。

  院子里,昨天精心挑选出的几根“壮年”毛竹已在一旁待命。李爷爷手里握着一把造型古朴、刃口闪着寒光的篾刀,神情比昨日教学时严肃了许多。

  “今天学劈竹,取篾。”李爷爷言简意赅,拿起一根竹子固定在木马(一种木制的固定工具)上,“看好了,只演示一遍。”

  话音未落,只见他深吸一口气,篾刀尖端精准地嵌入竹子顶端细小的缝隙,手腕猛然发力——“咔嚓!”一声清脆的裂响,伴随着竹节内部空气释放的微弱嘶鸣,碗口粗的毛竹竟被他一刀从头到尾均匀地劈成了两半!

  整个过程快如闪电,干净利落,充满了力量感。劈开的竹片断面光滑,纹理笔直,仿佛用尺子量过一般。

  直播间里瞬间炸开了锅:

  “我的天!这手法!太帅了!”

  “听着声音都觉得解压!”

  “李爷爷威武!这得练多少年啊!”

  岑卿也看得心旌摇曳,跃跃欲试。“李爷爷,让我试试?”

  李爷爷没说话,只是将篾刀递给她,眼神里带着审视。岑卿接过刀,入手便是一沉——这篾刀远比看起来要重。她学着李爷爷的样子,将另一根毛竹固定好,回忆着刚才的发力技巧,屏息凝神,用力劈下!

  “嗞——啪!”

  预想中竹子应声而开的场面并未出现。篾刀卡在了竹子的中段,入木三分,却未能一劈到底。裂开的缝隙歪歪扭扭,像一条丑陋的蜈蚣爬在竹身上。岑卿的脸瞬间涨红了,手臂因用力过度而微微颤抖。

  “力道用老了,心太急。”李爷爷的声音平静无波,走过来,单手握住刀柄,看似随意地一抖一送,“咔嚓”,卡住的竹子这才彻底分开,但劈出的竹片已然废了,边缘毛糙,厚薄不均。

  “再来。”李爷爷的语气不容置疑。

  岑卿抿了抿唇,重新固定一根竹子,再次举刀。这一次,她更加小心,控制着力道和角度。然而——“嗤啦”,刀刃划过,只劈开了不到一尺的长度,又卡住了,裂口依旧歪斜。

  第三次,第四次……不是劈歪,就是劈到一半无力为继,或者好不容易劈到底,竹片却薄厚差距巨大,完全无法使用。地上很快堆了好几片失败的“作品”。岑卿的掌心被粗糙的刀柄和竹刺磨得通红,虎口震得发麻,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呼吸也变得急促。

  直播间的弹幕开始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一部分网友心疼不已:

  “啊啊啊看着都疼!晚晚的手啊!”

  “李爷爷是不是太严格了?这才刚开始学啊!”

  “循序渐进不好吗?一上来就这么难,打击积极性啊!”

  “晚晚别练了,休息一下吧,手心肯定磨出水泡了!”

  而另一部分网友则持不同看法:

  “严师出高徒,学手艺哪有不辛苦的?”

  “现在不严格,以后学出来也是半吊子,那才是害了她。”

  “觉得严的怕是没见识过真正传统手艺的传承,哪个不是这么过来的?”

  “要是嘻嘻哈哈就能学会,这手艺早就不值钱了!支持李爷爷!”

  两派观点在弹幕里争执不下,气氛一时有些紧张。

  就在这时,李爷爷忽然对着岑卿手中的手机镜头开口了,声音沉稳而沧桑:“娃娃们,觉得我老头子太严了?”

  他伸出自己的一双手,摊开在镜头前。

  那是一双怎样的手啊!手掌异常宽大,指节粗壮变形,布满了一层叠一层、深深浅浅的黄色老茧,像一层坚韧的铠甲。手背上纵横交错的皱纹里,嵌着许多洗不掉的青黑色竹渍和细小的、白色的疤痕。指甲厚实,边缘磨损得凹凸不平。这双手,每一道纹路、每一处伤疤,仿佛都在无声地诉说着数十年来与竹子打交道的艰辛岁月,承载着无数次篾刀划伤、竹刺扎入又愈合的记忆。

  直播间瞬间安静了,所有争论的弹幕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

  李爷爷的目光扫过镜头,仿佛能穿透屏幕,看到每一个正在观看的人:“这双手,从八岁跟着我爹学编筐开始,磨破过多少次皮,流过多少血,我自己都记不清了。”

  他拿起一片岑卿劈废的、边缘毛糙的竹片,用手指轻轻一刮,便有细小的竹刺竖起:“竹子这东西,看着光滑,实则一身反骨。你力道稍偏,角度稍差,它就不服你,要么劈歪,要么起毛刺。这样的篾片,编出来的筐,不仅难看,更不结实,一用力就散架。我们编的筐,农家人要拿来挑谷担菜,走山路,磕磕碰碰,不结实怎么行?”

  他的语气没有责备,只有一种沉淀了岁月的平静:“手艺手艺,手上活计。不用心,不下苦功,不用血汗去熟悉材料的脾性,哪来的‘艺’?觉得劈竹子苦,那后面刮篾、分丝、编织,哪一步不比这个更精细、更磨人?现在心疼她,放松要求,那是哄她玩,不是教她本事。真为她好,就得让她知道,想从我这院子里拿走真东西,就得按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一步一个脚印,吃得了这份苦。”

  他顿了顿,看着岑卿,眼神深邃:“丫头,你要是觉得受不了,现在放下刀,回去拍你的视频,我绝不拦你。但你要是还想学,接下来,只会更严。”

  这一番话,透过镜头,重重地敲在每个人心上。那些原本觉得李爷爷过于严苛的网友沉默了,他们看着那双布满沧桑的手,再看着地上那些失败的竹片,似乎明白了这份“严苛”背后,是对技艺的敬畏和对传承的负责。

  岑卿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再次固定好一根新的竹子,双手紧紧握住篾刀,调整呼吸,回忆着李爷爷发力时那种举重若轻的感觉,然后,凝神,挥臂——

  “咔嚓!”

  这一次,裂响清脆,竹片应声而开!虽然劈开的直线仍有些微的弧度,不如李爷爷那般笔直如尺,但比起之前那些歪歪扭扭的失败品,已是天壤之别!竹片厚度也均匀了许多。

  李爷爷眼中闪过一丝极难察觉的赞许,但嘴上依旧严厉:“手腕还不够稳,发力要更透。继续,把这一堆都劈完。”

  “是,李爷爷。”岑卿朗声应道,语气中没有丝毫抱怨,只有专注和决心。

  “咔嚓”、“咔嚓”的劈竹声在小院里规律地响起,如同一声声锤炼的鼓点。汗水顺着她的鬓角滑落,滴在泥土里,她也浑然不觉。

  直播间的弹幕风气彻底转变:

  “哭了,李爷爷这双手……致敬真正的匠人!”

  “对不起,刚才是我声音太大了,严点好,真的严点好!”

  “晚晚好样的!这股不服输的劲儿爱了!”

  “这才是真正的传承,看得我热血沸腾!”

  “已截图李爷爷的手,这就是‘匠心’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