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凡铁铸獠牙-《今天也在努力拯救悲惨路人丁》

  晨雾如冰冷的纱幔,缠绕着林间。岑卿的身影并未直接消失在群山深处,而是在距离木屋不远的一处背风岩坳里停了下来。她盘膝坐下,并非调息,而是强行将意识沉入那片浩瀚而混乱的记忆之海。

  头痛,瞬间如同潮水般涌来,尖锐而持久。这是强行搜索特定、且不属于此世知识的代价。弓弩和火药包有其极限,面对更灵活、护身手段更多的修士或皮糙肉厚的妖兽,她需要一种更直接、更具威慑力的武器。她想起了那个科技世界里,一种名为“枪”的武器,一种赋予凡人极致杀伤力的造物。

  脑海中,无数碎片疯狂翻涌、碰撞——金属冶炼、火药配方、机械结构、弹道学……来自不同时代、不同文明的“枪械”知识,如同破碎的镜片,在她强大的意志力下被强行捕捉、剥离、筛选、整合。她需要的不是精密复杂的现代枪械,那对此世的加工能力而言是空中楼阁。她需要的是一种结构尽可能简单、能够利用现有材料实现、并且能对此世修士造成有效杀伤的“枪”。

  头痛欲裂,冷汗顺着她的额角滑落,但她脑海中,一张粗糙却极具针对性的设计图逐渐清晰——前装式滑膛燧发枪。不,甚至不能称之为标准的燧发枪,而是一种更原始、更强调威力和简易制造的变体,更接近于……大口径短铳。

  思路明确:

  放弃精度和射程:追求近距离的绝对杀伤力和弹丸覆盖面。

  结构极致简化:采用前装药、大口径滑膛、燧石击发的基本结构,避免任何复杂的闭锁、退壳机构。

  材料就地取材:核心部件必须能用张铁手现有工具和材料加工或找到替代品。

  弹药特化:弹丸不追求流线型,而是采用多枚小球或特殊形状弹头,并尝试掺入能干扰灵气的材料。

  设计细节在脑中飞速成型:

  一、枪管:

  结构:单根厚壁圆管,无膛线,内径尽可能大,以容纳更多发射药和弹丸。

  材料:核心难题。最好的选择是“寒铁石”混合“赤铜”,利用“寒铁石”的坚硬和“赤铜”的韧性。但存量稀少。退而求其次,考虑多层套管结构。内管用能找到的最好的熟铁,外部用韧性较好的“风磨钢”边角料或致密硬木箍紧,再用烧红的铁箍热套加固,利用冷却收缩应力增加整体强度。枪管尾部需封闭,只留引火孔。

  加工:需要张铁手手工钻镗出内孔,这将是极其耗时费力的过程,内壁光滑度只能尽力而为。

  二、击发机构:

  方式:采用燧发。这是在没有可靠化学底火情况下,相对可靠且技术门槛较低的选择。

  组件:

  击锤:L形杠杆,一端夹持一块质地坚硬、边缘锋利的燧石。

  弹簧:最大难点。需要提供足够力道和速度推动击锤。现有材料中,高弹性钢匮乏。考虑以下替代方案:

  方案A(首选):利用多层叠加的、精心锻打和热处理的薄钢片,但这需要极好的钢材和热处理技术,张铁手未必能实现。

  方案b(备选):利用扭力弹簧原理,使用一根弹性极佳的兽筋或致密藤蔓,缠绕在轴上,通过旋转蓄能。缺点是稳定性差,受湿度温度影响大。

  方案c(无奈之选):利用重物下落或强韧弓片来驱动击锤,但这会使结构更复杂笨重。

  火药池:位于枪管尾部引火孔旁的小凹槽,用于存放少量细颗粒引火药。

  火药池盖:防止引火药受潮或洒落的金属片,通常与击锤联动,在击发前打开。

  三、枪身与握柄:

  材料:选用质地坚硬、不易开裂的硬木。

  结构:将枪管后半部分嵌入挖槽的木质枪身中,用金属箍固定。握柄形状需适合单手持握,尾部可以考虑加厚以抵消部分后坐力。

  四、弹药:

  发射药:沿用现有黑火药,但需进一步颗粒化、烘干,确保燃烧一致性。装药量需谨慎测试,避免炸膛。

  弹丸:关键所在。

  基础弹:多颗小铅丸,形成散射。

  破甲\/干扰弹:

  掺入少量“无灵之金”磨制的细针或不规则碎屑。

  尝试在部分弹丸表面涂抹微量阴寒异气残留物。

  寻找并磨碎具有“破气”、“蚀灵”传闻的低阶灵草或矿物粉末,混合油脂粘附在弹丸上。

  独头弹:用于对付单一厚皮目标,铸造一枚较大的、前端可能镶嵌“无灵之金”尖锥的弹头。

  五、装填与射击流程:

  将定量发射药从枪口倒入。

  填入弹丸。

  用通条压实。

  将引火药倒入火药池。

  关闭火药池盖。

  将击锤扳至待发位置。

  瞄准,扣动扳机。

  整个设计充满了妥协、风险和不确定性。它笨重、装填缓慢、射程近、精度差、可靠性存疑,并且有炸膛的风险。但是,它有可能在极近距离,爆发出远超弩箭的瞬间面杀伤和破防能力,其弹丸的“不洁”特性,更是对依赖灵气的修士一种未知的挑战。

  岑卿猛地睁开眼,剧烈的头痛让她眼前阵阵发黑,但她迅速拿出炭笔和硝制兽皮,凭借强大的记忆力和绘图能力,将脑海中成型的简易火铳设计图,包括枪管结构、击发机构分解、弹药构想、甚至粗略的尺寸标注,都尽可能详细地绘制下来。她甚至标注了几个关键的风险点和可能的替代方案。

  带着这张兽皮,她返回了木屋。当她在桌上铺开设计图,向张铁手和墨辰阐述这“喷子”的构想时,屋内陷入了长时间的死寂。

  张铁手的目光死死盯在枪管和击发机构上,手指无意识地在图纸上比划着,嘴唇微微颤动,似乎在默算着结构和力道。他脸上的皱纹仿佛都加深了,既有震撼,也有面对前所未有挑战时的凝重。

  “从前面塞药和弹……用燧石打火……这、这……”墨辰结结巴巴,试图理解这完全陌生的原理,“这铁管子,真能一下喷出那么多弹子?比弩箭齐射还厉害?”

  “原理不同。”岑卿指着发射药部分,“弩箭靠的是弓臂蓄能,缓慢释放。这个是靠火药在密闭空间内瞬间燃烧,产生巨大气压,将弹丸猛烈推出。威力更大,但风险也更大,对枪管强度要求极高。”

  张铁手终于抬起头,声音干涩:“丫头,你这想法……够狠,也够险。”他指着枪管:“多层套筒?热套?想法不错,但能不能套得紧?会不会炸开?”又指着击锤弹簧:“这弹簧,用钢片?我们哪来那么好的钢?用兽筋?力道和耐久都是问题!还有这燧石,要又硬又脆,打出火星才足,一般的打火石怕是不行。”

  “我知道。”岑卿平静地承认,“所以,这只是一个方向,一个需要大量试验和改进的雏形。我进山后,你们可以尝试制作一个缩小比例的模型,或者先单独测试各个部件的可行性。尤其是枪管强度和击发机构。”

  她将设计图推到张铁手面前:“张师傅,您是行家,如何用现有材料尽可能实现,或者找到替代品,您比我在行。安全第一,宁可做不出来,也不能冒险测试不成熟的结构。”

  张铁手深吸一口气,浑浊的眼睛里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最终化为一种老工匠遇到极致挑战时的兴奋与执着。他重重一拍桌子:“干了!老子这辈子还没打过这种玩意儿!就算弄不成你画的样子,也得搞个能响能喷火的铁疙瘩出来!”

  墨辰也激动起来:“弹药!弹药的改进交给我!我去试着找找更合适的燧石,再琢磨一下那阴寒气怎么安全地附在弹丸上!”

  接下来的半天,岑卿与张铁手、墨辰一起,针对设计图进行了更深入的讨论。

  关于枪管: 张铁手认为,完全用熟铁内管加外部热套铁箍是可行的方向,内壁光滑度只能尽力打磨。他提议可以在枪管外部再缠绕浸过防火涂料的坚韧藤蔓或皮绳,作为额外的加固和心理安慰。

  关于击发机构: 经过激烈讨论,暂时确定了扭力弹簧 作为首选方案。因为相对容易实现,张铁手可以制作一个带棘轮的转轴机构,通过旋转来给兽筋上紧,释放时带动击锤。这比片状弹簧更容易用现有材料制作。燧石夹具需要精心设计,确保燧石能准确撞击到药池旁的铁砧。

  关于弹药: 墨辰负责继续优化黑火药配比和颗粒化,并开始寻找合适的弹丸材料。阴寒异气的应用被列为高危研究,必须在绝对安全条件下进行微量试验。

  关于瞄准: 几乎放弃。仅在枪管上方用铆钉固定一个最简单的V形缺口照门,枪口处弄一个简易的准星,用于大致指向。

  岑卿将所有的讨论要点和修改意见都补充到了兽皮图纸上。这张图,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设计,更是一份凝聚了三人智慧、妥协和冒险精神的“凡人弑仙”武器研发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