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盒到货的消息像春风一样传遍了青山坳的每个角落。天边刚泛起鱼肚白,合作社仓库前就已经聚满了人。男人们穿着厚实的棉袄,嘴里呵出白气,正从停靠在路边的卡车上卸货。成摞的扁平包装盒在他们手中传递,很快在仓库门口堆起了一座小山。
小心点,别把边角压坏了!李叔站在卡车旁指挥着,时不时伸手扶一把快要滑落的纸箱。
仓库里,女人们早已忙碌开来。张婶戴着老花镜,正仔细检查每一坛酸菜的密封情况。她用手指轻轻抹去坛口的灰尘,确保泥封完好无损。李大娘则带着几个年轻媳妇在清点笋干,她们把包装袋对着灯光照看,检查是否有漏气。
这批笋干晒得真好,李大娘满意地说,你看这颜色,金黄金黄的。
岑卿拿着订单本在仓库里穿梭,不时停下来确认数量。她的声音在空旷的仓库里显得格外清晰:精品装需要三百盒,每盒要放酸菜一坛、笋干一袋、野菜酱一瓶、红薯干一包,还有桂花蜜一小罐。
放心吧晚晚,王奶奶的孙子王小川应声道,我们昨晚加班清点过了,数量只多不少!
在仓库的东南角,徐明远正带着几个年轻人搭建临时的包装流水线。他们把六张长木桌拼在一起,组成了一条简易的生产线。从右到左,依次是空盒区、装填区、封盒区、贴标区和装箱区。
这里要留出足够的空间放酸菜坛,徐明远比划着,最好在盒子底部加个固定架。他拿起一个空包装盒,用多余的硬纸板现场制作了一个简易的防震支架。
太阳渐渐升高,金色的阳光透过仓库的窗户洒进来,照亮了空气中飞舞的尘埃。一切准备就绪,包装工作正式开始了。
第一道工序是准备空盒。林晓峰负责拆开扁平包装盒,熟练地将它们展开成型。他的动作很快,一个个成型的礼盒顺着桌面滑向下一站。
空盒来了!他每展开十个盒子就会喊一声,像是在为整个流水线打着节拍。
第二道工序是最繁忙的装填区。四个人并排站着,像训练有素的士兵。张婶负责放酸菜坛,她双手稳稳地托起坛子,轻轻放进盒子里的固定架中。
酸菜一坛——她的声音沉稳有力。
紧接着是李大娘放笋干。她先检查包装袋的封口是否完好,然后才小心地放进盒子里预留的位置。
笋干一袋——
两个年轻媳妇配合默契,一个放野菜酱,一个放红薯干。她们的动作行云流水,嘴里还不停地数着数。
野菜酱一瓶——
红薯干一包——
这些报数的声音在仓库里回荡,仿佛一首劳动的协奏曲。
第三道工序是岑卿负责的精品装专属环节——添加桂花蜜。她小心地捧起精致的玻璃罐,检查密封是否完好,然后轻轻地放在盒子中央预留的空位上。她的动作格外轻柔,生怕碰坏了其他产品。
桂花蜜一罐——她的声音清脆悦耳。
第四道工序是封盒。李叔站在这个工位,他粗壮的手臂显得格外有力。只见他双手按住盒盖,轻轻一压,各个卡扣就严丝合缝地扣上了。他还要检查每个盒子的闭合情况,确保在运输过程中不会散开。
封盒完成!他的声音洪亮有力。
最后一站是贴标和装箱。徐明远守在这里,他的工作看似简单,却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他先是用湿布擦干净每个盒子的贴标位置,然后小心翼翼地贴上青山坳的logo标签。每个标签都必须贴得端端正正,不能有丝毫歪斜。
贴好标签的礼盒被按照订单顺序装进运输箱。徐明远会在箱子里垫上一层缓冲材料,确保礼盒在运输过程中不会相互碰撞。最后,他用胶带将纸箱封好,在箱体侧面用马克笔标注订单编号。
起初,流水线的运转还不太顺畅。时而酸菜坛放歪了,时而盒盖没扣紧,时而又发现标签贴歪了。但大家并不气馁,而是互相提醒,及时调整。
张婶,这个坛子有点歪了。
李大娘,这袋笋干封口不太牢。
明远哥,这个标签可以再往左一点。
在不断的磨合中,流水线渐渐顺畅起来。每个人的动作都变得更加熟练,配合也更加默契。
中午时分,李素珍带着几个妇女送来了午饭。简单的青菜豆腐,配上热气腾腾的白米饭,还有一大锅紫菜蛋花汤。大家轮流吃饭,流水线却从未停止。
晚晚,先喝口热汤。李素珍给女儿盛了满满一碗。
岑卿接过汤碗,眼睛还盯着流水线:妈,我不饿。这批订单要得急,得抓紧时间。
下午的阳光斜斜地照进仓库,在每个人脸上投下温暖的光影。重复的动作做了成百上千遍,手上都沾满了纸箱特有的气味,但没有人抱怨。相反,随着配合越来越默契,大家的干劲反而更足了。
张婶装酸菜的速度快得让人眼花缭乱,她甚至能一边装坛一边检查下一个盒子的固定架是否完好。李叔扣盒盖的动作也越发精准,力道恰到好处。连最年轻的林晓峰拆包装盒都拆出了节奏感,他的动作干净利落,几乎没有多余的动作。
夕阳西下时,第一批三百盒精品装全部完成。看着仓库一角堆得整整齐齐的礼盒,大家都松了口气。金色的夕阳余晖透过窗户,为这些礼盒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泽。
今天先到这里吧,岑卿擦了擦额头的汗,明天再继续包装实惠装。
众人开始收拾工具,清扫场地。虽然每个人都面带倦容,但眼神中却闪烁着满足的光芒。
没想到咱们一天能包这么多!张婶揉着发酸的胳膊,语气里满是自豪,这要是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明天速度还能更快,李叔信心满满地说,今天头一回,有些地方还不熟练。明天咱们调整一下工序,效率肯定能再提高。
青山坳的夜晚安静而深沉。而在合作社的仓库里,那些精心包装的礼盒正静静地等待着,将这片山野的味道带到一个个陌生的城市,送到一个个期待的人手中。
小心点,别把边角压坏了!李叔站在卡车旁指挥着,时不时伸手扶一把快要滑落的纸箱。
仓库里,女人们早已忙碌开来。张婶戴着老花镜,正仔细检查每一坛酸菜的密封情况。她用手指轻轻抹去坛口的灰尘,确保泥封完好无损。李大娘则带着几个年轻媳妇在清点笋干,她们把包装袋对着灯光照看,检查是否有漏气。
这批笋干晒得真好,李大娘满意地说,你看这颜色,金黄金黄的。
岑卿拿着订单本在仓库里穿梭,不时停下来确认数量。她的声音在空旷的仓库里显得格外清晰:精品装需要三百盒,每盒要放酸菜一坛、笋干一袋、野菜酱一瓶、红薯干一包,还有桂花蜜一小罐。
放心吧晚晚,王奶奶的孙子王小川应声道,我们昨晚加班清点过了,数量只多不少!
在仓库的东南角,徐明远正带着几个年轻人搭建临时的包装流水线。他们把六张长木桌拼在一起,组成了一条简易的生产线。从右到左,依次是空盒区、装填区、封盒区、贴标区和装箱区。
这里要留出足够的空间放酸菜坛,徐明远比划着,最好在盒子底部加个固定架。他拿起一个空包装盒,用多余的硬纸板现场制作了一个简易的防震支架。
太阳渐渐升高,金色的阳光透过仓库的窗户洒进来,照亮了空气中飞舞的尘埃。一切准备就绪,包装工作正式开始了。
第一道工序是准备空盒。林晓峰负责拆开扁平包装盒,熟练地将它们展开成型。他的动作很快,一个个成型的礼盒顺着桌面滑向下一站。
空盒来了!他每展开十个盒子就会喊一声,像是在为整个流水线打着节拍。
第二道工序是最繁忙的装填区。四个人并排站着,像训练有素的士兵。张婶负责放酸菜坛,她双手稳稳地托起坛子,轻轻放进盒子里的固定架中。
酸菜一坛——她的声音沉稳有力。
紧接着是李大娘放笋干。她先检查包装袋的封口是否完好,然后才小心地放进盒子里预留的位置。
笋干一袋——
两个年轻媳妇配合默契,一个放野菜酱,一个放红薯干。她们的动作行云流水,嘴里还不停地数着数。
野菜酱一瓶——
红薯干一包——
这些报数的声音在仓库里回荡,仿佛一首劳动的协奏曲。
第三道工序是岑卿负责的精品装专属环节——添加桂花蜜。她小心地捧起精致的玻璃罐,检查密封是否完好,然后轻轻地放在盒子中央预留的空位上。她的动作格外轻柔,生怕碰坏了其他产品。
桂花蜜一罐——她的声音清脆悦耳。
第四道工序是封盒。李叔站在这个工位,他粗壮的手臂显得格外有力。只见他双手按住盒盖,轻轻一压,各个卡扣就严丝合缝地扣上了。他还要检查每个盒子的闭合情况,确保在运输过程中不会散开。
封盒完成!他的声音洪亮有力。
最后一站是贴标和装箱。徐明远守在这里,他的工作看似简单,却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他先是用湿布擦干净每个盒子的贴标位置,然后小心翼翼地贴上青山坳的logo标签。每个标签都必须贴得端端正正,不能有丝毫歪斜。
贴好标签的礼盒被按照订单顺序装进运输箱。徐明远会在箱子里垫上一层缓冲材料,确保礼盒在运输过程中不会相互碰撞。最后,他用胶带将纸箱封好,在箱体侧面用马克笔标注订单编号。
起初,流水线的运转还不太顺畅。时而酸菜坛放歪了,时而盒盖没扣紧,时而又发现标签贴歪了。但大家并不气馁,而是互相提醒,及时调整。
张婶,这个坛子有点歪了。
李大娘,这袋笋干封口不太牢。
明远哥,这个标签可以再往左一点。
在不断的磨合中,流水线渐渐顺畅起来。每个人的动作都变得更加熟练,配合也更加默契。
中午时分,李素珍带着几个妇女送来了午饭。简单的青菜豆腐,配上热气腾腾的白米饭,还有一大锅紫菜蛋花汤。大家轮流吃饭,流水线却从未停止。
晚晚,先喝口热汤。李素珍给女儿盛了满满一碗。
岑卿接过汤碗,眼睛还盯着流水线:妈,我不饿。这批订单要得急,得抓紧时间。
下午的阳光斜斜地照进仓库,在每个人脸上投下温暖的光影。重复的动作做了成百上千遍,手上都沾满了纸箱特有的气味,但没有人抱怨。相反,随着配合越来越默契,大家的干劲反而更足了。
张婶装酸菜的速度快得让人眼花缭乱,她甚至能一边装坛一边检查下一个盒子的固定架是否完好。李叔扣盒盖的动作也越发精准,力道恰到好处。连最年轻的林晓峰拆包装盒都拆出了节奏感,他的动作干净利落,几乎没有多余的动作。
夕阳西下时,第一批三百盒精品装全部完成。看着仓库一角堆得整整齐齐的礼盒,大家都松了口气。金色的夕阳余晖透过窗户,为这些礼盒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泽。
今天先到这里吧,岑卿擦了擦额头的汗,明天再继续包装实惠装。
众人开始收拾工具,清扫场地。虽然每个人都面带倦容,但眼神中却闪烁着满足的光芒。
没想到咱们一天能包这么多!张婶揉着发酸的胳膊,语气里满是自豪,这要是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明天速度还能更快,李叔信心满满地说,今天头一回,有些地方还不熟练。明天咱们调整一下工序,效率肯定能再提高。
青山坳的夜晚安静而深沉。而在合作社的仓库里,那些精心包装的礼盒正静静地等待着,将这片山野的味道带到一个个陌生的城市,送到一个个期待的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