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再引争论-《从少爷到皇帝》

  医院创立,医术革新,为的是从阎王爷手里抢人,给百姓一条活路!凡阻碍医道推行、污蔑医者仁心、视人命如草芥者,无论他是谁,有何背景,本王定严惩不贷!望尔等周知,并广而告之!”

  “大王万岁!”不知是谁带头喊了一声,顿时群情激动,欢呼声此起彼伏。

  张行的果断处置,不仅平息了一场闹剧,更借此机会向全体民众宣示了新政维护生命、破除陋习的坚定决心。

  处理完这桩突发事件,张行回到衙内,对心有余悸的吴甡吩咐道:“今日之事,亦当记录在案,可写入日后医政宣讲的案例之中,让百姓明辨是非。

  另外,加强对那名产妇的关怀,若其和离后生活困难,可由官府给予救助,确保其母女平安。”

  “臣,遵旨!”吴甡躬身领命。

  翌日清晨,夏王宫议事殿内,张行端坐于王座之上,目光扫过殿内文武群臣。

  经过昨日的医闹事件,他深知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绝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必须借助政令的力量,强力推行,方能移风易俗。

  待日常政务奏报完毕,张行清了清嗓子,殿内立刻安静下来。

  “昨日,卫生厅门前一事,想必诸位爱卿已有耳闻,为一己虚名,竟欲逼死刚脱险的产妇,此等行径,令人发指!更让本王痛心的是,其背后所藏的重男轻女之陋习!

  儿子、女儿,皆是父母骨肉,血脉相连,有何区别?延续香火?莫非女儿所生之子,便不承外祖之血?

  此等迂腐之见,实乃荒谬!旧明积弊,礼教吃人,彼时如何,本王管不着。

  但如今,在这大夏治下,本王还能做得了主!

  故,今日朝会,本王颁下几道新政令。

  第一,严禁遗弃婴孩!自即日起,无论男女,凡有遗弃亲生骨肉者,一经查实,立斩不赦!

  其直系亲属,三代之内,禁止参加科举及吏员考选!

  若实因家境贫寒,无力抚养,可向当地官府求助,或送至官办慈幼局,不得私自遗弃!遗弃之行,与杀人夺命何异?

  第二,严厉打击拐卖妇孺!凡参与拐卖儿童、妇女者,不论主从,一经擒获,证据确凿,皆杀无赦,绝不姑息!

  第三,全面废除女子缠足陋习!自本王令下之日起,境内所有女子,不得再行裹脚!若有父母强迫幼女缠足,经邻里、保甲检举核实,其父母当众受杖刑!

  另,所有入学孩童,每年于春节后开学及秋季开学时,由学堂先生查验足部,若有新近裹脚者,学堂需立即上报官府查处。”

  说完这三条,张行环视群臣,目光如炬:“对于本王这些提议,诸位爱卿,有何话说?”

  殿内一片寂静,落针可闻,这些法令,尤其是禁止缠足和严惩弃婴,可谓石破天惊,直接挑战了延续数百年的社会观念。

  然而,在场的官员,大多是最早追随张行的从龙之臣,早已习惯了这位大王种种超越时代的举措,且深知其决心。

  加之昨日林文博母子下场历历在目,谁还敢在这个时候触霉头?

  更重要的是,像陆梦龙这样后来归附的旧明官员,在投效大夏后,亲眼见证了均田亩、兴水利、革医道等新政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民心归附,国力日增,内心早已折服。

  他们明白,张行所行之事,虽看似惊世骇俗,却往往深谋远虑,直指积弊。

  短暂的沉默后,以陆梦龙为首,众臣异口同声,声音洪亮:“大王心系万民,高瞻远瞩!臣等谨遵王命,竭力推行新政,绝无异议!”

  张行满意地点点头:“好!既无异议,便由相关各部即刻拟旨,明发天下,各州县衙门口张贴告示,务使妇孺皆知!

  巡抚衙门需制定详细细则,确保法令执行到位。”

  “臣等领旨!”相关官员出列应命。

  接着,张行看向教育厅厅长陈士奇:“陈爱卿,关于教育,本王亦有安排,自今年起,大夏境内所有官学,统一学制:

  每年七月一日开始放假,九月一日开学;

  腊月二十二日放假,至次年正月十五后开学。

  一年分为两个学期。方才所言查验女童是否裹脚之事,亦由各学堂负责,纳入日常管理。”

  “微臣遵旨!”陈士奇躬身应答。

  张行继续道:“此外,鉴于拼音与简化字推广乃教化根基,通知下去,本月三十日放假后,成都府学会拼音及简化字的师长,凡自愿报名,前往尚未普及拼音、简化字之州县进行教授者,

  待教学任务完成,每人赏银五两,并在日后吏部铨选、学堂升迁中,享有优先提拔之资格,此事由你教育厅统筹安排。”

  “大王圣明!此举必能加速文字统一,利在千秋!臣定当妥善安排,鼓励师长踊跃参与。”

  最后,张行正式宣布了对傅宗龙的任命:“旧明顺天巡抚,蓟辽总督傅宗龙,公忠体国,见识卓远,本王特任命其为宁夏巡抚,主持宁夏民政,推行新政,抚慰地方!”

  “臣傅宗龙,谢大王隆恩!必肝脑涂地,以报王恩!”

  朝会结束,一道道震撼人心的政令迅速通过官报、告示传遍了成都府,并向大夏控制的其他州县扩散。

  顿时,在整个统治区域内激起了千层浪,尤其是士绅阶层和普通百姓中,引发了激烈的议论。

  茶楼酒肆,士绅聚会之所:

  “诸位可看了今日王谕?这……这禁止缠足,还要杖责父母?这……这成何体统!”一位身着绸缎的老秀才捻着胡须,连连摇头,

  “女子无才便是德,纤足方显婀娜,乃千年礼教所传,夏王此举,未免太过……太过惊世骇俗了!”

  旁边一位较为开明的乡绅抿了口茶,反驳道:“李兄此言差矣,礼教亦当与时俱进。缠足之举,折骨伤筋,令女子行动不便,形同残废,于生产劳作有何益处?

  夏王着眼于强国强种,让女子放足,方能健全体魄,利于民生,我看此举大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