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一石三鸟-《蛊道无常》

  杨勒正劈砍得兴起,忽见白光爆烈,耳旁的轰鸣,炽热气浪将他整个人掀飞出去。他在半空中强行拧身,战斧前端的锥头插地,这才稳住身形。

  “何方高手,竟暗处伤人?!”他怒喝一声,目光扫过战场,却不见偷袭者的踪影。

  城头上,杨虎一把揪住慕容烬的衣领:”你做了什么?!”

  “这话好没道理,我方才不是一直在这儿陪你看戏么?”慕容烬冷笑。

  “放屁!”

  杨虎挥舞骨朵,迎头砸来。

  斜刺里突然闪过一道黑影,只见李逋不知从何处窜出,逆鳞臂盾精准架住铁骨朵,一脚踹开杨虎。

  杨虎心道:‘这狗崽子身板不大,力气倒是不小!’

  杨聪看向李逋:“这一切都是你搞的鬼?”

  李逋摊摊手:“方才俺内急,去了茅房一趟,什么鬼不鬼的,俺不知道?”

  山君举起一只毛茸茸的爪子:“本大王作证。”

  陈三见状,也把双手高高举起。

  四周宾客见状哈哈大笑,杨聪想要发作,又闻两声巨响从城门方向传来。

  哨兵张望,随即惊恐回报:“小城主!西城门和南城门不知何故,竟全被炸开了!”

  城下的杨勒怒喝道:“不好,朝廷这是要连我们一并收拾!杨聪、杨虎、杨宣你们三人立即率所有兵马,拱卫南城!”

  吞岁得到喘息,开始拼命挣扎。

  杨渊吼道:“先杀吞岁要紧,一旦此兽逃走,遗害无穷!”

  杨勒无暇顾及其他,只能全力抡动战斧劈在吞岁的铁脑壳上:“我草泥乃奈的!——给我开!开!开!”

  “义父方才说什么?”杨聪没听清楚。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李逋慢悠悠的补了句。

  一语点醒梦中人,杨聪立刻调集南城兵马,恨恨道:“我早劝告过父亲,贾贼不可信!”

  此时,杨宣带北城兵马,绕过铁浮桥,乘索船赶到南城。混乱中,宾客四散,杨虎还不肯放过李逋和慕容烬,带兵想要发难。

  李逋拔刀出鞘,慕容烬唤出水阴尸,催动体内火蚁蛊虫。

  山君化作猛虎,陈三手中斩马刀横立在前。

  杨聪拦住杨虎:“这二人已无关紧要,现在拱卫南城要紧!”

  李逋闻言,嘴角微扬:“少城主明智。双炀城五成辎重、八成钱粮都囤在南城,一旦若失,北城不攻自破。”

  杨虎额头青筋暴起,却终究冲李逋等人狠狠啐了一口,带着亲卫匆匆离去。

  见慕容烬要随溃散的人群往城下走,李逋一把扣住他的手腕:“南城全是羯人军卒,难保杨虎不会趁乱下黑手。”

  慕容烬眉头一皱:“不往南走?“

  李逋点点头,跳下城墙,其余几人紧随而至。

  城墙下的乱草堆中,陈屠的尸体静静躺着。

  李逋快步上前,刀光一闪,精准剖开尸身背部——果然,一只赤红色的三转炎髓蛊正蜷缩在脊骨间。自从他被卷入双炀城这潭浑水,早就不敢妄想能再得一枚炎髓蛊,满脑子只思索如何在乱局中活命。却不料阴差阳错间,这枚朝思暮想的蛊虫最终还是落到自己手里。

  取得炎髓蛊后,李逋几人跳上兵船,斩断铁索。

  兵船随着湍急大河漂流,船身剧烈倾斜,差点就被掀翻。幸亏有慕容烬操控水阴尸,暂时压制水面的波涛,这才让兵船顺利前进。待风浪稍缓,他回头望去,只见双炀城那高耸的城楼已变成远方的一个黑点,渐渐隐没在黎明前的黑暗中。

  李逋看着山君正舔着湿漉漉的毛发,双腿一软,躺在甲板上:“我算是明白曹公公说的那句话了。”

  “什么话?”山君问。

  “此鸟也,安可笼哉!此鸟也,安可笼哉!!!”

  慕容烬坐在一旁,大口喘气:“等老子回京都,一定将此事禀告给家族,给杨氏好好算算这笔账。”

  李逋笑了笑,没有接话,心道:‘杨氏的谋划恐怕慕容家族也有参与。’

  他问:“陈屠一案不是说要等年后处理吗,慕容兄为何要跟我一起行动?”

  慕容烬道:“我没打算来,是我家老二让我先来探探虚实,正好遇到你接任务。”

  李逋知道慕容烬面黑心软,打趣道:“你跟慕容老二和好了?”

  慕容烬叹口气:“长兄如父,从小到大都是我护着他,哪会为一些小事计较,何况只是一个女人而已。”

  听到这话,李逋决定不再多说什么。

  再看铁浮桥上,随着杨渊战斧下“咔嚓“一声脆响,吞岁坚硬的头骨应声裂开。

  杨渊两根泛着金属光泽的鳌牙分开,一根细长口器探出,刺入裂开的脑壳,疯狂吸食其中金黄色的脑液。随着脑液不断涌入,他整个身躯剧烈痉挛起来。七窍中同时迸射出紫金色的光流,那些光流如同活物般在空中交织缠绕,凝聚成一尊十余丈高的狼头蝗身虚像。

  那虚相突然低头,六只复眼同时锁定杨勒。

  感受着恐怖的威压,杨勒不禁跪下,喃喃道:“果然如古籍所载,吞岁脑液可助蛊虫进阶。”

  苍狼蝗虫虚相仰天长啸,杨聪、杨宣、杨虎三名子弟,正带人修复城门,构建工事,听到这声音,皆回首北望。

  杨聪大喜:“太好了,吾父突破十转!”

  杨宣道:“有城主率领,我羯族成就大业,指日可待!”

  杨虎没说话,他望着那尊虚相眼中满是贪婪的渴望:“变强,变强,我一定要变强!”

  虚相散去,杨渊缓缓站起,他对杨勒说:“世龙(杨勒的字),我还需一点时间巩固境界,你速去南城指挥大局,我料定朝廷不会轻易反目,毕竟他还要靠咱们攻下邺城。”

  杨勒应了一声,匆忙赶到南城,见城外风声瑟瑟,只有一望无际的的雪白,并未见到半个敌人。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杨勒问。

  “叔父,我怀疑是那个姓李的小司卫搞的鬼。”杨聪说出自己的推测。

  “好个奉天司的小泥鳅,竟把咱们都给耍了。”杨勒不怒反笑。

  “娘的!我这就带人把他捉回来!”杨虎喊道。

  “不必,那二人已坐兵船顺着大河逃走,当时我和城主正与吞岁鏖战,无暇顾及。”杨勒道:“杨聪听令,速去准备辎重。杨宣带上义子军,换上邺城铠甲待命。”

  “爹,我做什么!”杨虎问。

  “进攻邺城,此战你做先锋。”杨勒道。

  羯族本大荒胡族,入关前一直是全民皆兵,入关后,历经几代同化,早已抛弃放牧,学会景国制度。当今天下朝廷昏庸,按常理来说一般要30名百姓才能供养一个士兵。但在杨渊治下,双炀城政清人和,军民供养比例大概能达到10:1。

  双炀城十余万羯人,常备士卒一万,义子军三千。

  天亮后,城主杨渊出关,与副城主杨勒率杨宣、杨虎,与三千义子军,强行六百里,在深夜时分抵达邺城城下。

  杨渊派出兵士,伪装成邺城溃兵哭喊:“快开城门!杨氏大军就在后面!”

  邺城守将喝问:“大王现在何处?”

  溃兵答道:“大王已死,快开城门!”

  守将震惊,犹犹豫豫做不出决定。溃兵见城门迟迟不开,只得回营禀报。

  杨勒道:“若此夜诈不开城门,等天一亮,对方探明虚实就不好办了!”

  杨渊思忖片刻,令杨宣率领一千人马,在大军后竖起木人,点亮千万火把,同时在马尾后绑上树枝,搅动漫天烟尘,做出大军压境的盛状。然后再派出使者带上圣旨和司马狩的头颅进城交涉。

  临行前他对使者说:“你告诉守将,朝廷百万大军已至,愿降者,官升三级;顽抗者,满门抄斩。”

  待使者走后,他又令杨虎将事先准备好的招降书,利用投石车抛至城内。

  不消多时,邺城内便先乱了起来。

  邺城守将望着城外的无边的灯火,滔天烟尘,腿肚打颤,他喝问手下:“人齐了没有!”

  令官回答:“将军,告假的士卒闻听大王已死,朝廷大军压境,皆不愿上城作战。”

  邺城守将只好用吊篮将使者拉上城头,听到朝廷许以重利后,随即决定开城投降。

  吊桥缓缓放下,城门打开。守将跪地迎接兵马,一看杨勒的大胡子,瞬间懵住:“你们不是朝廷兵马,是羯胡?快关城门!”

  杨勒一斧劈杀守将,趁乱夺门。

  杨虎率精锐先锋立即突入,后续部队迅速跟进,直取府衙、粮仓、武库。待城内局势已定,杨渊带领亲卫来至邺城王府,将司马狩全家关入囚车,送往京都。

  等诸事平定后,杨勒站在邺城巍峨的城墙上,眺望俯瞰:“北地百城,无一能与此城比肩。如此雄关,就这么白白送给朝廷,真是舍不得啊!”

  他说的不错,邺城呈方正格局,南北十二里,东西九里,其内大道通天,三城相套。外城驻军,内城居官,最核心的宫城(邺城王府)矗立中央。其城墙更是高达十丈,以夯土为芯,外包青砖,砖缝间浇灌铁汁,可以说是坚不可摧。

  更有城堞如齿,垛口连绵,箭楼每隔百步便有一座,黑压压的弩机从射击孔中探出,望之令人胆寒。

  城外护城河宽达二十余丈,河水引自漳水,湍急幽深,不知难住过多少兵马。

  杨渊也觉肉痛,但大丈夫能屈能伸,他志向远大,又何须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我族十万人子弟,如何能与朝廷百万禁军对抗,徐徐图之,静待大势,才是正解。”

  杨勒道:“义兄已进阶蛊极三境,何惧那烂到骨子了的朝廷?”

  杨渊笑道:“京都奉天司南斗六星在我年轻时便已是名满天下的人物,如今实力更是深不可测。跟他们相比,你我的处境,其实与那两个司卫没有什么两样,隐忍,活命,才是当前的要做的事。”

  杨勒急道:“可若朝廷得了邺城,双炀城夹在中间,早晚都是他们的囊中之物!”

  杨渊含笑:“很多事急不得。”

  言罢,他吩咐杨宣将司马狩多年积攒的辎重宝物一分为三。

  一份运回双炀城充实军备,一份送往京都贾氏私邸以表忠心,一份北上交给并州刺史贾泽,以示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