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王法所及-《废柴王爷?我反手开启召唤护驾》

  御书房内。

  檀香袅袅,驱散了连日来从朝堂上带来的、那股若有若无的血腥气。

  苏毅翻过了最后一本由商鞅亲手呈上的,关于“经济肃正”行动的总结卷宗。

  卷宗的最后一页,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一串冰冷而又触目惊心的数字。

  查抄私设钱庄七百三十一座。

  熔毁各地劣币、旧币共计三万万斤。

  收缴金银、珠宝、田契、商铺,折合“大夏通宝”……九千余万。

  这笔庞大到足以让任何一个王朝都为之疯狂的财富,在短短一个月内,便从那些盘根错节的地方豪强手中,被粗暴地剥离,尽数汇入了帝国的心脏——大夏钱庄。

  “陛下。”

  张居正向前一步,他那总是紧锁的眉头,此刻终于舒展开来,声音中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

  “国库……满了。”

  “大夏钱庄已在西楚、南越全境设立分行一百零八处,‘大夏通宝’已成唯一流通之货币。”

  “百姓手持新钱,可于官办钱庄兑换粮米油盐,再无劣币之忧,亦无豪商之欺。如今市面平稳,万民称颂,皆感陛下天恩。”

  这位为国事操碎了心的大夏户部尚书,此刻看向苏毅的眼神,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敬畏。

  以雷霆之势,行霹雳手段。

  短短数月,土地归公,文字归一,如今,连钱,也归于帝王。

  这位年轻的帝王,正在用一种超越时代理解的方式,将一个庞大帝国的每一寸血肉,都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苏毅神色平静,只是微微颔首。

  财富,不过是数字。

  他更看重的,是民心。

  他将目光投向了另一侧,那位身穿廷尉官服,神情冷峻如冰的商鞅。

  “伤亡如何?”

  他问的是那些在“经济肃正”中,负责执行任务的东厂、监察司与大理寺的人员。

  “回陛下。”

  商鞅的声音没有一丝起伏。

  “东厂番役,亡一百三十七人,伤三百二十人。”

  “监察司密探,亡七十二人,伤一百八十人。”

  “大理寺巡查官,亡三十一人,伤九十人。”

  “所有阵亡者,皆已入殓,抚恤金已三倍下发。其家眷、子嗣,将由官府供养,直至成年。”

  苏毅沉默片刻。

  他缓缓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宫外那片逐渐恢复生机的繁华都城。

  “将他们的名字,都刻下来。”

  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殿中每一个人的耳中。

  “在寿春城外,立一座‘忠烈碑’。”

  “朕要大夏的子民,世世代代,都记住这些为帝国新生而流血的人。”

  商鞅和张居正身体皆是一震,眼中同时闪过动容之色。

  帝王无情,是为霸业。

  帝王有情,是为人心。

  “臣等,代阵亡将士,谢陛下天恩!”二人齐齐跪倒在地。

  就在此时。

  一道如同影子般的身影,无声无息地出现在御书房的阴影角落。

  他身形瘦削,穿着一身最普通的黑色武服,气息收敛到了极致,若不仔细去看,几乎会以为那里空无一人。

  聂政。

  那位被召唤出来后,便奉命组建杀手组织“惊鸿”的绝世刺客,此刻正单膝跪地,头颅低垂。

  “启禀陛下。”

  他的声音沙哑,如同两片砂纸在摩擦,不带任何感情。

  “‘经济肃正’期间,潜藏于西楚、南越故地的江湖势力,多有异动。”

  “共有大小门派三十七个,或暗中庇护逃窜富商,或出手袭杀我大理寺官差,或散播谣言,称我大夏为‘暴政’。”

  “其中以‘铁剑门’、‘三江盟’、‘惊涛堂’为首,纠集了近三千名所谓的江湖好手,盘踞于大别山一带,公然打出‘除魔卫道’的旗号,与朝廷作对。”

  御书房内的空气,瞬间冷了下来。

  张居正眉头紧锁,眼中闪过一丝忧虑。

  江湖。

  这是一个游离于王法之外的世界。

  那些所谓的“侠客”,信奉的不是朝廷律法,而是门派规矩和拳头大小。

  他们来去如风,行踪不定,寻常军队很难对其进行有效围剿。

  自古以来,朝廷与江湖,便是井水不犯河水。

  但现在,这潭“井水”,却想主动来犯帝国的“河水”。

  苏毅缓缓转过身,脸上看不出喜怒。

  他踱步到巨大的疆域沙盘前,目光落在了西楚与南越交界处,那片连绵起伏的山脉模型上。

  “除魔卫道?”

  他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冰冷的弧度。

  “一群占山为王,打家劫舍的匪寇,也配谈‘道’?”

  “聂政。”

  “臣在。”

  “朕的疆域之内,山川河流,一草一木,皆为大夏所有。朕的子民,农工商学,皆受王法管束。”

  苏毅的指尖,在那片山脉模型上,轻轻敲击了一下,发出一声沉闷的轻响。

  “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