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普通人优先’政策-《末世重生:国家爸爸求保护》

  “92万…是理论极限值,容错率低于0.1%。”陈山的声音沙哑地补充,他布满血丝的眼睛扫过光屏,“任何意外——升降机故障、能量波动、甚至大规模恐慌踩踏——都可能让整个‘归墟’变成巨大的冰棺材!”

  压力如同实质的冰山,沉甸甸地压在每一个决策者肩上。选择让谁进来?又让谁留在外面等死?这是比任何战场都更残酷的拷问。

  冰冷的算法,代替了人类的情感,进行着末日的人口筛选。光屏上,许多基地领导者的眼中流露出巨大的痛苦和挣扎。

  “我反对!”

  一个清冷而坚定的声音,如同利刃般刺破了沉重的气氛。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青囊基地分屏上——季青瑶站了出来,左眼的青铜纹路在屏幕冷光下流淌着微光。

  “算法筛选,看似公平,实则冰冷地将‘生存’与‘价值’粗暴划等号!”季青瑶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一个通讯节点,“张老,各位指挥官,请听我说!‘极寒深渊’是灭绝性的灾难,但它对不同个体的威胁并非均等!”

  她向前一步,银镯的光芒微微亮起,一份紧急分析数据被她投射到主共享屏上:“根据白栀团队最新模拟推演,结合我们现有的异能者数据库:零下100℃的极端环境,对普通人而言是瞬间致命的炼狱!但对于冰系、火系的高阶异能者,以及部分身体强度和精神力达到一定阈值的特殊异能者,其生存几率并非为零!”

  屏幕上,数据图表清晰地展示着:

  *普通民众: 暴露于零下100℃环境,存活率低于0.03%,瞬间失温冻结。

  *低阶冰/火系异能者: 存活率 < 5%,依赖能量护盾或特殊装备。

  *中阶冰/火系异能者:存活率 15%-35%,可短时间维持自身抗寒力场。

  * 高阶冰系异能者(如林澜):存活率 > 65%,甚至能利用环境低温强化自身或形成庇护区域。

  * 高阶火系异能者(如陆明烛):存活率 > 55%,可生成高强度热能护盾。

  * 特殊强化系/能量系高阶异能者(如季峰、秦昭):存活率预估 30%-50%,依赖自身能量强度和防护手段。

  *青铜血脉相关高阶异能者(如季青瑶): 存活率未知,但预估高于50%,青铜之力对极端环境有特殊抗性。

  “看到了吗?”季青瑶的声音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算法优先保护的高价值人才——顶尖科学家、工程师、战略家、高阶异能者——他们中的许多人,恰恰是更有可能凭借自身力量在‘极寒深渊’中挣扎求存的人!而那些被算法判定为‘低价值’的普通民众,才是真正、彻底的、毫无生还希望的待宰羔羊!将他们留在外面,等同于宣判死刑!而将宝贵的‘归墟’名额优先给予本就有一定生存能力的高阶群体,是对有限生存资源的巨大浪费,更是对‘保存人类文明火种’这一目标本质的曲解——文明的火种,不只是技术图纸和异能数据,更是活生生的人!是构成文明基石的数量庞大的普通人!”

  她环视着光屏上每一张震惊的脸庞,掷地有声地提出:

  “因此,我提议:修改‘火种优先级’原则!实行‘普通人优先’政策!”

  “第一优先级:所有16岁以下未成年人!他们是文明的未来,也是最无法抵抗极寒的群体!”

  “第二优先级:所有无特殊抗寒能力的普通民众!无论其专业技能评分高低!”

  “第三优先级:拥有重大贡献(如核心技术专利持有者、特殊文化传承人、对基地有卓越贡献者)但无抗寒能力的普通人及低阶异能者。”

  “第四优先级:拥有一定抗寒能力的中低阶冰/火系及特殊异能者。”

  “第五优先级:高阶冰/火系、特殊强化系、青铜血脉等拥有较高预估存活率的异能者及顶尖人才!这部分群体,原则上不占用‘归墟’核心名额!他们将被部署在‘归墟’外围的次级抗寒掩体(如依托‘冰穹’、加固地表工事)或执行地表守望任务!他们的责任,是利用自身能力,在外界极端环境中尽可能生存、监控、并作为‘归墟’的最后一道机动防线和希望种子!”

  提议如同在滚油中泼入冷水,瞬间引爆了更激烈的争论!

  “荒谬!”吴涛首先反驳,“季青瑶同志!你这是感情用事!把宝贵的生存空间让给普通人?那谁来维持‘归墟’的运转?谁来对抗可能出现的威胁?那些高阶人才和异能者是文明的脊梁!让他们留在地表等死或冒险?这是自毁长城!”

  “感情用事?”季青瑶毫不退缩,目光锐利,“恰恰相反,这是最冷酷的效率计算!一个高阶火系异能者,在次级掩体有超过50%的几率活下来,他/她一个人占据的‘归墟’名额,可以换回五个、十个普通人的生命!而普通人在外面,存活率是0%!这个账,难道算不清吗?至于维持运转——‘归墟’一期建成后,内部维护需要的是大量基础岗位:清洁、管道维护、种植区照料、食物分配、秩序维护…这些工作,普通民众经过培训完全可以胜任!难道需要顶尖物理学家去通下水道吗?我们需要的是维持庇护所运转的‘基础细胞’,而不是把所有‘大脑’都关进保险箱,却让身体在外面冻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季青瑶说得有道理!”玛雅领袖立刻声援,她的庇护所更注重群体生存,“我们‘绿森’支持!普通人是森林的土壤!没有土壤,再高大的树木也会枯死!而且,把有能力的战士部署在外围,确实能形成内外呼应的态势!”

  “但风险巨大!”格桑指挥官眉头紧锁,“次级掩体的可靠性远低于‘归墟’!把高阶战力部署在外,万一掩体失守,损失无法估量!而且,如何界定‘重大贡献’?标准是什么?会不会引发新的不公?”

  “任何方案都有风险!”顾凌沉稳的声音响起,他站到季青瑶身边,生物芯片的光芒冷静闪烁,“但季青瑶的方案,在残酷的生存概率学上,具有更高的‘人类整体延续’期望值。关于贡献界定,可由各基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透明标准(如专利列表、特殊技艺名录、公认的突出贡献事迹),由‘燧人氏’审核并公示。至于外围部署的高阶人员,并非弃子。我们将为他们提供最强的单兵抗寒装备、应急通讯和能量补给,并建立快速撤回‘归墟’的紧急通道(如果条件允许)。他们的任务,是观察、预警、以及在绝境中保存最后的反击火种。”

  张老沉默地听着各方争论,苍老的手指在轮椅扶手上轻轻敲击。巨大的压力如同山峦压顶。一边是冰冷的算法效率,一边是带着人性光辉却风险更高的生存概率重构。

  “表决暂时中止。”张老最终开口,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季青瑶同志,你的提案…具有颠覆性。我需要‘燧人氏’立刻进行生存概率模型推演,对比两种方案下,一个月后、三个月后、一年后…人类文明存续人口基数的预估差异!同时,评估‘归墟’在两种人口结构下维持运转的崩溃风险点!我要最精确的数据,而不是情感争论!24小时内,我要看到报告!”

  会议在更加复杂和充满变量的气氛中暂停。冰冷的算法与炽热的人性,在生存的天平上激烈碰撞。季青瑶的“普通人优先”政策如同一颗投入冰湖的石子,激起的涟漪将彻底改变无数人的命运走向。全球的转移准备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中继续推进,每一个引擎的点燃,都伴随着更深的焦虑与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