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
大炎皇宫议政殿内,炎帝看着从前线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密报,猛地从龙椅上站了起来。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李信,他最倚重的镇国大将军,竟然在自己大营的帅帐之中被刺客重伤,刺客还全身而退!这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
“废物!一群废物!”炎帝气得将手中的密报狠狠摔在地上,“十万虎贲营!竟然连一个刺客都拦不住!朕养你们何用?!”
龙椅之下,文武百官鸦雀无声,一个个都低着头,不敢去看暴怒的炎帝。
“陛下,息怒。”丞相王安再次走出来,躬身说道,“李将军虽然受伤,但并无性命之忧。当务之急是查明刺客的身份,以及幕后主使!”
“大殿内死寂一片,只听得到炎帝粗重的呼吸声。他没有咆哮,反而缓缓坐回了龙椅,眼神阴沉得能滴出水来。‘南境……苏毅……’他一字一顿地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冰冷的杀意让百官们连头都不敢抬。‘好大的胆子,竟敢在朕的十万大军营中行刺!’”
“陛下,此事恐怕另有蹊跷。”王安从地上捡起一份随密报一同送来的证物——正是聂政故意留下的那块刻着“王”字的玉佩,“陛下您看,这块玉佩乃是上好的和田暖玉,而且上面的雕工出自京城最有名的玉雕大师‘玉玲珑’之手。这种级别的玉佩,绝非南境那种蛮荒之地可以拥有的。”
“更重要的是……”王安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这玉佩的样式和材质,与老臣府上那块您御赐的一模一样……”
轰!
这句话如同一道晴天霹雳,在炎帝的脑海中炸响。他猛地看向王安,那双充满怒火的眼睛里,瞬间多了一丝冰冷的猜忌。王安是朝中主和派的领袖,一直反对南征;李信是主战派的先锋,两人素来不和。现在李信被刺,现场却留下了指向王安的证据,这一切都太过巧合了!难道这个跟了自己几十年的老臣,真的为了阻止南征,不惜勾结刺客谋害国之大将?
“陛下!”王安看到炎帝那猜疑的眼神,心中咯噔一下,吓得立刻跪倒在地,声泪俱下地喊道,“陛下明鉴啊!老臣对大炎忠心耿耿,日月可鉴!绝无半点二心啊!这定是那苏毅小儿的离间之计!他是想让我们君臣失和,自乱阵脚啊!”
王安何等聪明,瞬间就想通了其中的关窍。然而猜忌的种子一旦种下,就很难再拔除了。炎帝看着跪在地上痛哭流涕的王安,脸上阴晴不定——理智告诉他王安说得有道理,这很可能是敌人的离间计,但情感上,他又无法完全相信王安,毕竟这件事最大的受益者就是他这个主和派。
“‘陛下!’一名武将出列,正是李信将军的副将,他满眼血丝地吼道,‘丞相一直主和,如今李将军遇刺,他又拿出这不清不楚的证据,很难不让人怀疑其用心!请陛下彻查!
‘放肆!’另一名文臣立刻反驳,‘王相乃三朝元老,忠心可鉴!你这是血口喷人!’朝堂之上,主战派与主和派瞬间吵作一团。
炎帝看着下方攻讦不休的臣子,只觉得一阵头痛欲裂,他心中的猜忌越来越深。就在这混乱的时刻,一名东宫太监连滚带爬地跑了进来,带着哭腔尖叫道:‘启禀陛下!不好了!太子殿下他……他在东宫抓到了人!’”
说着,他呈上一份用油纸包裹的东西。炎帝身边的大太监接过东西打开一看,脸色瞬间就变了:“陛下……”他颤抖着将那份东西递给炎帝——那是一份名单,一份炎帝安插在东宫所有眼线的名单!
炎帝看到这份名单,只觉得眼前一黑,差点从龙椅上摔下来。这份名单是他最大的秘密,只有他和影卫的最高统领才知道,怎么可能会泄露出去?还落到了太子的手里?!
“父皇!儿臣有罪!”
这时,太子楚明宇 一身素衣从殿外走进来,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脸上充满了悲愤和委屈:“儿臣不知父皇对儿臣竟如此不信任!在儿臣身边安插了如此多的眼线!儿臣自问这些年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为何父皇还是要如此猜忌儿臣?若是父皇觉得儿臣不配当这个太子,大可一道旨意废了儿臣!何必用这等手段来羞辱儿臣?!”
“楚明宇 没有嚎啕大哭,而是双目赤红,举着那份名单,身体因愤怒和委屈而微微颤抖。他直视着炎帝,声音嘶哑地说道:‘父皇!儿臣自知愚钝,有负父皇期望。但儿臣万万没想到,在父皇眼中,儿臣竟是如此不堪,需要这般监视!’
他猛地将名单高举过头,而后重重叩首:‘若父皇信不过儿臣,儿臣愿自请废黜太子之位,前往皇陵为先祖守陵,只求父皇能给儿臣留一丝体面!请父皇恩准!’”
“混账!”炎帝一拍龙椅,怒喝道,“你这是在质问朕吗?!朕是天子!天下都是朕的!朕想在哪里安插眼线,就在哪里安插眼线!还需要向你解释吗?!”
父子二人就在这满朝文武的面前大吵起来——一个觉得自己被羞辱、被猜忌,一个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朝堂彻底乱了,主战派和主和派相互攻讦,太子党和皇帝的拥护者吵作一团。
就在这时,又有探子来报:“启禀陛下!民间突然流传起各种谣言!有的说李信将军被刺乃是朝中奸臣所为;有的说陛下为了一己之私,不顾将士死活强行发动南征,乃是不祥之兆;还有的说影卫无能,连一个刺客都抓不住,乃是大炎衰败的征兆!”
这些谣言就像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彻底点燃了炎帝的怒火。内忧外患、君臣失和、父子反目,他感觉自己像是被一张无形的大网牢牢困住,而织这张网的人,就是那个他从未放在眼里的南境之主苏毅!
“苏毅——!”
炎帝发出一声充满无尽愤怒和不甘的咆哮:“朕与你不共戴天!”
“双眼赤红,猛地拔出侍卫腰间的佩剑,一剑将面前的龙案劈成两半!木屑纷飞,奏折散落一地。‘好!好一个离间计!好一个父子失和!’炎帝状若疯魔,狂笑起来,笑声中却充满了无尽的悲凉与愤怒,‘苏毅!你以为这样就能让朕退缩吗?!’
他猛地停住笑,用剑指着殿下所有瑟瑟发抖的臣子,咆哮道:‘传朕旨意!将王安打入天牢!太子禁足东宫!南征大军,即刻!全线!给朕压过去!朕要亲眼看着南境化为焦土,朕要用苏毅的头颅,来祭奠朕今日所受之辱!谁敢再言退兵,如此案!’”
炎帝已经疯了,他现在只想用最快的速度踏平南境,用苏毅的鲜血来洗刷自己所受的一切耻辱!
“陛下!三思啊!此举乃是自毁长城啊!这背后定有那南境苏毅的阴谋啊!”一名须发皆白的老臣跪在地上苦苦哀求。
然而暴怒中的炎帝哪里还听得进任何劝告:“拖出去!给朕拖出去!”
整个大炎王朝这架传承了千年的战争机器,在一片混乱和内斗之中仓促发动。而他们即将面对的,是一个已经磨好了獠牙,准备将他们连皮带骨都吞下去的恐怖存在。
大炎皇宫议政殿内,炎帝看着从前线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密报,猛地从龙椅上站了起来。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李信,他最倚重的镇国大将军,竟然在自己大营的帅帐之中被刺客重伤,刺客还全身而退!这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
“废物!一群废物!”炎帝气得将手中的密报狠狠摔在地上,“十万虎贲营!竟然连一个刺客都拦不住!朕养你们何用?!”
龙椅之下,文武百官鸦雀无声,一个个都低着头,不敢去看暴怒的炎帝。
“陛下,息怒。”丞相王安再次走出来,躬身说道,“李将军虽然受伤,但并无性命之忧。当务之急是查明刺客的身份,以及幕后主使!”
“大殿内死寂一片,只听得到炎帝粗重的呼吸声。他没有咆哮,反而缓缓坐回了龙椅,眼神阴沉得能滴出水来。‘南境……苏毅……’他一字一顿地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冰冷的杀意让百官们连头都不敢抬。‘好大的胆子,竟敢在朕的十万大军营中行刺!’”
“陛下,此事恐怕另有蹊跷。”王安从地上捡起一份随密报一同送来的证物——正是聂政故意留下的那块刻着“王”字的玉佩,“陛下您看,这块玉佩乃是上好的和田暖玉,而且上面的雕工出自京城最有名的玉雕大师‘玉玲珑’之手。这种级别的玉佩,绝非南境那种蛮荒之地可以拥有的。”
“更重要的是……”王安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这玉佩的样式和材质,与老臣府上那块您御赐的一模一样……”
轰!
这句话如同一道晴天霹雳,在炎帝的脑海中炸响。他猛地看向王安,那双充满怒火的眼睛里,瞬间多了一丝冰冷的猜忌。王安是朝中主和派的领袖,一直反对南征;李信是主战派的先锋,两人素来不和。现在李信被刺,现场却留下了指向王安的证据,这一切都太过巧合了!难道这个跟了自己几十年的老臣,真的为了阻止南征,不惜勾结刺客谋害国之大将?
“陛下!”王安看到炎帝那猜疑的眼神,心中咯噔一下,吓得立刻跪倒在地,声泪俱下地喊道,“陛下明鉴啊!老臣对大炎忠心耿耿,日月可鉴!绝无半点二心啊!这定是那苏毅小儿的离间之计!他是想让我们君臣失和,自乱阵脚啊!”
王安何等聪明,瞬间就想通了其中的关窍。然而猜忌的种子一旦种下,就很难再拔除了。炎帝看着跪在地上痛哭流涕的王安,脸上阴晴不定——理智告诉他王安说得有道理,这很可能是敌人的离间计,但情感上,他又无法完全相信王安,毕竟这件事最大的受益者就是他这个主和派。
“‘陛下!’一名武将出列,正是李信将军的副将,他满眼血丝地吼道,‘丞相一直主和,如今李将军遇刺,他又拿出这不清不楚的证据,很难不让人怀疑其用心!请陛下彻查!
‘放肆!’另一名文臣立刻反驳,‘王相乃三朝元老,忠心可鉴!你这是血口喷人!’朝堂之上,主战派与主和派瞬间吵作一团。
炎帝看着下方攻讦不休的臣子,只觉得一阵头痛欲裂,他心中的猜忌越来越深。就在这混乱的时刻,一名东宫太监连滚带爬地跑了进来,带着哭腔尖叫道:‘启禀陛下!不好了!太子殿下他……他在东宫抓到了人!’”
说着,他呈上一份用油纸包裹的东西。炎帝身边的大太监接过东西打开一看,脸色瞬间就变了:“陛下……”他颤抖着将那份东西递给炎帝——那是一份名单,一份炎帝安插在东宫所有眼线的名单!
炎帝看到这份名单,只觉得眼前一黑,差点从龙椅上摔下来。这份名单是他最大的秘密,只有他和影卫的最高统领才知道,怎么可能会泄露出去?还落到了太子的手里?!
“父皇!儿臣有罪!”
这时,太子楚明宇 一身素衣从殿外走进来,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脸上充满了悲愤和委屈:“儿臣不知父皇对儿臣竟如此不信任!在儿臣身边安插了如此多的眼线!儿臣自问这些年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为何父皇还是要如此猜忌儿臣?若是父皇觉得儿臣不配当这个太子,大可一道旨意废了儿臣!何必用这等手段来羞辱儿臣?!”
“楚明宇 没有嚎啕大哭,而是双目赤红,举着那份名单,身体因愤怒和委屈而微微颤抖。他直视着炎帝,声音嘶哑地说道:‘父皇!儿臣自知愚钝,有负父皇期望。但儿臣万万没想到,在父皇眼中,儿臣竟是如此不堪,需要这般监视!’
他猛地将名单高举过头,而后重重叩首:‘若父皇信不过儿臣,儿臣愿自请废黜太子之位,前往皇陵为先祖守陵,只求父皇能给儿臣留一丝体面!请父皇恩准!’”
“混账!”炎帝一拍龙椅,怒喝道,“你这是在质问朕吗?!朕是天子!天下都是朕的!朕想在哪里安插眼线,就在哪里安插眼线!还需要向你解释吗?!”
父子二人就在这满朝文武的面前大吵起来——一个觉得自己被羞辱、被猜忌,一个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朝堂彻底乱了,主战派和主和派相互攻讦,太子党和皇帝的拥护者吵作一团。
就在这时,又有探子来报:“启禀陛下!民间突然流传起各种谣言!有的说李信将军被刺乃是朝中奸臣所为;有的说陛下为了一己之私,不顾将士死活强行发动南征,乃是不祥之兆;还有的说影卫无能,连一个刺客都抓不住,乃是大炎衰败的征兆!”
这些谣言就像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彻底点燃了炎帝的怒火。内忧外患、君臣失和、父子反目,他感觉自己像是被一张无形的大网牢牢困住,而织这张网的人,就是那个他从未放在眼里的南境之主苏毅!
“苏毅——!”
炎帝发出一声充满无尽愤怒和不甘的咆哮:“朕与你不共戴天!”
“双眼赤红,猛地拔出侍卫腰间的佩剑,一剑将面前的龙案劈成两半!木屑纷飞,奏折散落一地。‘好!好一个离间计!好一个父子失和!’炎帝状若疯魔,狂笑起来,笑声中却充满了无尽的悲凉与愤怒,‘苏毅!你以为这样就能让朕退缩吗?!’
他猛地停住笑,用剑指着殿下所有瑟瑟发抖的臣子,咆哮道:‘传朕旨意!将王安打入天牢!太子禁足东宫!南征大军,即刻!全线!给朕压过去!朕要亲眼看着南境化为焦土,朕要用苏毅的头颅,来祭奠朕今日所受之辱!谁敢再言退兵,如此案!’”
炎帝已经疯了,他现在只想用最快的速度踏平南境,用苏毅的鲜血来洗刷自己所受的一切耻辱!
“陛下!三思啊!此举乃是自毁长城啊!这背后定有那南境苏毅的阴谋啊!”一名须发皆白的老臣跪在地上苦苦哀求。
然而暴怒中的炎帝哪里还听得进任何劝告:“拖出去!给朕拖出去!”
整个大炎王朝这架传承了千年的战争机器,在一片混乱和内斗之中仓促发动。而他们即将面对的,是一个已经磨好了獠牙,准备将他们连皮带骨都吞下去的恐怖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