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年中眼中精光一闪,立刻抓住了这个关键点:“哦?竟有此事!方孔炤为人开明,若能先设法接触、影响方以智,让他对大夏的学术氛围和格物环境心生向往,甚至暗中投效,那么通过他来劝说乃至影响其父方孔炤,难度无疑会小上许多!
好,就以此为重点方向,制定详细计划,务必要想办法,争取到方以智,进而动摇方孔炤!”
随后,众人又围绕着如何安全接触方以智、传递哪些信息更能吸引他、以及湖广其他一些有能名的官员如黄州知府、荆襄道员等的摸底情况,展开了进一步的议论。
大夏官员缺口巨大,这确实是张行心头一件极其棘手的事情,吏治乃国之根本,宁缺毋滥。
对于那些在明廷体系中浸淫已久、贪腐成性或有其他严重劣迹的官员,他绝不愿将就使用,以免污染大夏新生的官场风气。
这就导致了在快速扩张的领土上,合格的管理人才出现了巨大的缺口。
严重到什么程度?例如陈书元,先从阆中知县做起,因其干练,很快升任顺庆知府,如今不过短短几年光景,已然是坐镇一方、地位重要的汉中知府了!
这种火箭般的升迁速度,固然有其个人能力出众的因素,但也从侧面反映了大夏对治理人才的渴求到了何种地步。
因此,对于湖广境内这些经过初步筛选、被认为尚有操守和能力的官员,张行的想法非常明确——尽可能一网打尽,全部收归大夏所用!
秘密会议持续了约一个时辰,各项任务都明确了负责人和行动思路后,方才结束。
众人陆续离开密室,各自散去准备。这时,一名刚从外面轮岗回来的年轻下属走进房间,向仍在伏案疾书的何年中汇报。
何年头也未抬,目光依旧停留在手中的文书上,习惯性地问道:“外面情况如何?街面上没什么异常变化吧?”
那青年下属显然有些疲惫,随口应道:“何头,目前一切正常,风平浪静。咱们不是早就把这一片的衙役捕快都打点妥当了吗?何必还如此小心翼翼,每日询问……”
听闻此言,何年中猛地抬起头,声音瞬间变得冰冷而严厉:“怎么?才过了几天安生日子,就把听风司的铁律和保密条例都忘到脑后去了?!是不是觉得银子花到位了,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青年被何年中突如其来的严厉吓了一跳,脸上那点不以为然立刻变成了惶恐,连忙辩解道:“头,我……我不敢!我只是觉得,咱们在这里也经营有一段时日了,一直都没出过问题,上下都打点得妥妥帖帖,应该……应该就没什么必要再这么风声鹤唳了吧……”
“应该?没什么必要?”何年中站起身,走到青年面前,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声音,“我告诉你,在听风司的字典里,没有应该,没有可能!只有绝对和必须!
我们的命只有一条!你不想活,可以,但别拖着这里的其他兄弟一起死!如果再让我听到你说出这种混账话,你直接给我卷铺盖滚出听风司,下不为例,听明白了吗?!”
“明白了!头,我知错了!安全第一,属下一定谨记,绝不再犯!”青年脸色发白,额头冒汗,连连保证。
何年中看着他惶恐又带着疲惫的神色,严厉的语气稍稍缓和了一些,但依旧郑重:“我不是故意要训斥你,你要记住,我们此刻是身在龙潭虎穴,是在敌人的腹心之地行事!
任何一丝一毫的麻痹大意,付出的代价都可能是我们自己,乃至身边兄弟的鲜血和性命!我作为此地的负责人,不得不谨慎。”他拍了拍青年的肩膀,“快去休息吧,看你这眼圈黑的,明日还要轮换值守呢。”
看着青年唯唯诺诺地退下,何年中轻轻叹了口气。
其实,他何尝不能理解下属们偶尔会产生的松懈情绪?长时间高度紧张的潜伏生活,确实容易让人在看似安全的环境中产生惰性。
但理解不等于接受,更不等于放纵,因为他肩上扛着的,是整个湖广听风司网络的安全,是这里每一个成员的性命!
即便他们已经花费重金,将据点周围的街坊、乃至官府底层吏员都喂饱了,他依旧坚持在总部落脚点几里之外的关键路口、城门附近,布置了暗哨,进行不间断的隐蔽监视。
这并非不信任那些被收买的人,而是为了以防万一,防备任何可能的突发状况或者突如其来的告密。
至于下属为什么会那么想,原因也很现实,首先,告密能拿到多少赏银?了不起几百两,上千两顶天了。
而且,以明廷官场那层层盘剥的习气,就算上面真的批下赏银,经过各级官员的克扣,最终能落到具体告密者手里的,恐怕十不存一,能拿到一成就算烧高香了,风险巨大,收益却微薄且不确定。
其次,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如今湖广境内,但凡消息灵通点的,谁不知道大夏即将南下?风向已经很明显了。
此时若是告密,导致大夏的谍探被杀,等日后大夏真的攻占湖广,秋后算账,他们这些告密者还能有活路吗?
相反,现在拿着大夏给的安稳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暗中提供些无关痛痒的便利,既能得实惠,又不得罪未来的潜在统治者,何乐而不为?
这也正是那名年轻下属会觉得不必过于小心的深层原因。
但在何年中看来,将自身安全寄托于敌人的腐败和趋利避害的心理上,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冒险。
就在襄阳城内的听风司密谋策反方孔炤的同时,远在黄州府罗田县,一处挂着万氏医馆匾额的深宅大院内,一场关乎家族未来的讨论也在进行。
此刻坐在主位上的,是万氏家族目前当下的家主万机,他是名医万全第四子万邦治的儿子,下首坐着的,都是万家的核心族人。
好,就以此为重点方向,制定详细计划,务必要想办法,争取到方以智,进而动摇方孔炤!”
随后,众人又围绕着如何安全接触方以智、传递哪些信息更能吸引他、以及湖广其他一些有能名的官员如黄州知府、荆襄道员等的摸底情况,展开了进一步的议论。
大夏官员缺口巨大,这确实是张行心头一件极其棘手的事情,吏治乃国之根本,宁缺毋滥。
对于那些在明廷体系中浸淫已久、贪腐成性或有其他严重劣迹的官员,他绝不愿将就使用,以免污染大夏新生的官场风气。
这就导致了在快速扩张的领土上,合格的管理人才出现了巨大的缺口。
严重到什么程度?例如陈书元,先从阆中知县做起,因其干练,很快升任顺庆知府,如今不过短短几年光景,已然是坐镇一方、地位重要的汉中知府了!
这种火箭般的升迁速度,固然有其个人能力出众的因素,但也从侧面反映了大夏对治理人才的渴求到了何种地步。
因此,对于湖广境内这些经过初步筛选、被认为尚有操守和能力的官员,张行的想法非常明确——尽可能一网打尽,全部收归大夏所用!
秘密会议持续了约一个时辰,各项任务都明确了负责人和行动思路后,方才结束。
众人陆续离开密室,各自散去准备。这时,一名刚从外面轮岗回来的年轻下属走进房间,向仍在伏案疾书的何年中汇报。
何年头也未抬,目光依旧停留在手中的文书上,习惯性地问道:“外面情况如何?街面上没什么异常变化吧?”
那青年下属显然有些疲惫,随口应道:“何头,目前一切正常,风平浪静。咱们不是早就把这一片的衙役捕快都打点妥当了吗?何必还如此小心翼翼,每日询问……”
听闻此言,何年中猛地抬起头,声音瞬间变得冰冷而严厉:“怎么?才过了几天安生日子,就把听风司的铁律和保密条例都忘到脑后去了?!是不是觉得银子花到位了,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青年被何年中突如其来的严厉吓了一跳,脸上那点不以为然立刻变成了惶恐,连忙辩解道:“头,我……我不敢!我只是觉得,咱们在这里也经营有一段时日了,一直都没出过问题,上下都打点得妥妥帖帖,应该……应该就没什么必要再这么风声鹤唳了吧……”
“应该?没什么必要?”何年中站起身,走到青年面前,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声音,“我告诉你,在听风司的字典里,没有应该,没有可能!只有绝对和必须!
我们的命只有一条!你不想活,可以,但别拖着这里的其他兄弟一起死!如果再让我听到你说出这种混账话,你直接给我卷铺盖滚出听风司,下不为例,听明白了吗?!”
“明白了!头,我知错了!安全第一,属下一定谨记,绝不再犯!”青年脸色发白,额头冒汗,连连保证。
何年中看着他惶恐又带着疲惫的神色,严厉的语气稍稍缓和了一些,但依旧郑重:“我不是故意要训斥你,你要记住,我们此刻是身在龙潭虎穴,是在敌人的腹心之地行事!
任何一丝一毫的麻痹大意,付出的代价都可能是我们自己,乃至身边兄弟的鲜血和性命!我作为此地的负责人,不得不谨慎。”他拍了拍青年的肩膀,“快去休息吧,看你这眼圈黑的,明日还要轮换值守呢。”
看着青年唯唯诺诺地退下,何年中轻轻叹了口气。
其实,他何尝不能理解下属们偶尔会产生的松懈情绪?长时间高度紧张的潜伏生活,确实容易让人在看似安全的环境中产生惰性。
但理解不等于接受,更不等于放纵,因为他肩上扛着的,是整个湖广听风司网络的安全,是这里每一个成员的性命!
即便他们已经花费重金,将据点周围的街坊、乃至官府底层吏员都喂饱了,他依旧坚持在总部落脚点几里之外的关键路口、城门附近,布置了暗哨,进行不间断的隐蔽监视。
这并非不信任那些被收买的人,而是为了以防万一,防备任何可能的突发状况或者突如其来的告密。
至于下属为什么会那么想,原因也很现实,首先,告密能拿到多少赏银?了不起几百两,上千两顶天了。
而且,以明廷官场那层层盘剥的习气,就算上面真的批下赏银,经过各级官员的克扣,最终能落到具体告密者手里的,恐怕十不存一,能拿到一成就算烧高香了,风险巨大,收益却微薄且不确定。
其次,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如今湖广境内,但凡消息灵通点的,谁不知道大夏即将南下?风向已经很明显了。
此时若是告密,导致大夏的谍探被杀,等日后大夏真的攻占湖广,秋后算账,他们这些告密者还能有活路吗?
相反,现在拿着大夏给的安稳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暗中提供些无关痛痒的便利,既能得实惠,又不得罪未来的潜在统治者,何乐而不为?
这也正是那名年轻下属会觉得不必过于小心的深层原因。
但在何年中看来,将自身安全寄托于敌人的腐败和趋利避害的心理上,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冒险。
就在襄阳城内的听风司密谋策反方孔炤的同时,远在黄州府罗田县,一处挂着万氏医馆匾额的深宅大院内,一场关乎家族未来的讨论也在进行。
此刻坐在主位上的,是万氏家族目前当下的家主万机,他是名医万全第四子万邦治的儿子,下首坐着的,都是万家的核心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