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那天的清晨,天刚蒙蒙亮,考点门口的马路就已经被家长们占据了大半。
穿旗袍的妈妈们格外惹眼,绛红、墨绿、宝蓝的绸缎在晨光里泛着柔和的光,有人手里还攥着串向日葵,说是“旗开得胜”“一举夺魁”。穿红色T恤的爸爸们则大多站在稍远些的地方,有的在给孩子最后的文具袋做检查,指尖捏着准考证反复确认姓名,有的只是沉默地拍着孩子的背,喉咙动了动,最终只说得出一句“别紧张”。
傅南的妈妈特意烫了头发,手里拎着个保温桶,临进考场前非要塞给许知夏两个茶叶蛋:“知夏啊,阿姨煮的,吃了考满分!”许知夏笑着接过来,指尖碰到蛋壳的温度,瞥见傅南被他妈妈按着头整理衣领,耳朵红得快要滴血。
林鑫然的爸爸穿着件印着“加油”的文化衫,正和几个相熟的家长聊得热闹,嗓门洪亮:“我家这小子,昨晚还在看球赛,我说他两句,他说‘爸你放心,我脑子里有战术’!”周围的家长都笑起来,笑声里藏着点同病相怜的释然。
云瑾的妈妈眼圈红红的,拉着她的手不肯放,谢岐站在旁边,忽然从书包里掏出个小小的平安符,递到云瑾手里:“我奶奶求的,说很灵。”云瑾捏着那方小小的黄纸包,感觉手心微微发烫,抬眼时正好撞上谢岐的目光,他眼里的笃定比任何安慰都管用。
警戒线外的人越聚越多,有家长举着手机录像,镜头追着自家孩子的背影,直到那抹蓝白色校服消失在教学楼门口;有妈妈偷偷抹眼泪,被旁边的人拍着肩膀劝:“放宽心,孩子们都准备好了”;还有几个家长自发组织起来,站成一排,等最后一个学生走进考场,才齐声喊了句“加油”,声音不算大,却在安静的清晨里传得很远。
校门缓缓关上的那一刻,原本喧闹的人群忽然静了几秒。风从街对面吹过来,带着早点摊飘来的豆浆香,穿旗袍的妈妈们收起了向日葵,开始互相打听中午要做什么菜;穿红T恤的爸爸们掏出烟盒,又想起这里不能抽烟,只好重新塞回去,转而聊起了下午的天气。
考点门口的树荫下,渐渐排开了一排小马扎。家长们守在警戒线外,像守着一片看不见的战场。阳光慢慢爬高,落在他们鬓角的白发上,落在焦灼又期待的眼神里,落在那些攥紧又松开的手心里——他们的战场,从来都和门内的孩子,紧紧连在一起。
临近中午,太阳爬到头顶,空气里渐渐浮起燥热。考点对面的早餐摊早就收了,换成几个卖冰镇矿泉水的小贩,塑料筐里的瓶子被晒得发烫,却还是被家长们一瓶瓶买走,攥在手里舍不得喝。
有个穿米色连衣裙的妈妈,从早上就没怎么动过,脚边放着个折叠凳,却一直站在树荫最边缘的地方——那里能勉强看到教学楼二楼的一个窗口,据说是考场所在的位置。她手里的纸巾换了一张又一张,把额角的汗擦了又擦,眼神像被磁石吸住似的,死死钉在那扇紧闭的窗户上。
林鑫然的爸爸不知从哪儿摸出副扑克牌,正和几个家长凑在一块儿“斗地主”,嘴里喊着“顺子”“炸弹”,眼睛却总往校门的方向瞟。有次出牌时手滑,牌撒了一地,他弯腰去捡,嘴里嘟囔着:“这手,怎么还抖上了。”旁边的家长笑着打圆场:“紧张啥,咱们比孩子还慌。”
傅南妈妈拉着许知夏的妈妈坐在花坛边,两个女人从孩子幼儿园聊到高三,说着说着就说到了刚才进考场的样子。“你家知夏多稳啊,”傅南妈妈叹口气,“我们家那小子,进门前还跟我挤眼睛,我看他那心根本没在考试上。”许知夏妈妈笑着推她一把:“孩子们心里有数,咱们在这儿瞎操心。”话虽这么说,两人的目光还是不由自主地往校门里探。
谢岐的奶奶也来了,拄着拐杖站在谢岐妈妈身边,手里捏着串佛珠,嘴里念念有词。看见云瑾妈妈,老人家颤巍巍走过去,拉着她的手说:“姑娘放宽心,俩孩子都是好样的,准能考上。”云瑾妈妈点点头,眼眶又热了,她早上特意穿了件云瑾喜欢的碎花衬衫,想着孩子出来时能第一眼看到。
突然有家长抬手看表,人群里起了点小小的骚动。“快了吧?还有半小时就结束了。”“不知道第一门考得怎么样……”“别瞎猜,等孩子出来再说。”议论声嗡嗡地响,像一群被晒得焦躁的蜜蜂。
有辆警车慢慢从路边驶过,车顶的灯没亮,车速慢得像怕惊扰了什么。卖水的小贩趁机吆喝起来:“冰镇水!给孩子带一瓶!”立刻有家长围上去,瓶身上的水珠沾在手指上,凉丝丝的,却压不住心里的热。
阳光把地面晒得发白,家长们的影子缩成小小的一团,挤在警戒线外的空地上。有人从包里掏出面包,咬了两口就放下了;有人反复看着手机里的天气预报,担心下午会下雨;还有人干脆走到马路对面,隔着一条街望着校门,仿佛这样就能离里面的孩子更近一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教学楼的铃声还没响,但空气里的期待已经快要溢出来了。每个家长的脸上都写着同一句话:等孩子出来,一定要笑着说“辛苦了”。
最后一门的铃声响起时,天色已经有些发暗。家长们像是提前收到了信号,原本散落在各处的人群忽然往校门方向涌了涌,又下意识地停住脚步,互相提醒着“慢点,别挤着孩子”。
穿旗袍的妈妈们裙摆上沾了些灰尘,向日葵的花瓣也蔫了大半,却依旧举在手里,眼神在涌出的学生潮里急切地扫来扫去。有个爸爸举着写着名字的纸牌,被人群挤得东倒西歪,纸牌边角卷了起来,他却死死攥着,生怕孩子看不见。
林鑫然是被几个男生簇拥着跑出来的,离着老远就冲他爸挥胳膊:“爸!我全写完了!”他爸手里的矿泉水“啪”地掉在地上,弯腰去捡时差点绊倒,笑着骂了句“臭小子”,声音却抖得厉害。
傅南和许知夏走得慢,两人并排着,手里都捏着空了的笔袋。傅南妈妈刚要上前,就被许知夏妈妈拉住了:“让孩子们说说话。”远远看见傅南不知说了句什么,许知夏抬手捶了他一下,脸上却带着笑,夕阳的光落在两人发梢,像镀了层金。
人群里,谢奶奶眯着眼睛在攒动的身影中辨认着,忽然瞥见不远处的苏曼琪。小姑娘背着书包,头发用皮筋松松挽着,额角还带着点薄汗,正低头和同学说着什么,侧脸在暮色里显得格外清亮,看起来比以前乖多了。
“曼琪!”谢奶奶扬声喊了一句,拄着拐杖往前挪了两步。
苏曼琪闻声抬头,看见是她,眼睛立刻亮了,快步走过来:“谢奶奶,您在等谢岐啊?”
“等他,估计快出来了。”谢奶奶拉过她的手,掌心的温度暖烘烘的。这孩子她是看着长大的,眉眼温顺,性子有些娇气,从前总爱跟着谢岐身后“小岐哥”“小岐哥”地喊,那点心思,老人早就看在眼里。可感情的事从来勉强不得,自家孙子心里装着谁,她这双老眼瞧得明明白白。此刻握着曼琪的手,谢奶奶心里叹口气,只说了句:“好孩子,辛苦啦。”
苏曼琪倒是笑了,眼里没有半分委屈,反而透着股轻快:“不辛苦,奶奶。我考得挺好的,感觉发挥得比平时还好呢。”她顿了顿,瞥见不远处谢岐和云瑾并肩走来的身影,语气更轻松了,“总算考完啦,接下来可以好好歇歇,想想去哪儿玩了。”
谢奶奶看着她眼里坦荡的笑意,忽然放了心。这孩子是真的释怀了,没有钻牛角尖,也没有自怨自艾,反倒把日子过得清亮亮的。
老人拍了拍她的手背,笑得满脸慈祥:“好,好,考得好就行。”
“哎,谢谢奶奶!”苏曼琪脆生生应着,挥挥手和她道别,转身朝着自己爸妈的方向走去,背影挺得笔直,像株迎着晚风舒展枝叶的小树。
谢岐背着两个书包走在前面,云瑾跟在他旁边,手里捏着那个平安符。谢岐的奶奶拄着拐杖迎上去,摸了摸云瑾的脸:“累坏了吧?奶奶炖了汤。”谢岐把云瑾的书包往自己肩上挪了挪,低声说:“先去江边吧,他们在那儿等。”
校门口渐渐空了,家长们三三两两地往回走,有人把蔫掉的向日葵扔进垃圾桶,有人掏出手机给家里打电话:“出来了,看着挺好的……”声音里的紧绷终于松了下来,脚步也轻快了许多。
有个妈妈边走边给孩子扇着风,忽然想起什么似的笑了:“早上给你煮的鸡蛋,忘了让你吃。”孩子接过扇子,往她手里塞了颗糖:“妈,你尝尝,同学给的,甜的。”
暮色漫上来时,考点门口只剩下几个收拾东西的环卫工,地上散落着几张宣传单和矿泉水瓶,风一吹,打着旋儿滚远了。而江堤的方向,隐约传来年轻人的笑声,混着汽水开瓶的“啵”声,像一串被放飞的气球,在晚风中越飞越高。
穿旗袍的妈妈们格外惹眼,绛红、墨绿、宝蓝的绸缎在晨光里泛着柔和的光,有人手里还攥着串向日葵,说是“旗开得胜”“一举夺魁”。穿红色T恤的爸爸们则大多站在稍远些的地方,有的在给孩子最后的文具袋做检查,指尖捏着准考证反复确认姓名,有的只是沉默地拍着孩子的背,喉咙动了动,最终只说得出一句“别紧张”。
傅南的妈妈特意烫了头发,手里拎着个保温桶,临进考场前非要塞给许知夏两个茶叶蛋:“知夏啊,阿姨煮的,吃了考满分!”许知夏笑着接过来,指尖碰到蛋壳的温度,瞥见傅南被他妈妈按着头整理衣领,耳朵红得快要滴血。
林鑫然的爸爸穿着件印着“加油”的文化衫,正和几个相熟的家长聊得热闹,嗓门洪亮:“我家这小子,昨晚还在看球赛,我说他两句,他说‘爸你放心,我脑子里有战术’!”周围的家长都笑起来,笑声里藏着点同病相怜的释然。
云瑾的妈妈眼圈红红的,拉着她的手不肯放,谢岐站在旁边,忽然从书包里掏出个小小的平安符,递到云瑾手里:“我奶奶求的,说很灵。”云瑾捏着那方小小的黄纸包,感觉手心微微发烫,抬眼时正好撞上谢岐的目光,他眼里的笃定比任何安慰都管用。
警戒线外的人越聚越多,有家长举着手机录像,镜头追着自家孩子的背影,直到那抹蓝白色校服消失在教学楼门口;有妈妈偷偷抹眼泪,被旁边的人拍着肩膀劝:“放宽心,孩子们都准备好了”;还有几个家长自发组织起来,站成一排,等最后一个学生走进考场,才齐声喊了句“加油”,声音不算大,却在安静的清晨里传得很远。
校门缓缓关上的那一刻,原本喧闹的人群忽然静了几秒。风从街对面吹过来,带着早点摊飘来的豆浆香,穿旗袍的妈妈们收起了向日葵,开始互相打听中午要做什么菜;穿红T恤的爸爸们掏出烟盒,又想起这里不能抽烟,只好重新塞回去,转而聊起了下午的天气。
考点门口的树荫下,渐渐排开了一排小马扎。家长们守在警戒线外,像守着一片看不见的战场。阳光慢慢爬高,落在他们鬓角的白发上,落在焦灼又期待的眼神里,落在那些攥紧又松开的手心里——他们的战场,从来都和门内的孩子,紧紧连在一起。
临近中午,太阳爬到头顶,空气里渐渐浮起燥热。考点对面的早餐摊早就收了,换成几个卖冰镇矿泉水的小贩,塑料筐里的瓶子被晒得发烫,却还是被家长们一瓶瓶买走,攥在手里舍不得喝。
有个穿米色连衣裙的妈妈,从早上就没怎么动过,脚边放着个折叠凳,却一直站在树荫最边缘的地方——那里能勉强看到教学楼二楼的一个窗口,据说是考场所在的位置。她手里的纸巾换了一张又一张,把额角的汗擦了又擦,眼神像被磁石吸住似的,死死钉在那扇紧闭的窗户上。
林鑫然的爸爸不知从哪儿摸出副扑克牌,正和几个家长凑在一块儿“斗地主”,嘴里喊着“顺子”“炸弹”,眼睛却总往校门的方向瞟。有次出牌时手滑,牌撒了一地,他弯腰去捡,嘴里嘟囔着:“这手,怎么还抖上了。”旁边的家长笑着打圆场:“紧张啥,咱们比孩子还慌。”
傅南妈妈拉着许知夏的妈妈坐在花坛边,两个女人从孩子幼儿园聊到高三,说着说着就说到了刚才进考场的样子。“你家知夏多稳啊,”傅南妈妈叹口气,“我们家那小子,进门前还跟我挤眼睛,我看他那心根本没在考试上。”许知夏妈妈笑着推她一把:“孩子们心里有数,咱们在这儿瞎操心。”话虽这么说,两人的目光还是不由自主地往校门里探。
谢岐的奶奶也来了,拄着拐杖站在谢岐妈妈身边,手里捏着串佛珠,嘴里念念有词。看见云瑾妈妈,老人家颤巍巍走过去,拉着她的手说:“姑娘放宽心,俩孩子都是好样的,准能考上。”云瑾妈妈点点头,眼眶又热了,她早上特意穿了件云瑾喜欢的碎花衬衫,想着孩子出来时能第一眼看到。
突然有家长抬手看表,人群里起了点小小的骚动。“快了吧?还有半小时就结束了。”“不知道第一门考得怎么样……”“别瞎猜,等孩子出来再说。”议论声嗡嗡地响,像一群被晒得焦躁的蜜蜂。
有辆警车慢慢从路边驶过,车顶的灯没亮,车速慢得像怕惊扰了什么。卖水的小贩趁机吆喝起来:“冰镇水!给孩子带一瓶!”立刻有家长围上去,瓶身上的水珠沾在手指上,凉丝丝的,却压不住心里的热。
阳光把地面晒得发白,家长们的影子缩成小小的一团,挤在警戒线外的空地上。有人从包里掏出面包,咬了两口就放下了;有人反复看着手机里的天气预报,担心下午会下雨;还有人干脆走到马路对面,隔着一条街望着校门,仿佛这样就能离里面的孩子更近一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教学楼的铃声还没响,但空气里的期待已经快要溢出来了。每个家长的脸上都写着同一句话:等孩子出来,一定要笑着说“辛苦了”。
最后一门的铃声响起时,天色已经有些发暗。家长们像是提前收到了信号,原本散落在各处的人群忽然往校门方向涌了涌,又下意识地停住脚步,互相提醒着“慢点,别挤着孩子”。
穿旗袍的妈妈们裙摆上沾了些灰尘,向日葵的花瓣也蔫了大半,却依旧举在手里,眼神在涌出的学生潮里急切地扫来扫去。有个爸爸举着写着名字的纸牌,被人群挤得东倒西歪,纸牌边角卷了起来,他却死死攥着,生怕孩子看不见。
林鑫然是被几个男生簇拥着跑出来的,离着老远就冲他爸挥胳膊:“爸!我全写完了!”他爸手里的矿泉水“啪”地掉在地上,弯腰去捡时差点绊倒,笑着骂了句“臭小子”,声音却抖得厉害。
傅南和许知夏走得慢,两人并排着,手里都捏着空了的笔袋。傅南妈妈刚要上前,就被许知夏妈妈拉住了:“让孩子们说说话。”远远看见傅南不知说了句什么,许知夏抬手捶了他一下,脸上却带着笑,夕阳的光落在两人发梢,像镀了层金。
人群里,谢奶奶眯着眼睛在攒动的身影中辨认着,忽然瞥见不远处的苏曼琪。小姑娘背着书包,头发用皮筋松松挽着,额角还带着点薄汗,正低头和同学说着什么,侧脸在暮色里显得格外清亮,看起来比以前乖多了。
“曼琪!”谢奶奶扬声喊了一句,拄着拐杖往前挪了两步。
苏曼琪闻声抬头,看见是她,眼睛立刻亮了,快步走过来:“谢奶奶,您在等谢岐啊?”
“等他,估计快出来了。”谢奶奶拉过她的手,掌心的温度暖烘烘的。这孩子她是看着长大的,眉眼温顺,性子有些娇气,从前总爱跟着谢岐身后“小岐哥”“小岐哥”地喊,那点心思,老人早就看在眼里。可感情的事从来勉强不得,自家孙子心里装着谁,她这双老眼瞧得明明白白。此刻握着曼琪的手,谢奶奶心里叹口气,只说了句:“好孩子,辛苦啦。”
苏曼琪倒是笑了,眼里没有半分委屈,反而透着股轻快:“不辛苦,奶奶。我考得挺好的,感觉发挥得比平时还好呢。”她顿了顿,瞥见不远处谢岐和云瑾并肩走来的身影,语气更轻松了,“总算考完啦,接下来可以好好歇歇,想想去哪儿玩了。”
谢奶奶看着她眼里坦荡的笑意,忽然放了心。这孩子是真的释怀了,没有钻牛角尖,也没有自怨自艾,反倒把日子过得清亮亮的。
老人拍了拍她的手背,笑得满脸慈祥:“好,好,考得好就行。”
“哎,谢谢奶奶!”苏曼琪脆生生应着,挥挥手和她道别,转身朝着自己爸妈的方向走去,背影挺得笔直,像株迎着晚风舒展枝叶的小树。
谢岐背着两个书包走在前面,云瑾跟在他旁边,手里捏着那个平安符。谢岐的奶奶拄着拐杖迎上去,摸了摸云瑾的脸:“累坏了吧?奶奶炖了汤。”谢岐把云瑾的书包往自己肩上挪了挪,低声说:“先去江边吧,他们在那儿等。”
校门口渐渐空了,家长们三三两两地往回走,有人把蔫掉的向日葵扔进垃圾桶,有人掏出手机给家里打电话:“出来了,看着挺好的……”声音里的紧绷终于松了下来,脚步也轻快了许多。
有个妈妈边走边给孩子扇着风,忽然想起什么似的笑了:“早上给你煮的鸡蛋,忘了让你吃。”孩子接过扇子,往她手里塞了颗糖:“妈,你尝尝,同学给的,甜的。”
暮色漫上来时,考点门口只剩下几个收拾东西的环卫工,地上散落着几张宣传单和矿泉水瓶,风一吹,打着旋儿滚远了。而江堤的方向,隐约传来年轻人的笑声,混着汽水开瓶的“啵”声,像一串被放飞的气球,在晚风中越飞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