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重整朝纲-《六皇子别装了!你的锦衣卫露馅了》

  午门的血迹尚未干透,一场新的风暴,又在朝堂之上掀起。

  早朝。

  朱平安依旧站在龙椅之侧,代天子主持。

  经过了“赎买”和“斩首”两轮清洗,朝堂上的文臣队列,显得更加稀疏了。剩下的人,一个个都跟鹌鹑似的,低着头,不敢与我对视。

  “诸位大人,有事启奏。”我淡淡地开口。

  底下鸦雀无声。

  “既然无事,那本王就说几件事。”

  我转向新提拔起来的户部尚书张茂。

  “张尚书。”

  “臣在。”张茂赶紧出列,态度恭敬无比。

  “国库现在有多少钱了?”我直接问道。

  张茂从袖中取出一本账册,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抖:“回禀王爷!托王爷洪福,经过‘罪臣赎买司’的清缴,如今国库共计入库白银两千一百万两!黄金三十万两!另有良田六十余万亩,各地商铺、矿山、盐场等产业,折价不下千万两!如今我泰昌国库之充盈,乃是百年来之未有!”

  “哗!”

  这个数字一报出来,整个太和殿,再次一片哗然。

  两千一百万两白银!

  这是什么概念?

  要知道,在京城保卫战之前,王安康连五十万两的军饷都拿不出来。

  而现在,国库里的钱,翻了四十多倍!

  那些武将们,一个个听得眼睛都直了,呼吸都变得粗重起来。这么多钱,能换多少精良的铠甲?能招募多少强壮的士兵?能打多少场大胜仗?

  而那些文臣们,则是心情复杂。他们一方面震惊于瑞王敛财手段之酷烈,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认,国库充盈,对整个国家来说,是天大的好事。

  我看着底下众人的反应,心里一片平静。

  这些钱,本就该是国家的。我只不过,是让它们从那些蛀虫的私库里,回到了它们应该在的地方。

  “很好。”我点了点头,看向张茂,“钱有了,接下来,就是怎么花的问题。”

  “本王决定,从今日起,我泰昌所有官员,俸禄,翻倍!”

  “轰!”

  这个决定,像一颗炸雷,在朝堂上炸响。

  所有官员,都猛地抬起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俸禄翻倍?

  自泰昌开国以来,官员的俸禄就一直很低。这也是为什么,贪腐之风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

  现在,瑞王竟然要给所有官员加薪,而且是直接翻倍?

  “王爷……此举,是否有些……”吏部尚书卫衡才的位置,已经被一个叫郭凝海的人顶替。此人是原吏部右侍郎,为人还算正直,但思想有些保守。

  “郭尚书是觉得,不妥?”我看向他。

  “臣不敢。”郭凝海硬着头皮说道,“只是,官员俸禄乃是祖制,轻易改动,恐怕会引来非议。而且,一次性翻倍,朝廷的开支,将会大增……”

  “钱,本王有的是。”我直接打断了他,“至于祖制?祖制就是让人不贪污,也能活得体面。现在的祖制,做得到吗?”

  郭凝海被我问得哑口无言。

  我继续说道:“本王给你们加薪,是让你们能养家糊口,活得有尊严。但本王也要把丑话说在前面。”

  我的声音,陡然变冷。

  “从今天起,谁要是再敢贪,再敢伸手。就别怪本王的刀,不认人!”

  “本王不介意,再在午门外,多搭几个台子!”

  所有文臣,都感到一股寒气从脚底板升起。

  他们明白了。

  这是瑞王在给他们画道。

  一边是高薪养廉的胡萝卜,一边是杀人见血的大棒。

  路怎么选,就看他们自己了。

  “臣等,谢王爷隆恩!誓死为朝廷效力,绝不敢贪赃枉法!”

  短暂的沉默后,以郭凝海为首的文臣们,黑压压地跪了一地。

  这一次,他们的声音,听起来,要真心实意得多。

  解决了官员的问题,我接着宣布了第二项决定。

  “传令,京畿大营,镇南军,以及各地卫所,所有将士,军饷,同样翻倍!战时,另有补助!”

  “戚继光,赵云,李朔!”

  “末将在!”三员大将齐齐出列。

  “本王命你们,即刻开始扩军!京畿大营,扩充至十万人!镇南军,扩充至八万人!赵云,本王允你,组建三万‘白马义从’,所有装备,战马,皆由国库拨付,要用,就用最好的!”

  “末将,遵命!”

  戚继光三人,激动得满脸通红,声音都喊得劈了叉。

  十万京畿大营!八万镇南军!三万白马义从!

  这是何等强大的兵力!

  他们仿佛已经看到,一支战无不胜的强大军队,正在自己的手中,慢慢成型!

  我看着他们激动的样子,心里也是豪情万丈。

  兵,是国家的胆。

  有了这二十多万精锐,我泰昌,才算是真正有了挺直腰杆的底气!

  无论是对内震慑那些宵小,还是对外迎战鸿煊、昭明那样的强敌,我都有了足够的本钱。

  “第三件事。”我的目光,转向了工部尚书苏建业。

  “苏尚书。”

  “臣在。”

  “本王要你,在三个月内,重启泰昌所有官营的兵器坊、盔甲坊。本王要最好的工匠,最好的材料。本王不计成本,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打造出大陆上最精良的兵器和铠甲!”

  “同时,本王给你拨银三百万两,成立一个‘军工司’。专门研究新的武器,新的器械。无论是攻城的,还是守城的,只要有用,就给本王造出来!”

  “臣……遵旨!”苏建业也激动得浑身颤抖。

  工部,向来是清水衙门。什么时候有过这么阔绰的时候?

  三百万两!专门用来研究武器!

  他感觉自己一辈子的抱负,终于有了施展的机会。

  一连串的命令,接连不断地从我口中发出。

  加薪,扩军,造武器,修水利,开垦农田……

  每一项,都离不开一个字——钱。

  而现在,我最不缺的,就是钱。

  我用从世家大族身上刮下来的民脂民膏,来强国,强军,强民。

  用一种近乎粗暴的方式,为这个腐朽的王朝,注入一股强大的,新鲜的血液。

  整个太和殿,都沉浸在一种亢奋的情绪中。

  武将们看到了建功立业的希望。

  文臣们看到了安居乐业的未来。

  所有人都知道,泰昌的天,要变了。

  一个崭新的,强大的时代,即将在瑞王朱平安的手中,拉开序幕。

  退朝后,我回到了瑞王府。

  贾诩和萧何已经在书房等我。

  “主公,今日朝堂之举,雷厉风行,恩威并施,实在是高!”萧何抚着胡须,由衷地赞叹道。

  “只是,如此一来,国库的开销,也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光是军费一项,每年恐怕就要超过千万两。”

  “钱没了,再从那些世家身上刮就是了。”我毫不在意地说道。

  那些世家几百年的积累,岂是区区两千万两就能刮干净的?

  这次,只是让他们出了点血而已,还没到伤筋动骨的地步。

  这把刀,我得留着,以后慢慢用。

  “主公说的是。”萧何点了点头,不再多言。

  我看向贾诩:“文和,你觉得,我们下一步,该做什么?”

  贾诩眯着眼,慢悠悠地说道:“主公,如今国内大局已定。钱粮,兵马,皆已在握。是时候,把目光,放到外面了。”

  “外面?”

  “鸿煊,昭明。”贾诩的眼中,闪过一丝寒光,“他们欠我们的血债,可还一直没算呢。”

  我笑了。

  “不急。”我摇了摇头,“账,要一笔一笔地算。在找他们算账之前,我得先回一趟我的封地。”

  “景昌县。”

  “京城,毕竟是天子脚下,是父皇的地方。很多事情,做起来,总归是有些束手束脚。”

  “我的根,在景昌。那里,才是我真正的天下。”

  我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手指,落在了景昌县的位置上。

  在那里,我有我的学校,我的交易所,我的农田,我的运河。

  还有,我最忠诚的子民。

  “我要把这次刮来的钱,拿出一部分,去把我的景昌,打造成一个真正的,固若金汤的王国!”

  “我要在那里,练出最强的兵,造出最利的器,种出最多的粮!”

  “等到时机成熟,我将亲率大军,从景昌而出,一路向北,踏平鸿煊,饮马昭明!”

  “这天下,终将是我的!”

  我的声音,在书房里回荡。

  萧何和贾诩,看着我的背影,眼神里,充满了震撼和狂热。

  他们知道,一条真正的巨龙,正在挣脱枷锁,即将,一飞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