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胤禛:两张牌都无了-《天幕:保成二废三立,胤禛麻了》

  大宋文人:“……乱唐就是这样的。”

  唐朝皇室有鲜卑血统,从开国帝王李渊开始,就开始纲常混乱,出现后宫篡位、宦官专权、儿子逼迫父亲当太上皇等情况。

  而且,大唐从安史之乱到后来五代十国仗就没停过,说起大唐盛世,也只有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二三十年而已。

  他们大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盛世持续了一百多年,从未中断,后世谁人不称大宋富有,百姓安乐?

  “为什么,感觉天幕说的权臣篡位很容易?”

  “因为真的有权臣篡位成功过啊。”

  “怪不得太子那么难上位,直接带人闯宫,皇帝就可能死掉了。”

  “你没见天幕说禅让很重要,就像你抢了兄弟的东西,面上没个遮掩的说法,还不被戳脊梁骨?”

  ……

  说起篡位,百姓们知道的就有李世民和朱棣,大宋赵匡胤好像也是这么上位的。

  但历史评价都很好,说明有能力篡位的人,治国能力比一般皇帝强多了。

  起码,不会折腾百姓,他们只想天下安定,励精图治。

  其他朝代饥饿困苦,正在遭受战乱的百姓,多么希望,有个权臣篡位。

  若是皇帝能换就好了,把那些昏君和暴君,全都换上个安分的。

  此时,他们终于明白,为什么后世要革命。

  没有皇帝的日子,他们不敢想,但百姓的生活一定会比现在好得多。

  {但同时,我们也会发现,想要篡位,必须满足这么四个特征。

  一掌握中央的财政权和开设铸币炉的权力,尤其是发放官员俸禄的权利。

  因为官员可以不在乎谁制定法律,但官员一定在乎谁掌握了经济。

  二在朝中拥有包括但不限于上一代积累的极高声望,并且拥有属于支持自己的一派党羽,这是你在朝廷的基本盘。

  三在非京师的某个地方根深蒂固,完全掌握当地的行政权、财政权,并且拥有一大批效忠自己的家臣死侍,这是你政治势力的大本营。

  当年的王莽,没有在任何地方根深蒂固的势力,直接在京师篡位改元,结果掀起全国性的暴动。

  最后,人头被当做大汉国家博物馆的国宝展览

  这就是,权臣没有根基,就直接篡位的下场。

  四最重要的一点,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你一定要在军界有一定地位,至少拥有军队的部分指挥权。

  尤其是,能调动京师中中央禁军的权利。

  因为中央禁军的任务,从来不是拱卫京师,而是春秋时,周王室的军队那样来扞卫王权

  他们好看却没有什么战斗力,装备上乘也派不上什么用场。

  但篡位的话,够了。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无法调动中央禁军怎么办?

  司马懿在发动高平陵之变时,动用的,是自己在京师阴养的死士三千。

  历朝历代,都允许蓄养门客,他们不拿枪的时候,叫家丁奴仆,但他们拿上枪,就是私兵部曲。

  哪怕到了唐代前期实行府兵制,没有亲兵卫队时,李隆基,也是带着西内苑的工匠和家仆一起上。

  当然,如果你权势够大的话,你也可以学习朱温,悄悄的把中央禁军全部换成自己人。

  也就是说,你一定要在京师中,有一支能直接调动的军队,这是你面对突发情形的反制力量。}

  各朝代武将:“……好嘛,前面三个都可以没有,但最后一个不能没有是吧?”

  这天幕真是要他们老命,现在跟皇子见面打个招呼,都担心被人打小报告。

  各个朝代太子狂喜之时,皇帝们脸都黑了。

  尤其是康熙,他可没忘记胤禛是怎么上位的,隆科多关闭京城九门六天……

  老八隐晦的看了其他人一眼,神他么造的谣。

  汗阿玛自信掌握全局,结果在最后关头栽了跟头。

  要说,胤礽三立的事,他是相信的。

  无他,除了胤礽,他根本想不到老爷子会传位给其他人。

  只是,他不甘心,就要争上一争。

  老四隐藏这么深,有川陕总督年羹尧和九门提督隆科多,四占二,难怪能赢。

  胤禛:“……不好意思,现在这两张牌都无了。”

  隆科多和年羹尧恨不得没认识过他,在汗阿玛的眼皮底下,他也不敢去联系这两人……

  保成:“……有篡位的条件,就一定会篡位吗?”

  如果不是汗阿玛疑心病太重,他们何至于此?

  现在大家有了天幕这个一致的目标,反而平静下来了。

  索额图:“……糊涂啊。”

  太子若能听劝,他们真不至于落到那个下场。

  每每想起自己当了饿死鬼,索额图身上就离不开吃食,以前忙得吃不下饭,现在闲一点他就要吃吃吃。

  保成和康熙每每见他偷吃,只默默移开视线,良心罕见的痛了一下又一下……

  崩溃的崇祯:“……我特么连俸禄都发不出来。”

  嘉靖和万历两个皇帝后期都不上朝,万历更是各部尚书都没任命,到处缺官,也没有他这么严重的财政危机啊。

  拆东墙补西墙,花费越来越大,官员捞得越起劲……

  有时候,他真的很想撂挑子不干,但还是骂骂咧咧的带着军粮踏上御驾亲征的路。

  李自成和张献忠不出面,但都派了手下的将领往约定的地方汇合。

  现在相当于是,朝廷请他们出兵。

  国库没钱,还是江南流民不断闹事,逼着那些士绅捐款,支持朝廷出兵攻打大清。

  江南士绅也许是迫于现实,还有对大清入关的恐惧,还真让他们捐了些钱粮出来。

  崇祯也没吝啬,让人把名单记下,公布在城门口。

  百姓们也能知道,谁家士绅是有良心的,谁家是可以抢的……

  朝臣对崇祯的怨气越来越大,因为崇祯不允许他们驱赶流民,若流民闹事闹大了,官员反而要被治罪。

  崇祯无所畏惧的时候,朝臣们都有些慌。

  因为,他们要是敢对崇祯做点什么,他们自己也活不了……

  毕竟,在天幕中,他们大明官员弑君的案例实在太多。

  尤其是想换太医被拒绝的明武帝,直接把他们文官暗害皇帝的事钉死。

  他们不承认,但有脑子的人,都不相信文官清白。