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渊败退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了西山周边的州县。五百官兵,兴师动众而入,损兵折将、狼狈不堪而出,剿匪未成,反成就了“西山乡勇”的凶名。茶楼酒肆间,百姓们窃窃私语,既有对官府无能的嘲讽,也有对山中那股神秘力量的敬畏与好奇。
县衙之内,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死寂。李文渊称病不出,将自己关在书房里,地上散落着撕碎的文书和砸碎的瓷片。羞愤、恐惧、还有对前途未卜的绝望,交织啃噬着他的内心。他知道,这道槛,自己怕是很难迈过去了。即便座师杨阁老有意回护,一场申饬、乃至贬谪恐怕也在所难免。
“废物!一群废物!”他只能将怒火倾泻在无能的属下和那群该死的“山匪”身上。
与县衙的颓败不同,暂时解除了直接军事威胁的“影子”们,并未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太久。水帘洞以及其他几个备用据点再次活跃起来,但气氛更加凝重。
岑卿下令,全面清点此次对抗的得失。
损失方面:三人轻伤,一人因陷阱失误摔断腿(已妥善救治);消耗了大量预设的陷阱材料、箭矢;几处故意暴露的假营地被官兵破坏。
收获却更为显着:缴获了官兵遗弃的部分粮草、兵器(尤其是十几把完好的制式腰刀和几副皮甲);极大地锻炼了队伍,尤其是新加入的原黑风寨人员,在游击骚扰中展现了出色的适应能力;最重要的是,他们成功击退了官府的第一次大规模围剿,证明了自身拥有在西山立足的实力,这份信心和威望,是无价的。
“经此一役,李文渊短期内应无力再组织进攻。”柳言之分析道,“但他必定会向上峰求援,并将我们描述得更加穷凶极恶。下一次来的,可能是州府的精锐,甚至……更麻烦。”
赵铁柱擦拭着新缴获的腰刀,闷声道:“来就来!咱们现在有了这些家伙,更能叫他们好看!”
雷豹却难得地保持了冷静:“硬拼终究不是办法。这次是占了地利和他们轻敌的便宜。下次对方若有备而来,带了更多的弩箭、甚至攻城器械,咱们就难了。”
岑卿赞同雷豹的看法:“雷头领说得对。我们不能指望每次都能靠山林和陷阱退敌。我们需要更强的实力,也需要……更多的转圜余地。”
她所说的转圜余地,指的是与外界的关系。经此一战,他们与官方的关系几乎彻底破裂,被牢牢打上了“匪”的烙印。这绝非长久之计。
“柳先生,”岑卿看向柳言之,“我们之前准备的那条通往四皇子处的备用渠道,还能用吗?”
柳言之一怔,随即明白了她的意图:“姑娘是想……借势?”
“不是借势,是制造平衡。”岑卿目光深邃,“李文渊是杨阁老的人,我们与他交恶,等于得罪了杨阁老一系。若朝廷下次派来的仍是杨阁老门下,我们处境只会更糟。但朝中并非铁板一块……”
她没有再说下去,但意思已经很明显。三皇子倒台,留下的权力真空必然引发新的争夺。杨阁老势力大涨,但其政敌,比如那位与三皇子素有旧怨、且握有部分兵权的四皇子殷鸿,恐怕不会乐见其成。如果让四皇子知道,在西山有一股能让杨阁老门下吃亏的力量,并且这股力量手中还可能握有更多关于三皇子(甚至可能牵连到杨阁老)的秘密……
那么,四皇子会怎么做?
这无疑是一步险棋,是与虎谋皮。但身处绝境的“影子”们,似乎已经没有太多更好的选择。
“我明白了。”柳言之沉重地点点头,“我会设法激活那条渠道,将我们此次击退李文渊的消息,以及我们手中仍握有部分关键证据的信息,隐晦地传递过去。但不能保证四皇子会有什么反应,甚至可能引火烧身。”
“风险与机遇并存。”岑卿道,“去做吧。同时,我们自身必须更快地强大起来。”
她看向赵铁柱和雷豹:“赵叔,雷头领,缴获的武器优先装备表现优异的弟兄。加紧操练,尤其是小队配合作战和山地奔袭。另外,煤矿的开采不能停,但要更加隐秘,开采出来的煤炭,除了自用,也要想办法储备起来,或许将来能作为交换的物资。”
“明白!”
就在“影子”们紧锣密鼓地巩固自身、并试图在外部寻找破局之机时,西山的余波,正以另一种方式,向着更远的地方扩散。
州府衙门内,刺史张大人看着李文渊送来的、满是推诿和夸大其词的请罪兼求援文书,眉头紧锁。
“西山……竟有如此悍匪?”他沉吟着,“李文渊虽不堪大用,但五百人马败得如此之惨,对方绝非寻常乌合之众。看来,本官不得不亲自过问此事了。”
而在这股暗涌流向州府的同时,另一道更加隐秘的视线,也投向了西山。
京城,四皇子府。
一名身着黑衣的幕僚,将一份简短的情报呈给了正在书房练字的四皇子殷鸿。
殷鸿放下笔,拿起情报扫了一眼,冷峻的脸上露出一丝玩味的笑容。
“西山‘乡勇’?击溃了李文渊五百人马?有点意思。”他指尖敲着桌面,“杨老头的门下,这次可是丢人丢到家了。查清楚这股‘乡勇’的底细了吗?跟老三的工坊,有没有关系?”
幕僚低声道:“还在查。但据零星消息,他们似乎确实掌握着一些……不该掌握的东西。”
殷鸿眼中精光一闪:“继续查!重点查他们跟杨老头的人有没有接触过。另外……想办法,看看能不能搭上线。”
“殿下的意思是?”
“敌人的敌人,未必是朋友,但……或许是可以利用的棋子。”殷鸿嘴角勾起一抹冷意,“杨老头风头太盛,给他找点麻烦,总是好的。”
县衙之内,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死寂。李文渊称病不出,将自己关在书房里,地上散落着撕碎的文书和砸碎的瓷片。羞愤、恐惧、还有对前途未卜的绝望,交织啃噬着他的内心。他知道,这道槛,自己怕是很难迈过去了。即便座师杨阁老有意回护,一场申饬、乃至贬谪恐怕也在所难免。
“废物!一群废物!”他只能将怒火倾泻在无能的属下和那群该死的“山匪”身上。
与县衙的颓败不同,暂时解除了直接军事威胁的“影子”们,并未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太久。水帘洞以及其他几个备用据点再次活跃起来,但气氛更加凝重。
岑卿下令,全面清点此次对抗的得失。
损失方面:三人轻伤,一人因陷阱失误摔断腿(已妥善救治);消耗了大量预设的陷阱材料、箭矢;几处故意暴露的假营地被官兵破坏。
收获却更为显着:缴获了官兵遗弃的部分粮草、兵器(尤其是十几把完好的制式腰刀和几副皮甲);极大地锻炼了队伍,尤其是新加入的原黑风寨人员,在游击骚扰中展现了出色的适应能力;最重要的是,他们成功击退了官府的第一次大规模围剿,证明了自身拥有在西山立足的实力,这份信心和威望,是无价的。
“经此一役,李文渊短期内应无力再组织进攻。”柳言之分析道,“但他必定会向上峰求援,并将我们描述得更加穷凶极恶。下一次来的,可能是州府的精锐,甚至……更麻烦。”
赵铁柱擦拭着新缴获的腰刀,闷声道:“来就来!咱们现在有了这些家伙,更能叫他们好看!”
雷豹却难得地保持了冷静:“硬拼终究不是办法。这次是占了地利和他们轻敌的便宜。下次对方若有备而来,带了更多的弩箭、甚至攻城器械,咱们就难了。”
岑卿赞同雷豹的看法:“雷头领说得对。我们不能指望每次都能靠山林和陷阱退敌。我们需要更强的实力,也需要……更多的转圜余地。”
她所说的转圜余地,指的是与外界的关系。经此一战,他们与官方的关系几乎彻底破裂,被牢牢打上了“匪”的烙印。这绝非长久之计。
“柳先生,”岑卿看向柳言之,“我们之前准备的那条通往四皇子处的备用渠道,还能用吗?”
柳言之一怔,随即明白了她的意图:“姑娘是想……借势?”
“不是借势,是制造平衡。”岑卿目光深邃,“李文渊是杨阁老的人,我们与他交恶,等于得罪了杨阁老一系。若朝廷下次派来的仍是杨阁老门下,我们处境只会更糟。但朝中并非铁板一块……”
她没有再说下去,但意思已经很明显。三皇子倒台,留下的权力真空必然引发新的争夺。杨阁老势力大涨,但其政敌,比如那位与三皇子素有旧怨、且握有部分兵权的四皇子殷鸿,恐怕不会乐见其成。如果让四皇子知道,在西山有一股能让杨阁老门下吃亏的力量,并且这股力量手中还可能握有更多关于三皇子(甚至可能牵连到杨阁老)的秘密……
那么,四皇子会怎么做?
这无疑是一步险棋,是与虎谋皮。但身处绝境的“影子”们,似乎已经没有太多更好的选择。
“我明白了。”柳言之沉重地点点头,“我会设法激活那条渠道,将我们此次击退李文渊的消息,以及我们手中仍握有部分关键证据的信息,隐晦地传递过去。但不能保证四皇子会有什么反应,甚至可能引火烧身。”
“风险与机遇并存。”岑卿道,“去做吧。同时,我们自身必须更快地强大起来。”
她看向赵铁柱和雷豹:“赵叔,雷头领,缴获的武器优先装备表现优异的弟兄。加紧操练,尤其是小队配合作战和山地奔袭。另外,煤矿的开采不能停,但要更加隐秘,开采出来的煤炭,除了自用,也要想办法储备起来,或许将来能作为交换的物资。”
“明白!”
就在“影子”们紧锣密鼓地巩固自身、并试图在外部寻找破局之机时,西山的余波,正以另一种方式,向着更远的地方扩散。
州府衙门内,刺史张大人看着李文渊送来的、满是推诿和夸大其词的请罪兼求援文书,眉头紧锁。
“西山……竟有如此悍匪?”他沉吟着,“李文渊虽不堪大用,但五百人马败得如此之惨,对方绝非寻常乌合之众。看来,本官不得不亲自过问此事了。”
而在这股暗涌流向州府的同时,另一道更加隐秘的视线,也投向了西山。
京城,四皇子府。
一名身着黑衣的幕僚,将一份简短的情报呈给了正在书房练字的四皇子殷鸿。
殷鸿放下笔,拿起情报扫了一眼,冷峻的脸上露出一丝玩味的笑容。
“西山‘乡勇’?击溃了李文渊五百人马?有点意思。”他指尖敲着桌面,“杨老头的门下,这次可是丢人丢到家了。查清楚这股‘乡勇’的底细了吗?跟老三的工坊,有没有关系?”
幕僚低声道:“还在查。但据零星消息,他们似乎确实掌握着一些……不该掌握的东西。”
殷鸿眼中精光一闪:“继续查!重点查他们跟杨老头的人有没有接触过。另外……想办法,看看能不能搭上线。”
“殿下的意思是?”
“敌人的敌人,未必是朋友,但……或许是可以利用的棋子。”殷鸿嘴角勾起一抹冷意,“杨老头风头太盛,给他找点麻烦,总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