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钢铁学步:摇篮里的踉跄与笑声-《末世重生:国家爸爸求保护》

  “薪火摇篮”的生活节奏,在“磐石III型”外骨骼如同钢铁溪流般汇入普通人的日常后,悄然增添了一抹沉重而充满生机的底色。中央广场边缘,一片开阔区域被临时征用,铺上了厚厚的、吸能效果极佳的复合缓冲垫——这里成了“摇篮”新的、充满欢声笑语(与金属碰撞声)的焦点:“磐石”基础操作训练场。

  首批学员并非久经沙场的战士,而是刚刚完成了“启明II型”血清接种、正处于精力旺盛适应期的普通居民。他们中有身材敦实、曾经在通风管道里与腐蚀性沉积物搏斗的女工刘芳;有戴着眼镜、说话温和、以前在临时学校教孩子们认字的老师李哲;有在集体厨房里挥动沉重合金锅铲半辈子、臂力惊人的王大厨;还有两位头发花白、眼神却依旧锐利如鹰的老技工——赵工和钱工,他们曾用布满老茧的手修复过无数精密的仪器。此刻,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男男女女,都如同第一次穿上厚重冬衣的孩童,笨拙地尝试着与这身名为“壁垒”的钢铁伙伴沟通。

  教官是磐石军团的老兵“独臂老杨”,仅存的左臂有力地拍打着身旁一具用作示范的训练型外骨骼,声音洪亮得能穿透金属的嗡鸣:“重心!重心放低!膝盖微曲!别想着去‘控制’它!感受它!引导它!它就是你身体的延伸,比你力气大点的笨兄弟!跟它较劲,吃亏的是你自己!”

  然而,理论在实践面前,尤其是面对血清带来的力量增幅和外骨骼液压系统的延迟反馈时,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哎——呀!”一声惊呼划破训练场的喧闹。刘芳本想尝试一个最基础的原地踏步动作,左脚微微发力。但血清赋予的肌肉力量瞬间爆发,远超她过往的经验!与此同时,外骨骼的液压系统忠实地接收并放大了这股指令!结果,她整个人如同被无形的巨手猛地向前一推!

  咚咚咚!

  沉重的合金脚掌在缓冲垫上踩出沉闷而急促的声响!刘芳的惊呼被卡在喉咙里,身体不受控制地向前猛冲!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伴随着一声结实的“哐当!”,她连人带甲,以一个极其标准的“五体投地”姿势,重重地拍在了缓冲垫上!沉重的胸甲和头盔甚至微微弹起了一下。外骨骼的四肢还在兀自划拉着空气,像一只翻了盖的钢铁甲虫。

  短暂的寂静后,训练场爆发出压抑不住的哄堂大笑。连一向板着脸的独臂老杨都忍不住咧开了嘴,肩膀微微耸动。

  “刘姐!你这‘管道突击’改‘钢铁飞扑’啦?目标太明确了吧!”旁边的王大厨笑得前仰后合,结果自己乐极生悲,想转身看个究竟,腰部控制杆下意识地扭动幅度过大。外骨骼的腰部轴承立刻响应,“嘎吱”一声,带着他沉重的上半身猛地旋转!王大厨瞬间化身人形陀螺,“哎哟哎哟”地惊呼着,在垫子上“嘎吱嘎吱”连转了三四圈,才晕乎乎、踉踉跄跄地停下,头盔都歪了,引来更猛烈的笑声和善意的口哨。

  老技工赵工则显得谨慎得多。他小心翼翼地操控着外骨骼,试图弯腰去捡起滚落到脚边的一个训练用手环。他精确计算着角度,缓缓下蹲。然而,外骨骼的重心转移远比人体复杂,加上他对液压支撑力度的误判,就在他即将触碰到手环的瞬间,沉重的上半身带着一股无法抗拒的惯性,猛地向前一栽!

  “糟了!”赵工心里咯噔一下。

  就在他以为也要步刘芳后尘时,旁边一道身影动了!是老师李哲!他虽然自己操控得也摇摇晃晃,如同刚学走路,但教师的敏锐和本能让他第一时间发现了赵工的险情。他来不及多想,几乎是下意识地低吼一声,操控着自己的外骨骼猛地向前一步,同时伸出钢铁手臂,一把稳稳地抓住了赵工即将失去平衡的外骨骼上臂连接处!

  “赵工!稳住!”李哲的声音带着紧张和关切。

  “哎哟喂!”赵工借力猛地一撑,终于稳住了身形,惊魂未定地喘着粗气。两具冰冷的钢铁之躯以一种极其滑稽却又无比温暖的姿态互相支撑着,液压系统发出轻微的泄压声。“老骨头差点交代在这儿!谢谢小李老师!这铁兄弟…劲儿是真猛!得顺着毛捋!”他心有余悸地拍了拍冰冷的胸甲。

  训练场上,摔倒声、金属碰撞声、惊呼声、哄笑声此起彼伏,汇成一首充满烟火气的交响曲。每一次狼狈的跌倒,总会引来善意的哄笑,但紧随其后的,是几双甚至十几双笨拙却坚定的钢铁手臂伸过来搀扶。每一次令人捧腹的操作失误(比如想举手却变成原地高抬腿,想后退却来了个侧向滑步),都成了大家互相调侃、交流经验的契机。血清带来的澎湃精力,让这些曾经在各自岗位上透支、甚至自视为“累赘”的普通人,在跌跌撞撞中,第一次真切地品尝到了“力量”带来的笨拙喜悦和掌控感。这份喜悦,冲淡了钢铁的冰冷。

  孩子们是训练场外最忠实的观众。他们挤在围栏边,看着大人们瞬间变成了笨拙的“钢铁宝宝”,笑得前仰后合,小脸通红。有的模仿着刘芳的“飞扑”在垫子上打滚,有的学着王大厨的“陀螺旋转”把自己转得晕头转向,清脆的笑声如同银铃般洒满整个广场。刘芳的儿子小石头也在其中,他看到妈妈摔倒又被人拉起,不但没哭,反而和其他孩子一起咯咯直笑,还大声喊:“妈妈加油!像铁砧一样爬起来!” 这份源于生命本真的欢乐与毫无芥蒂的接纳,成为了“摇篮”这幅新纪元画卷上,最治愈人心的一抹亮色。独臂老杨看着场中互相扶持、笨拙前行却又笑声不断的人群,再看看场外无忧无虑的孩子们,仅剩的独眼中,严厉渐渐被一种深沉的欣慰所取代。这钢铁的学步,不仅是力量的适应,更是文明在废墟之上,蹒跚却坚定地,迈出新生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