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陕西疑云-《从少爷到皇帝》

  闷闷不乐地回到自己的营帐,帐内阴影处,一个作蒙古商人打扮,眼神却格外精明的男子立刻迎了上来,正是皇太极派来的密使。

  “台吉,大汗他……”密使急切地问道。

  额哲叹了口气,将帐内与父亲的争执以及林丹汗的决定低声告知。

  密使闻言大惊失色:“什么?大汗竟真要与那伪夏交易?此事若成,岂非资敌壮大,于我大清大大不利!台吉,如今大汗病体未愈,部落人心浮动,您……

  您何不趁机行兵谏之事,劝大汗退位静养?只要您登上汗位,与我大金合作,何愁不能恢复察哈尔部往日荣光?”

  额哲苦笑着摇头:“使者有所不知,我父汗虽屡战屡败,威望受损,但在这残存的察哈尔部中,忠于他的老臣和将领依然不少。

  此时若行兵谏,非但不能成功,反而会引发内乱,让部落彻底分崩离析。

  我相信皇太极陛下是真正的雄主,必能一统草原,甚至入主中原,我对陛下的忠诚,天地可鉴!

  眼下,我父汗与大夏的使者还未正式见面沟通,交易尚未达成,我们还有时间。

  请使者立刻返回盛京,将此处情况详细禀报陛下,伪夏介入漠南,意图扶持我父汗对抗大清,此事关系重大,请陛下速做决断,定下应对之策!

  我额哲在此发誓,只要有机会,定当全力促成部落归顺大清!”

  密使见额哲态度明确,稍感安心,郑重道:“台吉深明大义!我即刻星夜兼程返回盛京面圣!还请台吉在此周旋,务必拖延与大夏的交易,等待陛下的旨意!”

  额哲点了点头,望着密使悄然消失在夜色中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

  一边是固执己见、试图借助新兴势力重振部落的父亲。

  一边是强大且许以重诺的大清,他自己的野心与部落的命运,都在这漠南的风沙中,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而大夏与林丹汗的这场交易,尚未开始,便已蒙上了一层浓厚的阴影。

  那名大清使者趁着夜色,悄悄溜出额哲的营帐,矫健地翻身上马,辨明方向后,一夹马腹,便朝着东北方——大清控制区的方向疾驰而去。他自以为行动隐秘,却不知黑暗中,一双眼睛早已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盯梢者正是大夏听风司派驻在此地与林丹汗沟通的使者,他见那骑士离去的方向绝非林丹汗控制区,更非其他可能与林丹汗联络的蒙古部落方向,心中立刻警铃大作。

  他不敢怠慢,迅速回到营地边缘一处不起眼的帐篷内,里面等候的,正是经验丰富的王启年。

  在成功将薄珏护送回大夏后,王启年因其沉稳老练,经验丰富,便被委以重任,前来负责与林丹汗前期的接触和情报搜集。

  “王头儿,”密探低声急促地报告,“有情况!额哲从大汗金帐出来后不久,便秘密会见了一人。

  方才那人骑马离去,方向直指东北,看其装扮虽是蒙古商人,但行动举止绝非寻常牧人,更非林丹汗麾下。

  眼下蒙古诸部大多已归附皇太极,若真是其他部落使者,理应拜见大汗,为何独见额哲?属下推断,此人八成是盛京来的鞑子!”

  王启年闻言,眼神瞬间变得凝重。他沉吟片刻,缓缓道:“你看得很仔细,推断也合情理,额哲私下接触清使,其心叵测。”

  一旁的副手急切问道:“王头,那我们是否立刻将此事禀报林丹汗?让他提防自己的儿子?”

  王启年果断摇头:“不可!额哲毕竟是林丹汗的亲生儿子,血脉相连!我们空口无凭,仅凭推测就去告发他的儿子,非但难以取信,反而会让他觉得我们是在挑拨离间,离间他们父子感情,于大局不利。

  即便将来有了确凿证据,此事也不该由我们率先捅破,最好能让林丹汗自己偶然发现,或者由他信任的部下去揭发,效果远胜于我们外人开口。”

  他站起身,在狭小的帐篷内踱了两步,快速做出决断:“此事关系重大,必须立刻上报。你,”

  他指向那名报信的密探,“立刻动身,以最快速度返回山丹,将此事详细禀报给林胜文林主事!

  虽然蒙古大部已降清,但一个使者还调动不了大军,可万一那使者说动某个临近的蒙古部落,以武力逼迫势单力薄的林丹汗,也不是不可能。”

  “属下明白!这就出发!”那密探领命,立刻转身潜入夜色,消失不见。

  王启年看着帐外漆黑的草原,眉头紧锁,与林丹汗的交易本就充满变数,如今又添了额哲通敌这一隐患,前景愈发扑朔迷离。

  而此时,肩负重任的林胜文,尚在赶往甘肃山丹的路上,对这片即将到来的风暴还一无所知。

  就在漠南草原暗流涌动之际,千里之外的陕西境内,亦是风雷云动!

  大夏听风司安插在陕西各州县的密探,近期纷纷察觉到一个不寻常的现象:各地官府都在大规模征募青壮入伍,这本是战时常态。

  但蹊跷的是,这些被募兵丁的家眷,也在随后不久便悄然消失,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

  起初只是零散报告,但随着消息不断汇集到陕西听风总负责人老郑这里,一幅诡异的图景逐渐清晰起来。

  西安城内一处秘密据点中,气氛紧张,各府县的听风负责人陆续抵达。

  老郑,一位貌不惊人的中年人,指着墙上巨大的陕西地图,沉声道:“诸位,根据近期汇总的情报,从陕北到关中,多处州县都在募兵,这并不奇怪。

  奇怪的是,所有被募青壮的家眷,都在同一时间段内被以各种名义(如迁往安全区、集中安置等)送走,去向不明。

  大家议一议,明军这是唱的哪一出?”

  众人议论纷纷,有的猜测是集中保护以防被胁,有的认为是充作人质以保证新兵不逃,但都觉得规模如此之大,行动如此统一,背后定有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