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承宇所在的儿科诊室,渐渐成了医院里最“热闹”的地方——林曼总会利用午休时间过来,有时带些小患者喜欢的绘本,有时只是坐在角落看他温柔地给孩子听诊。有次一个小朋友哭闹着不肯打针,陆承宇正耐心安抚,林曼忽然从包里掏出个迷你计算器:“宝宝你看,打完针就能得到一颗糖,每天攒一颗,一周后能换一本童话书,这可是稳赚不赔的投资哦。”小朋友瞬间止了哭,陆承宇笑着看她,眼里的温柔漫出来,连消毒水味都变得清甜。
他们在城市边缘买了带院子的房子,林曼在院里种了苏州的白玉兰,陆承宇则搭了个小水池,养了几只巴西龟。周末时,常有被陆承宇治好的小患者带着画来做客,林曼会给孩子们讲投资小故事,陆承宇就在一旁切水果,听着她的声音,指尖的动作都带着笑意。
某天林曼加班到深夜,回家时发现陆承宇在客厅等她,手里拿着个笔记本:“今天整理病例,忽然想起你上次说的那个儿童医疗基金项目,我列了些基层医院的需求,或许能帮你做些参考。”林曼凑过去看,字迹工整,连每个县的患儿数量都标得清清楚楚。她忽然明白,最好的默契从不是记住喜好,而是把你的理想,当成自己的事来认真对待。
江翊的新歌《粉红裙》成了年度热单,歌词里“她笑我土,却偷偷把我的演唱会门票藏进抽屉”让全网笑中带甜。苏清然则凭借一部现实题材电影拿了最佳女配,领奖台上她没提感谢词,反而对着镜头说:“江翊,你上次说我电影里的哭戏假,有本事来现场演一遍?”台下哄笑时,镜头扫到观众席里的江翊,他举着应援牌,眼眶比台上的人还红。
他们的日常依旧充满“火药味”。江翊巡演时,苏清然会突然出现在后台,扔给他一件黑T恤:“别穿那件印骷髅头的,粉丝都说像海盗。”苏清然拍夜戏,江翊就带着保温桶守在片场,里面是被她吐槽过“没放糖”的番茄炒蛋,这次却偷偷多加了半勺。
一次采访中,主持人问江翊最感谢苏清然什么,他想了想说:“她让我知道,吵架不是为了赢,是怕对方走丢。”镜头外,苏清然正低头看手机,屏幕上是江翊刚发的消息:“晚上吃火锅,我点了全辣锅——才怪,给你点了鸳鸯的。”
后来他们合开了一家“翊然工作室”,一边吵着“选剧本要看票房”还是“要看艺术价值”,一边把赚来的钱捐给了山区儿童艺术教育。有人问他们相处的秘诀,江翊抢着说:“听她的。”苏清然挑眉:“看他表现。”阳光落在两人脸上,像极了那年沙滩上,追跑时衣角扫过的篝火光。
沈渝宣布退出娱乐圈那天,恰逢他主演的电影《长夜》票房突破四十亿。影院的庆功海报刚铺满城市大屏,他的工作室账号就扔出了一颗重磅炸弹——没有煽情的长文,没有回溯过往的视频混剪,只有一张素白的图片,上面印着一行清隽的字迹:“江湖路远,此后专心陪我的搭档。”
配图是云瑾在片场休息室睡着的侧影。她蜷在沙发里,怀里抱着剧本,沈渝的西装外套松松地盖在她身上,而他本人正低头看着她,手机镜头从下往上仰拍,恰好能看见他落在她发顶的目光,温柔得像要滴出水来。
这条微博发布的瞬间,沈渝的粉丝群彻底炸开了锅。
超话里,“不同意”三个字被刷成了红色的海洋,有人翻出他十年前在《烽烟里的青春》里客串通讯员的截图,配文“从五分钟客串到票房冠军,你怎么能说走就走”;有人跑到云瑾的微博评论区,字里行间带着压抑的委屈:“是因为她吗?”
云瑾看着那些评论时,指尖在屏幕上抖得厉害。沈渝刚结束庆功宴回来,带着一身淡淡的酒气,从身后轻轻环住她的腰:“别看了。”
“他们……”她的声音发涩,“会不会太难过了?”
他低头,下巴蹭着她的发顶,声音里带着酒后的微哑:“会。但他们会明白,有些东西,比信仰更重要。”他拿过她的手机,点开相册翻了翻,挑了张清晨拍的照片——院子里的栀子花开了,云瑾蹲在花丛前拍照,沈渝穿着家居服站在她身后,手里端着两杯牛奶,阳光穿过树叶落在他肩头,把轮廓染成温暖的金边。
他替她点了发送,配文简单得像随口闲聊:“栀子花开了,沈先生说比去年香。”
这条微博发出时,评论区起初像被投入石子的湖面。沈渝的粉丝涌进来,带着复杂的情绪刷屏,有人说“这就是你放弃事业的理由吗”,有人质问“你凭什么占据他全部的生活”。但很快,有细心的粉丝发现了细节——照片里沈渝手里的牛奶杯,杯沿有个小小的缺口,那是云瑾之前不小心摔的,他一直没舍得换。
“那个杯子……好像是沈老师采访里提过的,说很喜欢。”
“他居然还在用?云瑾应该很照顾他吧?”
“其实……看着挺温馨的,像普通情侣会有的样子。”
日子像沙漏里的沙,慢慢往下漏。云瑾的微博,渐渐成了沈渝粉丝窥探他近况的唯一窗口。
她会发他系着围裙在厨房做饭的背影,宽大的黑色围裙罩着他挺拔的身形,锅里的糖醋排骨冒着热气,她配文:“沈大厨说,今天的排骨炖够了三个小时,比上次的甜一分。”照片角落能看到台面上摆着两个碗,一个碗里的排骨被挑去了所有香菜,显然是给她准备的。
她会发两人在海边散步的脚印,沙滩上的脚印一大一小,走了几步就交缠在一起,她写:“退潮了,沈先生说要陪我捡贝壳,结果自己蹲在那里看了半小时螃蟹。”评论区里,有人认出那片海就是当初他们拍吻照的玻璃海,瞬间被戳中泪点。
她甚至会发他趴在书房书桌前睡着的样子。晨光透过百叶窗落在他脸上,他的胳膊下压着几份文件,手边放着一杯凉透的咖啡,云瑾偷偷在照片上画了个小小的太阳,配文:“某人说要处理完工作陪我看电影,结果自己先睡着了。”
起初,总有人在评论区里念叨“想看沈老师正脸”“什么时候复出”,但看着看着,那些声音渐渐淡了。粉丝们开始在云瑾的文字里,拼凑出一个更真实的沈渝——他会因为云瑾随口说想吃城南的生煎包,凌晨五点开车去买;会在她拍夜戏时,搬个小板凳坐在导演监视器旁边等,手里捧着保温杯;会记得她所有的小习惯,香菜要挑干净,奶茶要三分糖,生理期不能碰凉的。
有一次,云瑾发了张自己坐在沙发上的照片,腿上盖着一条米白色的羊绒围巾,正是沈母当初织的那条。她配文:“降温了,沈先生把妈妈织的围巾给我盖腿,说怕我着凉。”评论区里,沈渝的老粉忽然炸了——那条围巾,沈渝在好几年前的机场图里戴过,当时被粉丝扒了很久,说羊绒质地极好,一直以为早就收起来了。
“那条围巾!我记得!沈老师当时特别宝贝!”
“他居然给云瑾盖腿?这是真爱吧……”
“突然觉得,他退圈好像也没那么难接受了,至少有人能把他照顾得这么好。”
转折发生在云瑾去山区拍公益片的时候。她发了组照片,有孩子们捧着书本笑的样子,有破旧教室被修缮后的新貌,最后一张是沈渝站在教室后墙前,正在给孩子们写寄语,阳光落在他执笔的手上,侧脸温柔得不像话。
评论区彻底变了风向。有人翻出沈渝早年匿名捐赠希望小学的新闻,原来他一直默默做着公益;有人发现云瑾这次拍公益片零片酬,还自掏腰包给孩子们买了文具;更多的人开始真心实意地留言:
“云瑾要好好照顾沈老师啊,他看起来清瘦了点。”
“图书馆建成后,我们可以捐书吗?想为沈老师的决定出份力。”
“以前总觉得是你抢走了他,现在才发现,你们是在互相奔赴。”
半年后,云瑾凭借一部讲述乡村教师的文艺片,拿下了金影奖最佳女主角。颁奖典礼后台,记者们蜂拥而上,话筒几乎要戳到她脸上:“云瑾老师,沈渝先生没有来现场,是感情出现问题了吗?”“他退出娱乐圈后,是不是完全不接触影视圈了?”
云瑾刚想回答,身后忽然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带着点含笑的无奈:“我在这儿,就这么不显眼?”
沈渝不知什么时候站在了那里,穿着一身剪裁得体的黑色西装,手里捧着一束白色的栀子花开得正盛。他穿过人群走到云瑾身边,自然地接过她手里的奖杯,另一只手轻轻揽住她的腰,指尖在她后腰处悄悄捏了捏——那是他们之间的小暗号,意思是“别紧张”。
闪光灯瞬间疯狂闪烁,记者们的问题更密集了。沈渝却没看任何人,只低头对云瑾笑:“恭喜我的影后,回家给你做庆祝宴,糖醋排骨管够。”
第二天,云瑾发了张照片。照片里,她坐在餐桌前,面前摆着一盘糖醋排骨,手里举着影后奖杯,而沈渝站在她身后,正低头替她整理头发,镜子里映出两人相视而笑的模样,眼角的温柔藏都藏不住。
她配文:“我的搭档,也是我的底气。”
评论区里,沈渝的粉丝和云瑾的粉丝早已亲如一家:
“呜呜呜沈老师看云瑾的眼神,我没了!”
“从‘不同意’到‘磕疯了’,我只用了半年,这对真的太好嗑了!”
“影后实至名归!沈老师的排骨看起来也好好吃!”
“以后请继续在云瑾微博里营业!我们爱看!”
夕阳透过落地窗,在地板上投下长长的影子。云瑾靠在沈渝怀里刷着评论,忽然被他挠了挠腰:“在看什么,笑得这么开心?”
“看你的粉丝夸我。”她把手机举到他面前,“她们说,幸亏是我。”
沈渝低头,吻落在她的发顶,声音温柔得像揉碎的星光:“不是幸亏,本来就该是你。”
窗外的栀子花开得正好,空气里飘着淡淡的花香。曾经喧嚣的娱乐圈,早已成了褪色的背景板。而属于他们的故事,正藏在每一条微博的细碎日常里,藏在糖醋排骨的甜香里,藏在彼此眼底的温柔里,绵长而坚定,直到岁月尽头。
他们在城市边缘买了带院子的房子,林曼在院里种了苏州的白玉兰,陆承宇则搭了个小水池,养了几只巴西龟。周末时,常有被陆承宇治好的小患者带着画来做客,林曼会给孩子们讲投资小故事,陆承宇就在一旁切水果,听着她的声音,指尖的动作都带着笑意。
某天林曼加班到深夜,回家时发现陆承宇在客厅等她,手里拿着个笔记本:“今天整理病例,忽然想起你上次说的那个儿童医疗基金项目,我列了些基层医院的需求,或许能帮你做些参考。”林曼凑过去看,字迹工整,连每个县的患儿数量都标得清清楚楚。她忽然明白,最好的默契从不是记住喜好,而是把你的理想,当成自己的事来认真对待。
江翊的新歌《粉红裙》成了年度热单,歌词里“她笑我土,却偷偷把我的演唱会门票藏进抽屉”让全网笑中带甜。苏清然则凭借一部现实题材电影拿了最佳女配,领奖台上她没提感谢词,反而对着镜头说:“江翊,你上次说我电影里的哭戏假,有本事来现场演一遍?”台下哄笑时,镜头扫到观众席里的江翊,他举着应援牌,眼眶比台上的人还红。
他们的日常依旧充满“火药味”。江翊巡演时,苏清然会突然出现在后台,扔给他一件黑T恤:“别穿那件印骷髅头的,粉丝都说像海盗。”苏清然拍夜戏,江翊就带着保温桶守在片场,里面是被她吐槽过“没放糖”的番茄炒蛋,这次却偷偷多加了半勺。
一次采访中,主持人问江翊最感谢苏清然什么,他想了想说:“她让我知道,吵架不是为了赢,是怕对方走丢。”镜头外,苏清然正低头看手机,屏幕上是江翊刚发的消息:“晚上吃火锅,我点了全辣锅——才怪,给你点了鸳鸯的。”
后来他们合开了一家“翊然工作室”,一边吵着“选剧本要看票房”还是“要看艺术价值”,一边把赚来的钱捐给了山区儿童艺术教育。有人问他们相处的秘诀,江翊抢着说:“听她的。”苏清然挑眉:“看他表现。”阳光落在两人脸上,像极了那年沙滩上,追跑时衣角扫过的篝火光。
沈渝宣布退出娱乐圈那天,恰逢他主演的电影《长夜》票房突破四十亿。影院的庆功海报刚铺满城市大屏,他的工作室账号就扔出了一颗重磅炸弹——没有煽情的长文,没有回溯过往的视频混剪,只有一张素白的图片,上面印着一行清隽的字迹:“江湖路远,此后专心陪我的搭档。”
配图是云瑾在片场休息室睡着的侧影。她蜷在沙发里,怀里抱着剧本,沈渝的西装外套松松地盖在她身上,而他本人正低头看着她,手机镜头从下往上仰拍,恰好能看见他落在她发顶的目光,温柔得像要滴出水来。
这条微博发布的瞬间,沈渝的粉丝群彻底炸开了锅。
超话里,“不同意”三个字被刷成了红色的海洋,有人翻出他十年前在《烽烟里的青春》里客串通讯员的截图,配文“从五分钟客串到票房冠军,你怎么能说走就走”;有人跑到云瑾的微博评论区,字里行间带着压抑的委屈:“是因为她吗?”
云瑾看着那些评论时,指尖在屏幕上抖得厉害。沈渝刚结束庆功宴回来,带着一身淡淡的酒气,从身后轻轻环住她的腰:“别看了。”
“他们……”她的声音发涩,“会不会太难过了?”
他低头,下巴蹭着她的发顶,声音里带着酒后的微哑:“会。但他们会明白,有些东西,比信仰更重要。”他拿过她的手机,点开相册翻了翻,挑了张清晨拍的照片——院子里的栀子花开了,云瑾蹲在花丛前拍照,沈渝穿着家居服站在她身后,手里端着两杯牛奶,阳光穿过树叶落在他肩头,把轮廓染成温暖的金边。
他替她点了发送,配文简单得像随口闲聊:“栀子花开了,沈先生说比去年香。”
这条微博发出时,评论区起初像被投入石子的湖面。沈渝的粉丝涌进来,带着复杂的情绪刷屏,有人说“这就是你放弃事业的理由吗”,有人质问“你凭什么占据他全部的生活”。但很快,有细心的粉丝发现了细节——照片里沈渝手里的牛奶杯,杯沿有个小小的缺口,那是云瑾之前不小心摔的,他一直没舍得换。
“那个杯子……好像是沈老师采访里提过的,说很喜欢。”
“他居然还在用?云瑾应该很照顾他吧?”
“其实……看着挺温馨的,像普通情侣会有的样子。”
日子像沙漏里的沙,慢慢往下漏。云瑾的微博,渐渐成了沈渝粉丝窥探他近况的唯一窗口。
她会发他系着围裙在厨房做饭的背影,宽大的黑色围裙罩着他挺拔的身形,锅里的糖醋排骨冒着热气,她配文:“沈大厨说,今天的排骨炖够了三个小时,比上次的甜一分。”照片角落能看到台面上摆着两个碗,一个碗里的排骨被挑去了所有香菜,显然是给她准备的。
她会发两人在海边散步的脚印,沙滩上的脚印一大一小,走了几步就交缠在一起,她写:“退潮了,沈先生说要陪我捡贝壳,结果自己蹲在那里看了半小时螃蟹。”评论区里,有人认出那片海就是当初他们拍吻照的玻璃海,瞬间被戳中泪点。
她甚至会发他趴在书房书桌前睡着的样子。晨光透过百叶窗落在他脸上,他的胳膊下压着几份文件,手边放着一杯凉透的咖啡,云瑾偷偷在照片上画了个小小的太阳,配文:“某人说要处理完工作陪我看电影,结果自己先睡着了。”
起初,总有人在评论区里念叨“想看沈老师正脸”“什么时候复出”,但看着看着,那些声音渐渐淡了。粉丝们开始在云瑾的文字里,拼凑出一个更真实的沈渝——他会因为云瑾随口说想吃城南的生煎包,凌晨五点开车去买;会在她拍夜戏时,搬个小板凳坐在导演监视器旁边等,手里捧着保温杯;会记得她所有的小习惯,香菜要挑干净,奶茶要三分糖,生理期不能碰凉的。
有一次,云瑾发了张自己坐在沙发上的照片,腿上盖着一条米白色的羊绒围巾,正是沈母当初织的那条。她配文:“降温了,沈先生把妈妈织的围巾给我盖腿,说怕我着凉。”评论区里,沈渝的老粉忽然炸了——那条围巾,沈渝在好几年前的机场图里戴过,当时被粉丝扒了很久,说羊绒质地极好,一直以为早就收起来了。
“那条围巾!我记得!沈老师当时特别宝贝!”
“他居然给云瑾盖腿?这是真爱吧……”
“突然觉得,他退圈好像也没那么难接受了,至少有人能把他照顾得这么好。”
转折发生在云瑾去山区拍公益片的时候。她发了组照片,有孩子们捧着书本笑的样子,有破旧教室被修缮后的新貌,最后一张是沈渝站在教室后墙前,正在给孩子们写寄语,阳光落在他执笔的手上,侧脸温柔得不像话。
评论区彻底变了风向。有人翻出沈渝早年匿名捐赠希望小学的新闻,原来他一直默默做着公益;有人发现云瑾这次拍公益片零片酬,还自掏腰包给孩子们买了文具;更多的人开始真心实意地留言:
“云瑾要好好照顾沈老师啊,他看起来清瘦了点。”
“图书馆建成后,我们可以捐书吗?想为沈老师的决定出份力。”
“以前总觉得是你抢走了他,现在才发现,你们是在互相奔赴。”
半年后,云瑾凭借一部讲述乡村教师的文艺片,拿下了金影奖最佳女主角。颁奖典礼后台,记者们蜂拥而上,话筒几乎要戳到她脸上:“云瑾老师,沈渝先生没有来现场,是感情出现问题了吗?”“他退出娱乐圈后,是不是完全不接触影视圈了?”
云瑾刚想回答,身后忽然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带着点含笑的无奈:“我在这儿,就这么不显眼?”
沈渝不知什么时候站在了那里,穿着一身剪裁得体的黑色西装,手里捧着一束白色的栀子花开得正盛。他穿过人群走到云瑾身边,自然地接过她手里的奖杯,另一只手轻轻揽住她的腰,指尖在她后腰处悄悄捏了捏——那是他们之间的小暗号,意思是“别紧张”。
闪光灯瞬间疯狂闪烁,记者们的问题更密集了。沈渝却没看任何人,只低头对云瑾笑:“恭喜我的影后,回家给你做庆祝宴,糖醋排骨管够。”
第二天,云瑾发了张照片。照片里,她坐在餐桌前,面前摆着一盘糖醋排骨,手里举着影后奖杯,而沈渝站在她身后,正低头替她整理头发,镜子里映出两人相视而笑的模样,眼角的温柔藏都藏不住。
她配文:“我的搭档,也是我的底气。”
评论区里,沈渝的粉丝和云瑾的粉丝早已亲如一家:
“呜呜呜沈老师看云瑾的眼神,我没了!”
“从‘不同意’到‘磕疯了’,我只用了半年,这对真的太好嗑了!”
“影后实至名归!沈老师的排骨看起来也好好吃!”
“以后请继续在云瑾微博里营业!我们爱看!”
夕阳透过落地窗,在地板上投下长长的影子。云瑾靠在沈渝怀里刷着评论,忽然被他挠了挠腰:“在看什么,笑得这么开心?”
“看你的粉丝夸我。”她把手机举到他面前,“她们说,幸亏是我。”
沈渝低头,吻落在她的发顶,声音温柔得像揉碎的星光:“不是幸亏,本来就该是你。”
窗外的栀子花开得正好,空气里飘着淡淡的花香。曾经喧嚣的娱乐圈,早已成了褪色的背景板。而属于他们的故事,正藏在每一条微博的细碎日常里,藏在糖醋排骨的甜香里,藏在彼此眼底的温柔里,绵长而坚定,直到岁月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